期刊文献+
共找到44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no silica aerogel-induced formation of an organic/alloy biphasic interfacial layer enables construction of stable high-energy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gwei Ma Xinyu Zhang +6 位作者 Chengcai Liu Yuanxing Zhang Yuanshen Wang Ling Liu Zhikun Zhao Borong Wu Daobin Mu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071-1080,共10页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represent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high-energy-density batteries, however, many challenges must still be overcome,e.g., interface instability and dendrite growth. In this work, nano silica aero...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represent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high-energy-density batteries, however, many challenges must still be overcome,e.g., interface instability and dendrite growth. In this work, nano silica aerogel was employed to generate a hybrid film with high lithium ion conductivity(0.6 mS cm^(-1)at room temperature) via an in situ crosslinking reaction. TOF-SIMS profile analysis has revealed conversion mechanism of hybrid film to Li–Si alloy/Li F biphasic interface layer, suggesting that the Li–Si alloy and Li F-rich interface layer promoted rapid Li+transport and shielded the Li anodes from corrosive reactions with electrolyte-derived products. When coupled with nickel-cobalt-manganese-based cathodes, the batteries achieve outstanding capacity retention over 1000 cycles at 1 C. Additionally the developed film coated on Li enabled 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99.5%) after long-term cycling when coupled with S cathodes. Overall, the results presented herein confirm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ergy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Nano silica aerogel In situ crosslinking Biphasic interface layer lisi alloy
下载PDF
First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novel Si stripixel detector in real large experiment: Si VTX in PHENIX upgrade at RHIC
2
作者 LI Zheng H. ENYO +6 位作者 Y. GOTO J. TOJO Y. AKIBA R. NOUICER A. L. DESHPANDE K. BOYLE V. CIANCIOLO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CSCD 2006年第B01期141-145,共5页
2D position sensitive, single-sided Si stripixel detector was selected as the one of the two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i vertex tracker (Si SVX) in the upgraded PHENIX detector at RHIC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 ... 2D position sensitive, single-sided Si stripixel detector was selected as the one of the two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i vertex tracker (Si SVX) in the upgraded PHENIX detector at RHIC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 in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BNL). This is the first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the novel Si stripixel detector in a real large experiment after many year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BNL. The first and second prototype fabrication runs of the SVX stripixel detectors were carried out successfully in BNL’s Si detector development and processing Lab. The processing of these stripixel detectors is similar to that for the standard single-sided strip detectors: one-sided processing, single implant for the pixel (strip) electrodes, etc. The only additional processing step is the double metal process, a technology that is simple and well matured by many Si detector processing industries and labs, including BNL. The laser and beam tests on those prototype detectors show the 2D position sensitivity and good position resolution in both X and U coordinates (about 25 μm for 80 μm pitch). For the mass production of 400 sensors needed for the Si SVX,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o the industrial: Hamamatsu Photonics (HPK). HPK has produced a pre-production run of stripixel sensors with the full PHENIX SVX specification on 150 mm diameter wafers. The laser tests on these pre-production wafers show good signal to noise ratio (about 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 PHENIX探测器 天顶跟踪器 硅顶点探测器 硅条探测器 应用
下载PDF
Analysis on Additional Crosstalk Caused by Oblique Incident Ray on PIN Detector Array
3
作者 CAO Jun-kai (Chongqing Optoelectronics Research Institute, Chongqing 400060,CHN) 《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 CAS 2000年第1期29-33,共5页
The crosstalk caused by oblique incident ray on a PIN detector array is analyzed. An integral expression of crosstalk factor in relation to incident angle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 is deduce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The crosstalk caused by oblique incident ray on a PIN detector array is analyzed. An integral expression of crosstalk factor in relation to incident angle and structure parameters is deduced an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deduction is tested and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光电二极管 检测器阵列 串扰 PIN CCD
下载PDF
三探头 Si(Li)探测器对 HL-1M 装置中电子温度和重金属杂质线辐射谱测量 被引量:7
4
作者 杨进蔚 曾庆希 +1 位作者 张炜 张光阳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8-281,共4页
本文叙述了用三探头Si(Li)漂移探测器测量HL-1M托卡马克芯部等离子体辐射的软X射线能谱,得到等离子体温度及重金属杂质水平随时间变化,其时间分辨达50ms,探测系统的测量范围1.25~25keV之间。
关键词 软X射线能谱 托卡马克装置 温度 硅探测器
下载PDF
Si(Li)探测器低能区的效率刻度 被引量:2
5
作者 安竹 刘慢天 +1 位作者 吴英 段艳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7,共5页
通过测量19 keV电子束轰击厚碳靶产生的韧致辐射能谱,在低能区(>1 keV)对Si(Li)探测器进行了探测效率刻度。厚碳靶的理论韧致辐射能谱由Monte-Carlo程序PENELOPE计算,并用241Am标准放射源确定出效率刻度曲线的绝对值。采用本工作的... 通过测量19 keV电子束轰击厚碳靶产生的韧致辐射能谱,在低能区(>1 keV)对Si(Li)探测器进行了探测效率刻度。厚碳靶的理论韧致辐射能谱由Monte-Carlo程序PENELOPE计算,并用241Am标准放射源确定出效率刻度曲线的绝对值。采用本工作的刻度方法确定的效率刻度曲线误差主要来源于用标准放射源绝对化的误差,约为5%。将所得初步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探测器各厚度参数进行了拟合,除Au接触层厚度外,拟合的各厚度值与探测器生产商提供的数据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效率 si(li)探测器 MONTE-CARLO方法
下载PDF
Si-Li合金嵌锂性能和弹性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5
6
作者 沈丁 杨绍斌 +2 位作者 孙闻 李思南 唐树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54,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在嵌Li过程中形成Li_xSi合金相(0≤x≤4.4)的形成能、嵌Li电位、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弹性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嵌Li量的增加,Li_xSi合金体系总量能逐渐降...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计算了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在嵌Li过程中形成Li_xSi合金相(0≤x≤4.4)的形成能、嵌Li电位、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弹性性能.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嵌Li量的增加,Li_xSi合金体系总量能逐渐降低,Li_xSi合金相的形成能均为负值,表明硅负极材料的嵌Li反应在热力学可以自发进行;随着嵌Li量的增加,Li_xSi合金相的平均嵌Li电位逐渐降低,体积膨胀率逐渐增大,这与实验测得的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Li_xSi合金相在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主要由Si原子的p电子和Li原子的s电子共同贡献,Li_xSi合金相的费米能态密度随着嵌Li量的增加在整体上呈现增大趋势,电子导电性增强.随着嵌Li量的增加,Li_xSi合金相的体积模量(B)、剪切模量(G)和杨氏模量(E)逐渐降低,G/B值表明Li_xSi合金相均呈脆性,导致硅在嵌Li过程容易发生脆性结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li合金相 嵌锂性能 弹性性能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Li-Fe-Si-H_2O体系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有新 曹才放 +1 位作者 刘旭恒 赵中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28-433,共6页
根据已有热力学数据,绘制25℃时Li-Fe-Si-H2O体系各溶解组分的lgc-pH图、Li-Fe-Si-H2O体系主要物种的优势区图和强碱性区域Li-Fe-Si-H2O体系各沉淀的优势区图。利用这些平衡图对液相制备硅酸铁锂的工艺条件进行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已有热力学数据,绘制25℃时Li-Fe-Si-H2O体系各溶解组分的lgc-pH图、Li-Fe-Si-H2O体系主要物种的优势区图和强碱性区域Li-Fe-Si-H2O体系各沉淀的优势区图。利用这些平衡图对液相制备硅酸铁锂的工艺条件进行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溶液的碱度是制备磷酸铁锂前驱体Li2H2SiO4·Fe(OH)2的关键因素,若要利用Li+,Fe2+和H2SiO24-在液相形成Li2H2SiO4·Fe(OH)2,则要维持溶液较高的碱度,使得Li+能与H2SiO42-生成Li2H2SiO4沉淀,并且抑制FeH2SiO4的生成,使Fe2+以Fe(OH)2的形式沉淀;溶液体系的碱性越强,Li2H2SiO4·Fe(OH)2的优势区域越宽,更有利于Li2H2SiO4·Fe(OH)2的合成;采用液相法制备硅酸铁锂时,由于pH值大于15,体系的碱度较高,溶液中Fe2+极容易被氧化,故制备过程难以实现;而利用固相法制备硅酸铁锂,其保护性气氛容易控制,工艺简单,流程短,便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si—H2O体系 硅酸铁锂 热力学 li2H2siO4·Fe(OH)2
下载PDF
Li原子修饰笼型Si_5团簇的结构和储氢性能 被引量:4
8
作者 阮文 宋红莲 +3 位作者 伍冬兰 罗文浪 余晓光 谢安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4,共5页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理论,对Si_5及Li原子修饰的Si_5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_5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纯笼型Si_5团簇不能有效地吸附氢分子;Li原子的修饰可以显著改善其储氢能力,在两个Li原... 采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理论,对Si_5及Li原子修饰的Si_5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i_5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纯笼型Si_5团簇不能有效地吸附氢分子;Li原子的修饰可以显著改善其储氢能力,在两个Li原子端位修饰Si_5笼型团簇体系中,其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7.259~11.330 k J/mol,每个Li原子周围可以有效吸附5个氢分子,储氢质量分数达11.554%。因此,Li修饰Si_5笼型团簇体系有望成为理想的储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si5笼型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电子性质 吸附能 储氢性能
下载PDF
平面星形Li_6Si_6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阮文 宋红莲 +3 位作者 伍冬兰 罗文浪 余晓光 谢安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平面星形Li_6Si_6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氢分子能在平面星形Li_6Si_6团簇表面发生吸附,每个Li原子周围均可有效吸附三个氢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及合适的吸氢条件表明平面星形Li_6Si_6团簇在常温...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平面星形Li_6Si_6团簇的结构及其储氢性能.结果表明,氢分子能在平面星形Li_6Si_6团簇表面发生吸附,每个Li原子周围均可有效吸附三个氢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及合适的吸氢条件表明平面星形Li_6Si_6团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以作为储氢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星形li6si6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吸附能 储氢
下载PDF
笼型Li_6Si_5团簇的结构和储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阮文 宋红莲 +3 位作者 谢安东 伍冬兰 罗文浪 余晓光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28,共6页
利用密度泛函M06方法,在6-311+G(d, p)基组水平上对Si_5和Li修饰的Si_5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 Si_5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纯Si_5团簇不能有效吸附氢分子. Li原子的引入显著改善了Si_5团... 利用密度泛函M06方法,在6-311+G(d, p)基组水平上对Si_5和Li修饰的Si_5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 Si_5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纯Si_5团簇不能有效吸附氢分子. Li原子的引入显著改善了Si_5团簇的储氢能力.以六个Li原子穴位修饰Si_5团簇为载体,每个Li原子周围可以有效吸附三个氢分子,其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2.395 kcal/mol,储氢密度可达16.617 wt%.合适的吸附能和较高储氢密度表明Li修饰Si_5团簇有望成为理想的储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6si5·nH2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电子性质 吸附能 储氢性能
下载PDF
电解质体系对FeS_2/LiSi热电池激活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博 邢永慧 +2 位作者 赵亚旭 曹军记 林海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53-2154,共2页
采用空载和带载两种放电方式,研究了热电池常用的二元和三元全锂电解质体系对Fe S2/Li Si热电池激活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空载放电时,二元电解质激活时间短;带载放电时,三元全锂电解质激活时间短。
关键词 电解质 FE S2/li si热电池 激活时间
下载PDF
Li_2Mg_2Si_4O_(10)F_2、H_2Mn_8O_(16)·1.4H_2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在高浓度LiCl水溶液中的离子交换行为 被引量:6
12
作者 娄太平 李大纲 +1 位作者 潘蓉 张慧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839-843,共5页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 研究了用功能材料Li_2Mg_2Si_4O_(10)F_2(LHT)、H_2Mn_8O_(16)·1.4H_2O(CRYMO)和Li_(1.3)Ti_(1.7)Al_(0.3)(PO_4)_3(LTAP)分别去除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实验结果表明,这几种功能材料分别对溶液中的杂质Fe^(3+)、K^+和Na^+有很高的选择性,除杂效果明显.分析和研究了这几种功能材料在高浓度氯化锂水溶液中分别与Fe^(3+)、K^+和Na^+的交换行为.结果表明,在高浓度氯化锂溶液中这几种功能材料与杂质交换的动力学行为可近似用JMAK方程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Mg2si4O10F2 H2Mn8O16·1.4H2O li1.3Ti1.7Al0.3(PO4)3 liCL 水溶液 离子交换行为 氯化锂 杂质 功能材料 分离
下载PDF
纳米晶Li_7Si_3合金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晓艳 贺将韬 +1 位作者 周媛媛 刘泉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32-1435,共4页
为研究纳米结构锂电池阳极材料的特性,试制了纳米晶Li-Si合金.采用优化的纳米晶合金块体材料制备工艺,即熔炼制备粗晶Li7Si3合金铸锭、高能球磨得到Li7Si3非晶粉末,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制备得到了纳米晶Li7... 为研究纳米结构锂电池阳极材料的特性,试制了纳米晶Li-Si合金.采用优化的纳米晶合金块体材料制备工艺,即熔炼制备粗晶Li7Si3合金铸锭、高能球磨得到Li7Si3非晶粉末,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制备得到了纳米晶Li7Si3合金,并对其进行了Rietveld结构精修和杨氏模量测定.结果表明:纳米晶Li7Si3单胞结构参数为a=b=0.4452 nm(比粗晶增加0.38%),c=1.8239 nm(比粗晶增加0.58%),单胞体积Vo=0.313 070nm3(比粗晶增加1.35%).利用纳米压痕法测定纳米晶Li7Si3合金的杨氏模量为(30.6±2.4)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 li7si3 结构精修 杨氏模量
下载PDF
Li原子修饰笼型Si_6团簇的结构和储氢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阮文 蔡余峰 +5 位作者 宋红莲 谢安东 伍冬兰 罗文浪 余晓光 曾华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2-876,共5页
利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Si_6和Li修饰的Si_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Si_6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纯Si_6团簇不能有效吸附氢分子.Li原子的引入显著改善... 利用杂化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Si_6和Li修饰的Si_6团簇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及储氢性能进行模拟计算和理论研究.结果表明,Si_6团簇最低能量构型为笼型结构,纯Si_6团簇不能有效吸附氢分子.Li原子的引入显著改善了Si_6团簇的储氢能力.以两个Li原子端位修饰Si_6团簇为载体,其氢分子的平均吸附能为1.692~2.755 kcal/mol,每个Li原子周围可以有效吸附五个氢分子,储氢密度可达9.952 wt%.合适的吸附能和较高储氢密度表明Li修饰Si_6团簇有望成为理想的储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2si6.nH2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DFT) 电子性质 吸附能 储氢性能
下载PDF
Si_5H_3,Si_5H_6,Si_5Li_3及Si_5Na_3原子簇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仁安 刘永东 +2 位作者 孙延波 丛尧 张之佩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利用Gaussian-94计算程序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2d)6d基组下,对Si5,Si5H3,Si5H6,Si5Li3和Si5Na3原子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和频率计算.结果表明,Si5原子簇中最稳定的具有D3h对称性的结构中,位于同一平面上的3个Si原子确实具有剩余...  利用Gaussian-94计算程序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2d)6d基组下,对Si5,Si5H3,Si5H6,Si5Li3和Si5Na3原子簇的几何结构进行优化和频率计算.结果表明,Si5原子簇中最稳定的具有D3h对称性的结构中,位于同一平面上的3个Si原子确实具有剩余的成键能力,可以与3个H,Li,Na原子和6个H原子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研究还发现,虽然H,Li和Na都属同一主族,但它们与Si5原子簇中Si原子的键连方式却不同,而且它们的加入,对Si5原子簇的"三角双锥"结构也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5H3 si5H6 si5li3 si5Na3 硅原子簇 结构 理论研究 几何构型
下载PDF
Si(Li)谱仪测量X射线荧光谱中CrK_β谱线化学位移的探索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良强 魏成连 +2 位作者 刘亚雯 张天保 吴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8-100,共3页
采用放射源241Am59.6keVγ射线分别激发金属Cr、Cr2O3和K2CrO4,用Si(Li)谱仪比较测量其Kx射线的能量。实验表明K2CrO4中CrKβ能峰相对于金属Cr有2.12±0.27eV的位移。
关键词 化学位移 X射线荧光 CrKβ谱线
下载PDF
大面积Si(Li)X射线探测器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浩元 林荷莲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456-459,共4页
Si(Li)X射线探测器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十分有用,我们制成的系列化的高分辨率Si(Li)X射线探测器,器件最大灵敏面积为200mm^2,对5.9keV最好能量分辨率(FWHM)为216eV,能量分辨率的平均值是223eV,另一只28mm^2Si(Li)探测器的最好能量分辨率为1... Si(Li)X射线探测器在核技术应用领域十分有用,我们制成的系列化的高分辨率Si(Li)X射线探测器,器件最大灵敏面积为200mm^2,对5.9keV最好能量分辨率(FWHM)为216eV,能量分辨率的平均值是223eV,另一只28mm^2Si(Li)探测器的最好能量分辨率为139.6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 探测器 高分辨率 si li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_2MgSi的Li脱嵌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慧英 朱梓忠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使用基于平面波展开的第一原理赝势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2MgSi在各种脱锂量下的锂脱嵌形成能、相应的体积变化、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脱锂量越大需要的能量越大,随脱锂量的变化,平均一个锂的脱... 使用基于平面波展开的第一原理赝势法,研究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2MgSi在各种脱锂量下的锂脱嵌形成能、相应的体积变化、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以及电荷密度分布.计算结果表明:脱锂量越大需要的能量越大,随脱锂量的变化,平均一个锂的脱嵌形成能在-1.21--1.61 eV之间.脱锂过程中,体积先膨胀后收缩,整个过程中体积变化很大,是导致材料循环性能较差的重要原因.在脱锂过程中材料显示了由半导体性到金属性又到半导体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li2Mgsi脱嵌 MG2si
下载PDF
Li-Si-Zr三元相图的实验研究与热力学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朝辉 梁思远 +3 位作者 尹付成 赵满秀 李智 刘永雄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27-1235,共9页
采用平衡合金法,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Li-Si-Zr三元系的470K等温截面的相关系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该等温截面中存在(Si)+Zr Si2+Zr LiS i三相区;采用CALPHAD方法对Li-Si-Zr三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首先优化计算了Li-Z... 采用平衡合金法,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Li-Si-Zr三元系的470K等温截面的相关系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该等温截面中存在(Si)+Zr Si2+Zr LiS i三相区;采用CALPHAD方法对Li-Si-Zr三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首先优化计算了Li-Zr二元系,其中熔体相(Liquid、BCC、FCC和HCP)采用替换溶液模型,过剩自由能用Redlich-Kister多项式展开;然后,结合文献中已有的Li-Si和Si-Zr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对Li-Si-Zr三元系进行了热力学优化。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获得了一套较为合理的热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i-Zr三元系 相平衡 平衡合金法 热力学优化
下载PDF
电致冷高分辨率 Si(Li)能谱仪
20
作者 沈浩元 浦世节 张光明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3-144,135,共3页
电致冷高分辨率Si(Li)X射线能谱分析仪采用电阻反馈前置放大器,灵敏面积为28mm2Si(Li)探测器,对55Fe5.9keVX射线,能量分辨率[FWHM]为700eV左右。对探测器在不同温度下随偏压的变化、致冷功... 电致冷高分辨率Si(Li)X射线能谱分析仪采用电阻反馈前置放大器,灵敏面积为28mm2Si(Li)探测器,对55Fe5.9keVX射线,能量分辨率[FWHM]为700eV左右。对探测器在不同温度下随偏压的变化、致冷功率与温度关系、冷却温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冷 能谱仪 硅探测器 分辨率 X射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