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浦爱德《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女性形象重塑研究
1
作者 李秀梅 彭丽颖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3-49,共7页
浦爱德对中国女性群体的关注不但表现在文学创作上,还体现在翻译创作中。在《四世同堂》英译本中,浦爱德采用直译、省译等翻译技巧,从弱化对女性负面形象的刻画、提升女性地位、突出女性品德与能力三方面重塑女性形象,对原文中扭曲的女... 浦爱德对中国女性群体的关注不但表现在文学创作上,还体现在翻译创作中。在《四世同堂》英译本中,浦爱德采用直译、省译等翻译技巧,从弱化对女性负面形象的刻画、提升女性地位、突出女性品德与能力三方面重塑女性形象,对原文中扭曲的女性观念予以纠偏。浦爱德将宗教信仰与女权思想融合,形成了男女平权的观念。在翻译中,她着力提升女性地位和自我主体意识,让女性有了发声的机会。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与同时期传教士塑造的女性形象有所差异。究其原因,这既有读者审美陌生化的考量,也有其试图打破西方凝视及其话语霸权、让世界更真切地认识中国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女性形象 重塑 英译
下载PDF
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36,共27页
一个语象在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再三重复,即会渐渐累积起象征意义,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成为凝结着作者深度经验与情绪细节的主题语象,也成为打开作者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时用了十余处"地道北平人"、"... 一个语象在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再三重复,即会渐渐累积起象征意义,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成为凝结着作者深度经验与情绪细节的主题语象,也成为打开作者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时用了十余处"地道北平人"、"地道的中国人"、"地道的中国读书人"、"地道中国式的‘辩证法’"以及"地道的汉奸胎子"等语象,既用于正面人物塑造,也用于汉奸走狗刻画,因而"地道的中国人"就有了复调多义。分析《四世同堂》"塑造了怎样的‘地道的中国人’"、"为何塑造这些人物"、"如何塑造这些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与局限"等问题,不仅能够更好地确立《四世同堂》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更能为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小说美学的建构提供经典的个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四世同堂》 地道的中国人 新古典主义小说
下载PDF
译者的主体性在《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体现
3
作者 王梦琳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9-23,共5页
《四世同堂》以抗日战争为写作背景,通过描写胡同里的人的生活及命运来反映人民的生活。《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心血之作,作品的英译本则由老舍与美籍蒲爱德女士共同完成,书名为The Yellow Storm。此译本是由老舍先生口述,蒲爱德誊写而成... 《四世同堂》以抗日战争为写作背景,通过描写胡同里的人的生活及命运来反映人民的生活。《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心血之作,作品的英译本则由老舍与美籍蒲爱德女士共同完成,书名为The Yellow Storm。此译本是由老舍先生口述,蒲爱德誊写而成,其翻译内容有所删减,体现着译者的文化取向,多处也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结合译者的文化身份以及翻译中的实例,可对《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蒲爱德 文化身份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作者、译者与回译者的跨时空“合作”:老舍《四世同堂》回译分析
4
作者 王瑞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本文关注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原作缺失部分的回译。基于对5个回译版本的梳理和相关研究的综述,本文探究了译作、原作和回译在回译活动中的作用。本研究认为,鉴于译作本身具有的“存储”功能,回译不仅仅是借助译作和... 本文关注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原作缺失部分的回译。基于对5个回译版本的梳理和相关研究的综述,本文探究了译作、原作和回译在回译活动中的作用。本研究认为,鉴于译作本身具有的“存储”功能,回译不仅仅是借助译作和原作的一种限制性文本重构,同时也是对原作内容与风格的回归性再现,“回译”是手段,“还原”是目标。原作“缺席”情况下,回译本即充当原作,发挥着与原作相当的作用,是一种跨语言的“替补”与“还原”,也是作者、译者与回译者之间跨越时空的一种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饥荒》 英译手稿本 英译出版本 回译
原文传递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经典释文》考论
5
作者 袁强 《四库学》 2022年第2期117-134,198,共19页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经典释文》是以《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抄写而成的。与底本相比较,文津本不仅改动卷题及作者衔名,还将卷尾的统计数字删去。从文本内容看,文津本有不少错误。其致误之由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校改失误,二是抄...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经典释文》是以《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抄写而成的。与底本相比较,文津本不仅改动卷题及作者衔名,还将卷尾的统计数字删去。从文本内容看,文津本有不少错误。其致误之由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校改失误,二是抄写讹脱,三是擅改底本,四是所补无据。就《经典释文序录》及《春秋左氏音义》而言,四库馆臣校改失误者61条,抄写讹脱者27条,擅改底本者8条,所补无据者5条。披沙金,馆臣的校勘亦时有可取之处,其正底本之误者有25条。学者整理和研究《经典释文》时应当吸收馆臣正确的校勘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津阁 《四库全书》 陆德明 《经典释文》 《通志堂经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