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浦爱德《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女性形象重塑研究
1
作者
李秀梅
彭丽颖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3-49,共7页
浦爱德对中国女性群体的关注不但表现在文学创作上,还体现在翻译创作中。在《四世同堂》英译本中,浦爱德采用直译、省译等翻译技巧,从弱化对女性负面形象的刻画、提升女性地位、突出女性品德与能力三方面重塑女性形象,对原文中扭曲的女...
浦爱德对中国女性群体的关注不但表现在文学创作上,还体现在翻译创作中。在《四世同堂》英译本中,浦爱德采用直译、省译等翻译技巧,从弱化对女性负面形象的刻画、提升女性地位、突出女性品德与能力三方面重塑女性形象,对原文中扭曲的女性观念予以纠偏。浦爱德将宗教信仰与女权思想融合,形成了男女平权的观念。在翻译中,她着力提升女性地位和自我主体意识,让女性有了发声的机会。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与同时期传教士塑造的女性形象有所差异。究其原因,这既有读者审美陌生化的考量,也有其试图打破西方凝视及其话语霸权、让世界更真切地认识中国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女性形象
重塑
英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36,共27页
一个语象在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再三重复,即会渐渐累积起象征意义,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成为凝结着作者深度经验与情绪细节的主题语象,也成为打开作者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时用了十余处"地道北平人"、"...
一个语象在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再三重复,即会渐渐累积起象征意义,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成为凝结着作者深度经验与情绪细节的主题语象,也成为打开作者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时用了十余处"地道北平人"、"地道的中国人"、"地道的中国读书人"、"地道中国式的‘辩证法’"以及"地道的汉奸胎子"等语象,既用于正面人物塑造,也用于汉奸走狗刻画,因而"地道的中国人"就有了复调多义。分析《四世同堂》"塑造了怎样的‘地道的中国人’"、"为何塑造这些人物"、"如何塑造这些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与局限"等问题,不仅能够更好地确立《四世同堂》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更能为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小说美学的建构提供经典的个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四世同堂》
地道的中国人
新古典主义小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译者的主体性在《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体现
3
作者
王梦琳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9-23,共5页
《四世同堂》以抗日战争为写作背景,通过描写胡同里的人的生活及命运来反映人民的生活。《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心血之作,作品的英译本则由老舍与美籍蒲爱德女士共同完成,书名为The Yellow Storm。此译本是由老舍先生口述,蒲爱德誊写而成...
《四世同堂》以抗日战争为写作背景,通过描写胡同里的人的生活及命运来反映人民的生活。《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心血之作,作品的英译本则由老舍与美籍蒲爱德女士共同完成,书名为The Yellow Storm。此译本是由老舍先生口述,蒲爱德誊写而成,其翻译内容有所删减,体现着译者的文化取向,多处也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结合译者的文化身份以及翻译中的实例,可对《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蒲爱德
文化身份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者、译者与回译者的跨时空“合作”:老舍《四世同堂》回译分析
4
作者
王瑞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本文关注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原作缺失部分的回译。基于对5个回译版本的梳理和相关研究的综述,本文探究了译作、原作和回译在回译活动中的作用。本研究认为,鉴于译作本身具有的“存储”功能,回译不仅仅是借助译作和...
本文关注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原作缺失部分的回译。基于对5个回译版本的梳理和相关研究的综述,本文探究了译作、原作和回译在回译活动中的作用。本研究认为,鉴于译作本身具有的“存储”功能,回译不仅仅是借助译作和原作的一种限制性文本重构,同时也是对原作内容与风格的回归性再现,“回译”是手段,“还原”是目标。原作“缺席”情况下,回译本即充当原作,发挥着与原作相当的作用,是一种跨语言的“替补”与“还原”,也是作者、译者与回译者之间跨越时空的一种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饥荒》
英译手稿本
英译出版本
回译
原文传递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经典释文》考论
5
作者
袁强
《四库学》
2022年第2期117-134,198,共19页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经典释文》是以《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抄写而成的。与底本相比较,文津本不仅改动卷题及作者衔名,还将卷尾的统计数字删去。从文本内容看,文津本有不少错误。其致误之由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校改失误,二是抄...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经典释文》是以《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抄写而成的。与底本相比较,文津本不仅改动卷题及作者衔名,还将卷尾的统计数字删去。从文本内容看,文津本有不少错误。其致误之由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校改失误,二是抄写讹脱,三是擅改底本,四是所补无据。就《经典释文序录》及《春秋左氏音义》而言,四库馆臣校改失误者61条,抄写讹脱者27条,擅改底本者8条,所补无据者5条。披沙金,馆臣的校勘亦时有可取之处,其正底本之误者有25条。学者整理和研究《经典释文》时应当吸收馆臣正确的校勘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津阁
《四库全书》
陆德明
《经典释文》
《通志堂经解》
原文传递
题名
浦爱德《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女性形象重塑研究
1
作者
李秀梅
彭丽颖
机构
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3-49,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美国来华传教士作品中的中国女性形象建构研究”(17YJC752018)。
文摘
浦爱德对中国女性群体的关注不但表现在文学创作上,还体现在翻译创作中。在《四世同堂》英译本中,浦爱德采用直译、省译等翻译技巧,从弱化对女性负面形象的刻画、提升女性地位、突出女性品德与能力三方面重塑女性形象,对原文中扭曲的女性观念予以纠偏。浦爱德将宗教信仰与女权思想融合,形成了男女平权的观念。在翻译中,她着力提升女性地位和自我主体意识,让女性有了发声的机会。她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与同时期传教士塑造的女性形象有所差异。究其原因,这既有读者审美陌生化的考量,也有其试图打破西方凝视及其话语霸权、让世界更真切地认识中国的缘由。
关键词
《四世同堂》
女性形象
重塑
英译
Keywords
si shi tong tang
female images
reconstruc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被引量:
6
2
作者
李钧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36,共27页
基金
作者主持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1895-1945)"(12YJA75103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一个语象在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再三重复,即会渐渐累积起象征意义,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成为凝结着作者深度经验与情绪细节的主题语象,也成为打开作者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时用了十余处"地道北平人"、"地道的中国人"、"地道的中国读书人"、"地道中国式的‘辩证法’"以及"地道的汉奸胎子"等语象,既用于正面人物塑造,也用于汉奸走狗刻画,因而"地道的中国人"就有了复调多义。分析《四世同堂》"塑造了怎样的‘地道的中国人’"、"为何塑造这些人物"、"如何塑造这些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与局限"等问题,不仅能够更好地确立《四世同堂》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更能为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小说美学的建构提供经典的个案依据。
关键词
老舍
《四世同堂》
地道的中国人
新古典主义小说
Keywords
Lao She
The Four Generations under One Roof(
si shi tong tang
《四世同堂》)
typically Chinese
neoclas
si
cal Novel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译者的主体性在《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体现
3
作者
王梦琳
机构
贵州大学
出处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9-23,共5页
基金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翻译中的社会学研究--以<四世同堂>英译本为例"(编号贵大人基合字2015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四世同堂》以抗日战争为写作背景,通过描写胡同里的人的生活及命运来反映人民的生活。《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心血之作,作品的英译本则由老舍与美籍蒲爱德女士共同完成,书名为The Yellow Storm。此译本是由老舍先生口述,蒲爱德誊写而成,其翻译内容有所删减,体现着译者的文化取向,多处也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结合译者的文化身份以及翻译中的实例,可对《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蒲爱德
文化身份
译者主体性
Keywords
si shi tong tang
Ida Pruitt
cultural identity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译者与回译者的跨时空“合作”:老舍《四世同堂》回译分析
4
作者
王瑞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莎剧汉译文献整理与研究(1903—1949)”(项目编号:22BYY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本文关注老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原作缺失部分的回译。基于对5个回译版本的梳理和相关研究的综述,本文探究了译作、原作和回译在回译活动中的作用。本研究认为,鉴于译作本身具有的“存储”功能,回译不仅仅是借助译作和原作的一种限制性文本重构,同时也是对原作内容与风格的回归性再现,“回译”是手段,“还原”是目标。原作“缺席”情况下,回译本即充当原作,发挥着与原作相当的作用,是一种跨语言的“替补”与“还原”,也是作者、译者与回译者之间跨越时空的一种合作。
关键词
《四世同堂》
《饥荒》
英译手稿本
英译出版本
回译
Keywords
si shi tong tang
Jihuang
English translation manuscript
English published ver
si
on
back-translation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经典释文》考论
5
作者
袁强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四库学》
2022年第2期117-134,198,共19页
文摘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经典释文》是以《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抄写而成的。与底本相比较,文津本不仅改动卷题及作者衔名,还将卷尾的统计数字删去。从文本内容看,文津本有不少错误。其致误之由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校改失误,二是抄写讹脱,三是擅改底本,四是所补无据。就《经典释文序录》及《春秋左氏音义》而言,四库馆臣校改失误者61条,抄写讹脱者27条,擅改底本者8条,所补无据者5条。披沙金,馆臣的校勘亦时有可取之处,其正底本之误者有25条。学者整理和研究《经典释文》时应当吸收馆臣正确的校勘成果。
关键词
文津阁
《四库全书》
陆德明
《经典释文》
《通志堂经解》
Keywords
Wenjin Pavilion
si
Ku Quan Shu
Lu Deming
Jing Dian
shi
Wen
tong
Zhi
tang
Jing Jie
分类号
G25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浦爱德《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女性形象重塑研究
李秀梅
彭丽颖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李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译者的主体性在《四世同堂》英译本中的体现
王梦琳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作者、译者与回译者的跨时空“合作”:老舍《四世同堂》回译分析
王瑞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5
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经典释文》考论
袁强
《四库学》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