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制动速度下C/C-SiC-Fe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及机理 被引量:14
1
作者 肖鹏 李专 +1 位作者 熊翔 付美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44-1048,共5页
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C/C多孔体,然后熔融浸渗Si和Fe制得C/C-SiC-Fe材料,研究制动速度对C/C-SiC-Fe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观察了C/C-SiC-Fe的磨损表面及磨屑形貌,结果表明:C/C-SiC-Fe材料的高... 以针刺炭纤维整体毡为预制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C/C多孔体,然后熔融浸渗Si和Fe制得C/C-SiC-Fe材料,研究制动速度对C/C-SiC-Fe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SEM观察了C/C-SiC-Fe的磨损表面及磨屑形貌,结果表明:C/C-SiC-Fe材料的高速制动平稳,随制动速度的提高其摩擦因数先升高后降低,制动速度为12m/s时,摩擦因数达到最大值0.59;随着制动速度的提高,磨损率先增加后降低;当制动速度为24m/s时,磨损率又急剧上升至3.3×10-8cm3/(N·m);摩擦磨损机制在低速制动条件下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中速时以粘着磨损为主;高速时以疲劳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fe材料 熔融浸渗 制动速度 磨损性能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淤泥沙合成O′-Sialon-SiC-Fe_3Si粉的影响
2
作者 唐乃岭 郝洪顺 +3 位作者 王辉利 张作顺 连芳 徐利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11-114,共4页
以天然的可再生资源淤泥沙为主要原料,以固体废弃物金属矿尾矿为调剂料,利用炭黑作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O′-Sialon-SiC-Fe3Si粉。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产物相组成及相对含量,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 以天然的可再生资源淤泥沙为主要原料,以固体废弃物金属矿尾矿为调剂料,利用炭黑作还原剂,采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了O′-Sialon-SiC-Fe3Si粉。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产物相组成及相对含量,研究了合成温度和恒温时间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温度对O′-Sialon-SiC-Fe3Si粉体的合成过程影响显著,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产物中O′-Sialon相含量增大,1500℃时O′-Sialon相含量最大,是最佳的合成温度。恒温时间对产物相组成的影响不十分显著,但较长的恒温时间可以使还原氮化反应进行得更充分,恒温6h的试样中O′-Sialon相含量达到了83%,是较理想的恒温时间。合成过程中SiO的挥发导致试样较大的质量损失,且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和恒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沙 金属矿尾矿 O'Sialon—sic-fe3 Si碳热还原氮化
下载PDF
3-14 Magnetic Properties of SiC-Fe Composite
3
作者 Liu Chao Cui Minghuan +1 位作者 Sun Jianrong Wang Zhiguang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4年第1期105-105,共1页
SiC ceramics are promising candidate materials for future advanced nuclear energy system, due to the uniqueproperties such as superior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high temperature chemical inertness and lo... SiC ceramics are promising candidate materials for future advanced nuclear energy system, due to the uniqueproperties such as superior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high temperature chemical inertness and lowneu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1;2]. Furthermore, some transition metals such as Fe, Co and Ni could be introducedinto SiC so that the material obtained magnetic properties[3] and could be conveniently driven by the electromagneticforce. Compared with Co and Ni, Fe owns the lowest neutron capture cross section. In view of this consideration,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 SiC-Fe was desig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e COMPOSITE
下载PDF
SiC/Fe3Al界面的固相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曹菊芳 汤文明 +3 位作者 赵学法 高建杰 吴玉程 郑治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2-817,共6页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的成分分布、微结构及相组成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 050℃和1 100℃的热处理温度下经10 h扩散反应后,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由Fe3Si、石墨态C和Fe-Si-Al...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的成分分布、微结构及相组成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 050℃和1 100℃的热处理温度下经10 h扩散反应后,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由Fe3Si、石墨态C和Fe-Si-Al三元化合物(FeSiAl5及FeSi3Al9)构成,SiC/Fe3Al界面固相反应区由调整的C沉积物区(M-CPZ)和均匀的C沉积物区(R-CPZ)(从SiC侧至Fe3Al侧)构成,调整的C沉积物区的形成归因于SiC的不连续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e3Al 界面固相反应 显微结构
下载PDF
Ti-Si-Fe合金添加量对Si_(3)N_(4)结合SiC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姚路炎 韩兵强 +1 位作者 张锦化 柯昌明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7-283,共7页
为促进Si_(3)N_(4)结合SiC耐火材料的致密化,降低Si粉氮化温度,以SiC颗粒和细粉、Si粉为主要原料,利用从高钛型高炉渣提取的Ti-Si-Fe合金部分取代Si粉,在埋碳气氛下于1350℃反应烧结5 h,制备了Si_(3)N_(4)结合SiC耐火材料。研究了Ti-Si... 为促进Si_(3)N_(4)结合SiC耐火材料的致密化,降低Si粉氮化温度,以SiC颗粒和细粉、Si粉为主要原料,利用从高钛型高炉渣提取的Ti-Si-Fe合金部分取代Si粉,在埋碳气氛下于1350℃反应烧结5 h,制备了Si_(3)N_(4)结合SiC耐火材料。研究了Ti-Si-Fe合金添加量(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1.8%、3.6%、5.4%、7.2%)对Si粉的氮化行为、材料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氮化反应烧结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Ti-Si-Fe合金添加量的增加,材料的常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折强度明显改善,荷重软化温度均超过1700℃,Ti-Si-Fe合金添加量超过3.6%(w)后材料性能的增幅变缓;2)Ti-Si-Fe合金促进了Si粉在较低温度下的完全氮化和材料的反应烧结,Ti-Si-Fe合金中各物相及Si粉氮化反应的体积增加能够充填气孔,氮化产物改善骨料与基质、基质内部的结合状态,从而提高材料的致密化程度,改善力学性能;3)引入Ti-Si-Fe合金后,反应体系中形成了富含Ti、Si、N、Fe成分的液相,氮化物的形成除传统的VS、VLS机制外,溶解-沉淀机制在短柱状β-Si_(3)N_(4)、粒状TiN的形成中起到主导作用,交错连结的α-Si_(3)N_(4)晶须、短柱状β-Si_(3)N_(4)、粒状TiN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起到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Si-Fe合金 反应烧结 Si_(3)N_(4)结合SiC耐火材料 致密化 溶解-沉淀
下载PDF
三维网络SiC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茹红强 曲翔宇 +1 位作者 马丽萍 里景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2,共4页
以三维网络SiC陶瓷/Fe—Cu合金复合材料作为静片、三维网络SiC陶瓷/40Cr复合材料作为动片,研究了法向载荷、摩擦时间和pv值对该材料体系摩擦因数的影响以及摩擦次数对静片磨损量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 以三维网络SiC陶瓷/Fe—Cu合金复合材料作为静片、三维网络SiC陶瓷/40Cr复合材料作为动片,研究了法向载荷、摩擦时间和pv值对该材料体系摩擦因数的影响以及摩擦次数对静片磨损量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和磨损表面形貌,分析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该摩擦副的稳定摩擦因数在0.33~0.35之间,摩擦过程中材料的磨损机理以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材料表面摩擦形成的氧化层硬度较高,是该材料耐磨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网络SiC陶瓷/Fe-Cu合金复合材料 三维网络SiC陶瓷/40Cr复合材料 摩擦因数 摩擦磨损性能 磨损机理
下载PDF
连续含铁碳化硅纤维及其结构吸波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志彦 王军 +1 位作者 李效东 李文芳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6,共5页
为了研制碳化硅吸波纤维,首次采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二茂铁合成聚铁碳硅烷(PFCS),PFCS经多孔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和在N2中1320℃连续烧成,可制得连续含铁碳化硅(SiC(Fe))吸波纤维;用SiC(Fe)纤维与环氧树脂制备的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 为了研制碳化硅吸波纤维,首次采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二茂铁合成聚铁碳硅烷(PFCS),PFCS经多孔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和在N2中1320℃连续烧成,可制得连续含铁碳化硅(SiC(Fe))吸波纤维;用SiC(Fe)纤维与环氧树脂制备的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波性能。XPS剖面分析、Raman光谱表明:纤维表面有一层厚约100 nm的富碳层,由表及里铁的含量逐渐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游离碳的排列逐渐规整化。研究了碳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碳的存在有利于纤维电阻率的降低,复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铁碳硅烷 连续SiC(Fe)纤维 结构吸波材料 游离碳 XPS剖面分析
下载PDF
SiC(Cu)/Fe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邵刚 王海龙 +3 位作者 秦丹丹 刘瑞瑜 范冰冰 张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1期856-858,共3页
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得Cu包裹SiC复合粉体,利用粉末冶金和常压烧结制备SiC(Cu)/Fe复合材料。利用Zeta电位仪、XRD,EDS以及SEM等手段对包裹粉体和烧结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可以得到Cu/SiC复合粉体。包裹后的粉体与原... 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制得Cu包裹SiC复合粉体,利用粉末冶金和常压烧结制备SiC(Cu)/Fe复合材料。利用Zeta电位仪、XRD,EDS以及SEM等手段对包裹粉体和烧结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非均相沉淀法可以得到Cu/SiC复合粉体。包裹后的粉体与原始SiC粉体的表面电位不同,达到了对SiC颗粒表面改性的目的。Cu作为过渡层改善了SiC/Fe的界面相容性,在1050℃烧结的样品只有微量的FeSi或Fe2Si生成,界面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获得化学结合的界面,温度过低不能烧结致密,温度过高出现大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e复合材料 包裹 常压烧结 界面结合
下载PDF
SiCp/Al-Fe-V-Si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1
9
作者 贺毅强 陈振华 +3 位作者 王娜 郝亮 陈志钢 陈刚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3-438,共6页
为研究SiCP/Al-Fe-V-Si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对多层喷射沉积技术制备的SiC颗粒增强Al-Fe-V-Si合金经过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实验后进行了硬度检测,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基体合金材料中Fe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组... 为研究SiCP/Al-Fe-V-Si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对多层喷射沉积技术制备的SiC颗粒增强Al-Fe-V-Si合金经过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实验后进行了硬度检测,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基体合金材料中Fe含量的提高,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添加SiC颗粒后,SiC颗粒向基体中注入Si,由于基体中Si浓度的提高,减慢了合金中第二相弥散粒子的粗化和分解,与未添加SiC颗粒的合金材料相比,添加SiC颗粒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喷射沉积 SIC AL-FE-V-SI合金 热稳定性
下载PDF
Fe/SiC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君武 郑治祥 +2 位作者 丁厚福 汤文明 邹正军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8-41,共4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Fe/SiC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和烧结机理 ,并分析了工艺过程及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 0 50℃左右烧结时能有效控制界面反应 ;界面反应及材料的烧结以固相扩散为主 ;碳化硅粒子表面涂覆金属镀层及基...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Fe/SiC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和烧结机理 ,并分析了工艺过程及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 0 50℃左右烧结时能有效控制界面反应 ;界面反应及材料的烧结以固相扩散为主 ;碳化硅粒子表面涂覆金属镀层及基体合金化既能有效改善界面结合又能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尤其是耐磨性的提高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iC 烧结机理 界面反应 材料性能 金属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SiC_p/Fe复合材料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君武 丁厚福 郑治祥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2-95,共4页
研究了SiCp/Fe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和烧结机理 ,并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0 5 0℃左右能有效控制界面反应 ,界面反应及材料的烧结以固相扩散为主。优化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能促进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 ,少量... 研究了SiCp/Fe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和烧结机理 ,并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0 5 0℃左右能有效控制界面反应 ,界面反应及材料的烧结以固相扩散为主。优化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能促进复合材料烧结致密化 ,少量细颗粒的Si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硫化硅/铁基复合材料
下载PDF
Cr12MoV冷作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球磨SiC强化Fe-Al涂层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戴晓光 周圣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0-172,175,共4页
将球磨与未球磨Si C/Fe-Al复合粉末作为熔覆材料,在Cr12Mo V冷作模具钢表面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制备了Si C强化Fe-Al涂层,对其显微组织、物相结构与抗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球状结构的Si C/Fe-Al复合粉末经球磨后呈多角状结... 将球磨与未球磨Si C/Fe-Al复合粉末作为熔覆材料,在Cr12Mo V冷作模具钢表面用激光熔覆的方法制备了Si C强化Fe-Al涂层,对其显微组织、物相结构与抗电化学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球状结构的Si C/Fe-Al复合粉末经球磨后呈多角状结构,平均颗粒粒径由54μm减小为38μm;在球磨涂层内Si C颗粒完全溶解,与Fe-Al合金交互作用后均形成了Fe2Si、Fe Al、Al0.7Fe Si0.3与M7C3;激光熔覆球磨Si C/Fe-Al涂层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优于基材Cr12Mo V与激光熔覆未球磨Si C/Fe-Al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 冷作模具钢 激光熔覆 SiC/Fe-Al涂层 球磨
下载PDF
SiC_p/Fe复合材料断口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君武 丁厚福 郑治祥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CAS 2003年第4期184-187,共4页
应用SEM和EDS等分析技术对SiCp/Fe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SiCp/Fe在 110 0℃烧结时发生界面反应生成硅铁和石墨而恶化界面结构和材料性能 ;在10 5 0℃烧结能避免界面反应 ,其界面结构为机械啮合型 ,复合材料呈... 应用SEM和EDS等分析技术对SiCp/Fe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断口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SiCp/Fe在 110 0℃烧结时发生界面反应生成硅铁和石墨而恶化界面结构和材料性能 ;在10 5 0℃烧结能避免界面反应 ,其界面结构为机械啮合型 ,复合材料呈韧性断口形貌特征 ,以基体撕裂为主 ,产生撕裂棱 ;裂纹易沿SiCp/Fe界面扩展 ,SiCp 涂覆金属镀层通过镍与铁基体扩散结合来改善SiCp/Fe界面结合 ,提高材料的强度、韧性及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Fe复合材料 断口分析 韧性 强度 耐磨性 界面结合
下载PDF
Fe-SiC复合电镀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付平 田华 +1 位作者 许雪 赵程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1,共3页
为了提高镀铁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铁基复合镀的研究。利用自制的不对称交-直流电源,采用无刻蚀镀铁工艺,通过在镀液中加入不溶性非金属固体颗粒SiC,用电化学的方法使铁与这些颗粒共同沉积,可以获得沉积速度快、与基体结合牢固、硬... 为了提高镀铁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铁基复合镀的研究。利用自制的不对称交-直流电源,采用无刻蚀镀铁工艺,通过在镀液中加入不溶性非金属固体颗粒SiC,用电化学的方法使铁与这些颗粒共同沉积,可以获得沉积速度快、与基体结合牢固、硬度高、耐磨性好、厚度均匀的铁基复合镀层。结果表明,铁基复合镀对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铁基复合镀 无刻蚀镀铁 不对称交-直流电源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 analysis on dry friction and wear performance of co-continuous SiC/Fe-40Cr against SiC/2618 Al alloy composites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澜 姜艳丽 +2 位作者 喻亮 苏楠 丁友东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2913-2924,共12页
The dry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co-continuous composites SiC/Fe–40Cr against SiC/Al 2618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on a ring-on-ring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 at sliding speed of 30-105 m/s under the load of 1.0-... The dry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co-continuous composites SiC/Fe–40Cr against SiC/Al 2618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on a ring-on-ring friction and wear tester at sliding speed of 30-105 m/s under the load of 1.0-2.5 MP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wo body abrasive wear and oxidation wear mechanisms are present for SiCn/2618 Al composite under higher load and sliding speed. SiC ceramic continuous network as the reinforcement can avoid composite from the third body wear that usually occurs in traditional particle reinforced composite. The mechanically mixed layer (MML) controls greatly the wear rate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mposites. The composites tested at higher sliding speed exhibit higher value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fluctuation,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mittent formation and removal of the MML. The wear and stress—strain behaviors of SiCn/Fe–40Cr against SiCn/Al 2168 at 30-105 m/s under 1.0-2.5 MPa were analyzed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with the software Solidwork2012 Simulation, respectively. The wear and stress–strain behavior of the composite predicted by the FEM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ar SiC/Al 2618 alloy SiC/Fe-40Cr co-continuous composite finite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激光熔覆SiC-MoS_2铁基合金覆层的组织与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爱农 刘哲 +2 位作者 王华君 谭国伟 毛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6,共6页
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以HD钢(4Cr3Mo2VNiNb)成分为主的铁基合金粘结相(简称HD-1)、SiC-MoS2为颗粒相的覆层材料,运用OM、电子探针(BEI、EDS)、XRD、显微硬度及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覆层的显微组织结构与... 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了以HD钢(4Cr3Mo2VNiNb)成分为主的铁基合金粘结相(简称HD-1)、SiC-MoS2为颗粒相的覆层材料,运用OM、电子探针(BEI、EDS)、XRD、显微硬度及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分析研究了覆层的显微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表明,HD-1粉末熔覆层的晶粒细小,显微组织主要由含过饱和碳的α-Fe(Cr、Ni、Mn、Mo等)固溶体及其网状残余奥氏体组成;添加SiC-MoS2颗粒相后,混合覆层组织中残余奥氏体沿晶界呈断续网状分布,还均布着细小的金属硫化物(CrS)颗粒。与HD-1纯粘结相覆层比较,添加颗粒相后覆层的硬度值有不同程度提高,覆层最高硬度值(807HV0.2)较HD-1覆层提高约20%;混合覆层的摩擦系数值明显降低,覆层最低摩擦系数值(0.135)较HD-1覆层降低约39%;混合覆层的最小体积磨损率(0.90×10-3mm-3/m)较HD-1覆层减小了40%。从兼顾覆层的耐磨、减摩和高硬度性能考虑,最优覆层的推荐制备参数为铁基合金HD-1加3%SiC-1.5%MoS2、激光扫描速度16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SiC-MoS2 铁基合金覆层 显微组织 摩擦学性能
下载PDF
有序多孔磁性碳化硅陶瓷的制备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志彦 王军 +1 位作者 李效东 王浩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0,共4页
采用聚二甲基硅烷(PDMS)和二茂铁合成了聚铁碳硅烷(PFCS)。以有序氧化硅凝胶小球为模板、PFCS作先驱体,经过先驱体的渗入、不熔化、陶瓷转化和除去模板,制得氮气吸附法(BET)比表面积为703.46 m2/g的有序多孔含铁碳化硅SiC(Fe)磁性陶瓷。
关键词 有序多孔SiC(Fe)陶瓷 聚铁碳硅烷 磁性能
下载PDF
合金元素及SiC_p镀覆对铁基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丁厚福 陈曙光 +2 位作者 郑治祥 樊振军 刘君武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3-76,79,共5页
研究了合金元素及SiCp 镀覆对烧结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Fe Cu C基体合金中添加w(Ni) =2 % ,w(Mo) =0 .5 % ,w(Fe Cr) =1.5 % ,可以获得高强度、高硬度及综合机械性能优良的铁基合金。在Fe Cu C Ni Mo Cr合金中分... 研究了合金元素及SiCp 镀覆对烧结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Fe Cu C基体合金中添加w(Ni) =2 % ,w(Mo) =0 .5 % ,w(Fe Cr) =1.5 % ,可以获得高强度、高硬度及综合机械性能优良的铁基合金。在Fe Cu C Ni Mo Cr合金中分别添加SiCp 净质量分数相同的未镀覆的、镀Ni的或镀Cu Ni合金层的SiCp 时 ,会对复合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镀Ni的SiCp 能使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合金 ,而未镀覆的SiCp 则导致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低于基体合金 ,镀Cu Ni合金层的SiCp 亦使复合材料的硬度略低于基体合金 ;各类SiCp 均使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低于基体合金 ,镀Ni的SiCp 含量较多时对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体合金中同时添加Ni、Mo、Cr 3种元素时 ,改善了基体对SiCp 的支撑强度。SiCp 镀覆与基体多元合金化使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大为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 铁基复合材料 耐磨性 碳化硅 合金元素
下载PDF
溶胶-凝胶中Fe催化剂用量对β-SiC堆积缺陷和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武向阳 靳国强 郭向云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4-328,共5页
以Fe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尺寸、不规则的-βS iC颗粒,并用XRD,FTIR,SEM和BET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1 300℃氩气氛中,不使用Fe催化剂,由酚醛树脂和正硅酸乙酯制成的干凝胶经碳热还... 以Fe为催化剂,采用溶胶-凝胶和碳热还原的方法,制备出具有不同尺寸、不规则的-βS iC颗粒,并用XRD,FTIR,SEM和BET等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1 300℃氩气氛中,不使用Fe催化剂,由酚醛树脂和正硅酸乙酯制成的干凝胶经碳热还原不能形成-βS iC,产物主要是无定形炭和S iO2;而使用Fe催化剂制成的干凝胶则可形成-βS iC。此外,随着Fe用量的增加,-βS iC的颗粒尺寸和平均晶粒度增加,而堆积缺陷密度和比表面积则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碳热还原 Β-SIC 平均晶粒度 Fe催化剂
下载PDF
Fe-Si_3N_4结合SiC特种陶瓷的烧成过程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勇 彭达岩 文洪杰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8,共4页
利用TG DSC法对Fe Si3N4结合SiC陶瓷在氮化炉内烧成时发生的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当硅铁的加入量大于15%时,成形试样在反应合成过程中开裂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认为反应合成过程中主要发生了碳的氧化、硅铁的溶解和氮化3个化学反应... 利用TG DSC法对Fe Si3N4结合SiC陶瓷在氮化炉内烧成时发生的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当硅铁的加入量大于15%时,成形试样在反应合成过程中开裂的原因及防止措施。认为反应合成过程中主要发生了碳的氧化、硅铁的溶解和氮化3个化学反应;为防止试样损坏可采取控制氮化炉内氮平衡分压和减缓升温速率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陶瓷 烧成过程 Fe-Si3N4 碳化硅 氮化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