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9篇文章
< 1 2 1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
1
作者 杨飞龙 向鑫 +2 位作者 胡立 张桂凯 陈长安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29,共7页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 在长期高温服役过程中,铀床的氚渗透泄露问题是聚变堆涉氚系统中需要关注的焦点之一,而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思路是在内壁制备阻氚涂层.然而,服役过程中通过热扩散渗入涂层内部的铀可能在阻氚涂层氢行为中起作用,进而影响其服役可靠性.基于此,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铀对α-Al_(2)O_(3)中氢与本征点缺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存在形式、电荷态及相对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从形成能观点来看,铀对α-Al_(2)O_(3)中空位型本征点缺陷及氢相关缺陷的形成有利,且α-Al_(2)O_(3)中空位型点缺陷对氢的捕陷能力因铀的引入显著增加.研究结果对α-Al_(2)O_(3)基内壁阻氚涂层在氚工艺系统铀床中应用的可靠性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点缺陷 氢相关缺陷 相互作用 α-Al_(2)o_(3)
下载PDF
Si掺杂对Ga_(2)O_(3)/BP异质结光电性能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2
作者 李佳宏 郝增瑞 +2 位作者 薛瑞鑫 阚红梅 关玉琴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137,共7页
近年来,氧化镓(Ga_(2)O_(3))是新一代超宽禁带(4.9 eV)半导体,基于优越的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高击穿场强和可见光透过率等优点,在日盲紫外探测器和透明光电器件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Ga_(2)O_(3)基光电器件存在迁移率较低而限... 近年来,氧化镓(Ga_(2)O_(3))是新一代超宽禁带(4.9 eV)半导体,基于优越的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高击穿场强和可见光透过率等优点,在日盲紫外探测器和透明光电器件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Ga_(2)O_(3)基光电器件存在迁移率较低而限制其应用的现象,而构建合适的Ga_(2)O_(3)异质结是改善光电探测器的光电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基于第一性原理构建β-Ga_(2)O_(3)/BP异质结模型,研究了氧空位(Vo)和Si掺杂对β-Ga_(2)O_(3)/BP异质结光电性质的调控以及相关机理.结果显示:β-Ga_(2)O_(3)/BP异质结结构有效降低β-Ga_(2)O_(3)功函数,提高灵敏度,Si掺杂降低结合能,增强稳定性;β-Ga_(2)O_(3)/BP异质结有效减小带隙,Si掺杂以及氧空位的存在,进一步减小带隙,增强光导电性,并且Si掺杂引起了光电导各向异性.此结果对改善Ga_(2)O_(3)基异质结光电性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BP异质结 缺陷 光电性质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Al_(2)O_(3)/SiO_(2)/ZrO_(2)三元复合气凝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徐长伟 杨鑫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07,共7页
以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水合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混合前驱体,以环氧丙烷(PO)作为凝胶网络诱导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Al_(2)O_(3... 以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正硅酸乙酯(TEOS)和八水合氧氯化锆(ZrOCl_(2)·8H_(2)O)为混合前驱体,以环氧丙烷(PO)作为凝胶网络诱导剂,乙醇和水作为溶剂,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二氧化碳超临界干燥技术制备出了Al_(2)O_(3)-SiO_(2)-ZrO_(2)三元复合气凝胶。研究了不同PO添加量、醇水体积比和Al/Si/Zr摩尔比对其性能和结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仪和多功能粉体物理特性测试仪对气凝胶的凝胶形态、微观形貌及孔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PO添加量为88mL,醇水体积比为8∶9,Al/Si/Zr摩尔比为12∶3∶1和12∶4∶1时制备出的气凝胶结构性能良好,且凝胶时间在较合适的范围内,具有较低的密度为0.125g/cm^(3)和0.143g/cm^(3),较高的比表面积为683.14m^(2)/g和684.56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锆复合气凝胶 凝胶时间 微观形貌 孔结构
下载PDF
β-Ga_(2)O_(3)热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4
作者 邓南发 周贤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8,共9页
通过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玻尔兹曼输运理论,计算了β-Ga_(2)O_(3)的电学、热学和热电性质,并得出了热电性能因子随载流子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此外,还考虑了声子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对平均电子弛豫时间的影响,并详细描述了不... 通过使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和玻尔兹曼输运理论,计算了β-Ga_(2)O_(3)的电学、热学和热电性质,并得出了热电性能因子随载流子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规律.此外,还考虑了声子散射和极性光学声子散射对平均电子弛豫时间的影响,并详细描述了不同载流子浓度和温度下β-Ga_(2)O_(3)的Seebeck系数、电导率、电热导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结果.最后,给出了β-Ga_(2)O_(3)的热电性能因子随载流子浓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高载流子浓度和高温下,β-Ga_(2)O_(3)具有较高的热电性能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_(2)o_(3) 第一性原理计算 波尔兹曼输运理论 热电性质
下载PDF
Tuning support morphology to control alloy over PtCo/γ-Al_(2)O_(3)for the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
5
作者 SONG Lichuan ZHONG Liding +3 位作者 SHEN Jia LOU Yake GUO Yun WANG Li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The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CO-PROX)reaction is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eliminating trace amounts of CO from the fuel H2.Pt-based catalyst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for COPROX,with their activity influen... The preferential oxidation of CO(CO-PROX)reaction is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eliminating trace amounts of CO from the fuel H2.Pt-based catalyst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for COPROX,with their activity influenced by the morphology of the support.Hydrothermal synthesis was employed to produce different morphologies ofγ-Al_(2)O_(3):flower-likeγ-Al_(2)O_(3)(f)exposing(110)crystal faces,sheet-likeγ-Al_(2)O_(3)(s)revealing(100)crystal faces,and rod-likeγ-Al_(2)O_(3)(r)displaying(111)crystal faces,followed by loading PtCo nanoparticles.The exposed crystal faces of the support impact the alloying degree of the PtCo nanoparticles,and an increase in the alloying degree correlates with enhanced catalyst reactivity.Pt3Co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onγ-Al_(2)O_(3)(f)exposing(110)crystal faces,and PtCo/γ-Al_(2)O_(3)(f)show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in the CO-PROX reaction,achieving 100%CO conversion across a broad temperature range of 50−225°C.In contrast,only partial alloying of PtCo was observed onγ-Al_(2)O_(3)(s).Furthermore,no alloying between Pt and Co occurred in PtCo/γ-Al_(2)O_(3)(r),resulting in a reaction rate at 50°C that was merely 11%of that of PtCo/γ-Al_(2)O_(3)(f).The formation of Pt3Co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led to a more oxidized state of Pt,which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the adsorption of CO on Pt and augmented the active oxygen species,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selective oxidation of 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o catalysts γ-Al_(2)o_(3) support morphology Co-PRoX
下载PDF
具有磁共振/荧光双模式成像功能的Fe_(3)O_(4)/CuInS_(2)二元超粒子
6
作者 李滨汐 张燕 姚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4-242,共9页
在诊疗一体化大背景下,通过设计新颖的纳米材料以实现多模式成像备受关注.其中,磁共振和荧光成像是临床常用的成像手段,将这两种成像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双模式成像,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大便利.本文采用微乳液模板法将具有T_(2)磁共振成像... 在诊疗一体化大背景下,通过设计新颖的纳米材料以实现多模式成像备受关注.其中,磁共振和荧光成像是临床常用的成像手段,将这两种成像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双模式成像,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大便利.本文采用微乳液模板法将具有T_(2)磁共振成像功能的Fe_(3)O_(4)纳米粒子与具有荧光成像功能的CuInS_(2)纳米粒子共组装,制备了Fe_(3)O_(4)/CuInS_(2)二元超粒子.使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嵌段共聚物对二元超粒子进行修饰,提高了其生物安全性.该二元超粒子除具有双模式成像功能外,引入的Fe_(3)O_(4)纳米粒子还赋予其光热治疗潜力,并可以作为载体负载紫杉醇等药物,为实现成像引导下的肿瘤联合治疗提供了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纳米粒子 CuInS_(2)纳米粒子 二元超粒子 磁共振成像 荧光成像
下载PDF
3D打印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研究
7
作者 陈浩 储成义 +6 位作者 王雨婷 鲍希希 邱琢皓 程昱川 郭建军 单兴刚 孙爱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6-1763,共8页
SiO_(2)气凝胶因特殊网络结构而存在优异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热导率和低密度,是优异的保温绝热材料。但SiO2气凝胶机械性能脆弱,导致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制备复杂和微小型构件,极大地阻碍了SiO_(2)气凝胶在隔热领域的发展和... SiO_(2)气凝胶因特殊网络结构而存在优异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热导率和低密度,是优异的保温绝热材料。但SiO2气凝胶机械性能脆弱,导致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制备复杂和微小型构件,极大地阻碍了SiO_(2)气凝胶在隔热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3D打印直写技术制备了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通过研究不同聚乙烯醇(PVA)溶液和十八酸钠(C_(17)H_(35)COONa)的含量,找到最佳浆料配比,打印的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在100℃下的热导率低至0.026 W/(m·K),同时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弯曲性能和疏水性。这项研究为SiO_(2)气凝胶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sio_(2) 3D打印 柔性 低热导率 疏水
下载PDF
介孔WO_(3)/SiO_(2)的制备及其氧化脱硫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敬唯 赵茹玉 +4 位作者 何苗 王阳 张银海 刘晓雪 李颢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以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磷钨酸为钨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WO_(3)负载量的介孔WO_(3)/SiO_(2)催化剂。结果表明,低负载量的样品,WO_(3)晶粒在载体SiO_(2)上高度分散,且样品的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和介孔体积均较高。采用二... 以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磷钨酸为钨源,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WO_(3)负载量的介孔WO_(3)/SiO_(2)催化剂。结果表明,低负载量的样品,WO_(3)晶粒在载体SiO_(2)上高度分散,且样品的比表面积、外表面积和介孔体积均较高。采用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模拟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评价了样品的催化性能。在优化的条件下,2.4%WO_(3)/SiO_(2)样品给出了99.9%的DBT转化率和99.5%的4,6-DMDBT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介孔 Wo_(3)/sio_(2)催化剂 氧化脱硫
下载PDF
Al_(2)O_(3)/SiO_(2)混合纳米流体微量润滑铣削润滑性能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柏秀芳 董兰 +2 位作者 宋宇翔 胡树国 李长河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4,共6页
由于不同纳米粒子组成的混合纳米流体比单一纳米粒子切削液具有更好的热物理性能,研究了纯Al_(2)O_(3)、纯SiO_(2)和不同质量比混合纳米流体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铣削45号钢的切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纳米流... 由于不同纳米粒子组成的混合纳米流体比单一纳米粒子切削液具有更好的热物理性能,研究了纯Al_(2)O_(3)、纯SiO_(2)和不同质量比混合纳米流体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铣削45号钢的切削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纳米流体比纯SiO_(2)铣削力降低,接触角减小,工件微观形貌好。不同配比的混合纳米粒子展现出了不同的润滑效果。当Al_(2)O_(3)的配比小于SiO_(2)时,Al_(2)O_(3)纳米粒子未完全包覆住SiO_(2),润滑效果较差。随着Al_(2)O_(3)比例增加,切削力和接触角都显著减小,工件表面质量提高。当Al_(2)O_(3)和SiO_(2)的质量比为3∶1时,得到的铣削力、表面粗糙度和接触角最小,工件表面质量最好。由此可见,Al_(2)O_(3)的含量影响了混合纳米流体的润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 微量润滑 混合纳米流体 润滑性能 Al_(2)o_(3)纳米粒子
下载PDF
自清洁型F-SiO_(2)/BaTiO_(3)降温涂层织物的制备与性能
10
作者 徐帅 王菲 +2 位作者 袁浩 张佳文 易玲敏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共9页
为了制备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降温织物,选用锦纶牛津布为基材,使用氟硅烷改性二氧化硅粒子,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含氟烷基改性二氧化硅(F-SiO_(2))、钛酸钡(BaTiO_(3))通过刮涂的方式整理到锦纶织物上,获得复合降温涂层织物;对所得织... 为了制备具有自清洁功能的降温织物,选用锦纶牛津布为基材,使用氟硅烷改性二氧化硅粒子,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含氟烷基改性二氧化硅(F-SiO_(2))、钛酸钡(BaTiO_(3))通过刮涂的方式整理到锦纶织物上,获得复合降温涂层织物;对所得织物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组成进行测试,探究不同涂覆量对复合涂层织物太阳光反射率和中红外发射率的影响,评估涂层织物的降温性能、易去污性能、机械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涂层的引入能显著提高织物的光谱性能,与原始锦纶相比,制备的复合涂层织物的太阳光反射率提高至88%,大气窗口红外发射率可达92%。在户外太阳直射的情况下,制备的复合涂层织物最高可降温5.6℃,且具有很好的自清洁易去污效果和机械性能,在户外装备降温、电器设备降温、建筑路面降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降温 sio_(2) BaTio_(3) 涂层 锦纶 自清洁
下载PDF
Al_(2)O_(3)-SiO_(2)复合纳米气凝胶材料耐高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佳臻 徐长伟 +1 位作者 张忠伦 王明铭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作为混合前驱体,环氧丙烷作为网络诱捕剂,在不添加螯合剂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CO_(2)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出了不同摩尔比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对样品分别进...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和六水合氯化铝(AlCl_(3)·6H_(2)O)作为混合前驱体,环氧丙烷作为网络诱捕剂,在不添加螯合剂情况下,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与CO_(2)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出了不同摩尔比的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对样品分别进行600℃、800℃、1000℃和1200℃热处理,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热重差热分析仪等仪器对Al_(2)O_(3)-SiO_(2)复合气凝胶的微观形貌、结构及热稳定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AlCl_(3)·6H_(2)O∶TEOS=8∶1时,Al_(2)O_(3)-SiO_(2)气凝胶样品在1000℃和1200℃热处理后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0621 W/m·K和0.0803 W/m·K,在1000℃以上热处理后,孔径更加均匀,保留了较好的介孔结构;并且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延缓了晶型转变,在常温和1200℃条件下,样品比表面积分别为617.14 m^(2)/g和102.9 m^(2)/g,为均匀的介孔结构(孔直径为8~32 nm),孔径低于常温下空气的平均自由程,在1200℃热处理后,样品总失重率为16.3%,具有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复合气凝胶 热处理 微观结构 热稳定性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织构化多孔Al_(2)O_(3)-SiO_(2)复合陶瓷片-球混合浆料特性及光强分布仿真
12
作者 武向权 滕家琛 +3 位作者 季祥旭 郝禹博 张忠明 徐春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9-778,共10页
陶瓷光固化技术在制备Al_(2)O_(3)-SiO_(2)复合陶瓷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织构化的Al_(2)O_(3)-SiO_(2)复合陶瓷在陶瓷光固化增材制备方面亟待研究。本工作研究了添加片状氧化铝、等轴氧化铝、球形二氧化硅的片-球混合陶瓷光固化浆料的特性... 陶瓷光固化技术在制备Al_(2)O_(3)-SiO_(2)复合陶瓷方面具有广阔前景,织构化的Al_(2)O_(3)-SiO_(2)复合陶瓷在陶瓷光固化增材制备方面亟待研究。本工作研究了添加片状氧化铝、等轴氧化铝、球形二氧化硅的片-球混合陶瓷光固化浆料的特性。针对不同固相配比,研究了浆料的黏度、沉降性、固化特性和固化精度,并针对所研究的片-球混合浆料开发了一种紫外光强分布模拟算法,对浆料在曝光中的光强分布进行了理论模拟分析,最终成功制备了具有片状氧化铝定向特征的织构化多孔Al_(2)O_(3)-SiO_(2)复合陶瓷。研究结果表明,片状氧化铝与球状粉体组合可以使浆料在高固相含量(总固相体积分数40%~45%,片状氧化铝体积分数占50%~60%)下保持低黏度和剪切稀释性。在相同总固相含量下,增大片状氧化铝或球形二氧化硅的含量能够减小浆料的黏度,从而提高浆料的沉降率。片状氧化铝相比于等轴氧化铝可以减少浆料对紫外光的阻挡和散射作用。在相同曝光能量条件下,降低等轴氧化铝、增加球形二氧化硅的含量可以增加的浆料固化厚度;而增加片状氧化铝和球形二氧化硅的含量会扩大尺寸误差。理论模拟结果表明,接近水平分布的片状氧化铝对光的阻挡和偏转作用弱,接近垂直分布的片状氧化铝对紫外光具有引导作用。模型上边界紫外光强平均值的变化与固化厚度测量值的变化接近,所建立的模型可以为浆料固化厚度的实验测试结果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光固化 Al_(2)o_(3)-sio_(2)复合陶瓷 片状氧化铝 光强分布模拟 浆料特性
下载PDF
h‑MoO_(3)/SiO_(2)催化合成季戊四醇异辛酸酯
13
作者 谭益凤 曹平 +2 位作者 马楷 李金桐 王雨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55-2162,共8页
采用固相研磨法,制备了一系列h-MoO_(3)/SiO_(2)催化剂,这些催化剂用于季戊四醇(PER)和异辛酸(i-EHA)反应,合成季戊四醇异辛酸酯(POE),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 采用固相研磨法,制备了一系列h-MoO_(3)/SiO_(2)催化剂,这些催化剂用于季戊四醇(PER)和异辛酸(i-EHA)反应,合成季戊四醇异辛酸酯(POE),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测试。结果表明,h-MoO_(3)负载量为15%的(200)晶面择优取向的h-MoO_(3)/SiO_(2)是合成POE的优良催化剂。适宜的反应工艺条件(ni-EHA/nPER=4.3,mh-MoO_(3)/SiO_(2)/mPER=0.003,T=220℃,t=4 h)下,酯化率可达90.83%,POE的选择性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oo_(3)/sio_(2) 晶面择优取向 季戊四醇 异辛酸 季戊四醇异辛酸酯
下载PDF
CaO-B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14
作者 卫志洋 王晓东 +3 位作者 苏腾 陈欢乐 高峰 苗洋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74-1283,共10页
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微晶玻璃是制造低温共烧陶瓷基板的重要材料。本文采用熔融水淬法制备了CaO-B_(2)O_(3)-SiO_(2)(CBS)微晶玻璃,重点研究了m(CaO)/m(SiO_(2))质量比、B_(2)O_(3)含量对CBS微晶玻璃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BS... 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微晶玻璃是制造低温共烧陶瓷基板的重要材料。本文采用熔融水淬法制备了CaO-B_(2)O_(3)-SiO_(2)(CBS)微晶玻璃,重点研究了m(CaO)/m(SiO_(2))质量比、B_(2)O_(3)含量对CBS微晶玻璃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BS微晶玻璃的主要晶相有Ca_(3)Si_(3)O_(9)、Ca_(2)B_(2)O_(5)、CaB_(2)O_(4)、SiO_(2)和Ca_(2)SiO_(4)。随着m(CaO)/m(SiO_(2))质量比的增加,介电常数增加,介电损耗先降低后增加;硅灰石相的增多使介电损耗从2.87×10^(-3)降到1.36×10^(-3),介电损耗随着SiO_(2)、Ca_(2)B_(2)O_(5)和CaB_(2)O_(4)含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B_(2)O_(3)含量的增加,介电常数先增加后减少,而介电损耗则相反。当m(CaO)/m(SiO_(2))质量比为0.89、B_(2)O_(3)含量为15%(质量分数)时,在900℃烧结3 h,CBS微晶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7.16×10^(-6)℃^(-1),介电常数为5.85,介电损耗为1.37×10^(-3)(10 G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B_(2)o_(3)-sio_(2) 微晶玻璃 介电常数 介电损耗 微观结构 低温共烧
下载PDF
SiO_(2)中间层反应连接LaCrO_(3)陶瓷的机理及界面应力模拟研究
15
作者 赵敏 郭洪飞 +1 位作者 侯小虎 邬佳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96-103,共8页
合适的连接技术是提高LaCrO_(3)陶瓷加工性能的有效方法。本工作提出以低成本SiO_(2)粉末为中间层、利用放电等离子技术连接LaCrO_(3)的工艺,研究了LaCrO_(3)连接件的连接机理、显微形貌、力学性能等,并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连接件界面应... 合适的连接技术是提高LaCrO_(3)陶瓷加工性能的有效方法。本工作提出以低成本SiO_(2)粉末为中间层、利用放电等离子技术连接LaCrO_(3)的工艺,研究了LaCrO_(3)连接件的连接机理、显微形貌、力学性能等,并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连接件界面应力分布状态。结果表明:LaCrO_(3)/SiO_(2)混合粉末(物质的量比(0.95~1.55)∶1)在1250~1450℃下复合反应生成Cr掺杂的La_(2)Si_(2)O_(7),SiO_(2)中间层连接LaCrO_(3)陶瓷为反应、扩散连接。在1450℃时,连接件获得最高连接强度(29.3 MPa),SiO_(2)中间层及其母材附近区域产生应力集中。SiO_(2)可以作为辅助制造和修复复杂形状LaCrO_(3)陶瓷的一种有潜力的连接中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ro_(3) La_(2)Si_(2)o_(7) 连接 应力模拟
下载PDF
SiO_(2)/g-C_(3)N_(4)复合材料的3D打印制备及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性能
16
作者 赵文璞 赵晓东 +3 位作者 季惠明 马元良 马生花 沈铸睿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使用直写型3D打印的方式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与多孔结构的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多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对于模拟溶液中高浓度罗丹明B(RhB)的吸附及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SiO_(2)块体... 使用直写型3D打印的方式制备了高比表面积与多孔结构的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多孔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对于模拟溶液中高浓度罗丹明B(RhB)的吸附及催化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3D打印SiO_(2)块体气凝胶比表面积达482.1 m^(2)/g,具备孔隙体积为1.195 cm^(3)/g的纳米多孔结构,对RhB具有好的吸附性能。经g-C_(3)N_(4)修饰所得的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材料孔结构与比表面积变化不大,除仍保持较高的吸附性能外,在紫外光照下对RhB(100 mg/L)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经5次循环测试后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对RhB的去除率仍达92.98%,相比之下3D打印SiO_(2)气凝胶仅为55.75%。机理分析表明,复合材料中的g-C_(3)N_(4)可吸收光能并生成光生电子空穴对,其与H_(2)O和O_(2)作用产生氧化活性物质超氧自由基,最终均参与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对RhB大分子的催化氧化降解。3D打印结构具有的高比表面积实现了催化剂与RhB大分子较大的反应接触面积,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及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sio_(2)/g-C_(3)N_(4)复合气凝胶 吸附 降解
下载PDF
Fe_(3)O_(4)@SiO_(2)磁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Er(Ⅲ)和Ho(Ⅲ)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键 昝苗苗 +1 位作者 肖燕飞 刘嘉铭 《江西冶金》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稀土资源的开采伴随着稀土离子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吸附法是处理水相稀土离子污染的一种高效技术,磁性吸附剂能够加速固液分离,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FeCl_(3)·6H_(2)O、甘醇、醋酸钠、聚乙二醇(PEG2000)等为原料... 稀土资源的开采伴随着稀土离子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吸附法是处理水相稀土离子污染的一种高效技术,磁性吸附剂能够加速固液分离,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FeCl_(3)·6H_(2)O、甘醇、醋酸钠、聚乙二醇(PEG2000)等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在200℃的条件下制备粒径约为230 nm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将其加入正硅酸乙酯中,利用氨水水解聚合,即可形成粒径约为300 nm的Fe_(3)O_(4)@SiO_(2)磁性吸附剂材料。此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包含Fe_(3)O_(4)和SiO_(2)两种晶型结构。SiO_(2)的包覆未对Fe_(3)O_(4)物相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在包覆的同时能够显现出一定的磁性性能。此复合材料对Er(Ⅲ)和Ho(Ⅲ)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0.03 mg/g和5.2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 Fe_(3)o_(4)@sio_(2) 核壳结构 Er(Ⅲ) Ho(Ⅲ)
下载PDF
以稻壳为原料的介孔MoO_(3)/SiO_(2)制备及其氧化脱硫性能
18
作者 胡健 邓颖 +4 位作者 向晓蓉 李琴琴 程慧清 刘晓雪 李颢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84-89,共6页
以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O_(3)负载量的介孔MoO_(3)/SiO_(2)。通过XRD、UV-Vis、FT-IR和N 2吸附-脱附等温线的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低负载量的样品,MoO_(3)在载体... 以稻壳为硅源和介孔模板,四水合钼酸铵为钼源,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MoO_(3)负载量的介孔MoO_(3)/SiO_(2)。通过XRD、UV-Vis、FT-IR和N 2吸附-脱附等温线的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低负载量的样品,MoO_(3)在载体SiO_(2)上分散较好;高负载量的样品开始出现正交晶系的MoO_(3)晶体。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明显的介孔结构。采用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模拟油的氧化脱硫反应,评价了样品的催化性能,筛选出合适的催化剂为10%MoO_(3)/SiO_(2)。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DBT和4,6-DMDBT的转化率均为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_(3)/sio_(2)催化剂 氧化脱硫 稻壳 介孔
下载PDF
锆改性Cu/SiO_(2)催化剂催化3-羟基丙酸甲酯选择性加氢
19
作者 李伟杰 康金灿 +3 位作者 张传明 林丽娜 李昌鑫 朱红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8-1341,共14页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锆(Zr)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用于3-羟基丙酸甲酯(3-HMP)气相加氢制1,3-丙二醇(1,3-PDO)。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分布测试、XRD、ICP-OES、H_(2)-TPR、NH_(3)-TPD、CO_(2)-TPD、FTIR、TGDTG、HRTEM、XPS和AES等手段对催化...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锆(Zr)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用于3-羟基丙酸甲酯(3-HMP)气相加氢制1,3-丙二醇(1,3-PDO)。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分布测试、XRD、ICP-OES、H_(2)-TPR、NH_(3)-TPD、CO_(2)-TPD、FTIR、TGDTG、HRTEM、XPS和AE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详细表征,发现Zr物种的加入使得Cu和Zr物种之间发生了强相互作用,产生了较多的层状硅酸铜,在结构方面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降低了铜物种的粒径,促进铜物种的分散,且在电子调控方面提高了Cu^(+)的含量,增强了催化剂吸附酰基和甲氧基的能力。与未改性的Cu/SiO_(2)催化剂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Zr掺杂量为0.5%的Cu/SiO_(2)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性能,获得3-羟基丙酸甲酯转化率为96.0%和1,3-丙二醇选择性为84.3%,1,3-PDO的总收率达80.9%。这是目前在高液时空速0.10h^(-1)的条件下取得的最佳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羟基丙酸甲酯 加氢 1 3-丙二醇 铜/二氧化硅 Zr改性
下载PDF
二步煅烧法制备高热稳定性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
20
作者 侯金麟 李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3,共4页
采用二步煅烧法制备了高热稳定性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首先以十二水合硫酸铝铵和葡萄糖为原料混合煅烧制备无定形Al_(2)O_(3)前驱体,然后以正硅酸乙酯形式向无定形Al_(2)O_(3)中引入适量的SiO_(2),煅烧后即可获得具有高... 采用二步煅烧法制备了高热稳定性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首先以十二水合硫酸铝铵和葡萄糖为原料混合煅烧制备无定形Al_(2)O_(3)前驱体,然后以正硅酸乙酯形式向无定形Al_(2)O_(3)中引入适量的SiO_(2),煅烧后即可获得具有高热稳定性的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当SiO_(2)引入量为26%(质量分数)时,粉体经950℃下煅烧4 h仍为无定形结构;对前驱体进行研磨后,粉体热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在1 020℃下煅烧4 h仍为无定形结构。研究表明,SiO_(2)引入量和前驱体混合均匀性对复合粉体的高温热稳定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 二步煅烧法 热稳定性 硫酸铝铵 葡萄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