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锡伯族驻防行旅诗《拉希贤图之歌》的文学文化意义
1
作者 佟颖 《满语研究》 2022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清代锡伯族驻防行旅诗歌《拉希贤图之歌》是一部极富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作品,自乾隆年间产生以来,一直流传于伊犁各卡伦、台站、营盘。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补充、加工和润色,逐渐完善,形成了诸多版本。该诗作为行旅题材的作品,不仅具... 清代锡伯族驻防行旅诗歌《拉希贤图之歌》是一部极富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作品,自乾隆年间产生以来,一直流传于伊犁各卡伦、台站、营盘。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补充、加工和润色,逐渐完善,形成了诸多版本。该诗作为行旅题材的作品,不仅具备了行程记录、景观描写和行旅体验的三大行旅文学要素,而且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展开,思想主题凝练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堪称清代锡伯族驻防文学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伯族 拉希贤图之歌 驻防行旅诗
下载PDF
清代伊犁锡伯营城堡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唐智佳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9,215,216,共10页
乾隆二十九年(1764),锡伯官兵从中国东北西迁至新疆伊犁,随后定居伊犁河南岸并组建锡伯营。在锡伯营屯垦戍边的过程中,城堡的修筑发挥了重大作用,城堡由开始的军事防御之所逐渐演变为锡伯营的家园。城堡的存在,不仅对当时伊犁城防体系... 乾隆二十九年(1764),锡伯官兵从中国东北西迁至新疆伊犁,随后定居伊犁河南岸并组建锡伯营。在锡伯营屯垦戍边的过程中,城堡的修筑发挥了重大作用,城堡由开始的军事防御之所逐渐演变为锡伯营的家园。城堡的存在,不仅对当时伊犁城防体系的形成、清政府对伊犁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对锡伯族的发展及地方区域中心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锡伯营 城堡
原文传递
清代伊犁锡伯营城堡的考古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园林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3,共9页
通过对清代伊犁地区锡伯营城堡城墙、城内建筑及街道的考古调查,对城堡的形态及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锡伯营城堡的城墙多呈不规则形,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和随形就势的特点,但同时也受中央大一统筑城传统的影响,体现出一些中原筑城的规范... 通过对清代伊犁地区锡伯营城堡城墙、城内建筑及街道的考古调查,对城堡的形态及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锡伯营城堡的城墙多呈不规则形,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和随形就势的特点,但同时也受中央大一统筑城传统的影响,体现出一些中原筑城的规范。还可以通过城堡内残留寺庙遗存的特征,看出锡伯族人的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伊犁 锡伯营城堡
原文传递
考古学视野下清代伊犁多民族军事驻防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郝园林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2期113-126,174,共15页
清廷在确立对新疆的统治后,在中心地区伊犁河谷营建了大批驻防城,包括伊犁九城、锡伯营城堡、卡伦、营盘等。通过对上述遗址的考古调查可知,伊犁地区驻防城在形制与空间布局上表现为统一性、层级性与联合性特征。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伊犁... 清廷在确立对新疆的统治后,在中心地区伊犁河谷营建了大批驻防城,包括伊犁九城、锡伯营城堡、卡伦、营盘等。通过对上述遗址的考古调查可知,伊犁地区驻防城在形制与空间布局上表现为统一性、层级性与联合性特征。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伊犁九城与卡伦的形制上,层级性表现在驻防城规模上,联合性体现在驻防城的空间布局上。对于伊犁九城,清廷采用了“双核心”的布局模式,形成以惠远城与惠宁城为中心的两个城市群,互成掎角之势。清廷安排满、汉、锡伯、索伦、蒙古各部族移驻各城内外,戍守不同地区,具有明确的分工。考古材料和历史事实充分揭示,这套驻防体系对有效稳固新疆局势发挥了相应的军政作用,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稳固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九城 卡伦 锡伯营 满城 绿营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