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氨基丁酸、牛磺酸对蟾蜍密闭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谈永萍 王莉 魏智清 《农业科学研究》 2008年第3期44-48,共5页
本试验采用密闭缺氧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RA)、牛磺酸(Taurine,Tau)对蟾蜍抗缺氧能力的影响.试验显示,在25-26.5℃水温下,γ-氨基丁酸的质量浓度为0.3mg/L的溶液,牛磺酸的质量浓度... 本试验采用密闭缺氧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RA)、牛磺酸(Taurine,Tau)对蟾蜍抗缺氧能力的影响.试验显示,在25-26.5℃水温下,γ-氨基丁酸的质量浓度为0.3mg/L的溶液,牛磺酸的质量浓度为0.3mg/L的溶液,牛磺酸的质量浓度为0.5mg/L的溶液可以使蟾蜍的密闭缺氧存活时间极显著提高(P〈0.01).γ-氨基丁酸的质量浓度为0.5mg/L,牛磺酸的质量浓度为0.7mg/L的溶液可使蟾蜍的密闭缺氧存活时间显著提高(P〈O.05),而β-丙氨酸的质量浓度为0.5mg/L时可以使蟾蜍的密闭缺氧存活时间明显减少(P〈O.05).结果表明,在溶液一定质量浓度的范围内,γ-氨基丁酸、牛磺酸均可提高蟾蜍的抗缺氧能力.β-丙氨酸作为牛磺酸转运体的抑制剂,可以使蟾蜍的密闭缺氧存活时间明显减少,进一步证明了牛磺酸具有抗缺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牛磺酸 伊丙氨酸 蟾蜍 抗缺氧
下载PDF
花背蟾蜍蝌蚪胃的发育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旭 李丕鹏 +2 位作者 高凤娟 白树崇 陆宇燕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5-885,共11页
应用大体解剖、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3种形态学方法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在生长发育和变态过程中胃的形态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蝌蚪发育24期(即G24)消化道呈简单的管状结构,胃与小肠等区分不明显,胃壁由内层矮柱状黏膜... 应用大体解剖、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3种形态学方法对花背蟾蜍(Bufo raddei)蝌蚪在生长发育和变态过程中胃的形态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在蝌蚪发育24期(即G24)消化道呈简单的管状结构,胃与小肠等区分不明显,胃壁由内层矮柱状黏膜上皮细胞和其外的扁平上皮细胞层构成;直到26期胃略膨大,呈短粗管状,与小肠和食道可明显区分,胃壁内层的黏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上皮细胞间出现少量杯状细胞;36期的胃管明显膨大,其壁已具有胃的4层基本组织结构,杯状细胞数量增加,黏膜上皮细胞游离面有细长的微绒毛交织成网状覆盖;42期胃发育呈"C"字形,胃壁具备了消化道典型的4层结构,有胃腺芽出现,黏膜细胞的微绒毛短而直立,仅极少数细胞有长的微绒毛;蝌蚪发育到46期,肠道缩短,胃呈"J"字状,占消化道大部分,胃体中胃腺发达。在临近肝一侧,黏膜上皮细胞的微绒毛较短,胃腺少而小;而在相反一侧,微绒毛较长,胃腺多而大。基于上述结果说明,花背蟾蜍蝌蚪胃在36期已经基本完成了组织结构的分化,在变态发育期间结构和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变态后陆地生活的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背蟾蜍 蝌蚪 结构 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