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41
1
作者 张涛 庄平 +4 位作者 章龙珍 王斌 高露姣 夏永涛 田美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8-362,共5页
分别采用水丝蚓(Limnodrilus sp.)、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枝角类(Moina sp.)和人工饲料饲养西伯利亚鲟仔鱼30d,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为西伯利亚鲟最适开口饵料... 分别采用水丝蚓(Limnodrilus sp.)、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枝角类(Moina sp.)和人工饲料饲养西伯利亚鲟仔鱼30d,研究不同开口饵料对西伯利亚鲟仔鱼生长、存活率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体为西伯利亚鲟最适开口饵料,仔鱼的存活率最高(96.67%);投喂水丝蚓组生长速度最快;而人工饲料组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其他组,且成活率最低.不同开口饵料组间仔鱼体成分差异显著,人工饲料组水分含量最高,且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最低.采用卤虫无节幼体为西伯利亚鲟仔鱼开口饵料,然后采用水丝蚓进行强化培育,能获得较好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仔鱼 开口饵料 生长
下载PDF
急性热应激对西伯利亚鲟HSP70 mRNA表达、血清皮质醇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田照辉 徐绍刚 +2 位作者 王巍 胡红霞 马国庆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4-350,共7页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对急性热应激的抗逆机理,将体质量为(155.47±19.50)g的鱼从17.5℃迅速转至27.5℃水中,在1h和3h取样测定HSP70 mRNA表达变化、血清皮质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急性热应激时鳃、脾和脑的... 为研究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对急性热应激的抗逆机理,将体质量为(155.47±19.50)g的鱼从17.5℃迅速转至27.5℃水中,在1h和3h取样测定HSP70 mRNA表达变化、血清皮质醇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急性热应激时鳃、脾和脑的HSP70 mRNA表达量升高,具有组织特异性,热应激1h时鳃的表达量升高最快(P<0.05),3h时保持1h时的表达水平;脾和脑热应激1h时表达量变化不显著,在1h至3h时升高较快,并且脑组织的表达量升高最快(P<0.05)。热应激1h时血清皮质醇(Cortisol)含量迅速升高(P<0.05),之后快速回落。脾脏巨噬细胞呼吸暴发在热应激1h时显著升高(P<0.05),3h时降低。血清补体C3在1h时略有升高,3h时显著性降低(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LZM activity)先升高后降低差异不显著。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随热应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3h时显著降低(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随热应激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1h的短暂急性应激增强了西伯利亚鲟的非特异性免疫,3h的应激使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在热应激过程中,HSP70表达升高,其中鳃组织最快,起到应激保护作用,提高了机体热耐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急性热应激 HSP70 MRNA表达 皮质醇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麻醉剂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冯广朋 庄平 +2 位作者 章龙珍 颜世伟 钱嵩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麻醉剂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稚鱼经2-30 mg/L的丁香酚麻醉2 h后,耗氧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麻醉浓度为2、4 mg/L组稚鱼的耗氧率显著高...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麻醉剂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耗氧率与幼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稚鱼经2-30 mg/L的丁香酚麻醉2 h后,耗氧率呈现先上升而后下降的趋势,麻醉浓度为2、4 mg/L组稚鱼的耗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 mg/L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8-30 mg/L的5个浓度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西伯利亚鲟幼鱼经60-180 mg/L的丁香酚麻醉10 min后,各试验组间幼鱼血液中磷离子、总蛋白、总胆固醇、血糖、尿素、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试验组幼鱼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总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9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镁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120-180 mg/L浓度组幼鱼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浓度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间白蛋白与乳酸脱氢酶浓度波动较大。以上结果初步表明,8-30 mg/L丁香酚可应用于西伯利亚鲟稚鱼的短途运输中,60-90 mg/L丁香酚对西伯利亚鲟幼鱼血液生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耗氧率 生化指标 麻醉
下载PDF
室内饲育西伯利亚鲟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的周年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照斌 牛翠娟 +1 位作者 朱华 胡红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9-524,共6页
利用放射免疫方法对比观测了室内饲育 4龄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baeri)亚成体和9~ 11龄西伯利亚鲟的成体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的周年变化规律 ,并对 4龄西伯利亚鲟亚成体的性腺发育状况进行了组织学检测 ,以期为西伯利亚鲟后备... 利用放射免疫方法对比观测了室内饲育 4龄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baeri)亚成体和9~ 11龄西伯利亚鲟的成体血清睾酮 (T)、雌二醇 (E2 )的周年变化规律 ,并对 4龄西伯利亚鲟亚成体的性腺发育状况进行了组织学检测 ,以期为西伯利亚鲟后备亲鱼培育和全人工繁殖提供参考数据 .结果表明 ,4龄西伯利亚鲟亚成体的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与成体接近 ,T在 9— 10月份和 3月份较高 ,E2在 8— 9月份较高 .成体雄性西伯利亚鲟 ,T在排精前升高 ,排精时仍保持较高值 ;E2全年较低 .雌性西伯利亚鲟 ,T在产卵前升高 ,临近产卵和产卵时降为较低值 ;E2在产卵前一年10— 11月份较高 ,临近产卵和产卵时降为较低值 .4龄西伯利亚鲟的性腺成熟系数雄性为 4 .1%~9.7% ,雌性为 8.2 %~ 14 .5 % .组织学观察结果雄性个体的精巢已发育到Ⅲ或Ⅳ期 ,精巢中有少量成熟精子出现 ;雌性个体的卵巢发育处于Ⅲ~Ⅳ期 ,最大卵母细胞直径达到 2 .0mm .综合以上结果判断 ,室内饲育 4龄西伯利亚鲟雄性个体已接近性成熟 ,而雌性个体尚未达到性成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性腺发育 雌二醇 睾酮 血清性激素水平 类固醇
下载PDF
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和西伯利亚鲟生长和肉质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志勇 薛敏 +3 位作者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0-1275,共16页
通过16周的生长试验,比较研究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生长和肉质的影响。2种试验鱼的对照组饲料均以低温蒸汽干燥鱼粉(白鱼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花鲈对照组饲料含56... 通过16周的生长试验,比较研究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生长和肉质的影响。2种试验鱼的对照组饲料均以低温蒸汽干燥鱼粉(白鱼粉)作为唯一蛋白质源,花鲈对照组饲料含56.9%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40%,命名为LJ-FM;西伯利亚鲟对照组饲料含51.0%的白鱼粉,粗蛋白质含量为36%,命名为AB-FM。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谷元粉为1.00∶1.67,粗蛋白质含量为64.84%)在等氮等能的基础上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25%、50%、75%、100%的鱼粉,并相应命名为LJ-PPB25、LJ-PPB50、LJ-PPB75、LJ-PPB100和AB-PPB25、AB-PPB50、AB-PPB75、AB-PPB100。花鲈的初始体重为(7.34±0.01)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西伯利亚鲟的初始体重为(49.48±1.00)g,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2尾。结果表明: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的摄食率显著下降(P<0.05);末均重以LJ-PPB25组最高,显著高于LJ-PPB75和LJ-PPB100组(P<0.05);LJ-PPB10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花鲈全鱼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含量和总能无显著变化(P>0.05)。各组西伯利亚鲟的摄食率、末均重、饲料系数及体成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一替代水平下,西伯利亚鲟肌肉中各个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远高于花鲈。一定水平(≤75%)的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能显著提高花鲈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以及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总游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对于花鲈,摄食含混合植物蛋白质饲料后肌肉中游离组氨酸(生物胺的前体物)含量显著增加(P<0.05);而西伯利亚鲟肌肉中游离组氨酸含量却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AB-PPB100组最低,显著低于除AB-PPB7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花鲈肌肉游离氨基酸中牛磺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以对照组最低,显著低于除LJ-PPB100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但对西伯利亚鲟没有显著影响(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质构特性差异较大,但熟鱼片差异较小。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后对2种试验鱼鲜鱼片和熟鱼片质构特性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的剪切力差异较大,西伯利亚鲟要远高于花鲈,但二者均未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2种试验鱼鲜鱼片中胶原蛋白含量差异较小,且随着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水平的上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均在替代水平为25%时达到最高值。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对花鲈鲜鱼片的滴水损失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降低了西伯利亚鲟鲜鱼片的滴水损失,且在替代水平为50%和100%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LJ-PPB25组花鲈的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LJ-PPB100组(P<0.05),但AB-PPB25组与AB-PPB100组间西伯利亚鲟的肌纤维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生长及肉质结果,花鲈饲料中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鱼粉的水平不宜高于50%。混合植物蛋白质完全替代鱼粉不影响西伯利亚鲟的生长,但考虑肉质指标建议最高替代水平为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西伯利亚鲟 混合植物蛋白质 鱼粉 生长 肉质
下载PDF
脱酚棉籽粉替代部分鱼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秀峰 薛敏 +2 位作者 郭利亚 吴立新 郑银桦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24,共8页
本文旨在研究用脱酚棉籽粉(solvent-extracted cottonseed meal,SECM)替代部分鱼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日粮用脱酚棉籽粉等蛋白质替代基础日粮中0、25%和40%的鱼粉,25%和40%替代水平分别设2个... 本文旨在研究用脱酚棉籽粉(solvent-extracted cottonseed meal,SECM)替代部分鱼粉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日粮用脱酚棉籽粉等蛋白质替代基础日粮中0、25%和40%的鱼粉,25%和40%替代水平分别设2个氨基酸平衡组:血粉氨基酸平衡组(B)和晶体氨基酸平衡组(C)。5种日粮分别命名为SECM0、SECM25B、SECM25C、SECM40B和SECM40C。选用初重为(57.36±0.17)g的西伯利亚鲟幼鱼4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饲喂1种试验日粮,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SECM25C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SECM25B组(P<0.05)。SECM25C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SECM替代量的增加,摄食率也不断上升,其中SECM25C组、SECM40C组和SECM40B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ECM25B组和SECM40B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蛋白质储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SECM25C组(P<0.05)。与血粉相比,晶体氨基酸可显著降低西伯利亚鲟内脏比和肝指数(P<0.05)。SECM25C组和SECM40C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高于SECM25B组(P<0.05),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得出,在理想蛋白质模式下,在西伯利亚鲟幼鱼日粮中添加脱酚棉籽粉可等蛋白质替代40%的鱼粉;此外,与血粉相比,西伯利亚鲟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晶体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氨基酸平衡 脱酚棉籽粉 鱼粉 晶体氨基酸
下载PDF
复方中草药对西伯利亚鲟亲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齐茜 刘晓勇 +5 位作者 刘红柏 张颖 张永旺 张洪玉 彭翔 孙大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4-138,共5页
由板蓝根和甘草组成的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亲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剂量的复方中草药,在25~28℃养殖条件下饲养西伯利亚鲟24 d后测定分析其血清生化指标。结... 由板蓝根和甘草组成的清热解毒复方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亲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剂量的复方中草药,在25~28℃养殖条件下饲养西伯利亚鲟24 d后测定分析其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的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的血清溶菌(LSZ)和碱性磷酸酶(AK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丙二醛(MD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的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1%复方板蓝根和甘草中草药添加剂在增强西伯利亚鲟免疫力的同时,也加重了肝脏负担。因此在使用中草药添加剂时,要注意药材选择及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中草药 生化指标
下载PDF
诺氟沙星在西伯利亚鲟体内蓄积规律及其对组织的病理损伤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荻 李绍戊 +1 位作者 冯娟 卢彤岩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09-1218,共10页
为了确定诺氟沙星在鲟养殖中的科学使用方法,对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情况下诺氟沙星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体内蓄积规律及毒性进行了研究。分别以0、30 mg/kg、50 mg/kg、100 mg/kg的剂量对西伯利亚鲟连续口灌诺氟沙星3~5... 为了确定诺氟沙星在鲟养殖中的科学使用方法,对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次数情况下诺氟沙星在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体内蓄积规律及毒性进行了研究。分别以0、30 mg/kg、50 mg/kg、100 mg/kg的剂量对西伯利亚鲟连续口灌诺氟沙星3~5 d,每天1次,并于停药后24 h及240 h采集实验鱼血、肝、肾及软骨组织,对4种组织中药物蓄积量进行测定,并对肝、肾和软骨组织进行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给药剂量增加、给药次数增多,实验鱼4种组织中诺氟沙星浓度逐渐升高,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为:肾、软骨、肝、血清,且血清中药物浓度远远低于另外3种组织。相同给药剂量、不同给药次数时血清中药物浓度无显著差异;而肝、肾和软骨中均差异显著,停药240 h后,显著性消失。切片结果表明,50 mg/kg剂量连续给药5 d后,实验鲟肝、肾组织开始结构损伤变化,100 mg/kg剂量连续给药3~5 d后,损伤情况持续加重,停药240 h后,肝组织损伤情况有逐渐恢复趋势,而肾组织未见明显恢复趋势;而100 mg/kg连续给药3~5 d后,软骨组织出现软骨膜内层细胞减少;停药240 h后有恢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诺氟沙星在鲟中使用剂量应小于50 mg/kg,连续给药次数低于5次,以避免对鲟肝组织造成损伤,引起肾不可逆损伤及影响软骨细胞发育和再生,对软骨组织造成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氟沙星 西伯利亚鲟 蓄积规律 毒性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糖异生途径关键酶基因全长 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宫官 薛敏 +4 位作者 王嘉 苏晓鸥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04-1518,共15页
本试验采用简并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C型和M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C和PEPCK-M)、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葡萄糖-6... 本试验采用简并引物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C型和M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C和PEPCK-M)、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和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基因cDNA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西伯利亚鲟PEPCK-C基因(GenBank登录号JQ995143)cDNA全长2 598 bp,开放阅读框1 869 bp,编码622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69.62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77.3%~80.5%;PEPCK-M基因(GenBank登录号JQ995142)cDNA全长3 277 bp,开放阅读框1 935 bp,编码644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71.11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4.6%~78.3%;FB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JF834908)cDNA全长1 372 bp,开放阅读框1 017 bp,编码338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36.60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73.4%~88.7%;G6P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JF834907)cDNA全长2 625 bp,开放阅读框1 080 bp,编码359个氨基酸,预测其分子质量为40.62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7.2%~72.7%。西伯利亚鲟糖异生途径关键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将为进一步研究其糖异生调控机理,比较其与典型肉食性鱼类和哺乳动物的异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糖异生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 果糖-1 6-二磷酸酶 葡萄糖-6-磷酸酶 西伯利亚鲟
下载PDF
养殖鲟鱼暴发病病原菌分离及药敏实验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司力娜 李绍戊 +3 位作者 王荻 刘红柏 张颖 卢彤岩 《水产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8-22,共5页
从濒死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心、肝、肾、脾等组织中分离到细菌性病原20株,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分别包括致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6株、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 从濒死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心、肝、肾、脾等组织中分离到细菌性病原20株,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了细菌生化编码鉴定管鉴定及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分别包括致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6株、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c)5株、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5株、亲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4株。16种常见药物的药敏实验显示,分离菌株均对多粘菌素B、妥布青霉素等6种药物较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等6种药物耐药,仅有部分菌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及敏感度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对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养殖鲟细菌性疾病及其他疾病引起的细菌继发性感染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细菌分离株 生化鉴定 药敏实验
下载PDF
水温对施氏鲟、小体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麦丽开 刘晓勇 +1 位作者 潘鹏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5-22,共8页
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 在电子控温循环水系统中,研究不同水温(15℃、18℃、21℃、24℃和27℃)对56日龄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小体鲟A.ruthenu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4℃组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特定生长率(SGRL)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组(P【0.05),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W)差异不显著(P】0.05);在18~27℃范围内,体长绝对增长率(AGRL)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显著高于15℃组(P【0.05)。18~24℃组的体质量绝对增长率(AGRW)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在18~24℃范围内,施氏鲟幼鱼的体长相对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显著高于15℃和27℃组(P【0.05),最适生长温度为24℃。18℃组小体鲟幼鱼的SGRL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0.05),SGRW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15~27℃温度范围内,小体鲟幼鱼的AGRW升高后降低,其中18℃和24℃的SGRW分别为0.61g/d和0.64g/d,显著高于其他组。15℃组AGRL最低(1.6mm/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小体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水温范围为18~24℃,最适生长温度为18℃。在15~27℃范围内,21℃组西伯利亚鲟幼鱼的SGRL、AGRL和体长相对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但27℃组存活率最低。西伯利亚鲟幼鱼的最适生长范围为15~24℃,最适生长水温为21℃。不同温度下,3种鲟幼鱼的肥满度变化不同,施氏鲟幼鱼的生长类型为强异速度生长,不同于小体鲟幼鱼与西伯利亚鲟幼鱼。在15~27℃范围内,3种鲟幼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在早期生长培育时应选用不同的培育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西伯利亚鲟 小体鲟 温度 生长 增重率 死亡率
下载PDF
氟离子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瑞芳 庄平 +3 位作者 章龙珍 石小涛 刘鉴毅 张俊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7-362,共6页
本试验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探讨了氟离子(F-)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0 mg/L氟暴露会导致胚胎孵化延迟,氟暴露组半数孵化时间(MHT)比对照组推迟9~22 h。氟暴露同时导致胚胎死... 本试验在水温17±1℃的条件下,采用半静态式生物毒性试验方法,探讨了氟离子(F-)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600 mg/L氟暴露会导致胚胎孵化延迟,氟暴露组半数孵化时间(MHT)比对照组推迟9~22 h。氟暴露同时导致胚胎死亡率显著增加(P<0.05),出膜仔鱼活力减弱、存活时间缩短、畸形率显著升高(P<0.05),出现卵黄囊畸形、脊椎畸形、眼部充血等畸形症状。试验得出F-致西伯利亚鲟胚胎144 h半致死浓度(LC50)为447.61 mg/L,孵化安全浓度(SC)为4.48 mg/L,导致仔鱼畸形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为536 mg/L。氟对西伯利亚鲟胚胎的安全质量浓度低于我国部分高氟地区地下水、地表水及人为氟污染水域中氟含量,提示天然水体中氟可能会对鱼类胚胎产生负面影响,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鱼 胚胎发育 延迟 安全浓度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β-actin基因cDNA全长克隆、序列分析及其作为内参基因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施志仪 程千千 宋佳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3-1182,共10页
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β-actin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表明西伯利亚鲟β-actin基因cDNA全长1322bp,其包括的137bp的5′端非翻译区,57bp的3′端非翻译区和编码375个氨基酸残基的1128bp开放阅读框。与... 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β-actin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表明西伯利亚鲟β-actin基因cDNA全长1322bp,其包括的137bp的5′端非翻译区,57bp的3′端非翻译区和编码375个氨基酸残基的1128bp开放阅读框。与其他物种比对,该基因具极高的保守性。同时也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西伯利亚鲟Sox2基因的同源保守区,该序列长768bp,编码256个氨基酸,也具较高的保守性,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70%以上。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对Sox2基因在西伯利亚鲟成鱼各组织及胚胎发育各时期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Sox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胰、肾、脑4个组织中表达量差距不大,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达到了肝脏的10.4倍。同时Sox2基因虽在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各时期均有表达,但表达也具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在受精卵期、囊胚期So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低,在原肠期、神经胚期、视泡形成期和心脏形成期Sox2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且在心脏形成期达到最高点。本研究为量化西伯利亚鲟发育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提供了坚实的参照工具,增加了后续试验的可信度,同时可为今后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Sox2在侧线神经节分化发育、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Β-ACTIN cDNA全长克隆 SOX2 内参基因
下载PDF
流速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行为特性,抗氧化酶及体内盐酸恩诺沙星残留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波澜 许忠能 王占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9-1114,共6页
以西伯利亚鲟幼鱼[体质量(82.1±4.9)g]为实验材料,设置0 BL/s对照组,1.0和2.0 BL/s(体长/秒)3种流速条件,于处理后1 d,15 d和30 d取样,进行鱼类行为学指标和抗氧化酶的测定。在此基础上,以50 mg/kg剂量,连续7 d混饲给药,研究了流... 以西伯利亚鲟幼鱼[体质量(82.1±4.9)g]为实验材料,设置0 BL/s对照组,1.0和2.0 BL/s(体长/秒)3种流速条件,于处理后1 d,15 d和30 d取样,进行鱼类行为学指标和抗氧化酶的测定。在此基础上,以50 mg/kg剂量,连续7 d混饲给药,研究了流速对停药后西伯利亚鲟肌肉组织中盐酸恩诺沙星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和静水对照组相比,实验期间各时段2个流速组西伯利亚鲟摆尾频率和趋流率均显著上升(P<0.05)。1.0 BL/s组流速下有最高的趋流率,2.0 BL/s组流速下有最高的摆尾频率;同一流速下西伯利亚鲟摆尾频率和趋流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没有明显差异。CAT、SOD和MDA活力随着流速的增加而显著增强,两流速组均显著大于静水组(P<0.05),2.0 BL/s组流速下活力最高;3种抗氧化酶活力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差异均不显著。与静水对照组相比,停药后各时间点2.0 BL/s流速组鱼肌肉盐酸恩诺沙星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在停药第8天已低于检出限,1.0 BL/s流速组鱼在停药第12天已低于检出限,而静水对照组则在停药20 d才低于检出限。研究结果说明适当的水流刺激可以诱导鱼类进行逆流运动,促进鱼体抗氧化酶活力的激活和加速药物残留的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流速 行为指标 抗氧化酶 盐酸恩诺沙星残留
下载PDF
运动功能相关的中华鲟和西伯利亚鲟幼鱼侧视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屈艺 庄平 +3 位作者 严娟 冯广朋 刘鉴毅 章龙珍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3,共6页
通过选取11个侧视形态特征度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设置26个标记点进行相对扭曲分析(relative warp analysis,RWA),比较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在侧视形态上的差异... 通过选取11个侧视形态特征度量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同时设置26个标记点进行相对扭曲分析(relative warp analysis,RWA),比较了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西伯利亚鲟(A.baerii)幼鱼在侧视形态上的差异以及相对扭曲分析和传统多元分析在鲟鱼形态研究中的优劣。结合前期对它们的有氧游泳能力比较结果(西伯利亚鲟比中华鲟强25%),分析了鲟鱼形态的水动力功能。主成分分析比较表明,中华鲟头长、头高、背鳍前基点之后的躯干高度、尾柄长、背鳍前缘长度均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P<0.05),而尾鳍上叶显著短于西伯利亚鲟(P<0.05)。相对扭曲分析计算样本的几何信息并可视化统计结果,表明中华鲟的吻厚、吻长、头高、头长、躯干后半段高、背鳍前缘长显著大于西伯利亚鲟,而尾柄长和尾鳍上下叶长显著小于西伯利亚鲟(P<0.001)。上述形态特征直接影响着两种鲟鱼的游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西伯利亚鲟(A baerii) 侧视形态 主成分分析 相对扭曲分析
下载PDF
三种鲟科鱼类和两种鲑科鱼类卵黄免疫球蛋白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颖 曲秋芝 +2 位作者 霍堂斌 尹家胜 孙大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4-269,共6页
从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哲罗鲑(Hucho taimen)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五种鱼类卵黄中分离、纯化Ig,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五种鱼类卵中Ig... 从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哲罗鲑(Hucho taimen)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五种鱼类卵黄中分离、纯化Ig,并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五种鱼类卵中Ig的分子量分别为施氏鲟524kD、小体鲟468kD、西伯利亚鲟475kD、哲罗鲑为490kD,金鳟498kD,其Ig重链的相对分子量相同,约为97kD。轻链的相对分子量各不相同,施氏鲟为27kD,小体鲟28.5kD,西伯利亚鲟30kD,哲罗鲑28.5kD和金鳟16kD。其中西伯利亚鲟、施氏鲟和小体鲟Ig等电点约为5.85,哲罗鲑和金鳟的Ig等电点约为6.55,其蛋白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小体鲟 西伯利亚鲟 哲罗鲑 金鳟 Ig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及其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有声 杨倩 +3 位作者 李圆圆 杨先乐 吕利群 邱军强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1-33,47,共4页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法提取西伯利亚鲟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外膜蛋白,电泳显示所提取的主要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6~120 kDa;为比较该菌株与气单胞菌菌属其他细菌外膜蛋白组分及抗原性异同,以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 采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Sarkosyl)法提取西伯利亚鲟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外膜蛋白,电泳显示所提取的主要外膜蛋白分子量为26~120 kDa;为比较该菌株与气单胞菌菌属其他细菌外膜蛋白组分及抗原性异同,以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和无致病力的嗜水气单胞菌为对照,电泳图谱显示4种气单胞菌外膜蛋白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6~120 kDa之间;利用抗西伯利亚鲟嗜水气单胞菌血清的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该菌株外膜蛋白中分子量为75 kDa、52 kDa、43 kDa、40 kDa、34 kDa、28 kDa的蛋白条带呈现阳性反应,其他3种气单胞菌外膜蛋白中均有与该抗血清反应的条带,且分子量为28 kDa、34 kDa的反应条带为4株菌共有;43 kDa与75 kDa反应条带为部分菌株共有。为进一步筛选和研究致病性气单胞菌的共同保护抗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嗜水气单胞菌 外膜蛋白 抗原性
下载PDF
内陆水库放养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及与底栖动物资源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宁宇 樊强国 +1 位作者 顾孝连 夏连军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319,共7页
为了解西部内陆水库放牧式养殖西伯利亚鲟的生产潜力,以甘肃省酒泉市的红砂墩水库为例,调查了水库中底栖动物的资源以及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和季度摄食量。结果显示:水库中底栖动物12种,其中,腹足类3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3种,甲壳类2... 为了解西部内陆水库放牧式养殖西伯利亚鲟的生产潜力,以甘肃省酒泉市的红砂墩水库为例,调查了水库中底栖动物的资源以及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和季度摄食量。结果显示:水库中底栖动物12种,其中,腹足类3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3种,甲壳类2种。2龄西伯利亚鲟的食物组成包括调查所得的全部底栖生物,以甲壳类、腹足类、寡毛类和昆虫幼虫为主要食物,随着鲟鱼的生长,秋冬季后开始逐渐摄食小型底栖鱼类。研究表明2龄西伯利亚鲟食谱范围较广,适合在此类水库中养殖。另对底栖动物的鱼产潜力进行估算,该水库底栖动物每年提供给鲟鱼生长的鱼产潜力为18.55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墩水库 底栖动物 西伯利亚鲟 鱼产潜力 食物组成
下载PDF
花鲈和西伯利亚鲟生长激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轴相关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志勇 薛敏 +3 位作者 王嘉 吴秀峰 郑银桦 韩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78-1292,共15页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技术克隆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 baerii Brandt)生长激素( GH)和生长激素受体( GHR ) cDNA 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花鲈 ...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 RACE)技术克隆花鲈( Lateolabrax japonicus)和西伯利亚鲟( Acipenser baerii Brandt)生长激素( GH)和生长激素受体( GHR ) cDNA 全长序列。结果显示:花鲈 GH ( GenBank 登录号 JQ995145) cDNA 全长949 bp,开放阅读框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3.06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6.0%~90.2%;花鲈GHRⅠ( GenBank登录号JX402001) cDNA全长3070 bp,开放阅读框1911 bp,编码63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70.79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2.2%~86.2%;花鲈GHRⅡ( GenBank登录号JQ995146) cDNA全长2926 bp,开放阅读框1749 bp,编码58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64.42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0.8%~81.4%。西伯利亚鲟GH( GenBank登录号JX003684) cDNA全长999 bp,开放阅读框645 bp,编码214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4.14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8.3%~70.1%;西伯利亚鲟GHR( GenBank登录号JX003685) cDNA全长2283 bp,开放阅读框1716 bp,编码57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63.41 ku,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39.5%~49.2%。花鲈和西伯利亚鲟GH和GHR cDNA全长序列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鱼类GH/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轴对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西伯利亚鲟 基因克隆 GH/IGF-Ⅰ轴 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受体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摄食前后耗氧率和窒息点变化与体重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文化 马国军 +2 位作者 张颖 宋聃 孙大江 《水产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10-14,22,共6页
在水温22~25℃下,测定了不同体质量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和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在饱食和空腹情况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摄食后耗氧率与体质量关系的变化趋势与空腹情况时相同,... 在水温22~25℃下,测定了不同体质量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和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在饱食和空腹情况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摄食后耗氧率与体质量关系的变化趋势与空腹情况时相同,均随体质量的增加而下降,饱食耗氧率与空腹耗氧率的比值随体质量的增加也下降,饱食与空腹西伯利亚鲟平均耗氧率与平均体质量的相关关系式分别为:Q=0.809*W-0.2414(0.179【Q【0.197;354【W【1873,R=0.9932)和Q=0.3786*W-0.1664((0.104【Q【0.146;351【W【2125),R=-0.9977)。小体鲟饱食与空腹时平均耗氧率与平均体质量的相关关系式分别为:Q=1.0323*W-0.2515(0.196【Q【0.613;8【W【955,R=0.9920)和Q=0.4427*W-0.1588((0.164【Q【0.345;8【W【1141),R=0.9210)。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的饱食和空腹窒息点也随体质量的增加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氧率 窒息点 西伯利亚鲟 小体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