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四川盆地栖霞组岩溶储层及勘探选区
被引量:
39
1
作者
王海真
池英柳
+2 位作者
赵宗举
江青春
鲁卫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3-842,共10页
针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岩溶成因及古地貌分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岩溶储层地质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盆地栖霞组层间岩溶储层是由于三级层序界面暴露溶蚀及高位体系域的高频层序界面短暂暴露形成。结合栖霞组厚度、古地理...
针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岩溶成因及古地貌分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岩溶储层地质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盆地栖霞组层间岩溶储层是由于三级层序界面暴露溶蚀及高位体系域的高频层序界面短暂暴露形成。结合栖霞组厚度、古地理环境及水动力特征分析,将四川盆地栖霞组顶部划分为3类地貌单元,即川西中缓坡生屑滩、川东北台内滩和川南泸州古隆起。川西中缓坡生屑滩和川东北台内滩所形成的沉积微地貌高地和川南泸州古隆起及其斜坡区是栖霞组层间岩溶储层发育的优势地带。根据这一认识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强度特征将栖霞组岩溶储层划分为4个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层间岩溶
古地貌
储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
83
2
作者
张健
周刚
+2 位作者
张光荣
李国辉
汪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0,共11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勘探潜力巨大。为加快勘探进程,在分析该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烃源供给、储层与圈闭类型、保存条件、构造与成藏期次以及成藏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究了该盆地中二...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勘探潜力巨大。为加快勘探进程,在分析该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烃源供给、储层与圈闭类型、保存条件、构造与成藏期次以及成藏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究了该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成藏具多层系供烃、多类型储层、多类型圈闭、多期成藏和多类型成藏模式等特点;(2)烃源岩以二叠系自身为主,其次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二叠统生气中心位于该盆地西北部和中部—川南地区,生气强度介于26×10~8~44×10~8 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3)中二叠统发育白云岩和岩溶缝洞灰岩两类储层,前者主要分布在颗粒滩中或基底断裂附近,后者广泛分布于茅口组中上部;(4)优质烃源岩、储层的白云石化和表生岩溶作用控制了大中型气田的分布;(5)印支期古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指向区,喜马拉雅期是油气调整的关键时期。结论认为:(1)中二叠统栖霞组台缘滩最有利勘探区为川西北广元—江油及都江堰一带,其次为川西南台缘带,台内滩有利勘探区则主要分布在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和蜀南地区;(2)中二叠统茅口组最有利勘探区为泸州—内江地区,其次为双鱼石—南充、卧龙河—石柱、高石梯—磨溪、达州—开江、九龙山等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栖霞组
茅口组
白云岩
储集层
烃源岩
岩溶储层
气藏特征
天然气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24
3
作者
芦飞凡
谭秀成
+5 位作者
王利超
唐青松
肖笛
董少峰
苏成鹏
潘政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6-469,共14页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颗粒滩发育的地层中,按其宏微观产出状态可分为溶斑状云岩、溶洞充填云岩、针孔状基质云岩和致密基质云岩。储集岩物性以溶洞充填云岩最佳,储层类型属裂缝—孔洞型储层。进一步分析显示:研究区栖霞组滩相地层沉积后随即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整体抬升暴露,期间接受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具相控特征的岩溶系统,早期淡水岩溶作用是优质孔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在中二叠沉积期后不久的东吴运动高峰期,热液流体上涌将岩溶系统及其部分围岩交代为白云岩。由于岩溶系统内部保留了较多的残余自由空间,经热液白云岩化调整后形成的白云石更为自形,且保存了较多的晶间孔隙。而相比之下,岩溶系统基岩已在早期埋藏中趋于致密,云化后形成的云岩物性较差。仅有部分颗粒岩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原始孔隙,云化后针孔较为发育。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具有相控性,规模性和继承性三大发育特点。提出优质储层分布受控于岩溶系统,为区内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该区储层分布预测及进一步的勘探部署也具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颗粒滩
早成岩期岩溶
热液白云岩化
储层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中南部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2
4
作者
唐思哲
谭秀成
+6 位作者
李明隆
倪佳
耿超
胡罗嘉
张照坤
肖笛
杨文杰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8-401,共14页
针对川中南部下二叠统栖霞组台内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控储因素不清的科学问题,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孔渗和地球化学测试以及测井资料等综合分析,取得以下地质认识:①白云岩类主要发育于栖二_(a)、栖二_(b)段的上部,并以晶粒化颗粒云岩...
针对川中南部下二叠统栖霞组台内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控储因素不清的科学问题,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孔渗和地球化学测试以及测井资料等综合分析,取得以下地质认识:①白云岩类主要发育于栖二_(a)、栖二_(b)段的上部,并以晶粒化颗粒云岩和豹斑状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溶洞,辅以裂缝;晶粒云岩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3.16%和0.137×10^(-3)μm^(2);而豹斑状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则分别为3.4%和0.3837×10^(-3)μm^(2),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特点;与岩心、成像测井及生产曲线一起揭示储层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孔洞型2类。②储层主控因素分析表明,台内生屑滩沉积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2类白云岩均发育于向上变浅序列上部的滩相颗粒岩中;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交代滩相颗粒岩形成的2类白云岩,提供了晶间孔和抗压骨架,δ^(13)C、δ^(18)O数据指示栖霞组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可能与海水有关;向上变浅序列顶部常具有暴露面、溶洞等早成岩期暴露岩溶特征,且早期白云岩受到岩溶组构切割形成小型溶洞,表明早成岩期岩溶是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关键,并揭示台内白云岩的形成时间早于早成岩期岩溶或近同期;后期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浆广泛活动有关的热液侵位,导致白云石重结晶和孔洞充填鞍状白云石,结合地球化学成果反映了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在埋藏期受到高温热液的影响和改造,但对成储贡献有限。综上所述,提出台内栖霞组两类白云岩的准同生期“相—云—溶”三元成储模式,指示这类白云岩储层很大程度受规模微地貌高地相关的有利沉积相带控制,因此勘探思路可能需要往“沉积期控储”方向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储层特征
控储因素
早成岩期岩溶
栖霞组
川中南部
原文传递
题名
四川盆地栖霞组岩溶储层及勘探选区
被引量:
39
1
作者
王海真
池英柳
赵宗举
江青春
鲁卫华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学会
出处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33-842,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潜力与大油气田形成条件
分布规律研究"(2011ZX05004-001)资助
文摘
针对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岩溶成因及古地貌分布特征认识不清的问题,开展了岩溶储层地质响应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盆地栖霞组层间岩溶储层是由于三级层序界面暴露溶蚀及高位体系域的高频层序界面短暂暴露形成。结合栖霞组厚度、古地理环境及水动力特征分析,将四川盆地栖霞组顶部划分为3类地貌单元,即川西中缓坡生屑滩、川东北台内滩和川南泸州古隆起。川西中缓坡生屑滩和川东北台内滩所形成的沉积微地貌高地和川南泸州古隆起及其斜坡区是栖霞组层间岩溶储层发育的优势地带。根据这一认识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强度特征将栖霞组岩溶储层划分为4个有利勘探区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层间岩溶
古地貌
储层
Keywords
sichuan basin qixia formation interlayer karst paleo-landform reservoir
分类号
TE1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
83
2
作者
张健
周刚
张光荣
李国辉
汪华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0,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2016ZX05004-005
2016ZX05007-004)
+3 种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西南油气田天然气上产300亿立方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6E-06
2016E-0602
2016E-0603
2016E-0604)
文摘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低,勘探潜力巨大。为加快勘探进程,在分析该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沉积特征、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烃源供给、储层与圈闭类型、保存条件、构造与成藏期次以及成藏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探究了该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成藏具多层系供烃、多类型储层、多类型圈闭、多期成藏和多类型成藏模式等特点;(2)烃源岩以二叠系自身为主,其次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中二叠统生气中心位于该盆地西北部和中部—川南地区,生气强度介于26×10~8~44×10~8 m^3/km^2,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物质基础;(3)中二叠统发育白云岩和岩溶缝洞灰岩两类储层,前者主要分布在颗粒滩中或基底断裂附近,后者广泛分布于茅口组中上部;(4)优质烃源岩、储层的白云石化和表生岩溶作用控制了大中型气田的分布;(5)印支期古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指向区,喜马拉雅期是油气调整的关键时期。结论认为:(1)中二叠统栖霞组台缘滩最有利勘探区为川西北广元—江油及都江堰一带,其次为川西南台缘带,台内滩有利勘探区则主要分布在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和蜀南地区;(2)中二叠统茅口组最有利勘探区为泸州—内江地区,其次为双鱼石—南充、卧龙河—石柱、高石梯—磨溪、达州—开江、九龙山等地区。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栖霞组
茅口组
白云岩
储集层
烃源岩
岩溶储层
气藏特征
天然气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Keywords
sichuan
basin
Mid-Permian
qixia
Fm
Maokou Fm
Dolomite
reservoir
formatio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karst
reservoir
Ga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Natural gas enrichment
Exploration orientation
分类号
P534.4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24
3
作者
芦飞凡
谭秀成
王利超
唐青松
肖笛
董少峰
苏成鹏
潘政屹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气田开发管理部
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6-469,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2147)。
文摘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栖霞组的白云岩是该区主要储层,储层成因的主流观点是热液白云岩化。目前勘探实践发现,优质储渗体形成与早期相控岩溶作用有关。通过取芯及测录井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白云岩储层主要位于栖霞组中上部颗粒滩发育的地层中,按其宏微观产出状态可分为溶斑状云岩、溶洞充填云岩、针孔状基质云岩和致密基质云岩。储集岩物性以溶洞充填云岩最佳,储层类型属裂缝—孔洞型储层。进一步分析显示:研究区栖霞组滩相地层沉积后随即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整体抬升暴露,期间接受早成岩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具相控特征的岩溶系统,早期淡水岩溶作用是优质孔洞型储层形成的关键。在中二叠沉积期后不久的东吴运动高峰期,热液流体上涌将岩溶系统及其部分围岩交代为白云岩。由于岩溶系统内部保留了较多的残余自由空间,经热液白云岩化调整后形成的白云石更为自形,且保存了较多的晶间孔隙。而相比之下,岩溶系统基岩已在早期埋藏中趋于致密,云化后形成的云岩物性较差。仅有部分颗粒岩仍然保留了一定的原始孔隙,云化后针孔较为发育。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具有相控性,规模性和继承性三大发育特点。提出优质储层分布受控于岩溶系统,为区内栖霞组白云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思路,对该区储层分布预测及进一步的勘探部署也具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栖霞组
颗粒滩
早成岩期岩溶
热液白云岩化
储层特征
Keywords
sichuan
basin
qixia
formation
grain shoal
eogenetic
karst
hydrothermal dolomitization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中南部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2
4
作者
唐思哲
谭秀成
李明隆
倪佳
耿超
胡罗嘉
张照坤
肖笛
杨文杰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分室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8-401,共14页
基金
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科技合作项目“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开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20CX010000)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上游领域基础性前瞻性项目“残留型海相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重建技术研究”(编号:2021DJ05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川盆地早中二叠世白云岩及储层差异成因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幕式响应”(编号:42172166)联合资助.
文摘
针对川中南部下二叠统栖霞组台内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控储因素不清的科学问题,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孔渗和地球化学测试以及测井资料等综合分析,取得以下地质认识:①白云岩类主要发育于栖二_(a)、栖二_(b)段的上部,并以晶粒化颗粒云岩和豹斑状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晶间(溶)孔、溶洞,辅以裂缝;晶粒云岩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3.16%和0.137×10^(-3)μm^(2);而豹斑状云质灰岩或灰质云岩则分别为3.4%和0.3837×10^(-3)μm^(2),总体具有低孔低渗特点;与岩心、成像测井及生产曲线一起揭示储层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孔洞型2类。②储层主控因素分析表明,台内生屑滩沉积是储层形成的物质基础,2类白云岩均发育于向上变浅序列上部的滩相颗粒岩中;准同生期白云石化作用交代滩相颗粒岩形成的2类白云岩,提供了晶间孔和抗压骨架,δ^(13)C、δ^(18)O数据指示栖霞组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可能与海水有关;向上变浅序列顶部常具有暴露面、溶洞等早成岩期暴露岩溶特征,且早期白云岩受到岩溶组构切割形成小型溶洞,表明早成岩期岩溶是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关键,并揭示台内白云岩的形成时间早于早成岩期岩溶或近同期;后期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浆广泛活动有关的热液侵位,导致白云石重结晶和孔洞充填鞍状白云石,结合地球化学成果反映了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在埋藏期受到高温热液的影响和改造,但对成储贡献有限。综上所述,提出台内栖霞组两类白云岩的准同生期“相—云—溶”三元成储模式,指示这类白云岩储层很大程度受规模微地貌高地相关的有利沉积相带控制,因此勘探思路可能需要往“沉积期控储”方向转变。
关键词
白云岩
储层特征
控储因素
早成岩期岩溶
栖霞组
川中南部
Keywords
Dolomit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Controlling factor of
reservoir
Early diagenetic
karst
qixia
formation
South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四川盆地栖霞组岩溶储层及勘探选区
王海真
池英柳
赵宗举
江青春
鲁卫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3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张健
周刚
张光荣
李国辉
汪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中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滩控岩溶型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芦飞凡
谭秀成
王利超
唐青松
肖笛
董少峰
苏成鹏
潘政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川中南部下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唐思哲
谭秀成
李明隆
倪佳
耿超
胡罗嘉
张照坤
肖笛
杨文杰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