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元真武庙地理分布探微
1
作者 王鲁辛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6-121,共6页
真武神是道教中伏魔降妖之神,最初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湖北武当山一带,其信仰在历史上有一个向外流布的过程。广元地处川陕交界之地,历来是川北交通门户,境内分布有大量祀真武的道教庙宇,折射出此地民间真武信仰浓厚的文化氛围。本文选... 真武神是道教中伏魔降妖之神,最初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湖北武当山一带,其信仰在历史上有一个向外流布的过程。广元地处川陕交界之地,历来是川北交通门户,境内分布有大量祀真武的道教庙宇,折射出此地民间真武信仰浓厚的文化氛围。本文选取第一手田野材料,对广元地区真武信仰的特征作了较全面的揭示。广元地区真武庙分布较为广泛,究其原因,可从地理因素、皇权因素、历史因素三个方面做较为深入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 广元 真武庙 民间信仰 红庙子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飞仙关组礁、滩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27
2
作者 蒋志斌 王兴志 +3 位作者 张帆 曾德铭 张金友 鲁铁梅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40-950,共11页
本文对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礁和飞仙关组滩特征和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生物礁为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海侵礁,其在纵向上的分布主要位于长兴期中晚期;鲕粒滩主要是在区域海平面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海退滩,其在纵向... 本文对四川盆地北部长兴组礁和飞仙关组滩特征和分布及其控制因素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认为生物礁为海平面上升过程中形成的海侵礁,其在纵向上的分布主要位于长兴期中晚期;鲕粒滩主要是在区域海平面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海退滩,其在纵向上位于飞一—飞三。礁、滩在平面上主要在广元—梁平海槽两侧呈带状分布。长兴期随着海平面的上升生物礁向海侵的方向迁移,并且其层位逐渐抬升。飞仙关期随着海平面的下降,滩向海槽中迁移,其分布层位也有逐渐抬高的趋势。控制这套地层礁、滩发育的主要因素有海平面升降、大地构造、同生断裂及古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广元—梁平海槽 生物礁 鲕粒滩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世晚期“广元—旺苍”海槽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兴志 李博 +8 位作者 杨西燕 文龙 徐亮 谢圣阳 杜垚 冯明友 杨雪飞 王雅萍 裴森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62-574,I0003,共14页
基于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利用宏观与微观观察、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对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晚期,川北地区... 基于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利用宏观与微观观察、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对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晚期,川北地区广元—旺苍一带存在一套富有机质的深水沉积,该套地层自北西向南东方向分布,厚10~30 m,以硅质岩、硅质泥岩等为主夹重力流沉积。硅质岩、硅质泥岩单层厚度薄、层面平整,富含硅质放射虫、海绵骨针及体小壳薄的腕足类生物化石,具有典型的深水海槽相沉积特征。地球化学测试硅质岩类中的铜、钴、钼、镍等元素含量以及镍与钴含量的比值等指标均指示此套沉积属深水还原环境下的产物,其TOC值为3.21%~8.19%,平均值为5.53%,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海槽南侧为较高能的台地边缘相区,沉积的主要是厚层块状泥-亮晶生物(屑)灰岩,有利于储集层的形成。茅口组沉积晚期,扬子板块西北缘勉略洋壳向北俯冲与“广元—旺苍”海槽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力条件。从该海槽的发育位置、沉积特征和形成动力来看,与前人提出的晚二叠世“开江—梁平”海槽相似,因此认为“开江—梁平”海槽在中二叠世晚期就已经具有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广元—旺苍海槽 中二叠统 茅口组 深水沉积 硅质岩
下载PDF
四川广元地质景观类型及其形成条件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韦跃龙 杨更 覃建雄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82,共8页
广元境内地质景观主要集中分布于四个区中,即广元区、剑门关区、唐家河区和七里峡区,以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典型地质剖面和水体景观为主,具有独特性、典型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浓厚的历史文化性等特征。受构造条件、成景地层和流水侵... 广元境内地质景观主要集中分布于四个区中,即广元区、剑门关区、唐家河区和七里峡区,以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典型地质剖面和水体景观为主,具有独特性、典型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浓厚的历史文化性等特征。受构造条件、成景地层和流水侵蚀作用方式不同的影响,广元区以岩溶地貌和水体景观为主,剑门关区以丹霞地貌为主,唐家河区以地质构造剖面和变质岩剖面为主,七里峡区以岩溶地貌为主。按资源价值、景点规模与组合、环境状况和旅游条件等对四个区的地质景观进行综合评价,认为目前广元区和剑门关区具备构建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唐家河区和七里峡区具备构建中型省级地质公园的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景观 成景条件 综合评价 四川广元
下载PDF
广元市6个引进烤烟新品种对比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启莉 喻晓 +2 位作者 何佶弦 王栋 顾会战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期21-23,26,共4页
为了改善广元市烤烟品种布局,筛选出适合其生态条件优良的烤烟品种在生产上应用,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对引进的6个烤烟新品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QL-3成熟期的株高、产量和产值分别较云87(CK)高4.6cm、6.6kg/667m2和106.4... 为了改善广元市烤烟品种布局,筛选出适合其生态条件优良的烤烟品种在生产上应用,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对引进的6个烤烟新品种进行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QL-3成熟期的株高、产量和产值分别较云87(CK)高4.6cm、6.6kg/667m2和106.4元/667m2,LS-2的综合表现与云87差异不显著,云烟110、云烟116、云烟119和PVH1452的综合表现较差。QL-3和LS-2可在广元市进一步进行田间试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新品种 对比试验 广元 四川
下载PDF
四川广元地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须家河组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邹光富 夏彤 楼雄英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73-80,共8页
根据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四川北部广元地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沉积地层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的时限为2.9Ma。研究区上三叠统沉积地层从下到上由滨海相、三角洲相、辫状... 根据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四川北部广元地区上三叠统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沉积地层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划分出2个二级层序和6个三级层序。平均每个三级层序的时限为2.9Ma。研究区上三叠统沉积地层从下到上由滨海相、三角洲相、辫状河相、冲积扇相组成,为印支期扬子地台西缘前陆盆地形成演化及其北西侧龙门山推覆造山作用的沉积响应。根据区域不整合面和其它层序界面特征,结合沉积盆地充填序列、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域的时空配置,建立了该区晚三叠世地层格架和4个等时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上三叠统 小塘子组 须家河组 广元地区 四川
下载PDF
四川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微相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徐锦龙 贾志海 +2 位作者 王伟 罗雷 李俊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4-846,共13页
四川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良好,厚度不大,化石丰富,含多层紫红色砾屑生物碎屑灰岩和泥岩韵律层,在整个华南同期沉积中颇具特色。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共识别出15种微相类型。根据这些微相类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组... 四川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发育良好,厚度不大,化石丰富,含多层紫红色砾屑生物碎屑灰岩和泥岩韵律层,在整个华南同期沉积中颇具特色。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显微分析,共识别出15种微相类型。根据这些微相类型在纵向和横向上的组合与分布特点,参考Wilson的标准微相和镶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模式,利用微相组合分析将这些微相组合划分到4个相带,即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台地边缘浅滩。沉积相带的变化特征表明研究区晚石炭世存在着多期海侵—海退旋回,其中在黄龙组上段沉积中期海侵达到最大值,使得川西北大部分地区和川东地区广泛接受碳酸盐岩沉积。江油—广元地区上石炭统特殊岩层的研究表明:黄龙组下部4套红层具有浅海陆棚上部近积风暴岩的特征;船山组核形石灰岩粒序层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核形石的形成可能与晚石炭世晚期全球冰期事件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相组合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 上石炭统 江油—广元地区
下载PDF
川西北广旺地区飞仙关组沉积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仁蔚 王兴志 +1 位作者 张帆 庞艳君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7年第2期98-109,共12页
通过野外剖面、岩芯的观察和室内薄片的鉴定,以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分析为主线,分析了川西北广元至旺苍地区飞仙关组各种沉积岩的沉积成岩特征和所代表的不同沉积环境。认为广旺地区飞仙关组一段和三段的油气储层的主要岩性是鲕粒灰(云)... 通过野外剖面、岩芯的观察和室内薄片的鉴定,以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分析为主线,分析了川西北广元至旺苍地区飞仙关组各种沉积岩的沉积成岩特征和所代表的不同沉积环境。认为广旺地区飞仙关组一段和三段的油气储层的主要岩性是鲕粒灰(云)岩,其次是波状藻叠层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分析了四种主要岩性的储集性能差异关系(颗粒云岩>波状藻叠层白云岩>颗粒灰岩>粉晶白云岩)及其原因,并勾画出了颗粒灰(云)岩的富集分布区域。最后根据本区沉积岩石学、构造特征、飞一段至飞四段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川西北广旺地区飞仙关组的沉积环境模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广旺地区 飞仙关组 沉积岩石学特征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川西北广元地区海相层系油苗和沥青来源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饶丹 秦建中 +1 位作者 腾格尔 张美珍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6-599,605,共5页
川西北广元地区长江沟剖面寒武系—三叠系中固体沥青大量产出,油气苗丰富,经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绝对定量分析研究认为,下寒武统固体沥青、泥盆系和下二叠统茅口组油苗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相似,显示早期有下寒武统烃源充注... 川西北广元地区长江沟剖面寒武系—三叠系中固体沥青大量产出,油气苗丰富,经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绝对定量分析研究认为,下寒武统固体沥青、泥盆系和下二叠统茅口组油苗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相似,显示早期有下寒武统烃源充注;三者之间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存在一定差异,除成熟度影响以外,可能后期有上古生界源岩充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油苗饱和烃、芳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古生界沥青和油苗存在显著差异,而与上二叠统大隆组具有亲缘关系,也可能有下三叠统源岩的自身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油苗 油源对比 广元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广元长江沟大隆组的沉积特征及与烃源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斌 蔡雄飞 +1 位作者 冯庆来 顾松竹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5-43,共9页
四川广元长江沟上二叠统大隆组是以灰岩为主夹泥岩的沉积类型,生物群组合面貌十分丰富,沉积特征以还原、低能、低速、缺氧为特点。根据生物群组合面貌和沉积特征,其形成环境应为较深"浅水",而并非"半深海"。本区大... 四川广元长江沟上二叠统大隆组是以灰岩为主夹泥岩的沉积类型,生物群组合面貌十分丰富,沉积特征以还原、低能、低速、缺氧为特点。根据生物群组合面貌和沉积特征,其形成环境应为较深"浅水",而并非"半深海"。本区大隆组由于生物多样性和始终处于特殊的斜坡和缺氧环境,具有优质烃源岩特征,有机碳平均含量达5%,是四川今后寻找油气的有效标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沉积特征 烃源岩 大隆组 四川广元
下载PDF
四川广元地区野生大型真菌的分类研究及其新记录种 被引量:3
11
作者 龙章富 唐利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99-106,共8页
本文报道了该地区野生大型真菌320种,其中食、药用菌201种、有毒菌52种,食毒不明的67种等,分别隶属子2亚门4纲13目40科118属,其中有粉红毒伞Amanitalongistrita、葫芦地星Geastrumlageniforme、角孢丝盖伞Inocybenodulosospora、肉... 本文报道了该地区野生大型真菌320种,其中食、药用菌201种、有毒菌52种,食毒不明的67种等,分别隶属子2亚门4纲13目40科118属,其中有粉红毒伞Amanitalongistrita、葫芦地星Geastrumlageniforme、角孢丝盖伞Inocybenodulosospora、肉色蜡蘑Laccariavinaceoavellanea等全国新记录10种,四川省新记录种57种;从数量上看,以担子菌纲的菌类最多(276种),占总种数的86.25%;从生态特性看,主要以地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真菌 资源分类 新记录种 四川广元
下载PDF
农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方法的初步研究——以四川省广元市马口村自然灾害应急演练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聂文东 刘学敏 +2 位作者 张杰平 汪明 王若嘉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1期133-137,143,共6页
通过对2009年11月12日在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马口村举行的自然灾害应急演练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从前期准备、正式实施到演练评估的农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基本流程和方法。在马口村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的前期准备阶段,根据当地实... 通过对2009年11月12日在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马口村举行的自然灾害应急演练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从前期准备、正式实施到演练评估的农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基本流程和方法。在马口村自然灾害应急演练的前期准备阶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了滑坡、泥石流为演练的自然灾害背景,制定了3级响应演练模式,并细化了各级响应的启动标准。在演练的正式实施阶段,采用了参与式的演练方案设计方法,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演练结束后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对演练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评估,演练基本达到了预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 自然灾害 应急演练 滑坡 泥石流 马口村 四川广元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中广元市底层框架结构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翔 吕西林 +3 位作者 李建中 任晓崧 刘威 唐益群 《结构工程师》 2008年第3期12-15,共4页
2008年5月12日汶川里氏8.0级地震发生后,根据四川省广元市及其下辖青川县和苍溪县震害现场调查记录,比较归纳了三地21幢底层框架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分析了结构发生各种破坏的原因,对底框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底层框架结构 震害调查 四川省广元市
下载PDF
川北广元须家河组一段沉积相与沉积环境演化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谢小平 李姝臻 +2 位作者 鲁宁 王永栋 席书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3-505,共13页
四川盆地北部三叠系—侏罗纪发育,出露良好,是三叠纪—侏罗纪转换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的良好物质记录。其中,晚三叠世诺利期是四川盆地海陆转换的重要过渡期,尤其是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显著。以川北广元剖面为研究对象,对晚三... 四川盆地北部三叠系—侏罗纪发育,出露良好,是三叠纪—侏罗纪转换时期古气候与古环境变化的良好物质记录。其中,晚三叠世诺利期是四川盆地海陆转换的重要过渡期,尤其是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显著。以川北广元剖面为研究对象,对晚三叠世诺利期末须家河组须一段进行沉积相及沉积环境演化的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剖面发育潟湖沼泽—三角洲平原—辫状河流亚相沉积,为海陆过渡相—陆相沉积体系;受甘孜—阿坝弧后盆地发育影响,始自卡尼期的海侵自诺利中后期到达广元地区;在秦岭造山带及龙门山的隆升背景下,广元地区较早结束海陆过渡相沉积,于须一段中后期向河流相沉积转变。结合对古生物化石组合研究和岩性特征及沉积相,恢复了广元地区晚三叠世诺利期须一段的古气候特征,广元地区须一段处于近海亚热带潮湿气候,这种潮湿气候从须一段一直延续至诺利期末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一段 沉积相 沉积环境 广元 川北
下载PDF
西部中小城市低碳城市规划的实践和思考——以四川省广元市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新东 庄贵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82-485,共4页
我国快速城市化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城市作为CO2的高排放区,节能减排将对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四川广元市为例,首先综述低碳城市规划的内涵,然后探讨广元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框架体系及各组成要素,并总... 我国快速城市化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挑战。城市作为CO2的高排放区,节能减排将对我国的城市发展模式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四川广元市为例,首先综述低碳城市规划的内涵,然后探讨广元市低碳城市规划的框架体系及各组成要素,并总结广元市低碳城市规划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文章认为:西部中小城市低碳城市规划是我国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西部城市转变发展模式、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低碳城市规划 中国西部 中小城市 四川广元
下载PDF
四川广元地区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邹光富 夏彤 《四川地质学报》 2003年第4期193-197,共5页
根据海相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四川北部广元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地层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 ,划分出 1个二级层序和 6个三级层序。根据沉积层序和体系域的演化特征 ,编制了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通过区内沉积层序的划分对比 ,初... 根据海相层序地层理论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四川北部广元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地层露头剖面的详细研究 ,划分出 1个二级层序和 6个三级层序。根据沉积层序和体系域的演化特征 ,编制了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通过区内沉积层序的划分对比 ,初步建立了广元地区早、中三叠世海相地层的层序地层格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三叠世 层序地层格架 广元地区
下载PDF
川北早志留世似包珊瑚属的两个新种
17
作者 唐兰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9,共6页
在采自四川广元和朝天一带早志留世王家湾组的材料中发现具典型包珊瑚型隔壁,发育三级隔壁的单体珊瑚新类群。该类群边缘厚结带窄,一级隔壁长,几乎可达个体中心;二、三级隔壁短,隔壁由层状组织组成,横板完整,近平列状或密集成束状,无鳞... 在采自四川广元和朝天一带早志留世王家湾组的材料中发现具典型包珊瑚型隔壁,发育三级隔壁的单体珊瑚新类群。该类群边缘厚结带窄,一级隔壁长,几乎可达个体中心;二、三级隔壁短,隔壁由层状组织组成,横板完整,近平列状或密集成束状,无鳞板。基本特点与似包珊瑚属(AmplexoidesWang,1947)最为接近,因而暂将该类群归入包珊瑚属,共有两个种:Amplexoides trioseptatussp.nov.,Amplexoides modaoyaensissp.nov.。根据新资料补充了似包珊瑚属的部分属征,讨论了AmplexoidesWang的主要类群、构造特点及其演化,并系统描述了两个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exoides WANG 早志留世 四川广元
下载PDF
四川广元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建强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3期324-330,共7页
广元地处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铸就了广元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旅游资源,它也是地球演化的历史档案,是不可再生的、不可移动的自然遗产。2005年以来,通过系统的资料查阅和多次的现场调查,根据广元主要地质遗迹和资... 广元地处龙门山造山带北段,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铸就了广元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旅游资源,它也是地球演化的历史档案,是不可再生的、不可移动的自然遗产。2005年以来,通过系统的资料查阅和多次的现场调查,根据广元主要地质遗迹和资源分布的地质背景,对地质遗迹景观类型进行了划分研究,在资源品质、开发条件初步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开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景观类型 资源评价 开发建议 四川广元
下载PDF
2010—2017年甘川交界地震前震磁异常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汤筱麒 陈政宇 +1 位作者 赵育飞 喻世贤 《华南地震》 2019年第4期69-74,共6页
有效的识别孕震发震过程当中的物理变化是提升地震预报水平的必经之路,其物理变化的重现可以形成有效的预测指标。以甘川交界地区2010—2017年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和3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川滇交界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岩... 有效的识别孕震发震过程当中的物理变化是提升地震预报水平的必经之路,其物理变化的重现可以形成有效的预测指标。以甘川交界地区2010—2017年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和3次5级以上地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川滇交界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方向整体趋势由南北两个方向向中间汇聚并形成弱化区域,地震发生在弱化区域边界;6级以下地震前岩石圈磁场水平矢量方向整体趋势由北至南(或由南至北)中间局部有弱化区域,地震也发生弱化区边界;无震则表现为在整体趋势由北至南(或由南至北)中间无弱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7.0地震 岷县漳县M6.7地震 广元M5.4地震 甘广元交界 流动地磁观测
下载PDF
层序地层学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20
作者 邹光富 陈永明 夏彤 《四川地质学报》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在四川北部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中,应用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对测区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利用层序地层对岩石地层单位界线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了测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和预测地质体的能力,使岩石... 在四川北部广元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填图工作中,应用层序地层理论和方法,对测区古生代—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利用层序地层对岩石地层单位界线进行了优化,从而提高了测区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和预测地质体的能力,使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更为合理。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单位,并论述了层序地层与岩石地层的相关性,提出了层序地层在沉积岩区1:5万区调地质图面的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岩石地层 区调地质图 四川广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