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ntent of Aqueous Extract and Total Flavonoids in Different Parts of Sichuan Ophiopogon japonicus 1
1
作者 Xingguo ZHANG Tong LI +2 位作者 Dezhu LI Kunlun LI Jiaxing CHEN 《Medicinal Plant》 CAS 2018年第4期46-48,51,共4页
[Objectives]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aqueous extract and total flavonoids in different parts of Sichuan Ophiopogon japonicus 1,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 j... [Objectives]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aqueous extract and total flavonoids in different parts of Sichuan Ophiopogon japonicus 1,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O. japonicus resources. [Methods] According to Volume I of 2015 Chinese Pharmacopoeia,and with reference to literature methods,taking water as extraction solvent,hot dip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aqueous extract; taking ethanol as extraction solvent,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was determined using hot dip method,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Results]The content of aqueous extract and total flavonoids in the root tubers of Sichuan O. japonicus1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O. japonicas; the content of aqueous extract in the root tubers of Sichuan O. japonicus 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eaves of Sichuan O. japonicus 1;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 in leaves of Sichuan O. japonicus 1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ot tubers; the content of aqueous extract and total flavonoids in Sichuan O. japonicus 1 in the second yea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irst year.[Conclusions]The quality of new cultivar of Sichuan O. japonicas 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 japonicus. Nowadays,the main part of drug use in O. japonicas is root,but as to the content of total flavonoids,fibrous roots and leaves are more dominant,it is feasible to develop and utilize the resources of flavonoids in the fibrous roots and leaves. The content of aqueous extract and total flavonoids from the second year O. japonicu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irst year O. japonicus,but its increased amount did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Ophiopogon japonicus 1 Homologous heterotopic Aqueous extract Total flavonoids
下载PDF
川黄1号方治疗2~4期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2
作者 徐芳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川黄1号在2~4期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期间进行,共纳入94例患者。研究目的旨在评估川黄1号方对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 目的:探讨川黄1号在2~4期慢性肾脏病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期间进行,共纳入94例患者。研究目的旨在评估川黄1号方对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研究方法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对照试验设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人。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黄1号方汤剂口服及浓煎灌肠。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eGFR、Scr、BUN、UA)、24hU-pro水平,以及HO-1、MDA与SOD水平、结果发现,治疗组在改善肾功能指标、减轻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表现出显著优势。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也显著提高。治疗后,两组的Scr、BUN、UA低于治疗前,eGFR高于治疗前,24hU-pro水平低于治疗前;实验组Scr、BUN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eGFR也比对照组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也显著提高。本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川黄1号方。结论:川黄1号方可改善慢性肾脏病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肾功能和伴随症状,可作为治疗慢性肾脏病并急性肾损伤的有效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急性肾损伤 前列腺素E1 川黄1号方
下载PDF
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五峰组-龙一_(1)亚段页岩气地质特征与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3
作者 胡曦 李亚丁 +3 位作者 但霞 王佳鑫 邱峋晰 王震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_(1)亚段多口页岩气井测试获得高产气流,展示了该区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为了更好地推进该区页岩气高效勘探与精细开发,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一_(1)亚段富有机质页岩... 近年来,四川盆地泸州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龙一_(1)亚段多口页岩气井测试获得高产气流,展示了该区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为了更好地推进该区页岩气高效勘探与精细开发,以泸州地区五峰组-龙一_(1)亚段富有机质页岩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小层和沉积微相纵横向展布特征、不同沉积微相页岩储层品质差异性,明确了研究区优势页岩沉积微相和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泸州地区五峰组-龙一1亚段可细分为五峰组、龙一_(1)^(1)小层、龙一_(1)^(2)小层、龙一_(1)^(3)小层、龙一_(1)^(4)小层5个层段,其岩性、电性、生物化石等特征具有分段性;②研究区五峰组-龙一_(1)亚段共发育9种沉积微相,其中强还原泥质硅质陆棚、强还原含粉砂硅质陆棚、强还原粉砂质钙质-硅质陆棚为最优势沉积微相,页岩具有高有机碳含量、高孔隙度、高含气性、高脆性的“四高”特征,主要发育于龙一_(1)亚段1~3小层;③深水沉积强滞留环境是优质页岩发育和高产的基础,异常高压和高含气量是高产的保障,有效压裂效果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泸州地区 五峰组-龙一_(1)亚段 页岩气 地质特征 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雷页1井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气勘探突破及其启示 被引量:7
4
作者 胡东风 魏志红 +5 位作者 王威 魏祥峰 刘珠江 陈斐然 魏富彬 李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8-39,共12页
2023年3月,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普光地区首口二叠系页岩气专探井——雷页1井在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分段压裂后测试获日产42.66×104 m3的高产气流,实现了四川盆地二叠系大隆组新层系页岩气勘探突破。为了进一步推进... 2023年3月,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普光地区首口二叠系页岩气专探井——雷页1井在上二叠统大隆组页岩分段压裂后测试获日产42.66×104 m3的高产气流,实现了四川盆地二叠系大隆组新层系页岩气勘探突破。为了进一步推进二叠系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应用雷页1井钻探资料,系统分析了普光地区大隆组海相页岩气成藏条件和富集高产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普光地区雷页1井大隆组发育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岩性主要为硅质页岩、混合硅质页岩及含灰硅质页岩,具有优质页岩厚度大(33 m)、总有机碳含量高(5.82%)、孔隙度高(3.46%)、含气量高(5.37 m^(3)/t)、脆性指数高(90.7%)的“一大四高”特征;②雷页1井大隆组具有“高脆、低黏”和低水平应力差(9 MPa)特征,页岩可压性好;③研究区“厚层膏岩披覆+断层分层滑脱型”高陡构造区保存条件好,页岩气勘探潜力大。结论认为:①该区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是大隆组页岩气富集的物质基础,“厚被子”膏岩披覆、顶底板条件及断层封闭性好是二叠系页岩气“超压富气”的关键;②开江—梁平陆棚大隆组、吴家坪组二段和茅口组三段3套优质页岩叠置连片发育,具备良好的立体勘探开发潜力;③基于雷页1井探索形成的二叠系海相深层页岩“穿层扩体”压裂技术,能产生大体积高导流的复杂裂缝系统,该技术可为复杂岩相页岩储层改造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雷页1 上二叠统 大隆组 页岩气 富集高产
下载PDF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大探1井震旦系灯影组天然气勘探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文龙 谢继容 +6 位作者 张本健 赵容容 王文之 周刚 武鲁亚 汪华 马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18,I0001,共13页
近期,部署实施于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以下简称裂陷西侧)的风险探井大探1井,在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二段、灯四段)分别测试获天然气42×10^(4)m^(3)/d、81×10^(4)m^(3)/d,取得了裂陷西侧天然气勘探... 近期,部署实施于四川盆地德阳—安岳裂陷西侧(以下简称裂陷西侧)的风险探井大探1井,在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灯影组四段(以下简称灯二段、灯四段)分别测试获天然气42×10^(4)m^(3)/d、81×10^(4)m^(3)/d,取得了裂陷西侧天然气勘探的重大战略突破。为了评价裂陷西侧灯影组沉积、储层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及测试资料等进行分析,重新厘定了区内老井地层、沉积格局、有利区带展布特征,深化了裂陷西侧灯影组油气成藏地质认识,指导了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研究结果表明:①裂陷西侧震旦系地层完整、序列齐全,灯影组地层广泛分布,灯四段与麦地坪组呈整合接触,桐湾Ⅱ幕位于麦地坪组顶部,因此灯影组未遭受到广泛剥蚀;②裂陷西侧灯二段、灯四段丘滩体面积分别约为3000 km^(2)、4000 km^(2),丘滩相储层特征与裂陷东侧基本一致,储集岩均以凝块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为主,差异主要体现在西侧灯影组渗透性更高,并发育大量晚期网状缝,此与该区受晚期强烈挤压密切相关;③川西南地区发育中元古界峨边群、震旦系陡山沱组、寒武系筇竹寺组3套烃源岩,受晚期构造挤压,通源断裂发育,3套烃源岩与灯影组形成下生上储、侧生旁储、上生下储高效天然气成藏组合;④大探1井所在的大兴场构造具备双层构造体系特征,保存条件好,而且关键成藏期位于古构造高部位,早期普遍成藏,晚期调整定型,具备规模成藏的含油气地质条件;⑤提出了非继承性构造演化区,在正向地质单元寻找规模化的滩带,在负向地质单元寻找烃源岩的勘探思路,并建立了“滩带—断层—烃源”跨时空配置成藏新模式。结论认为,大探1井在裂陷西侧灯影组天然气勘探取得的重大突破,进一步展示了该区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且该区有可能成为继安岳气田之后一个重要的天然气开发主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德阳—安岳裂陷西侧 大探1 灯影组 台缘带 成藏组合 勘探重大突破
下载PDF
Pien Tze Huang Inhibits Prolifera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through Suppressing PNO1 Expression and Activating p53/p21 Signaling Pathway
6
作者 CAO Liu-jing LIU Li-ya +11 位作者 CHEN You-qin HAN Yu-ying WEI Li-hui YAO Meng-ying FANG Yi WU Mei-zhu CHENG Ying Thomas J.Sferra LIU Hui-xin LI Li PENG Jun SHEN A-ling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15-524,共10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Pien Tze Huang (PZH) on targeting partner of NOB1 (PNO1) and it’s down-stream mediators in colorectal cancer (CRC) cells.Methods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Pien Tze Huang (PZH) on targeting partner of NOB1 (PNO1) and it’s down-stream mediators in colorectal cancer (CRC) cells.Methods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mRNA levels of PNO1, TP53, and CDKN1A. Western blott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protein levels of PNO1, p53, and p21. HCT-8 cells were transduced with a lentivirus over-expressing PNO1. Colony formation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cell survival in PNO1 overexpression of HCT-8 cells after PZH treatment. Cell-cycle distribution, cell viability and cell apoptosis were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PNO1 overexpression on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HCT-8 cells after PZH treatment. Xenograft BALB/c nude mice bearing HCT116 cells transduced with sh-PNO1 or sh-Ctrl lentivirus were evaluated. Western blot assay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PNO1, p53, p21 and PCNA expression in tumor sections.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ling (TUNEL) assay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apoptotic cells in tissues.ResultsPZH treatment decreased cell viability, down-regulated PNO1 expression, and up-regulated p53 and p21 expressions in HCT-8 cells (P<0.05). PNO1 overexpression attenuated the effects of PZH treatment, including the expression of p53 and p21, cell growth, cell viability, cell cycle arrest and cell apoptosis in vitro (P<0.05). PNO1 knockdown eliminated the effects of PZH treatment on tumor growth, inhibiting cell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nd apoptosis induction in vivo (P<0.05). Similarly, PNO1 knockdown attenuated the effects of PZH treatment on the down-regulation of PNO1 and up-regulation of p53 and p21 in vivo (P<0.05).ConclusionThe mechanism by which PZH induces its CRC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is at least in part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PNO1 and its downstream targets p53 and p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orectal cancer Pien Tze huang Chinese medicine partner of noB1 PROLIFERATION p53/p21 pathway
原文传递
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drug-resistance mutations among HIV-1 patients infected with CRF07_BC strains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Ling Su Xia Zhou +4 位作者 Dan Yuan Hong Yang Dongbing Wei Guangmin Qin Shu Li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37-241,共5页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prevalence of drug-resistance mutations in patients harboring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07_BC variant in Sichuan, China. Thi...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prevalence of drug-resistance mutations in patients harboring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 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CRF)07_BC variant in Sichuan, China. This study examined 375 plasma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HIV-1 who were infected with the CRF07_BC strain, including 104 drug-naive participants and 271 in whom 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 had failed. Only one participant in the drug-naive group had a drug-resistance mutation(M46L), compared with 31.73% of those in whom ART had failed.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19.56% of strains contained mutations conferring resistance to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 alone, 0.74% were resistant to 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 alone, and 11.44% were dual-resistant to both NRTIs and NNRTIs. The most common mutation in the ART-failure group was M184V(35.88%), K103N(45.01%), Y181C(17.33%), and G190S/A(15.88%). The percentages of HIV-1 strains resistant to lamivudine, emtricitabine, efavirenz, etravirine, and nevirapine were 10.70%, 10.70%, 28.04%, 7.75%, and 26.20%, respectively. To explore site variants possibly related to drug resistance, variations in the ancestor/consensus CRF07_BC sequences from the therapy-naive and ART-failure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seven mutations at six positions were identified as being significantly differently distribu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Detailed sequence data will provide information on CRF07_BC genetic characterizations, and improve our understanding of antiretroviral susceptibility and the evolution of drug-resistance mutations. This will be valuable in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local public-health approaches for HIV drug-resistanc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CRF07_BC drug resistance sichuan China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台缘早期鲕滩带的发现及宣探1井天然气勘探突破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雨 谢继容 +10 位作者 文龙 周刚 文华国 张本健 徐亮 易海永 孙豪飞 徐文礼 马华灵 陈骁 罗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共13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四川盆地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之一,已在飞一段上部—飞二段取得了重要的勘探开发系列成果。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局面,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及油气富... 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是四川盆地高含硫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层系之一,已在飞一段上部—飞二段取得了重要的勘探开发系列成果。为了进一步扩大该地区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局面,寻找新的有利勘探区带及油气富集区,通过对该区地震资料“双高”处理解释,结合490余口老井复查,开展了飞一段台缘早期鲕滩发育特征研究,预测了台缘早期鲕滩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宣探1井的钻探成果,分析了台缘早期鲕滩储层发育特征及高含硫天然气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飞仙关组划分5个四级层序,台缘早期鲕滩发育于SSQ1—SSQ2层序,分布于渡口河—七里北地区,岩性主要为亮晶鲕粒石灰岩和残余鲕粒白云岩,具有礁滩叠置和鲕滩向台内不断迁移的特征;②台缘早期鲕滩储层分布于老君庙地区以东、渡口河地区以及渡口河—七里北之间的向斜区,储层平均厚度超过100 m;③宣探1井飞仙关组台缘早期鲕滩储层类型以Ⅱ和Ⅲ类为主,局部见Ⅰ类储层,总体为含气层和气层,为岩性气藏,试油效果良好。结论认为,宣探1井成功钻遇礁滩储层,证实飞仙关组发育台缘早期鲕滩带,这对于重新认识开江—梁平海槽两侧台缘礁滩勘探领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开辟了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新领域,且预示该区仍具有非常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同时也为克拉通边缘或内部海槽(台洼)两侧类似地区礁滩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北部 下三叠统 飞仙关组 宣探1 台缘早期鲕滩 储层特征 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sICAM-1和sVCAM-1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国强 黄萍 +4 位作者 程穗茗 罗承锋 刘世明 郭重仪 操红缨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3个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清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连解毒汤低中高3个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喂普通饲料外,其余喂以高脂饲料,同时定期灌服维生素D3(60万U/次,第2,4,6周)造模8周,从第6周开始每天灌胃给药1次,黄连解毒汤低剂量组2.7g/kg,中剂量组5.3g/kg,高剂量组10.6g/kg,阿托伐他汀钙片组1.8mg/kg,正常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连续4周。结果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均与模型对照组的ICAM-1,VCAM-1表达均比模型对照组低(P<0.05~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对动脉粥样硬化起到一定干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动物实验 黄连解毒汤 ICAM-1 VCAM-1
下载PDF
四川盆地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87
10
作者 陈文玲 周文 +4 位作者 罗平 邓虎成 李沁 单蕊 戚明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3-1086,共14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长宁构造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厚度约147m。该套泥(页)岩组合以纹层状泥(页)岩、纹层状含灰质泥(页)岩、纹层状粉砂质泥(页)岩为主,见钙质结核及黄铁矿条带。龙马溪组底部30m以富有机质的黑色纹层状泥(页... 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区长宁构造长芯1井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厚度约147m。该套泥(页)岩组合以纹层状泥(页)岩、纹层状含灰质泥(页)岩、纹层状粉砂质泥(页)岩为主,见钙质结核及黄铁矿条带。龙马溪组底部30m以富有机质的黑色纹层状泥(页)岩为主,其石英、长石和黄铁矿总量平均51.9%,粘土矿物含量平均24.7%,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平均23.4%,与美国典型页岩储层有相似性。总有机碳含量底部为3.9%~6.7%,上部为1.0%~2.1%。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平均孔隙度为5.68%,平均渗透率为5.96×10-3μm2,与孔隙度成明显正相关。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泥(页)岩微孔隙主要包括矿物晶间(溶)孔、晶间隙、晶内孔,有机质内微孔和微裂缝等。根据压汞分析,泥(页)岩孔喉中值半径最大为33nm,平均为10nm。研究表明,长芯1井龙马溪组海相页岩气储层微孔隙发育的受控因素有岩性、成岩演化程度和有机质发育特征等。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物性好于粉砂质泥(页)岩和钙质泥(页)岩;成岩阶段晚期,矿物组合发生变化,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变,形成新的微孔隙,增加了储层孔隙度;TOC是控制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的主要内在因素,也是提供页岩气储存空间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长芯1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平安1井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重大突破及意义 被引量:34
11
作者 何文渊 何海清 +5 位作者 王玉华 崔宝文 蒙启安 郭绪杰 白雪峰 王有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0-49,共10页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简称川东北)古中央凹陷的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获得百吨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平安1井的勘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简称川东北)古中央凹陷的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获得百吨高产,实现了四川盆地凉高山组页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基于平安1井的勘探成果,系统分析了川东北地区凉高山组页岩油成藏条件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平安1井突破层系为凉高山组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其岩石类型为长英质页岩,孔隙度平均值为2.06%,以粒间孔、晶间孔为主,微裂缝发育;TOC值为0.64%~1.35%,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R o为1.51%~1.66%,脆性矿物含量为50.4%~54.8%。综合评价认为川东北地区在前陆盆地背景下,广泛分布的半深湖相页岩富含有机质,有利于页岩油气富集成藏。其中凉上段发育3套页岩,生烃能力强,演化程度高,整体为一套高质量烃源岩;保存条件好、地层超压、孔—缝体系发育,既是有效储层又是高效产层。平安1井的突破,展示了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巨大勘探潜力,对加快四川盆地页岩油勘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凉高山组 页岩油气 重大突破 平安1
下载PDF
川西YS-1井玄武岩特征及与峨眉山玄武岩对比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辉 邓江红 +5 位作者 刘树根 陈飞 雍自权 孙玮 宋金民 潘菲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9-315,共17页
探讨位于传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外的YS-1井玄武岩的特征及其与邻区峨眉山玄武岩的联系,为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提供参考。YS-1井玄武岩总厚度达258 m,下与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呈火山喷发不整合接触,可见灰岩大理岩化;上与上二叠统龙... 探讨位于传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外的YS-1井玄武岩的特征及其与邻区峨眉山玄武岩的联系,为区域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提供参考。YS-1井玄武岩总厚度达258 m,下与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呈火山喷发不整合接触,可见灰岩大理岩化;上与上二叠统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依据岩石组合及层序特征,共划分出16个韵律,归为3个旋回。岩相以溢流-喷溢相为主;初步研究显示玄武质多孔熔岩为主要的储层岩石类型,第三旋回上部为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属亚碱性-碱性过渡的高钛玄武岩,具洋岛玄武岩(OIB)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平滑型,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轻、重稀土分异程度揭示其岩浆起源于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区的低度熔融;强不相容元素特征显示其源区受到陆壳或岩石圈地幔轻微混染。岩相特征、构造环境判别结果为板内玄武岩,属裂隙式喷发。该套玄武岩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一部分,即YS-1井玄武岩的发现将峨眉山玄武岩分布范围扩大到了成都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峨眉山玄武岩 二叠纪 构造环境 储层 YS-1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系基性火山岩测井评价技术——以永探1井区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23
13
作者 吴煜宇 谢冰 +2 位作者 伍丽红 赖强 赵容容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5,共9页
为了快速、准确、高效的评价四川盆地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的岩性,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常规测井、元素扫描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开展了火山岩岩性识别、储层参数建模和流体性质判别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永探1井整体以基性火... 为了快速、准确、高效的评价四川盆地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的岩性,综合运用岩心、薄片、常规测井、元素扫描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开展了火山岩岩性识别、储层参数建模和流体性质判别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永探1井整体以基性火山岩为主,放射性低,结合岩心和测井分析结果,将岩性主要划分为玄武岩、含角砾凝灰熔岩和角砾熔岩;②永探1井自下而上可划分出3个次级喷发旋回,测试获气井段岩性主要为含角砾凝灰熔岩,寻找规模优质喷溢相含角砾凝灰熔岩储层是四川盆地火山岩气藏下一步勘探的重点;③永探1井整体表现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采用变密度骨架和变声波时差交会法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孔隙度吻合度最好;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电阻率法对火山岩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非电法的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和泊松比法在该井流体判别中应用效果良好;⑤推广测井新技术应用,取全取准测井资料是该盆地下一步火山岩勘探取得进展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二叠纪 永探1 火山岩 岩性识别 岩性扫描测井 成像测井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部海相层系优质烃源层评价——以丁山1井为例 被引量:39
14
作者 付小东 秦建中 腾格尔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1-628,642,共9页
对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钻遇的海相地层的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等进行分析,建立了该井的有机地化综合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南地区发育了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泥岩及碳质泥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 对川东南地区丁山1井钻遇的海相地层的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生烃潜量等进行分析,建立了该井的有机地化综合剖面。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川东南地区发育了上二叠统龙潭组黑色泥岩及碳质泥岩、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黑色泥岩、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底部黑色泥岩3套海相优质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含沥青藻云岩和二叠系栖霞组生屑灰岩中固体沥青和氯仿沥青"A"含量高,为好的再生烃源;龙马溪组中部灰色泥岩为一套好的烃源岩;志留系石牛栏组底部泥灰岩和龙马溪组顶部灰质泥岩为中等烃源岩。川东南地区多套优质烃源岩及再生烃源的存在,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再生烃源 丁山1 川东南
下载PDF
南江黄羊FSHβ亚基基因内含子1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利 张红平 吴登俊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9,共3页
利用GenBank中公布的牛、绵羊等动物FSHβ亚基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并测定出南江黄羊FSHβ亚基基因内含子1(in-1)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838283)。山羊FSHβ基因内含子1全序列长641 bp,A、C、G、T4种碱基分别占35.73%、13... 利用GenBank中公布的牛、绵羊等动物FSHβ亚基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法扩增并测定出南江黄羊FSHβ亚基基因内含子1(in-1)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838283)。山羊FSHβ基因内含子1全序列长641 bp,A、C、G、T4种碱基分别占35.73%、13.88%、17.47%、32.92%,A+T (68.65%)的含量远高于G+C(31.35%)的含量。不同物种间FSHβ基因序列相似性的变异范围为24.1%~97.3%,分歧度则为2.6%~85.7%。利用FSHβ亚基基因内含子1序列进行的物种间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与实际的物种演化顺序一致,表明它可用于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SHβ亚基基因内含子1序列 南江黄羊 序列 分析
下载PDF
邛崃1井氮气钻井事故分析(Ⅰ)——构成事故的重要事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孟英峰 吴苏江 +3 位作者 陈星元 张彦平 王增年 王新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5-134,共10页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邛崃1井在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实施氮气钻井时发生了恶性井喷爆燃事故,这是发生在我国的第一起氮气钻井事故,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气体钻井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已经导致了气体钻井应用的大幅度减少。因此...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邛崃1井在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实施氮气钻井时发生了恶性井喷爆燃事故,这是发生在我国的第一起氮气钻井事故,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气体钻井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并已经导致了气体钻井应用的大幅度减少。因此,对该次事故进行系统分析并形成正确的认识将是恢复气体钻井技术良性发展的紧迫需要。为此,首先证明了地层产气量过大并非该井事故的根本原因,然后推测了构成事故的重要事件;首次发现气体钻井钻穿裂缝性气层时由于岩石突然爆碎而引发的岩石和天然气猛烈喷出的现象,并将这种现象命名为气体钻井中的"气炮式岩爆井喷",参考矿山行业术语简称"岩爆"或"岩炮"。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裂缝性致密砂岩气层中实施气体钻井时的"岩爆"现象是第一位的重要事件或根源事件;②岩爆的大量碎屑和高压气体喷入井内,并在井内反复产生堵塞和卡钻,是岩爆的诱发事件;③然而事故最直接的重要事件却是岩爆碎屑在排砂管线内的堵塞和由此产生的井口高压;④井口高压使得排砂管线爆裂并引发天然气喷出和爆燃,这是事故的直接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JiI盆地西部 邛崃1 裂缝岩石 致密砂岩气藏 氮气钻井 气炮式岩爆井喷 爆燃 事故
下载PDF
川西南靖和1井茅口组立体酸压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林永茂 缪尉杰 +2 位作者 刘林 李永明 邱玲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112,共8页
川西南地区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页岩气主力生产层位,过路井在茅口组均有良好气测显示,为落实茅口组的潜力,部署靖和1井作为茅口组专层预探井。针对邻区茅口组酸压改造中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短、改造体积受限等问题,分析了靖和1井钻遇地层... 川西南地区以五峰组—龙马溪组为页岩气主力生产层位,过路井在茅口组均有良好气测显示,为落实茅口组的潜力,部署靖和1井作为茅口组专层预探井。针对邻区茅口组酸压改造中酸蚀有效作用距离短、改造体积受限等问题,分析了靖和1井钻遇地层的裂缝及孔隙发育特点,从全三维酸蚀裂缝扩展、酸压入井液体以及配套工艺参数入手,研究应用了立体酸压技术。研究表明,多封隔器精细分段配合大排量施工,能够实现以裂缝体连通为目标的立体改造效果;采用3级交替注入压裂液与胶凝酸施工工艺,既能增大裂缝体改造体积,又能增长酸蚀裂缝距离,兼顾了横向深穿透非均匀溶蚀和纵向细分段高动用的改造需求。靖和1井立体酸压后放喷求产,产气量12.52×10^(4) m 3/d,较前置酸酸压提高38%,拟合结果显示酸压后裂缝体连通明显。靖和1井茅口组立体酸压成功实施,为川西南地区茅口组及栖霞组、灯影组等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酸压 茅口组 裂缝体 数值模拟 靖和1 川西南地区
下载PDF
川东南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一段页岩储层特征及含气性影响因素
18
作者 葛勋 李王鹏 +3 位作者 郭彤楼 赵培荣 王鹏 李增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41,I0001,I0002,共14页
以川东南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龙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X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干酪根镜检、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含气性、微量元素测试和测井解释等方法,分析页岩储层有机地球化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含气... 以川东南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龙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X线衍射全岩矿物分析、干酪根镜检、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含气性、微量元素测试和测井解释等方法,分析页岩储层有机地球化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含气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滩场地区五峰组—龙一段划分9个小层,主要岩性为黑色炭质笔石页岩夹粉砂岩,干酪根类型以Ⅰ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介于3.27%~3.47%,w(TOC)介于0.58%~6.43%,孔隙度介于0.52%~10.81%,渗透率介于(0.002~0.684)×10^(-3)μm^(2),含气量介于1.12~3.85 m^(3)/t;沉积环境整体为深水陆棚相过渡到浅水陆棚相,气候湿热,为缺氧还原环境,储层物性好。页岩气探井效益开发最有利的埋深为2.0~3.0 km,林滩场南区埋深在2.5~4.0 km之间,埋深较为适中;页岩气井与断裂距离大于1.2 km,气井测试产量与断裂距离成正比。林页1井附近2.0 km范围内发育5条大尺度断裂,林页3井附近2.0 km范围内发育1条中尺度断裂,林页3井测试产量高于林页1井的。该结果为川东南复杂构造区页岩储层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含气性 影响因素 页岩 五峰组—龙一段 林滩场地区 川东南
下载PDF
邛崃1井氮气钻井事故分析(Ⅱ)——事故过程的还原及教训 被引量:8
19
作者 孟英峰 吴苏江 +3 位作者 陈星元 张彦平 王增年 王新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35-144,共10页
上文针对邛崃l井氮气钻井中的井喷失火事故,对构成事故的重要事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事故调查资料、实时录井资料和必要的计算与数模分析结果,按照安全工程学中故障树的分析原则,分析了构成邛崃1井氮气钻井恶性井喷失火事故的... 上文针对邛崃l井氮气钻井中的井喷失火事故,对构成事故的重要事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基于事故调查资料、实时录井资料和必要的计算与数模分析结果,按照安全工程学中故障树的分析原则,分析了构成邛崃1井氮气钻井恶性井喷失火事故的重要事件的各种可能组合、发生概率和时间顺序,还原了事故的全过程,并完整地解释了综合录井数据所表达的事故内幕。研究结果认为:①该次事故的客观原因是严重"岩爆"的发生及其诱发事件;②主观原因是该井排砂管线不能适应"岩爆"产生的大股碎屑而堵塞,进而由堵塞产生井口高压引发排砂管线爆裂,导致失控井喷和着火。最后,基于对裂缝性致密砂岩气层中实施气体钻井时井下岩爆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现象的认识,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改善排砂管线、井口组合和钻具附件特性的技术建议,以从根本上防止井下岩爆诱发的地面事故。所得到的认识与建议将有助于扭转该事故对气体钻井技术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邛崃1 裂缝岩石 致密砂岩气藏 氮气钻井 气炮式岩爆井喷 爆燃 事故
下载PDF
异常高压气藏产能特征分析——以四川盆地河坝场构造飞三气藏河坝1井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数球 刘传喜 刘正中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6-382,共7页
针对川东北河坝区块飞仙关组三段气藏的地质特点,通过对河坝1井的测试和试采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异常高压气藏的类型和开采动态特征。研究认为,用试采资料求得的气井无阻流量小于1/5产量配产就能充分发挥地层能量,气井弹性产率高、稳... 针对川东北河坝区块飞仙关组三段气藏的地质特点,通过对河坝1井的测试和试采资料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异常高压气藏的类型和开采动态特征。研究认为,用试采资料求得的气井无阻流量小于1/5产量配产就能充分发挥地层能量,气井弹性产率高、稳产期长、最终采收率高。同时还验证了用井口压力推算井底压力的可靠性,指出了异常高压气藏的开采特征以及开采中所要关注的问题,为开发类似气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 气藏产能 河坝1 飞三气藏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