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四川新式高等体育教育研究
1
作者 马杰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6,共9页
清末四川新式高等体育教育展示了封闭的中国西部内陆省份教育走向近代化转型的一个“面相”。文章对清末四川教育转型之高等体育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进行考证研究,有助于拓展我国体育学的研究深度与广度。研究得出清末四川高等学堂(校)办... 清末四川新式高等体育教育展示了封闭的中国西部内陆省份教育走向近代化转型的一个“面相”。文章对清末四川教育转型之高等体育教育的兴起与发展进行考证研究,有助于拓展我国体育学的研究深度与广度。研究得出清末四川高等学堂(校)办学性质多元;新式高等学堂(校)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体育的开办时间上都走在了同时期全国的前列;近代四川高等体育教育始于1896年创办的官立新式学堂—四川中西学堂,之后其他高等学堂普遍开始实行普通体操与兵式体操教育;1906年四川开办了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体育科,制定了专门的体育教育规范与以西方分科知识为基础的体育课程体系,该体育学堂培养了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等一批优秀学生;同时期四川还有一所直接由西方人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该校于创办之初的1910年便开设了体育课程,其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引领了中国西部近代体育之风尚,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四川 高等学堂 高等教育 体育教育 体育活动
下载PDF
晚清京城王府与宫廷武戏演剧的交流互动
2
作者 徐建国 刘娜娜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 晚清京城王府演剧是特殊的戏曲现象,是宫廷演剧的外部延伸,作为民间与宫廷戏曲的纽带,代表了宫廷演剧的时尚。王府演剧与宫廷的武戏演剧有着密切的交流互动关系,表现在王府大臣频繁进入宫廷参与其演剧活动,追捧清宫内廷的武戏艺人和喜爱内廷演出的武戏剧目,并向宫廷反馈民间盛行的武戏剧目,进而完善宫廷的戏曲演出,也对民间武戏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京城王府 宫廷演剧 武戏
下载PDF
域外游记中的西剧见闻与晚清戏曲改良思潮
3
作者 丁雨晨 胡全章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0,共7页
晚清时期,梁启超发起的文学界革命由诗界、文界起始,后又拓展到小说、戏曲界。曲界革命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其影响来源一直模糊不清。对读《西学书目表》所列域外游记,其中有关西方戏剧的记载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梁启超戏曲改良思想的生成... 晚清时期,梁启超发起的文学界革命由诗界、文界起始,后又拓展到小说、戏曲界。曲界革命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其影响来源一直模糊不清。对读《西学书目表》所列域外游记,其中有关西方戏剧的记载一定程度上启发了梁启超戏曲改良思想的生成。梁启超选取其中符合读者期待视野的记载加以想象发挥,在遮蔽西方戏剧整体面貌的同时,建构起国人的西剧认知。随后欧榘甲等人的戏曲改良言论亦不同程度受到这批游记影响。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西方戏剧见闻,实则构成了一道未被发现的戏曲改良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公使 梁启超 域外游记 西剧见闻 戏曲改良
下载PDF
晚清传奇评点中的儒士文化批评
4
作者 高宇星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晚清传奇已步入传奇创作的尾声阶段,这一时期传奇的创作和评点显现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以儒士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传奇创作的一席之地。本文以晚清传奇为切入点,从披露儒士的悲惨生活、揭发官场科举的黑暗腐败、探索儒士救国的实际... 晚清传奇已步入传奇创作的尾声阶段,这一时期传奇的创作和评点显现出明显的文人化倾向,以儒士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占据了传奇创作的一席之地。本文以晚清传奇为切入点,从披露儒士的悲惨生活、揭发官场科举的黑暗腐败、探索儒士救国的实际意义等方面观照晚清儒士在社会变局下的真实想法,还原晚清社会的真实生活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传奇 评点 儒士 戏曲批评
下载PDF
清宫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皮黄本的音乐编创
5
作者 周丹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01-112,共12页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命升平署将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翻改为“乱弹曲白”,此后升平署和普天同庆班分别排演了皮黄本的《昭代箫韶》。该剧的翻改可谓晚清“昆乱消长”时期皮黄戏创作之缩影:两种皮黄本都具有明显的“昆乱杂糅”特征,昆腔...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命升平署将连台大戏《昭代箫韶》翻改为“乱弹曲白”,此后升平署和普天同庆班分别排演了皮黄本的《昭代箫韶》。该剧的翻改可谓晚清“昆乱消长”时期皮黄戏创作之缩影:两种皮黄本都具有明显的“昆乱杂糅”特征,昆腔曲牌在剧中主要作为程式性唱段使用;但二者在具体的腔调选用及板式编排方面又有不同的取向和做法,反映出同一剧目在音乐编创上的不同思路。从两种皮黄本中场景音乐的运用情况来看,当时特定的戏剧情境中已有一些专用的器乐曲牌或带唱词的“大字牌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代箫韶》 皮黄 昆乱杂糅 板式编排 唱腔 戏曲翻改 晚清戏曲 连台本戏
下载PDF
清代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的拓展和深化——评张天星《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
6
作者 周兴陆 《台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88-92,共5页
张天星《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以新禁毁史料的发掘和利用为基础,从社会转型、文艺管理等视角,以禁毁主体、原因效果、法律制度为主体,梳理了晚清小说戏曲禁毁活动在社会文化转型中,如何承袭传统、发生新变;揭示了晚清禁毁小说戏... 张天星《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以新禁毁史料的发掘和利用为基础,从社会转型、文艺管理等视角,以禁毁主体、原因效果、法律制度为主体,梳理了晚清小说戏曲禁毁活动在社会文化转型中,如何承袭传统、发生新变;揭示了晚清禁毁小说戏曲的管理制度和活动相较于清代前中期发生变革的主要表现及其动因。全书文献资料翔实,研究视角精当,研究内容深入,问题意识突出,“承袭—新变—当下”的研究思路一以贯之,探索出清代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的新途径,拓宽了近代文化研究的学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小说戏曲禁毁问题研究》 张天星 拓展 深化
下载PDF
明末清初戏曲家包燮行实及其《云石会》传奇考
7
作者 吴秀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包燮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家,其负才不遇,结交了很多像闻性道一样入清后绝意仕进的同道中人。包燮的《云石会》传奇现存清康熙间刻本,剧作以“谪仙”“度脱”为架构模式,不拘泥于本事,为表达主题灵活架构剧作情节。从创作意图来看,作者借鬼... 包燮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家,其负才不遇,结交了很多像闻性道一样入清后绝意仕进的同道中人。包燮的《云石会》传奇现存清康熙间刻本,剧作以“谪仙”“度脱”为架构模式,不拘泥于本事,为表达主题灵活架构剧作情节。从创作意图来看,作者借鬼佛仙道等具有神仙道化色彩的内容抒发胸怀,表现出易代之际的遗民情怀和文士苦闷。《云石会》传奇以“云石”为创作主线,融入了大量的宁波历史人文典故、古迹景观,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现状,以及特殊历史时期宁波地区遗民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包燮 《云石会》 传奇
下载PDF
清季兴学潮中的“西部镜像”——清末四川新式教育兴起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姚琳 彭泽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8-143,共6页
随着资本主义势力在四川的渗透和民族资本、官僚资本的逐渐发展,清末四川各级各类新式学堂不断涌现,传统封建教育逐渐走向瓦解,四川教育在变革的阵痛中掀开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清末四川的新式教育起步虽晚,但成效显著,一改元、明、清... 随着资本主义势力在四川的渗透和民族资本、官僚资本的逐渐发展,清末四川各级各类新式学堂不断涌现,传统封建教育逐渐走向瓦解,四川教育在变革的阵痛中掀开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清末四川的新式教育起步虽晚,但成效显著,一改元、明、清中叶以来四川文化教育地位的衰落之势,一跃成为全国新式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成为清季兴学极富代表性的地区。清末四川新式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既是早期四川近代化和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近代四川的社会变革,有力地促进了四川民众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思想观念的进步,为近代四川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四川 新式教育
下载PDF
鹿传霖保川图藏举措考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朱悦梅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28,共13页
清末,由于西藏商上政权在川西瞻对地区管理不善,导致川康中部地区发生民变,影响了清王朝在川藏地区的有效统治。四川总督鹿传霖于1895年上任后,以武力平息藏瞻之争,同时实施了一系列"保川图藏"的措施。据档案史料分析,其措施... 清末,由于西藏商上政权在川西瞻对地区管理不善,导致川康中部地区发生民变,影响了清王朝在川藏地区的有效统治。四川总督鹿传霖于1895年上任后,以武力平息藏瞻之争,同时实施了一系列"保川图藏"的措施。据档案史料分析,其措施主要有收瞻对为川属、在瞻对地方设置屯官进行管理、将"三瞻"更名"定瞻"并设直隶厅取代原建昌道以完善川边防戍体系、架设通藏电线以畅通讯、请调藏族爱国活佛入藏通达番情、保障川藏与中原地区的通商等。这些举措符合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地区管理与社会控制要求,具有固疆定边的政治前瞻性,对今天的川藏地区开发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川藏地区 瞻对 鹿传霖
下载PDF
晚清四川鸦片生产及其动因探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周邦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9-43,共5页
四川引种罂粟,可能始于唐代。清道光以前,该省有24厅州县出产此物。晚清时期,四川成为全国最大的鸦片生产省,绝大多数地区皆种有罂粟,而川东一带特盛。清末,全省约有350多万亩土地被罂粟所侵,年均鸦片约12万两。究其动恩,是因为:四川具... 四川引种罂粟,可能始于唐代。清道光以前,该省有24厅州县出产此物。晚清时期,四川成为全国最大的鸦片生产省,绝大多数地区皆种有罂粟,而川东一带特盛。清末,全省约有350多万亩土地被罂粟所侵,年均鸦片约12万两。究其动恩,是因为:四川具备种植罂粟的适宜自然条件和固有基础;中国政府受到西方殖民者的控制,实行寓禁于征的政策,或禁而不力;加以长江航道改善,高额利润诱惑。于是很多农民趁机习得罂粟种植、鸦片加工技术,从事毒品生产活动。当今开放时代,欲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固亦须远离毒品之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四川 罂粟 鸦片 生产
下载PDF
试论《杜隐园观剧记》的戏曲史料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义枢 刘水云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1-96,共6页
《杜隐园观剧记》是一部研究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地方戏曲的珍贵的日记体史料。日记记载的戏目、剧种、班社、戏俗等的数量和种类,比较清晰地反映了这个时期温州戏曲的繁荣。在这个整体繁荣的背景下,受乱弹班冲击的昆班和高腔班在困难的... 《杜隐园观剧记》是一部研究晚清至民国时期温州地方戏曲的珍贵的日记体史料。日记记载的戏目、剧种、班社、戏俗等的数量和种类,比较清晰地反映了这个时期温州戏曲的繁荣。在这个整体繁荣的背景下,受乱弹班冲击的昆班和高腔班在困难的境况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另外,官府禁戏、戏价低廉、伶人地位卑下等现象也体现了艺人艰难的生存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隐园观剧记》 晚清民国 温州 地方戏
下载PDF
论清末川边垦殖 被引量:5
12
作者 邓前程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62,69,共9页
改变传统的“因俗而治”,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清末筹边奏疏的议题重心和政府治边“新政”的政策导向,大量档案文献证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次将边疆的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川边的移民垦殖,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当局寻求川... 改变传统的“因俗而治”,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清末筹边奏疏的议题重心和政府治边“新政”的政策导向,大量档案文献证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次将边疆的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川边的移民垦殖,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当局寻求川边治策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川边 垦殖
下载PDF
清朝末年川藏边路之“新政”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君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10-15,共6页
清政府晚期为了达到“筹边援藏”、“固边图藏”的目的,在川边实行改土归流与新政,而“利交通、速文告”便是其中的重要施政之一。为此,清政府在川边与西藏之间采取了辟治道路、安设店栈、改革乌拉制度、设立塘站、架设邮政线路等措施... 清政府晚期为了达到“筹边援藏”、“固边图藏”的目的,在川边实行改土归流与新政,而“利交通、速文告”便是其中的重要施政之一。为此,清政府在川边与西藏之间采取了辟治道路、安设店栈、改革乌拉制度、设立塘站、架设邮政线路等措施。文章对相关的过程进行了仔细地梳理,认为清政府实施的开通“边路”等开边新政措施不仅深得边地民众人心、促进了川边藏地的发展,更是川边藏地现代化的先声,同时,对于整个西南边疆尤其西藏地方的稳定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川藏 边路 新政
下载PDF
清末川刻话本小说中的孝文化特点研究——以《跻春台》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停停 刘世仁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3-106,共4页
清代末期是川刻话本小说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川刻话本小说、宣讲小说,其中以《跻春台》为代表。《跻春台》中出现的大量孝子、孝妇形象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孝文化的特点。而其中的孝文化呈现出父慈子孝、母贤子孝,因果报应,幼年家庭教育... 清代末期是川刻话本小说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川刻话本小说、宣讲小说,其中以《跻春台》为代表。《跻春台》中出现的大量孝子、孝妇形象折射出了当时社会孝文化的特点。而其中的孝文化呈现出父慈子孝、母贤子孝,因果报应,幼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子为父补过四个特点。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折射出当时社会孝文化的特点,而且可以对构建适应当代社会的孝文化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川刻话本小说 《跻春台》 孝文化 特点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巴蜀词坛的创作力量构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大勇 来雅苓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5,14,共6页
在清代词史上,蜀中本是薄弱地带。漫漫二百年,仅清初先著、清中叶李调元稍有名而已。清末民初,蜀中词人群体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本文以朱德宝、赵熙、冯江、李穆宣、林思进、周岸登等为例进行个案剖析,意在凸显各词家特点的同时,展现这... 在清代词史上,蜀中本是薄弱地带。漫漫二百年,仅清初先著、清中叶李调元稍有名而已。清末民初,蜀中词人群体异军突起,大放光彩。本文以朱德宝、赵熙、冯江、李穆宣、林思进、周岸登等为例进行个案剖析,意在凸显各词家特点的同时,展现这一时期巴蜀词坛的整体风貌。其中特别指出赵熙面对忧患时世,其所谓"不知而作"、"自鸣其秋"首先是不能已于言,其次在艺术宗法上也必然不束缚于某家某派,而是自求情性之适,从而蔚然为西川词宗。林思进感时伤乱,词集中的田园题材不仅多,且佳作琳琅,足为辛稼轩、陈迦陵、陆震、郑燮以来的"田园农事词史"生色。而周岸登氏虽不免晦涩好奇之病,其才也有难副心志处,然而笃力为词,敢拈大题目,风格也力求变化不拘囿,百年蜀中,其位置当居香宋词人之次席。他们构成了清末民初巴蜀词坛的主要创作阵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 词坛 清末民初 创作力量构成
下载PDF
清末社仓经首选任与乡村社会——以四川新津县社济仓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德英 冯帆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47,共12页
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仓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新津县的社仓始建于乾隆时期,分别建于长乐、太平、兴义三乡,并由社仓经首经管。社仓经首是社仓的管理者,由民间公举地方士绅担任,主要负责社谷的借贷,社田置买、租佃等工作。清末,新津... 社仓是中国古代民间仓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新津县的社仓始建于乾隆时期,分别建于长乐、太平、兴义三乡,并由社仓经首经管。社仓经首是社仓的管理者,由民间公举地方士绅担任,主要负责社谷的借贷,社田置买、租佃等工作。清末,新津县社仓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社仓取消了借贷谷物、收取息谷的做法,以管理社田、收取田租为主要经营方式。社仓经首的职责与选任也随之转变,社仓经首大多是代替地方政府行使管理仓储的职责,其自主权力减少。同时,社仓经首与粮户之间、新旧社仓经首之间的矛盾也越演越烈,导致越来越多的地方士绅纷纷推诿,不愿担任此职。这一现象,恰恰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相反,晚清时期新津县国家控制仓储的能力加强,而地方士绅参与地方事务的兴趣却呈现出减弱的趋势。这也为民国时期国家加强对地方事务的干预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 四川 新津县 社济仓 社仓经首 乡村社会
下载PDF
双语教育:清末川边藏区兴学之关键——兼谈清末川边藏区双语教育的基本模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姚便芳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6-102,共7页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川边藏区进行了以改土归流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其中,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语言问题,因此,藏汉双语教育成了改革的重要内容。当时双语教育的主要模式有:师资培养模式和普及教...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川边藏区进行了以改土归流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其中,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语言问题,因此,藏汉双语教育成了改革的重要内容。当时双语教育的主要模式有:师资培养模式和普及教育模式。事实表明,两种模式是川边兴学的关键,对目前藏区的双语教育具有启发与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育 清末 川边藏区 兴学 基本模式
下载PDF
试探清季川边康区的边疆民族师范教育 被引量:7
18
作者 凌兴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3-132,共10页
自清季赵尔丰经营川边、设立关外学务局开始,川边康区的边疆民族师范教育机构,如关学师范的先导"四川藏文学堂"、关学师资的临时养成机关"关学师范传习所"、关学师资的长期养成机关"藏语专修学堂"等相继... 自清季赵尔丰经营川边、设立关外学务局开始,川边康区的边疆民族师范教育机构,如关学师范的先导"四川藏文学堂"、关学师资的临时养成机关"关学师范传习所"、关学师资的长期养成机关"藏语专修学堂"等相继开办起来,对川边康区教育与社会进步发挥了明显的先导与推动作用。清季川边教育与民族师范之所以得到推广与发展,主要得益于官吏提倡推动、政府拨款经营以及给予办学人员、学堂教师及关外师范生精神和物质优待等因素,其中宽裕的经费支持是最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师范 清季 川边康区 四川蘸文学堂 关学师范传习所 藏语专修学堂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的基层邮政——以原四川省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重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35-937,共3页
清末民国时期原四川省基层邮政,尽管它“僻处西偏”,却也能伴随全国大潮“裁铺改邮”,且组织完备,业务发达,管理颇具特色。这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邮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
关键词 清末民国 四川 基层邮政 发展
下载PDF
清末民初《乌龙院》戏曲存本整理研究——以早期京剧《乌龙院》三种为核心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淑梅 苑文雅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9-74,共6页
《乌龙院》一剧现存清末民初版本较多。其中,清宫昇平署藏"《乌龙院》总本"、清车王府藏"《乌龙院》总讲"与日本东京大学双红堂文库藏《绘图乌龙院》是现存京剧《乌龙院》中的较早版本。以这三种早期京剧版本为核心... 《乌龙院》一剧现存清末民初版本较多。其中,清宫昇平署藏"《乌龙院》总本"、清车王府藏"《乌龙院》总讲"与日本东京大学双红堂文库藏《绘图乌龙院》是现存京剧《乌龙院》中的较早版本。以这三种早期京剧版本为核心,从本事源流与存本系统、形制面貌与演述趣味、名角争演与剧种衍出等方面对清末民初《乌龙院》戏曲存本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乌龙院》故事在戏曲中的流变演化和舞台演出情况,并可借此管窥花部地方戏在清末的流播状况与社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院》 清末民初 戏曲存本 早期京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