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Rural Poverty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A Case Study of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1
作者 LAN Hong-xing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1期27-31,61,共6页
This article offers an overview of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major manifest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of poverty in the Tibetan areas... This article offers an overview of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major manifest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of poverty in the Tibetan areas are as follows: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poverty and a large poor population; the poverty degree is high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lleviate poverty; the natural disasters are frequent and the phenomenon of poverty arising from disasters is serious. We analyze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poverty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Sichuan Province as follows: first,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re incle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second, the social attitudes are stale and the religious influence is deep; thir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lags behind, the human capital inputs are short and the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is weak; fourth, the st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is weakly directed at region; fifth, the Tibetan areas are facing the dilemma of choosing resources endowments 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llowing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to resolve the poverty issue in the Tibetan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underpin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reinforce organic conne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of impoverished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the Tibetan areas;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and improve self-development policy and mechanism of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driv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echnology and culture in the Tibetan areas, and update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the Tibetan areas;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industries in Tibetan area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Tibeta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POVERTY ISSUE Self-deve
下载PDF
A Trip to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and Qinghai
2
作者 WANG LUO 《China's Tibet》 1995年第6期36-37,共2页
ATriptoTibetanAreasinSichuanandQinghaiWANGLUOInsummerlastyear,myfriendsandItravelledtotheTibetanareasinSichu... ATriptoTibetanAreasinSichuanandQinghaiWANGLUOInsummerlastyear,myfriendsandItravelledtotheTibetanareasinSichuanandQinghaiprov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Trip to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and Qinghai
下载PDF
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血脂合适水平的建立
3
作者 钟培英 廖山莹 +2 位作者 高琪 王磊 李广权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 建立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合适水平,为该地区藏族成人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 目的 建立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合适水平,为该地区藏族成人高脂血症的防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藏族人群2 262例,其中男1 322例,女940例,20~69岁,检测其血脂指标(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对结果进行正态性检验、离群值剔除,依据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3文件及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相关要求,建立TC、TG、HDL-C、LDL-C的合适水平。结果 该人群中,纳入研究的血脂指标均存在男女之间的差异,TC、LDL-C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TG、HDL-C随年龄增长变化不明显。该人群中,TC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3.03~6.60mmol/L、2.84~6.09mmol/L;TG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0.56~3.94mmol/L、0.45~2.64mmol/L;HDL-C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0.66~1.49mmol/L、0.80~1.71mmol/L;LDL-C男女合适水平分别为1.51~4.56mmol/L、1.29~3.88mmol/L。结论 初步建立了四川高原地区表观健康藏族成人血脂指标合适水平,实验室应针对此类人群建立自己的合适水平,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四川地区 藏族 合适水平 高原
下载PDF
四川涉藏州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研究
4
作者 李治兵 舒莉 肖怡然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35,117,118,共13页
四川涉藏州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二者在价值取向、实现路径、目标导向方面具有一致性。文章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计算2010—201... 四川涉藏州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二者在价值取向、实现路径、目标导向方面具有一致性。文章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计算2010—2019年四川涉藏州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协调状况。结果显示,2010—2019年四川涉藏州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呈波动增长趋势,2015年后开始呈现稳定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四个阶段,总体呈快速增长趋势。文章提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建立健全绿色生态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四川涉藏州县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的协调发展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发展 耦合度模型 四川涉藏州县
下载PDF
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分析——以四川省藏区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睿 洪菊花 +2 位作者 骆华松 杜忠 魏芸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5-132,共8页
[目的]开展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分析,为生态脆弱区的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四川省藏区为例,采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状况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和... [目的]开展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分析,为生态脆弱区的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四川省藏区为例,采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状况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和测度。[结果]①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发展呈现较低水平的平稳态势,耦合度数值维持在0.0722~0.7063之间,且表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2011年则波动下降。②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指数呈逐年递增态势,数值维持在0.0295~1.0000之间。且贫困指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数值维持在0.0063~0.9954之间,但2011年则波动下降。③除2011年波动下降外,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加趋势,耦合协调度维持在0.0359~0.8394之间,且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④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协调度呈现低水平耦合发展、耦合过渡提升至高水平耦合协调贫困滞后3个不同阶段。[结论]未来四川省藏区应以生态保护与贫困减缓为关键点和突破点,以实现生态脆弱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耦合协调度 贫困 四川省藏区
下载PDF
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研究——基于四川藏区23县(市)1320户的调查 被引量:65
6
作者 卢冲 耿宝江 +1 位作者 庄天慧 杨浩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6,共13页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629的正向中介效应;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旅游资源一般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772的正向中介效应;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283的正向中介效应;可以看出,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参与行为的中介效应只存在于旅游资源一般和较丰富县(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农牧民 旅游扶贫 参与行为 双槛模型 四川藏区
下载PDF
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应差异研究——基于四川藏区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9
7
作者 李佳 田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02,共7页
四川藏区是我国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之一,以身处贫困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对旅游发展模式不同的3个旅游社区进行实证对比研究,深入探析了旅游发展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居民的实际经济受益情况,调查了当地居民... 四川藏区是我国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之一,以身处贫困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对旅游发展模式不同的3个旅游社区进行实证对比研究,深入探析了旅游发展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居民的实际经济受益情况,调查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的感知、态度、参与行为和政策评价,验证了不同旅游社区和旅游经济受益的居民在旅游扶贫态度和政策评价上有显著差异等理论假设,提出了提升旅游扶贫效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受益 旅游扶贫效应 感知 差异 四川藏区
下载PDF
设立甘青川藏族经济开发区的构想 被引量:7
8
作者 师守祥 张志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加快藏区的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 ,从甘青川藏区发展对整个藏区发展的影响来看 ,藏区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优先发展藏族经济核心地区 ,建立内地与藏区经济有效交流传承的平台。具体而言 ,应对区位与资源条件... 加快藏区的发展是新世纪我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之一 ,从甘青川藏区发展对整个藏区发展的影响来看 ,藏区的开发应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 ,优先发展藏族经济核心地区 ,建立内地与藏区经济有效交流传承的平台。具体而言 ,应对区位与资源条件优越、藏汉交流便捷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合作市优先开发 ,通过实施适合藏民族地区特点的优惠政策 ,使合作市尽快成长为甘青川藏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通过它衔接内地、辐射藏区的特殊地缘文化优势 ,带动甘青川藏区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区经济 民族经济学 甘青川藏区
下载PDF
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176,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 滇藏川毗连地区
下载PDF
四川藏区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银元 李晓琴 李忠权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可持续发展是四川藏区旅游开发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发展背景、发展驱动力、发展状态、发展响应为重点,立足政府、市场、社区三大主体,构建了四川藏区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BDSR动力机制模型。通过对该动力机制内涵的分析,认为四川藏区... 可持续发展是四川藏区旅游开发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发展背景、发展驱动力、发展状态、发展响应为重点,立足政府、市场、社区三大主体,构建了四川藏区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BDSR动力机制模型。通过对该动力机制内涵的分析,认为四川藏区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于政府、市场、社区三大主体作用的全面发挥,并根据藏区旅游开发实际,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作用、突出市场主力作用和重视社区主体作用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藏区 旅游可持续发展 机制
下载PDF
重构·变迁:清末改土归流与川边藏族社会嬗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霄锋 马千惠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4-168,共5页
在内忧外患之际,清末中央政府为"图川"以期"固藏",防止西方列强干预、分裂川边等藏族地区,于是在川边藏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王朝对川边地区的政治控制力。清末川边藏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实施,引起川边藏族... 在内忧外患之际,清末中央政府为"图川"以期"固藏",防止西方列强干预、分裂川边等藏族地区,于是在川边藏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以加强中央王朝对川边地区的政治控制力。清末川边藏族地区改土归流的实施,引起川边藏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重构,从而促动川边藏族社会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川边藏族地区 改土归流 社会重构 社会变迁
下载PDF
和硕特部南征康区及其对川滇边藏区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赵心愚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57-62,共6页
蒙古和硕特部南征康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领地 ,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一军事行动持续时间较长 ,可分为三个阶段。和硕特部击败木氏土司 ,在川滇边藏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和硕特部 川滇边藏区 影响 康区 藏族纳西族关系 木氏土司 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 蒙古 军事行动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城镇化问题研究——以四川藏区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沈茂英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120,共9页
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具有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同步、人口小镇化等特点,并面临着城镇体系发展滞后、空间分析失衡、单体建制镇服务半径过大、产业不能有效支撑及人口规模、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约束。要推进四川藏区的城镇化进程,应... 四川藏区城镇化进程具有人口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同步、人口小镇化等特点,并面临着城镇体系发展滞后、空间分析失衡、单体建制镇服务半径过大、产业不能有效支撑及人口规模、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约束。要推进四川藏区的城镇化进程,应完善现有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做好城镇与村镇体系的空间布局规划、培育建制镇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及加大对农村扶贫的工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藏区 人口城镇化 发展约束 政策启示
下载PDF
旅游数字足迹下川西藏区景区空间结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晓路 向玉成 曾雪晴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2,共9页
以川西藏区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旅游者的游记和攻略获取旅游数字足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数字足迹所形成的川西藏区的景区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都桥、四姑娘山、红原大草原、九寨沟、亚丁、折多山景区的程度中... 以川西藏区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旅游者的游记和攻略获取旅游数字足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旅游数字足迹所形成的川西藏区的景区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都桥、四姑娘山、红原大草原、九寨沟、亚丁、折多山景区的程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及中介中心度都比较大,说明这些景区的通达性较好,聚集效应及对周边景区的辐射能力均较强,为川西藏区的核心景区。虽然以单条旅游线路串连而成的景区之间具有较好的空间网络连接度,但各条旅游线路之间的相互联系却不太紧密,总体上各景区之间的整体网络密度仍较小、结构分层明显,这主要受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所致。研究还发现,川西藏区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景区,如黄龙、卧龙并未在此次研究中成为核心景区,这也进一步反映出了散客时代旅游者的空间流动范围更广、对线路组合和景区选择的随机性及个性化较强的空间行为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川西藏区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智慧旅游时代背景下的针对性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数字足迹 景区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川西藏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对夏季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彭京备 陈烈庭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5-678,共14页
对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以下简称高原高压)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并对1979-2006年间高原高压过程进行分类合成分析,研究了高原高压对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2006年间,虽然引起高原高压的过程多种多样,但根据... 对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以下简称高原高压)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并对1979-2006年间高原高压过程进行分类合成分析,研究了高原高压对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2006年间,虽然引起高原高压的过程多种多样,但根据川东地区高温天气的成因主要可以将高原高压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原高压在青藏高原的北部或西部发展。在高原高压发展后期,高原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绕青藏高原控制高原东北侧和东侧地区,不利于水汽向上述地区的输送,使得西北地区到川东地区易于出现高温天气,即“高原高压高温区绕高原型”。另一类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强烈西伸上青藏高原引起的高原高压。在高原高压生成期,副高西端控制川东地区,川东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纬向的高温天气。当副高东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天气得到缓解时,川东地区受依然维持的高原高压影响,高温天气并不随着副高的东退而结束,将这类过程称为“副高一长江高温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移动性高压 川东高温
下载PDF
四川藏传佛教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特点解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伟 刘春燕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藏传佛教寺院在四川藏族聚居区分布十分普遍,其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呈现多样化。本文在从藏族史书与佛经中查阅其外部空间理论缘由的基础上,阐述了四川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外部的空间模式,并从四个方面解析了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成,以... 藏传佛教寺院在四川藏族聚居区分布十分普遍,其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态呈现多样化。本文在从藏族史书与佛经中查阅其外部空间理论缘由的基础上,阐述了四川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外部的空间模式,并从四个方面解析了寺院建筑的外部空间形成,以及其空间形态的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藏族聚居区 藏传佛教 寺院建筑 外部空间
下载PDF
成都将军的设置及其在治理川西藏区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彭陟焱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3,共8页
清乾隆年间对大小金川土司的用兵结束后,为了加强对康藏及川西藏族的统治,乾隆帝特设成都将军,统辖八旗和绿营,治理川边。成都将军在维护川西藏族地区的稳定、保持川藏大道的畅通、巩固西南边疆的安全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成都将军 川西藏区 作用
下载PDF
近代川西藏区地震与政府抗震救灾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文渊 陈沛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川西藏区自古多地震。近代以来,频繁的地震灾害给川西藏区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文章试对近代川西藏区地震概况及当时满清和民国政府抗震救灾的措施作一初探,为近代民族地区社会史和灾害史研究增添新的视角和内容,为当下灾害应对和... 川西藏区自古多地震。近代以来,频繁的地震灾害给川西藏区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文章试对近代川西藏区地震概况及当时满清和民国政府抗震救灾的措施作一初探,为近代民族地区社会史和灾害史研究增添新的视角和内容,为当下灾害应对和灾后重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川西藏区 地震 政府 抗震救灾
下载PDF
川西藏区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供暖热源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艳峰 周位华 +1 位作者 王登甲 陈耀文 《暖通空调》 2020年第9期116-121,共6页
通过分析川西藏区太阳能集热量与建筑供暖耗热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太阳能供暖保证率20%,50%,100%作为供暖能源划分依据,对川西藏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供暖适宜区间进行了划分,得到4个区分别为Ⅰ区(太阳能系统)、Ⅱ区(... 通过分析川西藏区太阳能集热量与建筑供暖耗热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以太阳能供暖保证率20%,50%,100%作为供暖能源划分依据,对川西藏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供暖适宜区间进行了划分,得到4个区分别为Ⅰ区(太阳能系统)、Ⅱ区(空气源热泵辅助太阳能系统)、Ⅲ区(太阳能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及Ⅳ区(其他可再生能源辅助空气源热泵系统),提出了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供暖模式优选图谱。选择川西藏区的6个地区进行分析,在建筑与集热器面积比为3.0的条件下,根据建筑热指标和优选图谱得到6个地区的供暖能源形式及其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藏区 居住建筑 供暖热源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 优选图谱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川滇边藏区职业教育发展述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姚便芳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120,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对川滇边藏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不仅屯垦、练兵、设官、通商、开矿,还大力兴办教育,既办普通学校,又根据《奏定实业学堂通则》的规定,择宜兴办了实业学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为培养生产建设人才,开发边疆民族... 20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对川滇边藏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不仅屯垦、练兵、设官、通商、开矿,还大力兴办教育,既办普通学校,又根据《奏定实业学堂通则》的规定,择宜兴办了实业学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为培养生产建设人才,开发边疆民族地区资源,补充抗战物资力量,采取措施发展职业教育。与其他地区相比,川边藏区的职业教育产生较晚,发展规模不大,培养人才有限,但它在藏族教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一些办学形式和特点,对于当今藏区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边藏区 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 述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