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树根 文龙 +15 位作者 宋金民 孙玮 汪华 金鑫 郭海洋 邓宾 江青春 李智武 丁一 叶玥豪 王瀚 范建平 杨迪 李柯然 田小彬 罗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5-413,共29页
受峨眉地裂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发生了较强的构造-沉积分异,形成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通过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连井剖面和地震响应特征刻画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构造-沉积分异,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 受峨眉地裂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发生了较强的构造-沉积分异,形成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通过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连井剖面和地震响应特征刻画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构造-沉积分异,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自中二叠世栖霞期始,四川盆地就已经开启了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沉积分异。栖一期,通江-苍溪-南充-长寿凹陷(简称通江-长寿凹陷)初步形成,“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基本定型;蜀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9.6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9.1 m;川东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77×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13 m;通江-长寿凹陷主要呈“C”形的北宽中窄南宽的双喇叭形特征,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75×10^(4)km^(2),厚度为10.3~28.4 m。栖二期,通江-长寿凹陷内外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差异不明显,但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展布依然为北西-南东向。茅一期,通江-长寿凹陷向南扩展,延续了栖霞期向台内延伸的趋势;蜀南台地向北西扩大,形成川西北-蜀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7.7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45.6 m;川东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94×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53 m;通江-长寿凹陷依然为“C”形的北窄南宽的喇叭形特征,面积为5.7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36.3~96.0 m。茅二期,通江-长寿凹陷的“C”形态消失,为北西-南东走向的苍溪-渠县凹陷所取代,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仍然存在,该凹陷西陡东缓,面积为1.4×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36.3~53.6 m。中二叠世通江-长寿(生烃)凹陷的发现提升了油气勘探的潜力,凹陷“C”形区带内及周缘地区是中二叠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根据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同时参考栖霞组和茅口组滩相白云岩的分布特征,依据源控论分别确定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一段、栖二段、栖霞组、茅一段、茅二段和茅口组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区带。栖一段非常规气藏最有利勘探区含海泡石(滑石)层系累计厚度>20 m,主要分布在南江-通江区域、剑阁-蓬溪地区和长寿地区。栖二段常规(白云岩)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剑阁-成都-广安地区和威远-綦江地区。茅一段非常规气藏最有利勘探区含海泡石(滑石)层系累计厚度>40 m,主要分布在南江-通江地区、剑阁-蓬溪地区和长寿-綦江地区。茅口组常规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通江-长寿凹陷(茅一期)以北、苍溪-渠县凹陷(茅二期)以南的广元-南部-南充-广安-石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通江-长寿凹陷 构造-沉积分异 油气勘探
下载PDF
川东北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断缝体储层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7
2
作者 黄仁春 刘若冰 +3 位作者 刘明 曹环宇 宿赛 杜红权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73-883,共11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影响,构造变形强烈,发育多套规模砂体,须家河组发育特殊类型“断缝体”储层。运用钻井统计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储层特征、形成机理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研究... 四川盆地东北部通江-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受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影响,构造变形强烈,发育多套规模砂体,须家河组发育特殊类型“断缝体”储层。运用钻井统计分析与区域构造演化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储层特征、形成机理及发育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储层是规模网状裂缝与相对高孔基质孔隙叠加形成规模网状缝孔储渗体,具有高孔、多缝、孔缝相关的特征。“断缝体”储层的形成与通江-马路背地区3层构造样式和多期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区域构造应力场与深部海相流体活动是“断缝体”储层形成的外部力学背景与内部成因机制。通源断裂具有通源与控储双重作用,高能水体环境下大规模发育的砂体为裂缝发育和溶蚀作用提供了基础,局部构造控制复杂缝网的形成,三者共同控制“断缝体”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缝体 通源断裂 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通江-马路背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 被引量:30
3
作者 牟传龙 马永生 +2 位作者 谭钦银 余谦 王瑞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20-826,共7页
有关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并且较为粗略。以前认为该区发育开阔台地、缓坡和盆地等沉积相沉积,但对缓坡相尚未进行详细的划分,是否存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带未能提出明确的认识。因此,利用... 有关通江—南江—巴中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并且较为粗略。以前认为该区发育开阔台地、缓坡和盆地等沉积相沉积,但对缓坡相尚未进行详细的划分,是否存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带未能提出明确的认识。因此,利用新的资料,开展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相研究对通南巴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表露头和地震资料,初步建立了通南巴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沉积模式,认为该区存在台地边缘礁滩相带,建议油气勘探部门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飞仙关组 台地边缘礁滩相 沉积模式 通江-南江-巴中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成藏模式与有利勘探区分布 被引量:2
4
作者 宋金民 刘树根 +15 位作者 李智武 张本健 邓宾 江青春 金鑫 孙玮 汪华 郭海洋 陈骁 王佳蕊 田小彬 张玺华 叶玥豪 杨迪 范建平 罗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4-71,共18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成效显著,是目前勘探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层位,但其成藏模式、成藏过程与有利勘探区分布尚不明晰。为此,在分析含海泡石层段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修编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阐述了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下的源储配...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勘探成效显著,是目前勘探开发和研究的热点层位,但其成藏模式、成藏过程与有利勘探区分布尚不明晰。为此,在分析含海泡石层段沉积环境的基础上,修编了中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图,阐述了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下的源储配置及成藏模式,明确了中二叠统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受古特提斯洋扩张演化、勉略洋俯冲与峨眉大火成岩省构造热事件影响,四川盆地内部中二叠世形成通江—长寿克拉通内凹陷;②在栖霞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呈现出北东向和北西向共存的特征,通江—长寿凹陷控制了台内北西向滩体的展布;③到了茅口组二期沉积时期,沉积相带展布主要受通江—长寿凹陷控制,呈现出北西—南东向展布,凹陷两侧边缘滩体发育;④通江—长寿凹陷的发育为中二叠统的源储配置提供了自生自储和旁生侧储两种源储组合新模式;⑤凹陷内海泡石沉积厚度大,大量有机质被吸附,在凉水环境下得到保存,形成优质烃源岩,在埋藏环境中,海泡石开始大量转化与溶解,形成大量有机质孔和黏土微孔,在凹陷内形成自生自储的配置关系,同时海泡石转化释放出的富镁离子的成岩水,通过侧向和垂向运移,将凹陷边缘滩白云石化,形成优质的白云岩储层,形成旁生侧储的配置关系。结论认为,通江—长寿凹陷控制着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分布,中二叠统自生自储型非常规泥质灰岩气藏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通江—长寿凹陷内,勘探面积约为24800 km^(2),旁生侧储型常规气藏的最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凹陷两侧边缘带,勘探面积约为47700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二叠统 通江—长寿凹陷 成藏模式 含海泡石层段 有利勘探区域
下载PDF
中小型水库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内容与方法——以四川通江县二郎庙水库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攀 陈宇 李卓航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S2期185-187,共3页
以通江县二郎庙水库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类似的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关键词 四川通江 中小型水库 建设用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下载PDF
四川通江县马1井井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及防治
6
作者 刘峰 《中国西部科技》 2009年第5期3-5,共3页
拟建的马1井场公路位于通江县北部四川盆地与米仓山构造带的转换部位,工程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在公路建设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深路堑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失稳崩塌或滑坡,高填方软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变... 拟建的马1井场公路位于通江县北部四川盆地与米仓山构造带的转换部位,工程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在公路建设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深路堑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失稳崩塌或滑坡,高填方软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变形失稳、岩石风化碎落等地质灾害。本文在公路工程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灾种和危险性提出相应的措施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井扬 评估 防治 四川通江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缘发现白垩纪恐龙足迹化石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羽 佟柏霖 邢立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7-530,共4页
2020年10月,笔者在四川盆地北缘的四川省通江县下白垩统苍溪组粉砂岩层面之上,新发现5个恐龙足迹化石,其形态均与经典的兽脚类足迹Eubrontes相似(如双足动物所留,足迹宽,功能性三趾型,较短的第Ⅲ趾)。该发现表明,Eubrontes这种中大型的... 2020年10月,笔者在四川盆地北缘的四川省通江县下白垩统苍溪组粉砂岩层面之上,新发现5个恐龙足迹化石,其形态均与经典的兽脚类足迹Eubrontes相似(如双足动物所留,足迹宽,功能性三趾型,较短的第Ⅲ趾)。该发现表明,Eubrontes这种中大型的兽脚类足迹广泛分布在四川盆地的下白垩统。该发现对于四川盆地北缘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地层对比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恐龙足迹 通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川中北部通江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华 蒋裕强 沈昭国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9期145-146,149,共3页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香溪群(有的称香溪组或须家河组)是盆地内主要天然气储层之一,近年来勘探形势喜人。通过对四川北部通江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沉积环境的研究,结合地层和岩石学特征,加之通江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时四川盆地各周缘山系为构...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香溪群(有的称香溪组或须家河组)是盆地内主要天然气储层之一,近年来勘探形势喜人。通过对四川北部通江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沉积环境的研究,结合地层和岩石学特征,加之通江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时四川盆地各周缘山系为构造活动期,因此认为上三叠统香溪群的沉积环境为湿地扇相、河流相和湖泊相的沉积组合,物源经冲积扇、河流搬运入湖,发育砾质坝、沙砾质坝、沙质坝、滨湖、浅湖相的滩、坝与滨岸沙、泥坪、沼泽微相等。同时,根据研究区各有关时代的沉积相、亚相、微相的划分及特征,将研究区内沉积环境及相的发育演化特征综合成湿地冲积扇-辨状河、曲流河-湖泊环境演化的综合沉积相展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通江地区 香溪群 沉积相
下载PDF
四川通江县“食用菌产业+旅游业”发展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齐天锋 《中国食用菌》 2021年第5期97-100,共4页
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高效农业形式,在各地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张。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前单纯的食用菌栽培已不能满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亟需以"食用菌产业+旅游业"的模式进行产业升级和调整。以四川省通... 食用菌产业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高效农业形式,在各地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张。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前单纯的食用菌栽培已不能满足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需要,亟需以"食用菌产业+旅游业"的模式进行产业升级和调整。以四川省通江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从通江县地理、气候、资源等多要素出发,探索四川通江县"食用菌业+旅游业"的发展,针对该地"菌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江县要注重引进技术,推动实现规模化建设、完善框架设计、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等解决策略,为其他地区开展"食用菌业+旅游业"的产业升级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通江 食用菌产业+旅游业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含海泡石层系古环境与沉积格局指示意义
10
作者 宋金民 江青春 +11 位作者 刘树根 金鑫 范建平 李智武 黄士鹏 苏旺 杨迪 姜华 叶玥豪 王佳蕊 王俊轲 任杉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4-931,共18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灰岩-泥质灰岩韵律层发育含海泡石层系。基于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主/微量元素与碳/氧同位素测定等分析方法,对茅一段含海泡石层系的古环境与沉积模式进行研究,揭示其蕴含的沉积地质意义。...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一段(茅一段)灰岩-泥质灰岩韵律层发育含海泡石层系。基于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主/微量元素与碳/氧同位素测定等分析方法,对茅一段含海泡石层系的古环境与沉积模式进行研究,揭示其蕴含的沉积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中二叠统茅一段的海泡石主要存在4种形态:透镜状、星点状、层状与生物碎屑状。其中,透镜状和星点状海泡石主要发育在灰岩层中,层状海泡石则发育在泥质灰岩层中,生物碎屑状海泡石在灰岩和泥质灰岩中均有发育。灰岩沉积期,利用氧同位素(δ^(18)O)恢复的古海水温度(T_(1))集中分布于3.71~12.45℃,利用Mg/Ca恢复的古海水温度(T_(2))集中分布于13.78~14.20℃;灰岩中的Sr/Ba集中分布于16.57~659.18,古盐度平均为131.97,Sr/Cu平均为2175.43,V/(V+Ni)平均为0.9044,Ni/Co平均为14.32,指示沉积环境为高盐度、干旱、贫氧-缺氧的凉水环境;泥质灰岩沉积期的T_(1)集中分布于6.98~14.48℃,T_(2)分布于13.80~15.14℃,Sr/Ba集中分布于77.34~819.59,古盐度平均为131.76,Sr/Cu平均为1511.73,V/(V+Ni)平均为0.9122,Ni/Co平均为16.42,反映沉积环境为相对低盐度、相对湿润、缺氧的凉水环境。在贫Al、富Mg的凉水环境下(T_(1)<12℃),断裂沟通的富Si流体在重力与浓度势的驱动下在低洼区形成大量海泡石沉积。随着埋深增大,海泡石发生不同程度的成岩转化,形成海泡石-滑石-白云石-石英的矿物组合序列。茅一段含海泡石层系的沉积模式为:灰岩沉积期,海水温度较低,淡水及陆源输入量少,海水盐度高,硅质流体少,由此沉积透镜状、星点状海泡石;泥质灰岩沉积期,海水温度升高,淡水及陆源输入量增加,盐度随之降低,火山活动频发,硅质流体注入,由此沉积层状海泡石。含海泡石层系的厚度分布特征揭示四川盆地茅口组具有“两台一凹”的沉积格局,“C”形通江-长寿凹陷内含海泡石层系的厚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二叠统 含海泡石层系 古环境 沉积模式 通江-长寿凹陷 四川盆地
原文传递
四川通江诺水河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地层牙形石的发现 被引量:7
11
作者 牟传龙 马永生 +3 位作者 余谦 郭旭升 谭钦银 李国雄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2-375,共4页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台地相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划分一向存在分歧,因为在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发育一套40-100m的白云岩的时代缺乏古生物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在四川通江诺水河剖面进行地层古生物研究,在剖面34层和41层的白云岩中首次分别发...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台地相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划分一向存在分歧,因为在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发育一套40-100m的白云岩的时代缺乏古生物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在四川通江诺水河剖面进行地层古生物研究,在剖面34层和41层的白云岩中首次分别发现了牙形石化石Hindeodus latidentatus、Hindeodus typicalis和Hindeousminutus,Hindeous parvus、Isarcicella cf.staeschei、Isarcicella isacica。根据当前国内外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34层的牙形石属于晚二叠世长兴期的化石,41层中的牙形石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化石。结合两者的之间的岩石地层特点,初步将通江诺水河剖面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置于38层与39层、即白云岩与灰岩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二叠纪-三叠纪地层界线 通江 四川
原文传递
四川通江佛尔岭石窟调查简报
12
作者 李白练 吴廷芬 《石窟寺研究》 2013年第1期9-16,410-411,共9页
四川省通江县首次发现唐代佛道合龛石窟,内容十分丰富,雕刻极其精美,造像构图完整,场面宏伟,布局合理,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四川通江佛尔岭 石窟 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