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d linkage mapping strategies reveal the genetic loci and candidate genes of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Sichuan wheat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Zhi-peng LI Zhen +13 位作者 HE Fang Lü Ji-juan XIE Bin YI Xiao-yu LI Jia-min LI Jing SONG Jing-han PU Zhi-en MA Jian PENG Yuan-ying CHEN Guo-yue WEI Yu-ming ZHENG You-liang LI W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3380-3393,共14页
Increasing wheat yield is a long-term goal for wheat breeders around the world.Exploiting elite genetic resources and dissec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wheat are the necessary methods for h... Increasing wheat yield is a long-term goal for wheat breeders around the world.Exploiting elite genetic resources and dissec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wheat are the necessary methods for high-yield wheat breeding.This study evaluated nine crucial agronomic traits found in a natural population of 156 wheat varieties and77 landraces from Sichuan,China in seven environments over two years.The results of this investigation of agronomic traits showed that the landraces had more tillers and higher kernel numbers per spike (KNS),while the breeding varieties had higher thousand-kernel weight (TKW) and kernel weight per spike (KWS).The generalized heritability (H2) values of the nine agronomic traits varied from 0.74 to 0.95.Structure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natural populat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using 43 198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arkers from the wheat 55K SNP chip.A total of 67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were identified by th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analysis based on the Q+K method of a mixed linear model.Three important QTLs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Four haplotypes of QFTN.sicau-7BL.1 for fertile tillers number (FTN),three haplotypes of QKNS.sicau-1AL.2 for KNS,and four haplotypes of QTKW.sicau-3BS.1 for TKW were detected.FTN-Hap2,KNS-Hap1,and TKW-Hap2 were excellent haplotypes for each QTL based on the yield performance of 42 varieties in regional trials from 2002 to 2013.The varieties with all three haplotypes showed the highest yield compared to those with either two haplotypes or one haplotype.In addition,the KASP-AX-108866053 marker of QTL QKNS.sicau-1AL.2 was successfully distinguished between three haplotypes(or alleles) in 63 varietie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kernels per spike in regional trials between 2018 and 2021.These genetic loci and reliable makers can be applied in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r map-based gene cloning for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heat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wheat GWAS yield traits haplotype analysis KASP
下载PDF
四川小麦新品种的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布
2
作者 杨治 任小杰 +10 位作者 蒋云 王芳 冯丽华 郝明 袁中伟 甯顺腙 姜博 张连全 伍碧华 刘登才 黄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条锈病是四川小麦重要病害。为了解四川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利用情况,对2017年以来审定的63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利用抗病基因Yr5、Yr7、Yr15、Yr18、Yr27、Yr28、Yr36、Yr46、YrU1、YrSP的功能标... 条锈病是四川小麦重要病害。为了解四川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利用情况,对2017年以来审定的63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条锈病抗性鉴定,利用抗病基因Yr5、Yr7、Yr15、Yr18、Yr27、Yr28、Yr36、Yr46、YrU1、YrSP的功能标记和Yr17、Yr26、Yr29的紧密连锁标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7个品种在苗期对条锈菌小种CYR34的抗性水平达到中抗以上(IT=0~6)。所有品种的田间成株期抗性均达到中抗及以上(IT=1~4)。未检测到Yr5、Yr27、Yr46和YrU1的功能位点,其余9个基因均存在于四川小麦品种中。Yr7、Yr17、Yr26和Yr29在供试品种的分布频率超过50%。综上所述,四川小麦新品种条锈病抗性水平整体较高,条锈病抗性基因丰富;小麦祖先物种抗条锈病基因Yr15、Yr28和Yr36已成功应用于四川小麦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小麦品种 条锈病抗性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检测
下载PDF
四川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及品质参数演变分析
3
作者 蒋云 郝明 +8 位作者 刘登才 吕季娟 汤述尧 宣朴 郭元林 陈谦 王颖 肖俊 张洁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4-757,共14页
分析了1949—2018年间,四川省的184个小麦育成品种、1个引进品种和2个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和品质指标的演变。结果表明,Glu-1A位点有1、N、2^(*)等3种亚基类型;Glu-1B位点有7、20、22、7+8、7+9、6+8、14+15和23+1... 分析了1949—2018年间,四川省的184个小麦育成品种、1个引进品种和2个地方品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和品质指标的演变。结果表明,Glu-1A位点有1、N、2^(*)等3种亚基类型;Glu-1B位点有7、20、22、7+8、7+9、6+8、14+15和23+18等8种亚基类型;Glu-1D位点有5+10、2+12和3.1^(t)+11^(*t)等3种亚基类型。共检测到23种亚基组合类型“,N/7+9/5+10”组合出现频率最高,为12.30%。随着育种进程的发展,四川小麦育成品种的HMW-GS组成多样性有所增加,优质强筋亚基1和5+10的比率逐渐上升。四川小麦品种整体上属于中、弱筋类型,除容重、沉降值上升外,其余品质指标呈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可为四川小麦品质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品质 演变分析
下载PDF
220份四川小麦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海鹏 叶雪玲 +6 位作者 管方念 黄林玉 李伟 邓梅 魏育明 蒋云峰 陈国跃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0-1031,共12页
【目的】了解四川小麦条锈病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本底,为实现小麦生产抗性多基因布局、可持续利用抗病基因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对220份四川小麦进行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并结合已知Yr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29份... 【目的】了解四川小麦条锈病抗性水平及抗性基因本底,为实现小麦生产抗性多基因布局、可持续利用抗病基因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条锈病流行生理小种对220份四川小麦进行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并结合已知Yr基因进行分子检测。【结果】29份育成品种和27份农家种对CYR34表现苗期抗性;40份农家种和53份育成品种表现出稳定成株期抗性。2、35、66、72、37和20份种质分别携带Yr10、Yr17、Yr18、Yr24/26、Yr41和Yr48;41份种质携带2个及以上Yr基因。【结论】四川农家种对我国优势条锈菌具有较高比例抗性;农家种以携带Yr18为主,育成品种主要携带Yr17、Yr24/26和Yr41;推测4个具有全生育期抗性的育成种质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未知Yr基因或组合,可供进一步Yr基因遗传解析和育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抗性基因 四川小麦 农家种 育成品种 分子检测
下载PDF
添加麦麸和乳酸菌对川西北高寒地区燕麦裹包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海萍 关皓 +9 位作者 贾志锋 刘文辉 陈仕勇 徐美玲 陈生翠 严东海 蒋永梅 甘丽 张珈敏 周青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2-310,共9页
川西北高寒地区燕麦收获时含水量较高,环境温度较低,燕麦青贮品质不佳。本文为提高燕麦青贮品质,研究了自选乳酸菌发酵生物学特性,评价了麦麸和自选乳酸菌菌株对燕麦裹包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因素A,A_(0):0%... 川西北高寒地区燕麦收获时含水量较高,环境温度较低,燕麦青贮品质不佳。本文为提高燕麦青贮品质,研究了自选乳酸菌发酵生物学特性,评价了麦麸和自选乳酸菌菌株对燕麦裹包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因素A,A_(0):0%麦麸;A_(1):30%麦麸;因素B,B_(0):对照;B_(1):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60(LP160);B_(2):Lactobacillus brevis 248(LB248);B_(3):商业菌。每个裹包50 kg,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自选菌株LP160和LB248在模拟冻融(20℃/-5℃)条件下生长迅速、产酸快。燕麦裹包青贮60 d后,添加麦麸后青贮干物质、粗蛋白、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乳酸显著增加(P<0.01),添加乳酸菌后青贮pH和氨态氮显著降低(P<0.01),其中A_(0)B_(1)组发酵品质最优,A_(1)B_(1)组营养品质最优,即LP160效果最优。综上,添加麦麸和自选菌株可以有效改善川西北高寒地区燕麦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为该地区青贮饲料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裹包青贮 燕麦 发酵品质 乳酸菌 麦麸
下载PDF
四川省近10年育成小麦品种系谱及性状分析
6
作者 蒋进 张连全 +1 位作者 费德友 李小雨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8-1055,1064,共9页
【目的】明确四川近年育成小麦品种的系谱来源、育种方式和性状演变特点,为给今后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分析了2013—2022年四川省育成的112个小麦新品种的系谱来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四川近年... 【目的】明确四川近年育成小麦品种的系谱来源、育种方式和性状演变特点,为给今后小麦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统计分析了2013—2022年四川省育成的112个小麦新品种的系谱来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规律。【结果】四川近年年均审定小麦新品种数量相对稳定,10个左右。科研院所仍然是四川小麦育种的主要力量。品种选育方式以有性杂交育种为主,占比98.2%。直接育成品种数≥3的亲本共有20个。其中,川麦42/99-1572、川重组104/川麦104作为直接亲本分别育成了16个、11个新品种,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25、5.50,为四川近年小麦育种的骨干亲本。表型性状演变分析表明,育成品种年际间增产41.663 kg/hm^(2),有效穗提高2.944×10^(4)穗/hm^(2),千粒重提高0.274 g,穗粒数降低0.128粒,株高年均增加0.574 cm,生育期年均缩短0.701 d。抗病性分析发现,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取得显著成效,全部品种均为中抗以上水平,部分品种兼抗白粉病或(和)赤霉病,但培育的抗白粉病、抗赤霉病新品种在每年审定品种中的比例在下降。统计的4项品质性状年均值变化不明显。按照品种审定标准,综合达到优质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的分别有2个(1.8%)、29个(25.9%)和12个(10.7%)品种。【结论】四川近年在优质高产早熟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培育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成效突出;下一步应注意加强抗白粉病和赤霉病聚合育种,培育多抗矮秆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四川省 品种系谱 性状演变
下载PDF
CIMMYT种质及育种技术在四川小麦品种改良中的利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邹裕春 杨武云 +10 位作者 朱华忠 杨恩年 蒲宗君 伍铃 张颙 汤永禄 黄钢 李跃建 何中虎 Ravi Singh S.Rajaram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183-190,共8页
1966年,第一份CIMMYT育成小麦品种Penjamo 62引入四川,1989年中国和CIMMYT签订小麦穿梭合作育种协议、四川被指定为我国3个春麦穿梭点之一。之后,四川开始较为系统地利用CIMMYT种质和育种新技术,以提高四川小麦育种水平,加速四川小麦新... 1966年,第一份CIMMYT育成小麦品种Penjamo 62引入四川,1989年中国和CIMMYT签订小麦穿梭合作育种协议、四川被指定为我国3个春麦穿梭点之一。之后,四川开始较为系统地利用CIMMYT种质和育种新技术,以提高四川小麦育种水平,加速四川小麦新品种选育步伐。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CIMMYT真正对四川小麦育种最具影响力的是三个方面:引进有用种质;提供育种新技术和新思路;科学家交流及对青年专家的培训。如何才能在四川小麦育种中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CIM-MYT的这些优势去提高四川小麦的育种水平?我们的基本做法是:加大CIMMYT种质在四川生态下的筛选力度;以我院原有小麦育种项目及积累的育种材料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冬春杂交、穿梭育种、改良混合选择和微效多基因持久抗性等CIMMYT育种新技术及新思路,结合已较为成熟的DH群体及重组自交系群体等分子技术,构建新的育种体系;由于生态条件的巨大差异,坚持以引进改良、自育创新为主,CIMMYT/四川//四川及冬/春//春已证明是利用CIMMYT种质资源较好的杂交模式;以熟悉四川育种及CIMMYT育种的专家及在CIMMYT接受过培训的青年专家为核心,组成目标明确、分工合作的育种及科研团队,并坚持不懈,是成功利用CIMMYT种质及技术的基础;加大双方科学家互访及对青年科学家的培训力度和信息资料的及时交流,增进双方科学家对对方育种理念、生态环境、育种资源、技术经验以及育种材料的田间长相等的更深刻认识和体验,从而增强双方工作的针对性与互动性,这是有效利用CIMMYT种质及技术经验的成功保证。截至2006年,选用CIMMYT种质由四川育种家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已达19个,其中有3个还通过了国家品种审定,一个是世界上首次利用CIMMYT人工合成种育成的商用小麦新品种。这批新品种在四川表现出三方面的突出优势:为四川输入了一批条锈病新抗源;使四川首次在强筋小麦育种上获得突破;打破了四川小麦育种单产水平长期徘徊的局面,创造了四川小麦高产育种新水平;预期在近几年内,将有更多用CIMMYT种质育成的小麦新品种在四川审定推广。这表明,CIMMYT小麦种质及育种新技术已成为四川小麦品种改良与创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广适应型高产育种材料及品种的创制与遗传机理研究(可用川麦42为基础)、条锈病持久抗性材料及品种研制与新抗源筛选转育(以现有持久抗性和四川核心资源为基础)、四川生态下优质稳定表达材料的筛选转育以及高产优质的节约环保型简化栽培体系开发,将是四川与CIMMYT进一步深化合作的主要技术方向,而继续强化对青年专家的培训和科学家间加强专项合作及对现场交流、指导,将是进一步取得成功与成果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MMYT 四川 小麦 育种合作 穿梭育种
下载PDF
四川盆地小麦籽粒的灌浆特性 被引量:34
8
作者 吴晓丽 汤永禄 +3 位作者 李朝苏 吴春 黄钢 马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7-345,共9页
四川盆地小麦灌浆期长,粒重优势明显,但易受环境影响。2010—2011和2011—2012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选用10个品种在3个地点进行灌浆特性研究,以揭示该区域小麦灌浆参数的基因型差异及环境效应。2年平均粒重48.25 g,灌浆分为渐增期(T1)... 四川盆地小麦灌浆期长,粒重优势明显,但易受环境影响。2010—2011和2011—2012年连续2个小麦生长季,选用10个品种在3个地点进行灌浆特性研究,以揭示该区域小麦灌浆参数的基因型差异及环境效应。2年平均粒重48.25 g,灌浆分为渐增期(T1)、快增期(T2)和缓增期(T3)3个阶段,各阶段持续时间为T3(16.30 d)>T1(13.41 d)>T2(12.98 d),其灌浆速率分别为0.618、0.772和2.205 mg粒–1 d–1。3个阶段的干物质积累贡献率依次为21.21%(T1)、58.27%(T2)和20.53%(T3),可见快增期结束时可以积累80%左右的干物质量。基因型、地点和年份对除粒重以外的所有灌浆参数均有显著影响,以年份的效应最大。同一年中,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缓增期灌浆速率、渐增期灌浆速率和快增期灌浆速率主要受基因型的影响,而其他参数则以地点效应大于基因型效应。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快增期灌浆速率和缓增期灌浆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10个参试品种中,川麦42、川育23和川麦56具开花期早、灌浆速率高、灌浆时间长、粒重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小麦 粒重 灌浆参数 LOGISTIC方程
下载PDF
四川小麦主栽品种的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9
9
作者 汤永禄 吴元奇 +5 位作者 朱华忠 李朝苏 李生荣 郑传刚 袁继超 余秀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10-1920,共11页
2006—2008连续3年,在5个生态点考察了7个四川省代表性小麦品种在两种氮水平下的品质状况及其稳定性,以期为四川小麦品质定位、品质改良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年均值,籽粒容重777gL?1,籽粒蛋白质含量12.3%,湿面筋含量25.1%,Zel... 2006—2008连续3年,在5个生态点考察了7个四川省代表性小麦品种在两种氮水平下的品质状况及其稳定性,以期为四川小麦品质定位、品质改良和生产指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年均值,籽粒容重777gL?1,籽粒蛋白质含量12.3%,湿面筋含量25.1%,Zeleny沉降值32.9mL,降落值326s,面粉吸水率56.5%,面团形成时间3.0min、稳定时间4.5min,面条评分78.5分、面包评分62.2分。几乎所有品质性状均存在显著的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效应。籽粒容重、沉降值、降落值、面粉吸水率和面条评分的年份效应大于地点效应,而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评分则地点效应大于年份效应。增施氮肥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面包评分都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但对降落值、面粉吸水率和面条评分无明显影响。品种品质的稳定性因品质性状不同而异,川麦39面包评分高而稳定,川麦37面条总评分高而稳定,二者可被用于四川小麦品质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小麦 品质 品质稳定性
下载PDF
四川推广小麦品种在镉胁迫下籽粒镉积累和生长响应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玉敏 陈春秀 +6 位作者 雷建容 肖春 喻华 秦鱼生 阳路芳 邓光敏 陈一兵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796-1801,共6页
【目的】为弄清楚四川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在不同镉污染耕地上小麦籽粒镉积累和生长情况,筛选出籽粒低镉含量的小麦品种加以推广利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收集的四川地区4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镉含量、生长和镉积累迁移情况进行研究... 【目的】为弄清楚四川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在不同镉污染耕地上小麦籽粒镉积累和生长情况,筛选出籽粒低镉含量的小麦品种加以推广利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收集的四川地区4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镉含量、生长和镉积累迁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差异较大,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在镉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壤环境下,品种间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变异幅度较大;土壤镉含量相对较高的土壤环境下,小麦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分布范围相对较窄。不同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农艺性状对镉胁迫响应不尽相同。土壤环境中的镉浓度越高,小麦籽粒中镉迁移积累系数越低。同一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变化趋势相同,呈显著正相关。在镉污染不同的两个浓度下籽粒镉含量都较少的品种有CD-22、CD-25、CD-35、CD-37和CD-39。【结论】四川地区主推小麦品种在镉胁迫下籽粒镉含量、迁移积累及农艺性状存在基因型差异,其受镉胁迫影响程度不同,筛选出了5份籽粒低镉含量且表现稳定的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小麦 推广品种 镉污染 镉含量 镉迁移系数
下载PDF
四川省小麦赤霉病菌的种群组成 被引量:19
11
作者 黄小红 叶华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81-285,共5页
2002~2004年在四川省的12个地区26个市县采集小麦赤霉病病穗标样经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共获得345个镰刀菌属的菌株,按照Booth分类标准鉴定出7个镰刀菌种,它们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出现频率为94 5%,燕麦镰刀菌(Fusariumaven... 2002~2004年在四川省的12个地区26个市县采集小麦赤霉病病穗标样经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共获得345个镰刀菌属的菌株,按照Booth分类标准鉴定出7个镰刀菌种,它们是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出现频率为94 5%,燕麦镰刀菌(Fusariumavenaceum)出现频率为2 61%,串珠镰刀菌(Fusariummoniliforme)出现频率为0 87%,三线镰刀菌(Fusariumtricinctum)出现频率为0 58%,木贼镰刀菌(Fusariumequiseti)、黄色镰刀菌(Fusariumculmorum)和雪腐镰刀菌(Fusariumni vale)出现频率为0 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菌 四川省 种群组成 出现频率 2004年 禾谷镰刀菌 串珠镰刀菌 镰刀菌属 单孢分离 组织分离 分类标准 菌种 燕麦
下载PDF
四川—CIMMYT小麦穿梭育种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邹裕春 张颙 +2 位作者 杨武云 杨恩年 黄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02-106,共5页
通过对四川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10多年来开展小麦穿梭育种合作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的回顾,着重记叙了四川在与CIMMYT的合作中,引进CIMMYT的麦类种质资源和国际先进的冬春杂交小麦穿梭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并利用引进种质的抗锈... 通过对四川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10多年来开展小麦穿梭育种合作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的回顾,着重记叙了四川在与CIMMYT的合作中,引进CIMMYT的麦类种质资源和国际先进的冬春杂交小麦穿梭育种新方法、新技术,并利用引进种质的抗锈病、优质等特性与四川小麦品种的优良综合农艺性状、丰产性、广适性相结合,育成了川麦30等系列高产、抗病、优质新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实践表明,CIMMYT种质已成为四川育种的一个重要亲本来源。本文还对今后进一步加强与CIMMYT合作,提高合作效率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CIMMYT 小麦 穿梭育种 回顾 展望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合作研究
下载PDF
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培禹 曾庆东 +2 位作者 王琪琳 康振生 韩德俊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9-783,共5页
为明确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分布状况,对该地区23个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44个品系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合小种抗锈性鉴定,并结合分子检测、抗谱测定和系谱追踪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供试品种抗条锈性相关基因。... 为明确四川盆地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水平和抗病基因分布状况,对该地区23个当前主栽小麦品种和44个品系进行了苗期分小种和成株期混合小种抗锈性鉴定,并结合分子检测、抗谱测定和系谱追踪等方法,综合分析了供试品种抗条锈性相关基因。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中,10份具有全生育期抗性,22份具有成株期抗性,35份表现感病,其中超过60%的主栽品种不具抗锈性;19份可能携带Yr26;7份可能携带Yr26+?基因组合("?"表示未知基因)。四川盆地当前小麦品种(系)抗条锈性整体水平下降与条锈菌新致病型小种有关,应引起有关小麦育种单位和生产部门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川盆地 抗条锈性
下载PDF
四川小麦主要矮秆基因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强 袁中伟 +5 位作者 欧俊梅 任勇 杜小英 陶军 李生荣 刘登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24-1630,共7页
为系统研究四川小麦品种主要矮秆基因的组成,应用Rht-B1b和Rht-D1b基因的STS标记及Rht8基因的连锁SSR标记,对26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品种(系)具有Rht8基因连锁标记的频率为54.6%,Rht-D1b基因的频率为37.4%,Rht-... 为系统研究四川小麦品种主要矮秆基因的组成,应用Rht-B1b和Rht-D1b基因的STS标记及Rht8基因的连锁SSR标记,对262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品种(系)具有Rht8基因连锁标记的频率为54.6%,Rht-D1b基因的频率为37.4%,Rht-B1b基因的频率为15.3%。与前人的研究比较发现,四川小麦Rht8连锁标记的频率高于全国平均值,而Rht-B1b和Rht-D1b的频率都低于全国平均值。这3种矮秆基因一共构成了8种组合类型。为分析不同基因组合对株高的影响,对连续种植3年的125份材料进行了测定。这些材料中,不含3种基因的类型占12.8%,仅含有Rht8的类型最多(33.6%),其次为仅含有Rht-D1b基因的类型(20%);同时含有Rht8基因和Rht-D1b基因的类型占17.6%;含有Rht-B1b基因的组合类型所占比例较少(都低于10%)。矮秆基因的降秆强度表现为:Rht-D1b>Rht-B1b>Rht8。同时具有3种矮秆基因的材料,其降秆强度最大,其次为含有2种矮秆基因的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川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国跃 姚琦馥 +4 位作者 刘亚西 邓梅 吴文雄 何员江 余马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利用获得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一致性"QTL位点SSR分子标记,结合田间抗性表型鉴定,揭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遗传多样性。【方法】通过QTL元分析技术,将已定位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QTL整合于同一张连锁图谱,... 【目的】利用获得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一致性"QTL位点SSR分子标记,结合田间抗性表型鉴定,揭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的条锈病抗性遗传多样性。【方法】通过QTL元分析技术,将已定位的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QTL整合于同一张连锁图谱,获得条锈抗性"真实"QTL区段。并利用QTL区段内的SSR标记,结合田间条锈病抗性表型鉴定,对64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抗条锈病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元分析,获得7个控制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MQTL。成株期条锈病抗性鉴定发现11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其发病严重度、平均普遍率和病情指数低于10%。标记/性状关联分析发现3个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条锈病成株抗性存在显著关联的SSR标记位点。【结论】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条锈病抗性表现差异显著;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关联SSR标记的获得为利用条锈病抗性基因提供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抗性 遗传多样性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 元分析 关联分析
下载PDF
稳定性尿素对川中丘陵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郭松 喻华 +4 位作者 陈琨 曾祥忠 樊红柱 涂仕华 秦鱼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川中丘陵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使用稳定性尿素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及氮效率的影响。【方法】设置6个处理:无氮肥(CK)、普通尿素1次施用(UB_(100%))、普通尿素2次施用(UD_(100%))、稳定性尿素1次施用(DMPP_(100...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川中丘陵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使用稳定性尿素对作物产量、氮素吸收及氮效率的影响。【方法】设置6个处理:无氮肥(CK)、普通尿素1次施用(UB_(100%))、普通尿素2次施用(UD_(100%))、稳定性尿素1次施用(DMPP_(100%))、75%普通尿素2次施用(UD_(75%))和75%稳定性尿素1次施用(DMPP_(75%))。【结果】与UD_(100%)处理相比,DMPP_(100%)的周年作物产量增加3.99%;周年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9.09个百分点,其中小麦季提高7.59个百分点,玉米季提高9.76个百分点;周年作物吸氮量提高20.22%,其中小麦季提高14.34%,玉米季提高23.62%。稳定性尿素处理在作物生长前期的土壤中硝态氮浓度低于普通尿素处理,而在小麦/玉米生长中后期(开花期以后)的植株吸氮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合理施用稳定性尿素,既可保障作物产量,又可提高作物生长中后期的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丘陵 小麦/玉米轮作 稳定性尿素 产量 氮利用效率
下载PDF
异源2号和绵阳26号小麦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育明 郑有良 +4 位作者 周永红 刘登才 兰秀锦 周荣华 贾继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共5页
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基因组原位杂交和RFLP标记 研究了异源2号和绵阳26号在醇溶蛋白和DNA水平上的差异性。APAGE分析表 明,异源 2 号和绵阳 26号至少有 9条醇溶蛋白差异带,且异源 2号含... 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基因组原位杂交和RFLP标记 研究了异源2号和绵阳26号在醇溶蛋白和DNA水平上的差异性。APAGE分析表 明,异源 2 号和绵阳 26号至少有 9条醇溶蛋白差异带,且异源 2号含有小麦背景 中1RS的醇溶蛋白标记位点G1d1B3。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证实异源2号含有黑麦 的1RS,而绵阳26号则不含黑麦染色质。RFLP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位于第1 同源群的短臂RFLP探针均能揭示异源2号和绵阳26号间的多态性,且异源2号 的1BS特异性限制性片段发生缺失;而位于第1同源群的长臂和其它同源群上的 探针则不能揭示其多态性。这些结果均说明,异源2号含有1BL.1RS易位染色体, 而绵阳26号则不含1BL.1RS易位染色体。它们间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主要来自 1BL.1RS易位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多样性 分子标记 醇溶蛋白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四川地方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SSR标记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遗传解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涛 权文彦 +5 位作者 吴雪莲 周露 程宇坤 姚方杰 叶雪玲 陈国跃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9-456,共8页
为发掘控制小麦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基因资源,本研究采用与小麦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13个SSR标记,利用Breseghello提出的无效等位变异(null allele)方法对64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构成的自然群... 为发掘控制小麦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基因资源,本研究采用与小麦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13个SSR标记,利用Breseghello提出的无效等位变异(null allele)方法对64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的等位变异进行遗传解析。共鉴定出38个控制产量相关性状、18个控制品质相关性状的等位变异。其中,7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携带有较多的等位变异(>50个)。优异等位变异分析显示,等位变异产生的表型效应值在方向和大小上均有所不同,在与产量性状关联的5个优异等位变异中,2个具有较大增效效应值(效应值>3.00),其余3个则具有较大的减效效应值(效应值>3.00);与品质性状关联的12个优异等位变异中,9个具有较大的增效效应值,3个具有较大的减效效应值。SSR标记Xgwm372的4个等位变异与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均显著关联。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这些与小麦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SR等位变异可为小麦育种杂交亲本的选择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方小麦品种 SSR 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 优异等位变异 等位变异效应
下载PDF
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超高产技术途径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汤永禄 李朝苏 +3 位作者 吴春 李生荣 黄辉跃 王常玲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1-59,共9页
为提升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产量潜力,基于2005-2012年系列控制性试验和农民高产跟踪田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域限制小麦高产的关键因子及实现超高产(9t.hm-2以上)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为提升四川盆地弱光照生态区小麦产量潜力,基于2005-2012年系列控制性试验和农民高产跟踪田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区域限制小麦高产的关键因子及实现超高产(9t.hm-2以上)的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单位面积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随产量水平的提升而下降(y=-0.151x+1.453,R2=0.329,P<0.05),9t.hm-2以上时穗粒数和千粒重成为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籽粒产量普遍与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生物生产率、籽粒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与最高茎数、分蘖力和成穗率的相关程度则因试验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籽粒产量与群体干重、叶面积指数等群体指标的相关程度:开花期﹥拔节期﹥苗期。高产田分蘖、拔节期的群体干重与中高产田相当甚至略低,但在开花期,高产田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中高产田,且个体质量也更高,着重反映在单茎绿叶数、旗叶SPAD值、单茎叶面积等指标上。根据上述结果和四川盆地生态条件,提出了在弱光照生态条件下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技术途径、阶段指标和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川盆地 超高产 技术途径
下载PDF
331份四川小麦品种(系)在甘肃陇南抗条锈性表现及利用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世勤 孙振宇 +6 位作者 徐志 王万军 贾秋珍 杨随庄 彭云良 黄瑾 张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58,173,共5页
2014年-2017年度先后对331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系)在温室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条锈菌混合菌鉴定和甘谷试验站大田成株期分别接种CYR32、CYR33、CYR34、G22-14、中4-1和混合菌鉴定,同时在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 2014年-2017年度先后对331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系)在温室进行苗期人工接种条锈菌混合菌鉴定和甘谷试验站大田成株期分别接种CYR32、CYR33、CYR34、G22-14、中4-1和混合菌鉴定,同时在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结果发现: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苗期、成株期表现抗病的分别有‘XK201465’等36份和‘XK20132’等72份材料,分别占10.88%和21.75%;有‘XK62483’等11份材料全生育期表现抗病,占3.32%;两地三年自然诱发鉴定发现,仅有‘XK20132’等5份材料在两地均表现抗病,有‘川农17’等30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对供鉴材料在甘肃陇南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 小麦品种(系) 甘肃陇南 条锈病 抗性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