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changes in shear wave splitting after the M=5. 2 Shimian Earthquake
1
作者 陈天长 李志君 +2 位作者 张润生 杜国光 彭万星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5年第1期65-75,共11页
Jus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an M=5. 2 earthquake in Shimian, Sichuan, two three-component seismometerswere set up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Field observations were made for the four-year period from1989 ... Jus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an M=5. 2 earthquake in Shimian, Sichuan, two three-component seismometerswere set up near the 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Field observations were made for the four-year period from1989 to 1992. Analysis of the data recorded from either aftershocks following the M=5. 2 earthquake or fromsmall earthquakes scattered in this region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shear wave splitting. And shear wave splittingvaries with ti-cue. The mean direction of polarization of the faster shear waves is N18°W during the pened of aftershock activit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the faulting plane of the mainshock; but has turned toN46'W from 1990 to 1992,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al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The time delaysbetween split shear waves measured on records from 1990 to 1992 are about half of that in 1989. The results ohtamed from observations at two temporary stations are similar.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temporal changes may be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the M= 5.2 main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 seismic wave transverse wave arrival time
下载PDF
The Acquisition Technique of High-resolution Seismic Data for the Prospecting of Active Faults
2
作者 Zhao Chengbin Liu Baojin Ji Jif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11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The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technique can be used for more accurately prospecting the position and property of faults and for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fault activity.The author obtains many high quality stack ... The high-resolution shallow seismic technique can be used for more accurately prospecting the position and property of faults and for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fault activity.The author obtains many high quality stack time sections through the prospecting methods of different seismic sources,different group intervals and different observation systems on the Xiadian fault.These sections clearly display the stratum structure and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from several meters to several hundred meters of the Xiadian fault.The resolutions of the different seismic sources,different group intervals and different observing systems are obtained.The prospecting methods and work parameters applicable for goal stratum of different depths and different accuracy requirements are propos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tack time sections.This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raising the prospecting resolution of the fault position and the latest active time of the fa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采集 勘探技术 高分辨率 活动断层 浅层地震技术 故障部位 活动时间 勘探方法
下载PDF
用变换时窗统计能量比法拾取地震初至波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伟 王海 +2 位作者 李洪臣 王彦春 段云卿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基于地震道时窗属性特征,对地震波初至拾取能量比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固定、滑动和变换时窗能量比法的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固定和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采用变... 基于地震道时窗属性特征,对地震波初至拾取能量比法进行系统的研究,比较了固定、滑动和变换时窗能量比法的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固定和滑动时窗能量比法的处理效果较差,在拾取过程中对某些特殊点的处理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采用变换时窗长度统计法后,初至曲线的同向轴变得更加光滑,拾取异常点的情况大为减少,从而有效地提高拾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比 拾取 地震初至波 变换时窗
下载PDF
区域震相初至估计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海军 靳平 +1 位作者 刘贵忠 王晓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8-303,共6页
本文在地震数据自动化处理中,给出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的Akaikeinformationcriteria(AIC)算法和信号平均幅值比的混合方法来估计地震信号的初至.用信号的AIC曲线和平均幅值比曲线构造一种叠加曲线,再进行类似于坐标旋转的校正,可以准确... 本文在地震数据自动化处理中,给出一种基于自回归模型的Akaikeinformationcriteria(AIC)算法和信号平均幅值比的混合方法来估计地震信号的初至.用信号的AIC曲线和平均幅值比曲线构造一种叠加曲线,再进行类似于坐标旋转的校正,可以准确估计低信噪比记录中信号的初至,尤其对于震相类型比较复杂的后续震相(如S波、Lg波)的初至估计结果很好.通过对中国数字地震台网乌鲁木齐台记录到的23次天然地震中P波、S波和Lg波的初至估计,与人工分析结果相比,P波初至估计的均方误差为0.71s,后续震相(S波、Lg波)的均方误差为1.64s,优于传统AIC算法的估计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自动处理 初至 幅值比
下载PDF
一种地震P波和S波初至时间自动拾取的新方法 被引量:23
5
作者 何先龙 佘天莉 高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19-2527,共9页
地震P波、S波初至时间的拾取是地震波分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波初至时间自动拾取的方法:首先,把地震波的三分量时程曲线变换为一组空间向的能量变化率时程曲线;然后对能量变化率时程曲线进行STA/LTA(Short Time Av... 地震P波、S波初至时间的拾取是地震波分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波初至时间自动拾取的方法:首先,把地震波的三分量时程曲线变换为一组空间向的能量变化率时程曲线;然后对能量变化率时程曲线进行STA/LTA(Short Time Average/Long Time Average,短时间的均值/长时间的均值)处理,拾取地震P波和S波的大致初至时间;最后提出采用一种二次方自回归模型对初至附近的能量变化率曲线进行二次方自回归处理,精确拾取出P波和S波的初至时间.本文采用了10组芦山地震的记录数据和150组汶川地震的记录数据对此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检验.以人工拾取结果为参考,此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和稳定性,同时,相比于常用的STA/LTA方法和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kaike信息准则)方法,此方法在计算时间效率方面稍微逊色,但是对S波初至时间的拾取精度和可靠性更高.此方法丰富了地震P波、S波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初至 能量变化率 STA/LTA方法和AIC方法 二次方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广义S变换在地震勘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见青 李庆春 王美丁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5-269,共5页
广义S变换是目前比较新的一种非平稳信号分析的时频分析方法,其特点和优势为广义S变换的反变换与傅立叶变换有直接的联系,保证其是无损变换;线性变换保证其不存在交叉项;时频分辨率与信号的频率有关;基本小波不必满足容许性条件;尺度性... 广义S变换是目前比较新的一种非平稳信号分析的时频分析方法,其特点和优势为广义S变换的反变换与傅立叶变换有直接的联系,保证其是无损变换;线性变换保证其不存在交叉项;时频分辨率与信号的频率有关;基本小波不必满足容许性条件;尺度性质使得广义S变换有很好的频率聚集能力。基于这些特点和优势,在地震勘探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广义S变换进行瑞利面波频散分析、时频域波场分离与去噪、沉积相旋回以及地震波初至识别等。笔者总结了应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广义S变换类型,并结合实例,阐述了该方法在地震勘探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频分析 广义S变换 频散分析 波场分离与去噪 初至识别
下载PDF
大当量爆破地震波记录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家亮 胡斌 +4 位作者 王晓山 彭远黔 冉志杰 温超 刁桂苓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0,共6页
通过对首都圈地震台网和河北地震局流动台网大当量爆破记录的分析,发现爆破激发的地震波传播特性与天然地震波有明显差异,其主要特征有:1)爆破能量衰减很快,总体以e-1.5衰减;但是近场(<20 km)与远场(>20 km)衰减有显著差异;2)部... 通过对首都圈地震台网和河北地震局流动台网大当量爆破记录的分析,发现爆破激发的地震波传播特性与天然地震波有明显差异,其主要特征有:1)爆破能量衰减很快,总体以e-1.5衰减;但是近场(<20 km)与远场(>20 km)衰减有显著差异;2)部分远场台站有能量增强的现象,震波振幅的增减与井下观测还是地面观测无关,与场地效应等关系密切,反映了某些区域各种波的多次叠加效应;3)爆破的S波传播速度明显低于天然地震,P波差异较小,可能与爆破源不利于剪切波的激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当量爆破 天然地震 地震波 振幅 到时
下载PDF
计算地震初至波视出射角方法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斌 张元生 李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在理论上证明了使用地震初至波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记录资料在时间域或频率域计算视出射角,使视出射角计算不受位移记录及时间域限制。在干扰信号频率段与有效信号频率段存在差异时分别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了视出射角计算,结果表明在频... 在理论上证明了使用地震初至波位移、速度或加速度记录资料在时间域或频率域计算视出射角,使视出射角计算不受位移记录及时间域限制。在干扰信号频率段与有效信号频率段存在差异时分别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了视出射角计算,结果表明在频率域中得到的视出射角基本与理论值相符,与方位角无关;而在时间域中获得的视出射角与理论值波动很大。应用实际地震波记录资料计算了不同台站的视出射角,其结果同样表明在频率域中获得的视出射角比时间域视出射角更加稳定和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初至波 视出射角 优势频率 时间域 频率域
下载PDF
活动断裂探测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成彬 刘保金 姬计法 《震灾防御技术》 2011年第1期18-25,共8页
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较准确地探测活动断层的位置、性质,并初步研究断裂的活动性。作者在夏垫断裂上采用不同激发震源、不同道间距、不同观测系统参数的探测方法,获得了多条高质量叠加时间剖面图,图中清晰地显示了从几米到几... 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技术能够较准确地探测活动断层的位置、性质,并初步研究断裂的活动性。作者在夏垫断裂上采用不同激发震源、不同道间距、不同观测系统参数的探测方法,获得了多条高质量叠加时间剖面图,图中清晰地显示了从几米到几百米深度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通过对这些叠加时间剖面的分析,获得了不同激发震源、不同道间距、不同观测系统参数时间剖面的分辨率。给出了对于不同的探测目标层埋深和精度要求所适用的探测方法和工作参数,为提高断层探测的分辨率和活动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的确定精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高分辨率 纵横波 可控震源 时间剖面
下载PDF
基于DFP算法的小尺度微震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崔仁胜 陈阳 +4 位作者 王洪体 陈翰林 李江 林湛 周银兴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B10期639-647,共9页
针对小尺度微震活动监测的需要,本文基于DFP优化算法以传感器监测到时和计算到时的残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来进行微震震源位置定位,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DFP算法可用来进行地震定位,其定位结果受计算初值影... 针对小尺度微震活动监测的需要,本文基于DFP优化算法以传感器监测到时和计算到时的残差平方和最小为目标函数来进行微震震源位置定位,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DFP算法可用来进行地震定位,其定位结果受计算初值影响较小,而受走时误差和波速误差影响较大。通过野外微震观测实验研究,证明DFP法定位精度较高,适用于小尺度微震活动定位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系统 地震定位 DFP法 初值 走时 波速
下载PDF
基于高阶有限差分的波动方程叠前逆时偏移方法 被引量:69
11
作者 陈可洋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478,共4页
高阶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叠前逆时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从二维1阶双曲型地震波波动方程出发,通过时间上的2阶差分和空间上的任意高阶交错网格差分对该方程进行离散,得到高阶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算子。采用单频双程波动方程计算初至走时,并以... 高阶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叠前逆时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从二维1阶双曲型地震波波动方程出发,通过时间上的2阶差分和空间上的任意高阶交错网格差分对该方程进行离散,得到高阶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算子。采用单频双程波动方程计算初至走时,并以此作为叠前逆时深度偏移的成像条件。设计了凹陷模型和断陷模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基于高阶有限差分的波动方程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可以对复杂地层进行准确成像,并能消除由逆时偏移引起的低频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 地震波波动方程 叠前逆时深度偏移 初至走时 成像条件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矿震波的P波和S波的识别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彦江 潘一山 《煤矿开采》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对矿震震相的自动识别是矿震信号分析和处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思想,采用对信号进行小波处理后的小波系数代替原始信号,应用包含在小波变换系数中的信号偏振信息,提出了确定三分向的矿震信号P波和S波震相的小波... 对矿震震相的自动识别是矿震信号分析和处理的主要目标之一。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思想,采用对信号进行小波处理后的小波系数代替原始信号,应用包含在小波变换系数中的信号偏振信息,提出了确定三分向的矿震信号P波和S波震相的小波变换方法。通过对矿震数据进行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尺度下的P波和S波识别因子,进而形成确定P波和S波的特征函数,从而确定P波和S波的到时。通过用小波变换对木城涧矿矿震的实际资料进行处理分析,实现了P波和S波到时的自动拾取,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数据 小波和小波变换 P波和S波的到时
下载PDF
几种初至自动拾取算法在地震波法隧道超前探测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伟 高星 刘孝卫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9-1246,共8页
在地震勘探中,尤其在浅层地震勘探、层析成像和地震波法超前探测中初至时间拾取精度直接影响勘探区域地质结构的反演结果,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也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数据处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介绍4种初至自动拾取算法--最大振幅法、... 在地震勘探中,尤其在浅层地震勘探、层析成像和地震波法超前探测中初至时间拾取精度直接影响勘探区域地质结构的反演结果,初至时间的自动拾取也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地震数据处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介绍4种初至自动拾取算法--最大振幅法、能量比法、STA/LTA(长短时窗比)法和AIC(峰度赤池信息量准则)法,利用云南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集到的1组地震数据,对4种初至自动拾取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SLA/LTA算法拾取的初至时间更为精确,AIC法、能量比法次之。进一步利用其他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集到的几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获得相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初至自动拾取 SLA/LTA算法 地震波法
下载PDF
两种叠前逆时成像条件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可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1年第4期6-11,共6页
研究不同逆时成像条件是实现准确偏移成像的前提。分析了两种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基于初至走时的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和相关型叠前逆时成像条件。从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角度,综合对比了两者在成像机理、计算效率、临时盘数据存储量、抗干扰能... 研究不同逆时成像条件是实现准确偏移成像的前提。分析了两种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基于初至走时的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和相关型叠前逆时成像条件。从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角度,综合对比了两者在成像机理、计算效率、临时盘数据存储量、抗干扰能力、成像精度等方面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叠前逆时成像条件对应的偏移剖面上均存在较强能量的低频逆时噪声,且相关型叠前逆时成像剖面在信噪比和对复杂陡构造区域的成像效果等方面均优于基于初至走时的叠前逆时成像剖面,但存储量和计算量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逆时偏移 初至走时 相关型 地震波动方程 逆时成像条件
下载PDF
基于振幅相对变化实现地震预警中P波的自动拾取
15
作者 李启成 何书耕 席桂梅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为提高地震P波初至自动拾取的抗干扰性能,提出拾取P波初至的振幅相对变化长短时均值比方法。以振幅相对变化为特征函数,其比振幅绝对变化更能突显地震波初至时刻的突变特征,利用该特征函数计算长短时均值比,减少干扰产生的地震波到时的... 为提高地震P波初至自动拾取的抗干扰性能,提出拾取P波初至的振幅相对变化长短时均值比方法。以振幅相对变化为特征函数,其比振幅绝对变化更能突显地震波初至时刻的突变特征,利用该特征函数计算长短时均值比,减少干扰产生的地震波到时的拾取偏差。在计算特征函数前对地震波实时进行低通滤波,分别采用振幅相对变化长短时均值比方法、Allen方法、AIC准则和PAI-S/K方法,在相同干扰条件下,对160个地震拾取P波初至。研究表明,振幅相对变化长短时均值比方法拾取P波初至抗干扰能力强。该方法在考虑环境干扰、仪器干扰和地震特点基础上确定合适的阈值,可以用于地震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P波初至 振幅相对变化 STA/LTA变换
下载PDF
地震直达波在煤矿井下寻找钻孔位置的应用
16
作者 刘吉才 戚广龙 +1 位作者 周菲 夏立冬 《中国煤田地质》 2006年第5期54-55,共2页
新一煤矿施工一投料孔,因钻孔偏斜,未打到大巷中,为测定其终孔位置,采用了地震直达波方法,即将地面设计的输料钻孔座标投影到-253m的大巷中,在其周围有规则的布设24道检波器,将少量炸药下到投料孔底部进行激发,根据初至波时间确定投料... 新一煤矿施工一投料孔,因钻孔偏斜,未打到大巷中,为测定其终孔位置,采用了地震直达波方法,即将地面设计的输料钻孔座标投影到-253m的大巷中,在其周围有规则的布设24道检波器,将少量炸药下到投料孔底部进行激发,根据初至波时间确定投料孔的终孔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至时间 直达波 终孔位置 钻孔 地震方法
下载PDF
二氧化碳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稳 陈颙 +7 位作者 王夫运 曹运兴 王恒知 田林 徐勇 郭新景 冯生强 扈效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605-2616,共12页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物理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在地下成层性较好的某煤田地震测区,开展了利用二氧化碳相变技术激发地震波的野外人工震源激发-接收实验.并与传统炸药震源进行了对比.地震数据利用Aries2.66型垂直分量反射地... 为了研究二氧化碳物理相变技术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在地下成层性较好的某煤田地震测区,开展了利用二氧化碳相变技术激发地震波的野外人工震源激发-接收实验.并与传统炸药震源进行了对比.地震数据利用Aries2.66型垂直分量反射地震仪和PDS-2型三分量地震仪接收.根据实测地震数据,从野外地震记录震相识别,初至波传播距离分析,震源近场地震信号时频分析,CO2相变激发震源子波提取和基于CO2震源子波的地震初至波波形反演实验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关于CO2相变激发技术能否产生地震波信号以及能否将其应用于新型震源研发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O2物理相变膨胀能够产生能量集中的地震波信号;在实验区地质条件和激发参量下地震记录中初至波的可识别的传播距离约为1km;震源近场地震信号的主频集中在8~13Hz;利用震源近场数据提取了CO2震源子波;通过地震初至波波形反演实验认为这种震源子波能够应用于波形反演等方面的研究.因为CO2相变激发具有绿色、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优点,若能进一步在激发能量、激发-延迟时间一致性等方面加以改进,该技术有望在城市隐伏活动断层探测、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煤矿高瓦斯环境人工地震勘探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震源研发 二氧化碳物理相变 时频分析 震源子波 初至波波形反演
下载PDF
初始震相不清的地震震中距的确定
18
作者 张萍 吴娟 吴野 《东北地震研究》 1999年第2期74-78,共5页
利用台网测震观测资料集中的优势,通过一些震例,探讨了对震级偏小、震相清晰度差的地震,利用 Sg 波到时,求出震中距,解决定位的方法。
关键词 地震编目 初始震相 震中距 地震数据
下载PDF
微震信号初至拾取的AIC算法及其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震华 张杏莉 卢新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53,共10页
为了提高微震信号P波初至到时的拾取精度,对微震信号初至拾取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IC)算法包括AR-AIC算法、VAR-AIC算法进行分析和对比,给出AR模型阶数M、特征函数、时窗长度对拾取结果影响及其选取规律。结果表明:AR模型阶数M对AR-AIC算... 为了提高微震信号P波初至到时的拾取精度,对微震信号初至拾取的赤池信息量准则(AIC)算法包括AR-AIC算法、VAR-AIC算法进行分析和对比,给出AR模型阶数M、特征函数、时窗长度对拾取结果影响及其选取规律。结果表明:AR模型阶数M对AR-AIC算法的计算精度和计算速度有较大影响,AR模型阶数M越大,算法计算速度越慢,AR模型阶数M应选择AIC(M)最小值时的阶数M或者选择AIC(M)最小值稍前的阶数M;特征函数、时窗长度对VAR-AIC算法的计算精度有影响,特征函数建议选择CF_(4),时窗长度建议选择600~1000个采样点,时窗结束时刻为信号最大振幅值时刻,开始时刻为信号最大振幅时刻向前移动600~1000个采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初至拾取 微震信号 模型阶数 特征函数 时窗长度
下载PDF
横向各向同性介质地震波场逆时偏移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沫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78-81,共4页
从弹性波理论和广义虎克定理出发,经过简化导出了容易求解的、与实际地层比较接近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标量波动方程,用差分的形式对方程进行了逆时求解,并给出了差分方程的稳定性条件。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方程加入了吸收边... 从弹性波理论和广义虎克定理出发,经过简化导出了容易求解的、与实际地层比较接近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标量波动方程,用差分的形式对方程进行了逆时求解,并给出了差分方程的稳定性条件。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为方程加入了吸收边界条件。在偏移中,用解程函方程的方法对地下成像点进行了确认。最后介绍了用该方法对正演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所取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均匀 各向同性 地震波场 逆时偏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