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ult plane solutions in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and their dynamic implica-tions
1
作者 刘平江 刁桂苓 宁杰远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7年第5期479-488,共10页
Harvard Centroid Moment Tensor (CMT) solutions for earthquakes from 1977 to 2004 showed that the stress field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northwestern Sichuan sub-block (NWSSB), western parts of Central Yunnan sub... Harvard Centroid Moment Tensor (CMT) solutions for earthquakes from 1977 to 2004 showed that the stress field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in northwestern Sichuan sub-block (NWSSB), western parts of Central Yunnan sub-block (CYSB) and eastern part of CYSB.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an stress fields in these three regions are obtained by fitting to CMT solutions. The stress state in NWSSB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ub-horizontal tensile principal axis of stress (T axis) in roughly N-S direction and west dipping compressive principal axis of stress (P axis); the one in western part of CYSB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ENE dipping T axis and sub-horizontal medium principal axis of stress (B axis) in roughly N-S direction; the one in eastern part of CYSB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sub-horizontal P axis in roughly NNW-SSE direction and sub-horizontal T axis in roughly WSW-ENE direction. Finite element method simulation clearly shows that the Indian Plate imposes great extrusion on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SYRB) near Assam massif. The value of the simulated compressive principal stress decreases with the distance from Assam massif. The simulated directions of the T axes in SYRB form annular distribution encir cling Assam. For a homogeneous elastic medium with free boundary conditions on the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as well as the displacement boundary conditions derived from the GPS observations on the lateral boundaries, the comput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Harvard CMT solutions in NWSSB and western part of CYSB, while inconsistent with the Harvard CMT solutions in eastern part of CYSB. The inconsistency in eastern part of CYSB can be reduced when it includes inhomogeneous elastic media. The stress states in NWSSB and western part of CYSB revealed by the Harvard CMT solutions are not local, which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boundary force on the whole reg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ress state in eastern part of CYSB given by the Harvard CMT solutions is local, which may be affected by local topography, material inhomogeneity, and the drag force undern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MICS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numerical simulation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下载PDF
Precise Location of Earthquakes at the Eastern Boundaries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2
作者 Fu Ying Hu Bin +1 位作者 Long Feng Wang Shiyu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4期470-481,共12页
Based on the seismic station data sets from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we employed a multi-step seismic location method( Hypo2000 + Velest + HypoDD) to precisely locate the 7,787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during 201... Based on the seismic station data sets from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we employed a multi-step seismic location method( Hypo2000 + Velest + HypoDD) to precisely locate the 7,787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during 2010-2015 along the eastern boundaries of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namely from southern Dawu to the Qiaojia segment.The final results show that location precision is greatly advanced and epicenter distribution exhibits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linear distribution of the seismic faults.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is quite intensive at the intersection region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the Anninghe fault zone,the Xiaojinhe fault zone and the Daliangshan fault zone to the east. The depth profile of seismicity shows a clear stepwise activity along the active seismic fault zones. The profile crossing the faults of the Xianshuihe,Anninghe,and Daliangshan presents a complex interaction among faults near the multiple faults intersection region,Shimian,where the earthquakes are obvious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depth. Earthquakes are very rare at the depth of 15km-20 km,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egion of the plastic rheology between 14km-19 km calculated by Zhu Ailan et al.,( 2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boundaries of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PRECISE LOCATION Hypo2000 HypoDD
下载PDF
Types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parameter consistency of the sub-blocks in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3
作者 程万正 阮祥 张永久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6年第6期605-619,共15页
Based on P- and S-wave amplitudes and some clear initial P-wave motion data, we calculate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928 M≥2.5 earthquakes (1994-2005) in four sub-blocks of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namely S... Based on P- and S-wave amplitudes and some clear initial P-wave motion data, we calculated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928 M≥2.5 earthquakes (1994-2005) in four sub-blocks of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namely Sichuan-Qinghai, Yajiang, Central Sichuan and Central Yunnan blocks. Combining these calculation results with those o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we analyzed the stress field characteristics and dislocation types of seismogenic faults that are distributed in the four sub-blocks. The orientation of principal compressive stress for each block is: EW in Sichuan-Qinghai, ESE or SE in Yajiang, Central Sichuan and Central Yunnan blocks. Based on a great deal of focal mechanism data, we designed a program and calculated the directions of the principal stress tensors, σ1, σ2 and σ3, for the four blocks. Meanwhile, we estimated the difference (also referred to as consistency parameter θ^- ) between the force axis direc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the mean stress tensor of each block. Then we further analyzed the variation of θ^- versus time and the dislocation types of seismogenic faults. Through determination of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for each block, we present information on the variation in θ^- value and dislocation types of seismogenic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dynamic stress field dislocation type of earthquake source consistency parameter sichuan-yunnan block
下载PDF
Study 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and their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被引量:32
4
作者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1-222,共12页
In the paper,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and their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relation to Sichuan-Yunnan and Sichuan-Qinghai crustal blocks have b... In the paper,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and their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relation to Sichuan-Yunnan and Sichuan-Qinghai crustal blocks have been studied. The main results are: a)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distribute mainly in Sichuan-Yunnan and Sichuan-Qinghai crustal blocks; b) Most of strong earthquakes of the two blocks distribute mainly along their boundary faults; c) A few strong earthquakes are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active faults. It shows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ong earthquakes and geological tectonics can be very complex; d)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vity for seismic activities among boundary faults of the two blocks,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e) There are some anomalous changes of velocity structures in the deep crust of boundary faults of the two blocks. Many boundary faults, especially Longmenshan fault, cut obviously the Moho discontinuity. The Xianshuihe fault, a typical strike-slip fault, has no obvious indication of cutting the Moho discontinuity, but has distinct low-velocity zone in different dep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地震活动性 地壳块体 深部结构 强震活动 分布特征
下载PDF
Study 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and their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被引量:1
5
作者 HAN Wei-bin(韩渭宾) +1 位作者 JIANG Guo-fang(蒋国芳)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2期230-243,共14页
In the paper,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and their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relation to Sichuan-Yunnan and Sichuan-Qinghai crustal blocks have b... In the paper,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and their geological tectonic background, especially the relation to Sichuan-Yunnan and Sichuan-Qinghai crustal blocks have been studied. The main results are: a) Strong earthquakes in Sichuan-Yunnan area distribute mainly in Sichuan-Yunnan and Sichuan-Qinghai crustal blocks; b) Most of strong earthquakes of the two blocks distribute mainly along their boundary faults; c) A few strong earthquakes are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active faults. It shows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ong earthquakes and geological tectonics can be very complex; d)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vity for seismic activities among boundary faults of the two blocks, but they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e) There are some anomalous changes of velocity structures in the deep crust of boundary faults of the two blocks. Many boundary faults, especially Longmenshan fault, cut obviously the Moho discontinuity. The Xianshuihe fault, a typical strike-slip fault, has no obvious indication of cutting the Moho discontinuity, but has distinct low-velocity zone in different dep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huan-yunnan area SEISMICITY crustal block deep structure
下载PDF
云南地区强震的超长时间平静异常及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6
作者 苏有锦 孙楠 +2 位作者 赵小艳 贺素歌 张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2-256,共15页
从1996年丽江M_(S)7.0地震发生后至2023年8月,云南地区M≥6.7和M≥7.0地震出现了长达27.55 a的超长时间平静现象。本文从更大时空尺度上对该平静异常现象及其与青藏高原和川滇地块的强震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讨论了云南地... 从1996年丽江M_(S)7.0地震发生后至2023年8月,云南地区M≥6.7和M≥7.0地震出现了长达27.55 a的超长时间平静现象。本文从更大时空尺度上对该平静异常现象及其与青藏高原和川滇地块的强震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讨论了云南地区未来地震趋势。结果表明,1887年以来,云南地区5次M≥7.0地震平静期内其周边地震活动环境有很大差异性:第Ⅰ,第Ⅱ和第Ⅴ平静期出现在青藏高原M≥7.0地震活跃背景下(即云南地区平静,但青藏高原活跃),第Ⅲ和第Ⅳ平静期出现在青藏高原M≥7.0地震平静背景下(即云南地区平静,青藏高原也平静)。当前云南地区处于27.55 a超长时间平静期(即第Ⅴ平静期),其所处的周边地震活动环境与第Ⅰ和第Ⅱ平静期相似,据此推断,其后续地震趋势可能也与第Ⅰ和第Ⅱ活跃期相似,处于相对弱的活跃期。同时,未来较长时间青藏高原可能仍将处于M≥7.0地震活跃时段;2022年泸定M_(S)6.8地震后,川滇地块可能会进入M≥6.7地震活跃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强震平静 青藏高原 川滇地块 强震活动状态
下载PDF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震源机制与应力场特征
7
作者 郭祥云 房立华 +3 位作者 韩立波 李振月 李春来 苏珊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96,共26页
文中利用四川、云南、重庆、青海、甘肃地震台网以及西昌密集台阵和巧家密集台阵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全波形反演方法及HASH初动极性和振幅比方法,获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区域3 951组M L≥1.0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而基于以上震源... 文中利用四川、云南、重庆、青海、甘肃地震台网以及西昌密集台阵和巧家密集台阵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CAP全波形反演方法及HASH初动极性和振幅比方法,获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区域3 951组M L≥1.0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而基于以上震源机制,采用阻尼区域应力场反演算法(MSTASI)和Vavrycuk的迭代联合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的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主要活动断裂的应力性质和摩擦系数。结果显示,研究区震源机制P轴、T轴以及最大主应力轴σ1和最小主应力轴σ3总体上倾角较小,揭示了近水平的挤压或剪切应力环境。σ1以NW-SE和NWW-SEE向为主,从北到南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应力性质以走滑型为主,局部兼有逆冲型和拉张型,整体分布特征与区内走滑型边界断裂活动性质一致。R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交会地区R值相对较高,有明显的挤压特征;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北段和小江断裂带的R值均在0.25~0.5之间,表现为NE-SW向挤压和NW-SE向拉张,拉张应力可能远小于挤压应力;大凉山断裂带北段和则木河断裂带的R值均在0.5~1之间,表现为NW-SE向压缩和NE-SW向拉张,且挤压应力大于拉张应力。研究区域主要断裂的摩擦系数也有差异:安宁河断裂带和大凉山断裂带北段的摩擦系数相对较低,在0.75以下,鲜水河断裂带、则木河断裂带及大凉山断裂带南段的摩擦系数偏高,在0.80以上。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活动断裂带上的构造应力相对较高,尤其是鲜水河断裂带和小江断裂带的应力更高,需要关注其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 震源机制 区域应力场 主压应力轴 摩擦系数
下载PDF
断裂带方解石脉ESR定年研究及其对龙蟠-乔后断裂剑川段活动性的指示
8
作者 姬昊 刘春茹 +3 位作者 魏传义 杨会丽 尹功明 常祖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100,共20页
龙蟠-乔后断裂带作为川滇菱形块体的一条大型边界断裂,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发生多次5级以上地震,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该断裂带的活动性研究,并评估其地震危险性。龙蟠-乔后断裂剑川段河南村断... 龙蟠-乔后断裂带作为川滇菱形块体的一条大型边界断裂,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发生多次5级以上地震,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该断裂带的活动性研究,并评估其地震危险性。龙蟠-乔后断裂剑川段河南村断层剖面发育厚层方解石脉,为断层定年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文中利用ESR法对该剖面的方解石脉开展了测年研究,得到4件方解石脉样品(HNC-ESR01、HNC-ESR02、HNC-ESR03、HNC-ESR04)的年龄分别为(7.1±0.8)ka、(7.1±0.9)ka、(7.3±1.7)ka、(6.9±1.5)ka,年龄数据集中,平均年龄为(7.1±1.3)ka,指示该断层在不晚于距今(7.1±1.3)ka的时间段内发生过活动。年龄结果与该地区探槽工作揭示的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6130±30)~(6320±40)a BP)在误差范围内吻合,表明断裂带方解石脉ESR定年是活动断裂和古地震研究的一种有效的年代学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ESR年龄仍存在误差较大的问题,在后续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另外,文中采用了5种拟合函数(LIN、SSE、DSE、EXP+LIN、D_(gamma))计算方解石脉样品的等效剂量值,结果表明,SSE函数提供了最佳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菱形块体 龙蟠-乔后断裂 方解石脉 ESR定年 古地震
下载PDF
川滇实验场地区活动地块边界新划分参考方案
9
作者 孙晓 鲁人齐 +2 位作者 张金玉 王伟 苏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7-1047,共21页
活动地块边界带是现今地壳应力高度积累和构造变形显著集中的区域,地震频发,是研究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规律的重要对象。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所在的川滇地区位于印度大陆与欧亚板块碰撞和持续会聚引起的强烈变形区,是中国大陆西部与周边板... 活动地块边界带是现今地壳应力高度积累和构造变形显著集中的区域,地震频发,是研究中国大陆强震活动规律的重要对象。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所在的川滇地区位于印度大陆与欧亚板块碰撞和持续会聚引起的强烈变形区,是中国大陆西部与周边板块动力传递的关键部位。根据前人划分活动地块边界带的方案和依据,文中综合分析了地块的整体性、立体性、层次性和活动性,将川滇地区的主要活动断裂带划分为3条一级活动地块边界带和16条次级活动块体边界带。通过川滇地区有记录以来的强震分布特征、地震数量和震级的分带分级性、GNSS揭示的现今变形分区性、速度结构和重力资料反映的地壳深部构造差异性等结果,新的参考方案将金沙江-红河断裂带、甘孜-玉树-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归为一级活动地块边界带;丽江-小金河断裂、南汀河断裂、龙日坝断裂等研究区内其他主要活动断裂归为次级活动块体边界带。基于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现今变形特征、活动断裂规模、地壳深部结构及古地震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研究认为一级边界带具备发生M≥7.5大地震的潜力,次级边界带有发生M≥6.5强震的能力。川滇地区活动地块边界新划分的参考方案,可为后续川滇实验场区活动地块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学数值模拟、强震概率预测分析及大地震危险性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地块边界带 地震活动性 构造特征 地震危险性 川滇实验场
下载PDF
川滇地块东部老鹰山的构造地貌特征及其揭示的地块隆升和旋转运动
10
作者 徐琴如 董有浦 +4 位作者 谢志鹏 任洋洋 李江涛 曹登驰 苏小龙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546,共12页
印−欧大陆板块的碰撞与挤压造成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和陆内变形,同时引起川滇菱形地块的侧向逃逸与旋转,目前针对川滇菱形地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旋转量已进行了大量古地磁研究,但对其东部地区的旋转研究相对缺少。由于河流地貌对地块的旋转... 印−欧大陆板块的碰撞与挤压造成了青藏高原的隆升和陆内变形,同时引起川滇菱形地块的侧向逃逸与旋转,目前针对川滇菱形地块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旋转量已进行了大量古地磁研究,但对其东部地区的旋转研究相对缺少。由于河流地貌对地块的旋转量十分敏感,因此,研究利用30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了川滇菱形地块东部老鹰山地区的22个流域盆地,通过分析其局部地形起伏比、河流纵剖面、河流陡峭指数以及流域方位角4个地貌参数来确定老鹰山地区的地块旋转量和隆升量。研究结果显示:老鹰山地区自晚中新世以来,隆升量约为358 m,隆升趋势为北高南低;河流陡峭指数值整体分布趋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老鹰山地区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老鹰山顶部以及老鹰山地区南部;同时根据流域方位角结果表明老鹰山地区旋转量为逆时针旋转15°左右。研究表明自晚中新世以来,川滇地块内元谋断裂以西受走滑断裂影响较小,主要为顺时针旋转;元谋断裂以东受走滑断裂等强烈的左行走滑影响,发生了逆时针旋转并伴随着差异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旋转 地块隆升 构造地貌学 小江断裂 川滇地块东部
下载PDF
川滇块体东边界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三维构造模型:基于多元数据与隐式建模技术
11
作者 王毛毛 胡顺阳 +3 位作者 马皓然 梁铂雨 张金玉 鲁人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4,共16页
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块相互拼接的交会部位,代表了川滇菱形块体的东部边界,地震活动频繁。其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的运动学特征,沿走向断裂结构复杂,为精细表征深部断裂的三维结构特征带来了很大挑战。目前存在... 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块相互拼接的交会部位,代表了川滇菱形块体的东部边界,地震活动频繁。其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的运动学特征,沿走向断裂结构复杂,为精细表征深部断裂的三维结构特征带来了很大挑战。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主断层面本身的结构复杂特性;断裂交切与主次关系的不确定性;隐伏断层的空间约束;微震活动区域的断层面限定等。传统上,三维构造建模主要依赖于高分辨率的地震反射剖面、三维地震数据体和钻孔等数据约束,可以三角面网的形式在三维空间内使用数量有限的节点定义任意物体的几何形态,进而连接节点模拟物体的拓扑结构。然而,川滇块体东边界等大部分活动构造区域缺少这些高分辨率的数据,即使有相关数据,通常在空间上也非常稀疏。以往有研究利用大量精定位地震和断层地表迹线等数据建立了活动断裂的初始三维模型,但这种方法忽视了震源机制解提供的节面信息对建模的贡献,且未对多元数据采取差异化的权重分配策略。文中基于三维构造隐式建模方法,结合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深、浅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构建了川滇块体东边界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的三维精细构造模型。建模流程充分利用震源机制解提供的节面约束信息,将其与地表断层迹线、重定位地震震中等数据融合,纳入一个考虑差异化权重分配的多次迭代过程,最终实现利用多元数据建立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三维复杂结构特性的目标。基于隐式建模方法构建的活动断裂的精细三维结构模型可用于断面粗糙度和断裂系统分析,对约束断面上的凹凸体分布与开展地震破裂模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隐式建模方法 三维构造建模 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 川滇块体
下载PDF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应力演化特征及地震危险性数值
12
作者 李彦欣 董培育 赵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9,共9页
建立川滇块体东边界及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NSS速度场为约束,计算区域内主要断裂带长期平均构造应力积累速率;并根据历史地震破裂滑动模型,计算其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从... 建立川滇块体东边界及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以GNSS速度场为约束,计算区域内主要断裂带长期平均构造应力积累速率;并根据历史地震破裂滑动模型,计算其对鲜水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等造成的同震和震后库仑应力变化,从而得到研究区域主要断裂带总应力演化结果。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以及理塘断裂带的构造应力积累速率较高,达到1.0~1.5 kPa/a。2022年泸定MS6.8地震破裂区在一个地震复发周期内的构造应力积累量约为0.177 MPa,而历史强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加载量为0.07 MPa,二者共同导致了泸定地震的发生。此外,安宁河断裂带地震空区在前次地震离逝时间(约487 a)内的总应力积累量约为0.3 MPa,大凉山断裂带南段以及理塘断裂带历史地震离逝时间均为千年左右,总应力积累量>1.0 MPa,可能有较大的地震活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块体东边界断裂带 数值模拟 构造应力加载 库仑应力变化
下载PDF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断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62
13
作者 赵静 江在森 +5 位作者 牛安福 刘杰 武艳强 魏文薪 刘晓霞 闫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2-885,共14页
利用1999—2007期和2009—2013期中国大陆GPS速度场数据,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前后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特征,讨论了汶川地震对该... 利用1999—2007期和2009—2013期中国大陆GPS速度场数据,采用DEFNODE负位错反演程序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前后的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特征,讨论了汶川地震对该断裂系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结合b值空间分布和地震破裂时-空结果分析了断裂系统的强震危险段.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鲜水河断裂最南端为完全闭锁(闭锁深度25km),中南段地表以下10~15km深度为强闭锁状态,中北段基本处于蠕滑状态;安宁河断裂最南端闭锁很弱,其余位置闭锁深度为10~15km;则木河断裂除最南端闭锁较弱以外,其余位置基本为完全闭锁;小江断裂在巧家以南、东川以南、宜良附近、华宁以北等四处位置闭锁较弱,其余位置为强闭锁.10年尺度的GPS速度场反演所得断层闭锁程度所指示的强震危险段,主要为鲜水河断裂道孚—八美段、安宁河断裂中段、则木河断裂中北段、小江断裂北段东川附近、小江断裂南段华宁—建水段,该结果与地质尺度的断层地震空区和30年尺度的b值空间分布所指示的危险段落具有一致性.汶川地震后断裂带远、近场速度分布和块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区域地壳运动调整使得负位错模型反演得到的断裂带闭锁情况发生一定变化.汶川地震前后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平行断层滑动亏损速率均为左旋走滑亏损,且在安宁河断裂北端、则木河断裂中北段滑动亏损速率最大;除鲜水河断裂中南段与最南端和小江断裂东川附近以外,其余断裂震后滑动亏损速率均有所增加.垂直断层滑动亏损速率既有拉张亏损也有挤压亏损,且鲜水河断裂最南端由震前挤压转变为震后拉张,其余断裂除了安宁河断裂和小江断裂中段与最北端存在挤压滑动亏损速率外均为拉张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 汶川地震 DEFNODE负位错反演 断层闭锁 滑动亏损
下载PDF
川滇菱形块体边界的现今地壳形变 被引量:21
14
作者 吕弋培 廖华 +1 位作者 苏琴 王兰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8-37,共10页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测量资料 ,分析了各场地所处断裂的近期形变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菱形块体北段形变活动逐渐减弱 ,南段逐渐加强 ,各条断裂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形变特征 ;菱形块体的现今水平形变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 ,垂... 依据川滇菱形块体边界带上所有跨断层测量资料 ,分析了各场地所处断裂的近期形变特征 ,结果表明 :川滇菱形块体北段形变活动逐渐减弱 ,南段逐渐加强 ,各条断裂分别显示出不同的形变特征 ;菱形块体的现今水平形变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 ,垂直形变速率较低 ,且呈上盘抬升与下降交替出现的运动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菱形块体 地壳形变 地震 跨断层测量
下载PDF
川滇交界地区地壳结构及现代地壳活动模式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国和 王思敬 +1 位作者 尚彦军 张强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82-91,共10页
根据地球物理异常及大地测深资料探讨川滇交界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背景及地壳结构特征 ,并综合多方面的研究资料 ,以两大板块碰撞、青藏高原窿升为构造背景 ,以川滇菱形断块运动为基本模式 ,全面系统地揭示川滇交界地区的现代地壳活动性... 根据地球物理异常及大地测深资料探讨川滇交界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背景及地壳结构特征 ,并综合多方面的研究资料 ,以两大板块碰撞、青藏高原窿升为构造背景 ,以川滇菱形断块运动为基本模式 ,全面系统地揭示川滇交界地区的现代地壳活动性。从地壳运动图象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断块差异性活动是现代地壳活动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 菱形断块 地壳结构 断块活动 地壳活动模式
下载PDF
川滇地块的震源机制解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解释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平江 刁桂苓 宁杰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美国哈佛大学1977—2004年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我国川西北次级地块、滇中次级地块的西部及滇中次级地块的东部的应力场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应用滑动矢量拟合法,反演了这三个区域的应力场特征:川西北次级地块以近南北向的水平主张应力轴... 美国哈佛大学1977—2004年的矩心矩张量结果显示,我国川西北次级地块、滇中次级地块的西部及滇中次级地块的东部的应力场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应用滑动矢量拟合法,反演了这三个区域的应力场特征:川西北次级地块以近南北向的水平主张应力轴和西倾的主压应力轴为特征;滇中次级地块的西部以倾向北东东的主张应力轴以及近南北的水平中等主应力轴为特征;滇中次级地块的东部以南西西—北东东向的水平主张应力轴以及北北西—南南东向的水平主压应力轴为特征.有限元模拟结果清楚地显示出,川滇地块在阿萨姆楔附近受到来自印度板块的强烈挤压,随着远离阿萨姆楔,这种挤压应力逐渐衰减;同时,该地区的主张应力方向明显地形成了围绕阿萨姆楔的环线.其中,内部物质性质均匀、地表和底部边界自由、侧部边界采用GPS观测约束的弹性有限元模拟显示,在川西北次级地块,模拟结果与震源机制解结果相一致;在滇中次级地块,模拟结果所显示的图象与震源机制解观测结果有差别,不仅没有显示出与大面积的东部地区的震源机制解相一致的特征,反而显示出与该地区西部震源机制解相一致的特征.通过调节地块内部物质的弹性常数,可以实现在滇中次级地块东部部分地区出现与震源机制解观测结果相一致的图象.模拟结果显示,震源机制解所显示的与地质观测相一致的川西北次级地块以及滇中次级地块西部的应力场特征所反映的,都是该地区的全局特征,而滇中次级地块东部的应力场特征可能受地形、底部拖曳、物质性质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川滇地块 数值模拟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川滇菱形块体强震活动关联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皇甫岗 李忠华 +1 位作者 秦嘉政 张建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5-209,共5页
通过对1700年以来川滇地区6.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分析,发现川滇菱形块体是川滇地区主要的强震活动区域,强震活动关联度较高,主要表现为:(1)川滇菱形块体为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关联的主体;(2)滇东与川西地区的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3)... 通过对1700年以来川滇地区6.7级以上强震活动的分析,发现川滇菱形块体是川滇地区主要的强震活动区域,强震活动关联度较高,主要表现为:(1)川滇菱形块体为川滇地区地震活动关联的主体;(2)滇东与川西地区的强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呼应关系;(3)川滇菱形块体将可能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4)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地震活动的有序迁移可能是对块体运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菱形块体 强震活动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松潘—甘孜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北部与四川盆地西部的地壳剪切波分裂 被引量:69
18
作者 石玉涛 高原 +2 位作者 张永久 王辉 姚志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1-494,共14页
松潘—甘孜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及四川盆地西部属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大陆内部强烈地震发生的主要地区之一.本研究利用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研究区内44个台... 松潘—甘孜地块东部、川滇地块及四川盆地西部属青藏高原东部,是中国大陆内部强烈地震发生的主要地区之一.本研究利用四川区域数字地震台网2000年1月至2010年4月的地震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获得了研究区内44个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剪切波分裂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由于受到区域主压应力场以及局部地质结构的影响,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表现出复杂的特征.龙门山断裂带北东段和西南段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分别显示北东和北西的优势方向,川滇菱形地块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分别显示近东西和北北西的优势方向.青川断裂北侧和南侧地震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分别为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北侧地震的慢剪切波的时间延迟大于该断裂南侧地震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研究表明,复杂的地质结构以及活动断裂的几何形态会造成剪切波分裂参数的区域化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地块 川滇地块 四川盆地 各向异性 剪切波分裂 地壳 主压应力
下载PDF
川滇地块的震源力学机制、运动速率和活动方式 被引量:93
19
作者 程万正 刁桂苓 +3 位作者 吕弋培 张永久 李桂芳 陈天长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87,共17页
用 4 4 2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川滇次级地块应力场的优势方向。使用 771次 3级左右地震的滑动角λ参数统计确定震源断层的错动方式 ,并用中强地震P波初动解的N轴仰角的统计分布结果得到的震源断层错动或滑动型式去佐证。拟合中... 用 4 4 2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川滇次级地块应力场的优势方向。使用 771次 3级左右地震的滑动角λ参数统计确定震源断层的错动方式 ,并用中强地震P波初动解的N轴仰角的统计分布结果得到的震源断层错动或滑动型式去佐证。拟合中强地震的矩张量速率式 ,计算了川滇次级地块各地震构造区的年均滑动速率 ,并进行比较。根据 1980— 2 0 0 1年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和滇中地块边界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定期复测结果 ,分析了水平和垂向年均形变速率。川滇地块间的运动是不均匀的。川青地块的运动方向为SEE。雅江地块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SSE ,相对川青地块的运动速率更大。滇中地块承袭雅江地块的运动方向 ,略偏东。密支那滇西地块压应力场有 2组优势方向 ,存在向NE方向的推挤和SSE方向的逃逸 ,活动速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块 震源机制 地块运动 运动速率
下载PDF
塑性流动网络控制下川滇菱形块体及邻区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构造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绳祖 张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4-334,共11页
川滇地区位于中东亚塑性流动网络系统东南部 ,研究区内岩石圈下层含右向网带 6条和左向网带 16条 ,受其控制在多震层内形成相应的地震带。多震层和岩石圈下层的构造应力场在总趋势上基本一致 ,进一步证明了下层网状流动对上层的控制。... 川滇地区位于中东亚塑性流动网络系统东南部 ,研究区内岩石圈下层含右向网带 6条和左向网带 16条 ,受其控制在多震层内形成相应的地震带。多震层和岩石圈下层的构造应力场在总趋势上基本一致 ,进一步证明了下层网状流动对上层的控制。沿网带以不同交角展布的发震断裂组成地震构造带 ,其中多数右向地震构造带已发育成熟 (视成熟度Λ≥ 0 .8) ,而左向带除大理 -通海和腾冲 -景洪两带接近成熟外 ,多数的Λ值显著小于 0 .8。“川滇菱形块体”因塑性流动网络的存在和块体边界的变迁 ,其现今构造和动力学涵义有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流动网络 构造应力场 地震带 地震构造带 视成熟度 川滇菱形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