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朝佛传故事龙浴太子形象演变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连香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6,共9页
佛传故事龙浴太子形象在北朝时期的西域、中原及北方佛教造像碑、石窟寺中比较常见,这是运用图像宣扬佛教的一种形式,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特点。从该图像中太子与龙的形象演变能够看出曾经受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并逐渐与汉文化因素... 佛传故事龙浴太子形象在北朝时期的西域、中原及北方佛教造像碑、石窟寺中比较常见,这是运用图像宣扬佛教的一种形式,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特点。从该图像中太子与龙的形象演变能够看出曾经受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并逐渐与汉文化因素相融合。根据与龙浴太子形象并存的佛像主尊和其他佛像身份变化,体现出佛教信仰由小乘向大乘的转变,符合当时战乱频仍状况下人们希冀社会安定的心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浴太子 演变 佛教传播 信仰需求
下载PDF
佛传中的洗浴太子:从经文到图像的转变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慧慧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浴佛节为纪念释迦诞生而设,是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摩耶夫人怀胎十月,于四月初八(一说二月初八)在一处花园里生下了释迦,多数佛经记载当时还有两条龙从空中口吐温水、凉水,为他洗浴,是为"二龙灌顶"。二龙灌顶图流行于藏传佛... 浴佛节为纪念释迦诞生而设,是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摩耶夫人怀胎十月,于四月初八(一说二月初八)在一处花园里生下了释迦,多数佛经记载当时还有两条龙从空中口吐温水、凉水,为他洗浴,是为"二龙灌顶"。二龙灌顶图流行于藏传佛教和西域地区。只有一部佛经记载是九龙灌顶,但中国佛教却流传九龙灌顶之说,早在北魏时期九龙灌顶在当时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佛教造像中频见九龙灌顶图像,佛教文献中也有记载。本文对二龙灌顶、九龙灌顶的佛经记载和图像流传进行了分析,提出从经文的二龙灌顶到图像的九龙灌顶的转变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绝好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传 二龙灌顶 九龙灌顶
下载PDF
黑塞《悉达多》中的道家智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卿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8期46-48,共3页
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初西方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毕生钻研中国文化的作家之一。道家的老庄、儒家的孔子乃至《易经》精髓都能在其作品中一览无余。黑塞的名著《悉达多》身披印度外衣,实则传递了中国道家的智慧。从黑塞... 德国著名作家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初西方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毕生钻研中国文化的作家之一。道家的老庄、儒家的孔子乃至《易经》精髓都能在其作品中一览无余。黑塞的名著《悉达多》身披印度外衣,实则传递了中国道家的智慧。从黑塞的中国情结和创作背景出发,阐释了小说《悉达多》中所包含的老子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 道家 老子 无为 辩证
下载PDF
《九执历》分度体系及其历史作用管窥
4
作者 姬永亮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30,共9页
唐代天文学家瞿昙悉达编译《九执历》,介绍了古代印度天文学中 360°圆周分度体系,这是西方分度体系首次引入中国。尽管《九执历》中缺乏相应的角度概念,它的引入还是对改进当时中国的天文历法计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使中国原... 唐代天文学家瞿昙悉达编译《九执历》,介绍了古代印度天文学中 360°圆周分度体系,这是西方分度体系首次引入中国。尽管《九执历》中缺乏相应的角度概念,它的引入还是对改进当时中国的天文历法计算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使中国原有的角度测量发展成为角度计量。通过梳理瞿昙悉达所做的工作,分析了360°分度体系未被中国人接受的原因,考察了它在天文学和数学上产生的影响。以及对计量史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昙悉达 《九执历》 360°圆周分度体系 角度计量
下载PDF
试论赫尔曼·黑塞《悉达多》的诗情与哲思
5
作者 李桐 骆锦芳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4-17,35,共5页
《悉达多》是赫尔曼·黑塞的第九部作品,小说不仅蕴藏着多种宗教信仰与文化,创作手法更是融入了多种文体。通过对小说文体的抒情表达、情感描写的层次与升华、哲学思辨与生命的诗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试图对小说中的抒情性文本进行... 《悉达多》是赫尔曼·黑塞的第九部作品,小说不仅蕴藏着多种宗教信仰与文化,创作手法更是融入了多种文体。通过对小说文体的抒情表达、情感描写的层次与升华、哲学思辨与生命的诗化三个方面展开分析,试图对小说中的抒情性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解读,旨在为作品及其作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悉达多》 赫尔曼·黑塞 抒情性
下载PDF
基于荣格原型理论的悉达多人格发展析论
6
作者 李平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36-42,共7页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叙述了主人公悉达多通过各种经历和体悟成为得道者的过程,即其人格发展渐趋完善的过程,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可以对此进行有效阐释。悉达多人格面具的形成可以分为婆罗门贵族青年和沙门僧两个阶段,他认识到世俗... 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叙述了主人公悉达多通过各种经历和体悟成为得道者的过程,即其人格发展渐趋完善的过程,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可以对此进行有效阐释。悉达多人格面具的形成可以分为婆罗门贵族青年和沙门僧两个阶段,他认识到世俗中的人格形象并非真我之后,运用各种体验来发掘自己人格中的未知面。其人格中的阿尼玛原型以梦中女人和情人卡玛拉的形象呈现,使其心理的非理性部分充分人格化。随之而来的本能欲望及与爱并存的自私本性逐渐淹没了他,在领悟意象“唵”和集体无意识精神之象征——河水的启示下,他克服了人格阴影,超越了意识自我,完整自性得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悉达多》 荣格 原型 人格发展
下载PDF
黑塞及其《流浪者之歌》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7
作者 邹秀荣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1-93,106,共4页
赫尔曼·黑塞是在全球拥有诸多拥趸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他的作品长于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剖析来诊治现代人的世纪病,为走入歧途的西方文化找到一付救治的良方。《流浪者之歌》是黑塞获得国际影响力的第一部作品,文章通过对主人公悉达... 赫尔曼·黑塞是在全球拥有诸多拥趸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他的作品长于通过对人物内心的剖析来诊治现代人的世纪病,为走入歧途的西方文化找到一付救治的良方。《流浪者之歌》是黑塞获得国际影响力的第一部作品,文章通过对主人公悉达塔的流浪之旅的分析,试图给同样陷入工业现代化带来的精神困境的现代中国人一点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尔曼·黑塞 悉达塔 流浪者之歌 精神困境 自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