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矿用自卸车轮边减速器机架长寿命设计优化改进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再利 徐莎 +2 位作者 汪星 朱曦 吴洋 《煤矿机械》 2024年第6期133-135,共3页
针对矿用自卸车轮边减速器机架开裂问题进行失效分析,通过对路谱数据进行采集,提出了更改机架材料并在机架上增加肋板的方式来优化机架提升寿命,应用仿真手段进行模拟分析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机架寿命得到明显提升。通过模态分析... 针对矿用自卸车轮边减速器机架开裂问题进行失效分析,通过对路谱数据进行采集,提出了更改机架材料并在机架上增加肋板的方式来优化机架提升寿命,应用仿真手段进行模拟分析和计算对比,结果表明改进的机架寿命得到明显提升。通过模态分析与铸造工艺性仿真分析验证在机架上加肋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自卸车 轮边减速器 寿命优化 仿真分析
下载PDF
露天矿场无人驾驶自卸车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2
作者 黄佳德 刘勇 +1 位作者 邓穆坤 梅文庆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191,共10页
针对矿用自卸车在露天矿场环境下的路径左行要求以及长距离运输路径的平滑效率问题,提出了基于Clothoid曲线拓展的左行混合A*算法和离散点对角向量模最小化平滑算法相结合的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在混合A*算法节点拓展搜索过程中,采用Clot... 针对矿用自卸车在露天矿场环境下的路径左行要求以及长距离运输路径的平滑效率问题,提出了基于Clothoid曲线拓展的左行混合A*算法和离散点对角向量模最小化平滑算法相结合的路径规划方法。首先,在混合A*算法节点拓展搜索过程中,采用Clothoid曲线代替传统圆弧进行拓展,以保证混合A*搜索路径的曲率连续性和曲率变化率限制要求。然后,利用左行规则改进混合A*算法累加代价和启发代价,在累加代价中加入左转代价和碰撞吸引代价保证路径向左和沿地图边界左侧进行规划,在启发代价中根据拓展方向与地图边界最近点的左右位置关系调整拓展代价得到利于左行的启发代价图,以生成左行全局粗略路径。最后,结合二次规划技术,以离散点对角向量模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坐标轴方向移动量为约束,构建平滑优化模型,对全局路径进行平滑,同时为防止平滑过程中曲率超限超出车辆转向响应能力,利用大曲率点可行域隧道缩减技术,限制大曲率点平滑可移动量。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生成适应矿区左行规则的沿地图左侧边界行驶的全局路径;启发代价的改进有效地减少了混合A*算法拓展的节点数量,有利于更好实现左行;离散点路径平滑方法有效提高了全局路径的平滑度,利于车辆控制跟踪;Clothoid曲线拓展与可行域隧道缩减技术可有效应对装载、卸载等大曲率路径,不存在曲率超限情况;对比不同长度路径规划耗时数据,路径平滑算法有效降低了路径规划的总耗时,4 km路径平滑耗时只需76 ms;左行规划的实现和总耗时的减少提高了路径对于矿区场景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场 无人驾驶自卸车 路径规划 Clothoid曲线拓展 左行混合A*算法 离散点平滑
下载PDF
旁侧突扩加热器燃烧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静敏 李志永 +2 位作者 王登云 王红梅 李立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77-1681,共5页
为了研究旁侧突扩加热器的燃烧性能,对已有的冲压发动机用旁侧进气突扩燃烧室燃烧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了相关的试验验证工作。结果表明:在来流总温288K时,现有的冲压发动机的旁侧进气突扩燃烧室头部不能形成稳定的高温回流区,所... 为了研究旁侧突扩加热器的燃烧性能,对已有的冲压发动机用旁侧进气突扩燃烧室燃烧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了相关的试验验证工作。结果表明:在来流总温288K时,现有的冲压发动机的旁侧进气突扩燃烧室头部不能形成稳定的高温回流区,所以不能维持稳定燃烧。为了提高旁侧进气突扩燃烧室的燃烧性能,在继承现有的旁侧进气突扩燃烧室的突扩比的情况下,由进气道等直段喷油改为转弯段喷油,相邻进气道前后错开200mm。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旁侧突扩加热器的燃烧效率为0.98,满足加热器对燃烧效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侧突扩 加热器 燃烧性能
下载PDF
固冲发动机补燃室内硼颗粒点火和燃烧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建新 夏智勋 《弹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8-71,共4页
采用颗粒轨道模型进行了含硼贫氧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两相流的数值模拟,其中硼颗粒的点火和燃烧模型采用的是King模型,建立了发动机补燃室内简单反应流模型,并在该模型下对某实验发动机进行了模拟,得出颗粒在补燃室内的分布... 采用颗粒轨道模型进行了含硼贫氧推进剂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两相流的数值模拟,其中硼颗粒的点火和燃烧模型采用的是King模型,建立了发动机补燃室内简单反应流模型,并在该模型下对某实验发动机进行了模拟,得出颗粒在补燃室内的分布,结果表明:进入头部回流区的硼颗粒能够快速点火,并且颗粒直径增大后,点火时间增加,颗粒燃烧效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硼颗粒 点火 燃烧 两相流 突扩燃烧室
下载PDF
井下履带式侧卸装载机满载行走的最佳阻尼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豁 吕良玉 +1 位作者 王新 刘藏泽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3-67,共5页
为探究井下履带式侧卸装载机满载行走时的最佳阻尼比、减小机器振动、改善其行走平顺性,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该机4自由度简化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其简化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国产某型履带式侧卸装载机为... 为探究井下履带式侧卸装载机满载行走时的最佳阻尼比、减小机器振动、改善其行走平顺性,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该机4自由度简化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对其简化模型进行仿真求解。以国产某型履带式侧卸装载机为例,仿真分析了不同底板条件、不同行走速度(连续变化)时最佳阻尼比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阻尼比对装载机行走平顺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具体底板条件和给定行走速度下,存在使得井下履带式侧卸装载机平顺性能最好的阻尼比值,该值与装载机行走速度接近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底板级别具有近似二次函数正相关关系。为验证Matlab/Simulink仿真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利用Adams/View对该装载机进行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求得结果接近,证实该研究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卸式装载机 平顺性 底板 随机激励 SIMULINK
下载PDF
矿区排土场植被恢复节水灌溉措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艳萍 梁占岐 +2 位作者 何京丽 荣浩 珊丹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6-21,共6页
通过野外小区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对不同边坡植被的需水特性和节水型灌溉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排土场坡面植被恢复进行的3种灌水方式,地面滴灌是最适宜的灌水方式,3种牧草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滴灌措施分别为:苜蓿灌水次数8次... 通过野外小区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对不同边坡植被的需水特性和节水型灌溉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排土场坡面植被恢复进行的3种灌水方式,地面滴灌是最适宜的灌水方式,3种牧草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滴灌措施分别为:苜蓿灌水次数8次,灌溉定额192mm(1 920m3/hm2);沙打旺灌水次数7次,灌溉定额168mm(1 680m3/hm2);披碱草灌水次数9次,灌溉定额216mm(2 160m3/hm2)。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区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矿区 排土场 边坡 植被恢复 节水灌溉
下载PDF
双侧进气突扩燃烧室冷态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廖昌明 林文漪 周力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7,共7页
用k-ε模型及SIMPLE算法对双侧进气突扩燃烧室的进气道及主燃室进行了冷态流场数值模拟,分别对主燃室和进气道进行了二维模拟及三维模拟;燃烧室的突扩比为1.1。计算结果表明:在进气道的预燃室旋流器后方形成了一个细长的中心回流区,回... 用k-ε模型及SIMPLE算法对双侧进气突扩燃烧室的进气道及主燃室进行了冷态流场数值模拟,分别对主燃室和进气道进行了二维模拟及三维模拟;燃烧室的突扩比为1.1。计算结果表明:在进气道的预燃室旋流器后方形成了一个细长的中心回流区,回流区延伸到预燃室外的主燃室中,主燃室在头部有一个小回流区,在进口处也有一个极小的回流区。研究结果表明,主燃烧室中现有回流区尺寸及强度不能满足火焰稳定的要求,须进一步采取其他措施以改进火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道 燃烧室 三维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单侧自卸式矿车曲轨优化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胜军 刘剑雄 彭军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年第23期5728-5730,5740,共4页
首先对常用矿车进行了介绍,并对单侧自卸式矿车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找到了现有矿车卸载时的不足,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曲轨卸载曲线,并同时对矿车卸载时进行了稳定性校核,最后采用机械动力学软件ADAMS进行仿真验证。
关键词 矿车 单侧自卸式矿车 卸载曲线 仿真 ADAMS
下载PDF
陷落柱影响下露天矿端帮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志鹏 王俊 +1 位作者 李伟 丁鑫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5,共4页
以安太堡露天矿南帮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陷落柱赋存于南帮而导致边坡岩体强度降低,岩性构成与产状发生变化,采用模拟计算仿真软件Geo Studio对陷落柱影响下南帮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划定了边坡不稳定区域,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 以安太堡露天矿南帮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陷落柱赋存于南帮而导致边坡岩体强度降低,岩性构成与产状发生变化,采用模拟计算仿真软件Geo Studio对陷落柱影响下南帮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划定了边坡不稳定区域,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内排压脚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内排压脚措施有效提高了南帮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增大了露天矿排土容量,缩短了排土运距,对露天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端帮 边坡稳定性 内排压脚 数值分析
下载PDF
154吨电动轮自卸车轮边减速器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守法 连莹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37,共2页
以电动轮自卸车轮边减速器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太阳轮和行星轮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太阳轮和行星轮的等效应力云图,并对有限元分析仿真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值非常接近,表明采用ANSYS... 以电动轮自卸车轮边减速器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太阳轮和行星轮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太阳轮和行星轮的等效应力云图,并对有限元分析仿真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仿真值非常接近,表明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轮边减速器的疲劳强度问题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轮自卸车 轮边减速器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底侧卸式矿车卸载曲轨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良 《矿冶》 EI CAS 2000年第1期9-15,共7页
分析了底侧卸式矿车卸载轮的运动轨迹 ,针对其运动轨迹设计出了三种较为合理的卸载曲轨空间曲线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柱面匀角速度修正曲线更适合于底侧卸式矿车的卸载工况。
关键词 底侧卸式矿车 卸载曲轨 轨迹 柱面曲线 矿库
下载PDF
锥筒浇包余液体积及体心矩的锥体平面解析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阳国柱 张天昌 阳国崧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63-68,共6页
为求取锥筒形侧浇浇包中金属余液在现底前、后的体积和体心矩,本文采用了“锥体平面解析法”。其方法是将余液形成的斜截圆锥台的体积和体心矩的三维问题转化成千面解析几何中求面积和面心矩的平面问题来求解,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
关键词 锥筒 浇包 金属余液 体心矩 锥体
下载PDF
KF-60AK型自翻车整车倾翻稳定性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永顺 李旭英 《机械管理开发》 2010年第3期47-48,共2页
介绍了KF-60AK型自翻车的主要特性及其侧门开闭机构,并重点分析和计算了整车的倾翻稳定性。
关键词 自翻车 开闭机构 稳定性倾翻
下载PDF
4m^3底侧卸式矿车卸载站的改进 被引量:1
14
作者 安建英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7,共4页
底侧卸式矿车卸载站在一些矿山的使用中,出现底部结构加固钢轨脱落现象。本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矿山的处理经验,并进一步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 底侧卸式 矿车 矿山运输 矿石卸载
全文增补中
煤矿钻爆法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孝先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18年第2期26-32,共7页
分析了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的各发展阶段,指出:经长期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两条钻爆法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以全液压掘进钻车为代表的"高档"机械化作业线和以气腿式装岩机为代表的"普通"机械化作业线;分析了进... 分析了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的各发展阶段,指出:经长期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两条钻爆法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以全液压掘进钻车为代表的"高档"机械化作业线和以气腿式装岩机为代表的"普通"机械化作业线;分析了进入21世纪以来,钻爆法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的发展;介绍了近年在扩大应用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的同时,试用"硬岩"悬臂式掘进机和使用全断面岩石掘进机,对提高岩巷掘进机械化水平所做的进一步探索。笔者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煤矿钻爆法岩巷掘进机械化作业线,仍是全岩巷道掘进机械化的主流作业方式,应扩大"高档"作业线的应用,并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本文附录列出了两条"作业线"形成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研究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爆法 全液压掘进钻车 气腿式凿岩机 侧卸式装岩机 扒斗式装载机 耙斗式装岩机 锚喷支护 凿岩钎具 全岩巷道 全断面岩石掘进机 悬臂式掘进机
下载PDF
地下自卸汽车轮边减速器混合离散变量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文凤 李必文 +1 位作者 梅占国 胡良斌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共3页
应用Pappas法求解地下自卸汽车轮边减速器的混合离散变量优化设计问题时,通过重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合理地确定设计变量,对整数变量进行线性等式约束,引入MAAG制模数等措施,使整个优化设计的离散化过程简化为对模数的离散一维搜索,同时... 应用Pappas法求解地下自卸汽车轮边减速器的混合离散变量优化设计问题时,通过重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合理地确定设计变量,对整数变量进行线性等式约束,引入MAAG制模数等措施,使整个优化设计的离散化过程简化为对模数的离散一维搜索,同时避免了离散点间隔过大可能造成的缺陷,从而提升了优化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自卸汽车 轮边减速器 优化设计 混合离散变量最优化 Pappas法
下载PDF
海州露天矿排土场边坡土壤抗冲性空间变异性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龙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1年第1期1-5,14,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坡面侵蚀过程机理,加快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进程,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针对多年来土地复垦的治理成效,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基于GIS技术研究排土场边坡土壤抗冲性的空间变异性特征。... 为了深入研究坡面侵蚀过程机理,加快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进程,以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对象,针对多年来土地复垦的治理成效,运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基于GIS技术研究排土场边坡土壤抗冲性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①土壤抗冲指数的理论模型为高斯模型;②在坡面尺度范围内,土壤抗冲指数具有中等程度空间变异性,块金系数Co/(Co+C)为34.2%,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有效变程为16.85m;③土壤抗冲指数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沿坡长方向,从坡顶到坡底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大值位于坡顶处,最小值以"岛状"位于坡面中部;④随时间的增加土壤抗冲指数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抗冲性 空间变异性 排土场 边坡
下载PDF
基于强度参数的内排土场软基底局部换填率估算与应用——以内蒙古白音华一号露天矿为例
18
作者 贾兰 高世松 +3 位作者 王佳琦 李广贺 姜聚宇 王东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3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了更加经济有效地提高软基底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以白音华一号露天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直剪试验测定了排弃物-弱层接触面和排弃物-砂岩接触面抗剪力学指标,提出了局部换填条件下排弃物与基底接触面的等效抗剪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刚... 为了更加经济有效地提高软基底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以白音华一号露天矿为工程背景,通过直剪试验测定了排弃物-弱层接触面和排弃物-砂岩接触面抗剪力学指标,提出了局部换填条件下排弃物与基底接触面的等效抗剪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计算不同换填率条件下的边坡稳定系数,以安全储备系数为限定条件提出了基于强度参数的内排土场软基底局部换填率估算方法,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确定白音华一号露天矿排弃物-砂岩接触面的黏聚力为25.78 kPa,内摩擦角为17.58°;排弃物-弱层接触面的黏聚力为7.50 kPa,内摩擦角为9.72°;局部换填情况下软基底内排土场边坡稳定性系数与换填率呈正相关一次函数关系;计算求得满足安全储备系数要求的内排土场某阶段基底换填率为20%;局部换填处理后软基底内排土场边坡的滑坡模式仍为以圆弧为侧界面、基底弱层为底界面的组合滑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排土场 边坡 稳定性 软基底 接触面 局部换填
下载PDF
排土场边坡堆排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施雄斌 周铭 贾伟 《云南冶金》 2013年第2期8-11,33,共5页
排土场作为露天采场剥离废石的堆放场地。其稳定性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也是边坡工程的核心问题,是露天矿组织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项永久性工程。以某铁矿排土场为例,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对该排土场进行了堆排设计,然后对该堆排设计进行了边... 排土场作为露天采场剥离废石的堆放场地。其稳定性设计和分析至关重要,也是边坡工程的核心问题,是露天矿组织生产不可缺少的一项永久性工程。以某铁矿排土场为例,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对该排土场进行了堆排设计,然后对该堆排设计进行了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浸水状态下,排土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说明该排土场堆排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露天采场的废石堆排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堆排 有限差分法 排土场
下载PDF
双下侧布局二元超声速进气道掺混气动特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谢旅荣 郭荣伟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7-1295,共9页
针对一种冲压发动机用设计飞行马赫数范围为2.5~3.5的双下侧布局二元超声速进气道掺混气动特性开展了高速风洞实验和一体化数值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混和段内气流是通过两股气流的撞击以及横截面上二次流形成的旋涡不断掺混... 针对一种冲压发动机用设计飞行马赫数范围为2.5~3.5的双下侧布局二元超声速进气道掺混气动特性开展了高速风洞实验和一体化数值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混和段内气流是通过两股气流的撞击以及横截面上二次流形成的旋涡不断掺混的,这也是混和段气流损失的主要原因。采用二元进气道的双下侧布局在整个混和段内气流除了在射流区内不均匀外,在1.5D截面至掺混段出口截面4.5D处慢慢趋向均匀。(2)掺混段出口截面与进气道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变化规律一致。随着来流马赫数和侧滑角的增大,掺混段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均是逐渐下降,而随着迎角的增大其总压恢复系数是提高的。(3)导流段损失和混和段损失均随着来流马赫数和侧滑角的增大而增大,整个掺混段损失增大。而随着迎角的增大,由于导流段损失逐渐下降,混和段损失变化不大,所以整个掺混段损失是降低的。(4)随着导流角的增加,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几乎未受影响,而掺混段的总压损失呈线性提高。研究范围内随着导流角的增大,气流导流段的总压损失几乎不变的,而由于径向速度分量增大,混和段损失增加,同时掺混出口截面承受反压能力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冲压发动机 双下侧布局 二元超声速进气道 掺混气动特性 气流入射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