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纤维束弥散张量成像:3T和1.5T磁共振成像对比
1
作者 饶晶晶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5期385-385,共1页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纤维束 磁共振成像 3t 健康志愿者 成像质量 采集技术 信噪比 头线圈 相控阵 扫描仪
下载PDF
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琪璠 赵雪峰 +2 位作者 刘舰 李程博 彭晓刚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4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50个病灶),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按病灶性质将其分为良性病灶组(n=23)和恶性病灶组(n=27)。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47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共50个病灶),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按病灶性质将其分为良性病灶组(n=23)和恶性病灶组(n=27)。所有患者均采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肝脏常规MRI平扫和IVIM-DWI扫描。利用功能图像测量单指数模型生成表观扩散系数(ADC),功能图像测量多指数模型生成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ADC)、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DC)和灌注分数等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3.0T磁共振IVIM-DWI各参数在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良性病灶组的ADC与sADC均高于恶性病灶组(均P<0.05),而两组的fADC与灌注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ADC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95.65%,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sADC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96.30%,特异度为1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8;fADC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5.19%,特异度为91.3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灌注分数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灶的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9.96%,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sADC诊断肝脏局灶性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其他参数(均P<0.05),且敏感度和特异度也相对较高。结论相较于3.0T磁共振IVIM-DWI中的其他参数,sADC在肝脏局灶性病变性质中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磁共振扫描仪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 肝脏局灶性病变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磁体冷头马达故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毅 陈怀亮 《医疗装备》 2002年第1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磁共振磁体 冷头 马达 siemensimpact/1.0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 故障现象 故障检修
下载PDF
低场磁共振与高场磁共振MRCP的对比应用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佟春光 冯东 黄振国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91-492,共2页
目的低场强MRCP在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临床胆道梗阻患者使用XGY-OPEN-0.35T磁共振型开放式永磁型MR扫描仪和飞利浦超导型GYROSCAN1.5T磁共振采取FASE序列、重T2加权、二和三维多平面成像技术。结果本组MRCP诊断率分别为81.4... 目的低场强MRCP在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临床胆道梗阻患者使用XGY-OPEN-0.35T磁共振型开放式永磁型MR扫描仪和飞利浦超导型GYROSCAN1.5T磁共振采取FASE序列、重T2加权、二和三维多平面成像技术。结果本组MRCP诊断率分别为81.4%和85.7%。结论低场强的开放永磁型MR在提供患者舒适检查环境的同时,其MRCP在胆道梗阻的诊断亦具有很高的定位和定性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场磁共振 低场磁共振 应用体会 低场强MRCP 胆道梗阻 ASE序列 诊断价值 t2加权 成像技术 永磁型 超导型 飞利浦 扫描仪 开放式 多平面 诊断率 准确率 患者
下载PDF
提高3DTOF-MRA图像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肖建明 陈志凡 +1 位作者 陈云涛 彭涛 《中国医疗设备》 2013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组合应用重叠多个簿层块采集(MOTSA)、倾斜优化非饱和激励(TONE)及磁化传递(MT)对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0例健康志愿者TOF-MRA扫描资料,同时采用不同参数组合的6个序列所... 目的探讨组合应用重叠多个簿层块采集(MOTSA)、倾斜优化非饱和激励(TONE)及磁化传递(MT)对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TOF-MRA)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0例健康志愿者TOF-MRA扫描资料,同时采用不同参数组合的6个序列所得原始图像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图像,6个序列分别是:TOF-MOTSA28(20%)-TONEMT、TOF-MOTSA28(28.57%)-TONE-MT、TOF-MOTSA40(20%)-TONE-MT、TOFMOTSA56(20%)-TONE-MT、TOF-MOTSA40(20%)-MT、TOF-MOTSA40(20%)-TONE(MOTSA28、MOTSA40、MOTSA56分别表示单个薄层块内的层数为28、40、56,20%或28.57%表示块重叠比例)。对比各序列MIP重建图像完整度、均匀度、相邻块之间血管移行平滑度及扫描时间(折算成采集相同有效层数的扫描时间)。结果 50例TOF-MOTSA28(20%)-TONE-MT块交界处"血管中断",其他序列无"血管中断"现象;50例TOF-MOTSA28(28.57%)-TONE-MT的采集时间最长,48例图像完整、均匀地显示出容积动脉、相邻块之间血管移行平滑;45例TOFMOTSA40(20%)-TONE-MT图像完整、均匀地显示出容积动脉、相邻块之间血管移行平滑;33例TOF-MOTSA56(20%)-TONE-MT的平行走行血管信号减低;35例TOF-MOTSA40(20%)-MT的流出端信号减低;50例TOF-MOTSA40(20%)-TONE采集时间最短,其中36例末梢血管信号降低或消失。结论应用3D-TOF-MRA序列进行颅脑血管成像时多种技术组合应用能更有效地减轻血流饱和效应,增强慢速血流和末梢血流信号;多种技术的合理配置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进一步缩短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重叠多个簿层块采集 倾斜优化非饱和激励 磁化传递 最大密度投影重建 1 5t磁共振扫描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