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and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amongst Asymptomatic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n Two Referral Hospitals in Cameroon
1
作者 Joshua Njimbuc Walinjom Jerome Boombhi +4 位作者 Martine Etoa Collins Chenwi Ambe Emerentia Eho Alain Menanga Samuel Kingue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S 2022年第7期374-381,共8页
Backgrou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mong diabetic patients, are usually under-diagnosed due to subclinical presentation.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March-2019 to Sept... Backgrou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mong diabetic patients, are usually under-diagnosed due to subclinical presentation. Methods: 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March-2019 to September-2020, in two reference hospitals in Yaoundé, Cameroon, to assess the prevalence of asymptomatic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LVDD) and Silent Myocardial Infarction (SMI) and potentially associated factors. Results: Out of 95 participants (mean age ± SD: 43 ± 7 years;M/F sex-ratio 1.6), 22 (23.1%;95% CI: 15.8% - 32.6%) had LVDD and fewer (n = 13, 13.6%;95% CI: 8.2% - 22.0%) had SMI, p = 0.86. Though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atients with ≥5 years diabetes duration, as well as patients with HbA1C ≥ 7.5% had two-fold increased risk of LVDD (p = 0.22 and p = 0.15 respectively). LVD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SMI (29% vs 6.3%, p Conclusion: The significant presence of asymptomatic cardiovascular manifestations in this population entails mandatory preventive screening, 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long standing diabetes and poor glycemic control, to allow timely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ymptomatic Cardiovascular Manifestations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Type 2 Diabetes Cameroon
下载PDF
NLRP3炎性小体在治疗性浅低温后处理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2
作者 李亚琦 陈祎轩 +1 位作者 张静 余树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目的 分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治疗性浅低温(34℃)后处理的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7~10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五... 目的 分析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在治疗性浅低温(34℃)后处理的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7~10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34℃浅低温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H组)、34℃浅低温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3-TYP组(HT组)和34℃浅低温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3-TYP+MCC950组(HTM组),每组12只。S组在37℃灌流液平衡灌流大鼠心脏180 min;IR组在37℃灌流液平衡灌流大鼠心脏30 min后,缺血30 min, 37℃灌注液再灌注120 min;MH组在37℃灌流液平衡灌流大鼠心脏30 min后,缺血30 min, 34℃灌注液再灌注120 min;HT组在37℃灌流液平衡灌流大鼠心脏30 min后,缺血30 min,在灌注液中加入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3(sirt3)抑制剂3-TYP后行34℃灌注液再灌注120 min;HTM组在37℃灌流液平衡灌流大鼠心脏30 min后,缺血30 min,在灌注液中加入sirt3抑制剂3-TYP和NLRP3抑制剂MCC950后行34℃灌注液再灌注120 min。再灌注120 min后取离体心脏,采用ELISA法测定灌注后心脏漏液中IL-1β、IL-6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NLRP3和sirt3蛋白相对含量,1%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MH组、HT组和HTM组再灌注30、60、90、120 min时HR明显减慢,LVSP、dp/dt_(max)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心脏漏液中IL-6和IL-1β浓度、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IR组、HT组和HTM组心肌组织中sirt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NLRP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MH组心肌组织中sirt3和NLRP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MH组和HTM组再灌注30、60、90、120 min时HR明显增快,LVSP、±dp/dt_(max)明显升高,LVEDP明显降低;心脏漏液中IL-6和IL-1β浓度、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MH组心肌组织中sirt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NLRP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HTM组心肌组织中NLRP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MH组比较,HT组再灌注30、60、90、120 min时HR明显减慢,LVSP、±dp/dt_(max)明显降低,LVEDP明显升高;心脏漏液中IL-6和IL-1β浓度、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心肌组织中NLRP3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HT组和HTM组心肌组织中sirt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HT组比较,HTM组再灌注30、60、90、120 min时HR明显增快,LVSP、±dp/dt_(max)明显升高,LVEDP明显降低;心脏漏液中IL-6和IL-1β浓度、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心肌组织中NLRP3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治疗性浅低温(34℃)可通过改善离体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降低IL-6、IL-1β浓度、心肌组织中NLRP3蛋白含量、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改善心肌病理学改变,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介导sirt3通路抑制炎性小体NLRP3的高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缺血-再灌注 治疗性浅低温 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3 炎性小体 线粒体
下载PDF
联合检测N/OFQ、ApoA1、hs-CRP对冠心病并发SMI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兰婷 刘兴军 +5 位作者 刘国斌 刘峰 赵增 肖波 蒋川 陈丹丹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4期630-633,638,共5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内源性孤啡肽(N/OFQ)、载脂蛋白A1(ApoA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CHD)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是否并发SM...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内源性孤啡肽(N/OFQ)、载脂蛋白A1(ApoA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CHD)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6例冠心病患者,依据是否并发SMI分为并发SMI组(n=65)及无SMI组(n=91),分析影响CHD患者并发SMI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联合检测N/OFQ、ApoA1、hs-CRP对并发SMI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SMI分型患者血清N/OFQ、ApoA1、hs-CRP水平。结果两组N/OFQ、ApoA1、hs-CRP、HDL-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FQ>6.43 ng/L、ApoA1>120.58 mg/dL、hs-CRP>14.95 mg/L、LDL-C>5.07 mmol/L是CHD患者并发S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HDL-C>2.96 mmol/L是保护因素(P<0.05);以N/OFQ、ApoA1、hs-CRP构建的CHD并发SMI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敏感度、特异度、AUC分别为80.00%、83.52%、0.850;心绞痛型、无症状型SMI患者血清N/OFQ、ApoA1、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心肌梗死型SM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OFQ、ApoA1、hs-CRP水平的监测不仅可对CHD并发SMI早期进行预测,还可为心肌缺血疾病进展评估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孤啡肽 载脂蛋白A1 超敏C反应蛋白 冠心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下载PDF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张晓晨 许丹丹 尚一楠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SMI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MI检出率,并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 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SMI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MI检出率,并以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二者对冠心病SMI的诊断效能。结果在135例疑似冠心病SMI患者中,冠脉造影确诊107例;常规心电图检查检出92例,阳性检出率85.98%(92/107);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102例,阳性检出率为95.33%(102/107)。24 h动态心电图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χ^(2)=5.515,P=0.019)。24 h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9%、94.81%、81.82%,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分别为84.11%、85.93%、60.47%,P<0.05)。结论24 h动态心电图能提高SMI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4 h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岩白菜素对大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杜艳梅 田展松 +1 位作者 谭延振 孙阳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1期44-49,64,共7页
目的 探究岩白菜素(Ber)减轻大鼠心肌细胞(H9C2)缺氧/复氧损伤(SI/R)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H9C2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关键分子的表达,通过末端标记法染色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检测细胞损伤,通过二氯荧光素染色及丙二醛(M... 目的 探究岩白菜素(Ber)减轻大鼠心肌细胞(H9C2)缺氧/复氧损伤(SI/R)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H9C2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关键分子的表达,通过末端标记法染色和乳酸脱氢酶释放量检测细胞损伤,通过二氯荧光素染色及丙二醛(M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分别给予EX-527和SR-18292抑制沉默交配型信息调控2同源物1(SIR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实验按干预方法不同分组,分别为Bey干预组(SI/R+Ber)、Bey+SIRT1抑制剂组(SI/R+Ber+EX-527)、对照组(SI/R+PBS)。SI/R+Ber组加入含有100μM的Ber培养基进行干预,SI/R+Ber+EX-527组加入含有100μM的Ber和50 nM EX-527的培养基进行干预。SI/R+PBS组为磷酸缓冲液(PBS)干预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SI/R+PBS组相比,SI/R+Ber组Bcl-2的表达水平升高(P <0.001),Bax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01),PGC-1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001);与SI/R+Ber组相比,SI/R+Ber+Ex-527组Bcl-2的表达水平降低(P <0.001),Bax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0.001),PGC-1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 <0.001)。给予PGC-1α的抑制剂SR-18292后,与SI/R+Ber组相比,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 <0.01);乳酸脱氢酶释放显著升高(P <0.001);MDA生成显著升高(P <0.01),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 <0.01),ROS的产生明显升高(P <0.01),Bcl-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01),Bax表达水平升高(P <0.01),SIRT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 Ber通过激活SIRT1/PGC-1α通路来减少ROS的产生,进而抑制SR/I损伤中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白菜素 缺氧/复氧损伤 沉默交配型信息调控2同源物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共激活因子-1α 活性氧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血清miR-24联合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潮 张慧 +1 位作者 陈敏 曾涛 《西部医学》 2023年第3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24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疑似SMI患者7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CG检查和血清miR-24检测。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血清miR-24联合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6月疑似SMI患者7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DCG检查和血清miR-24检测。以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SMI患者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该检查方法对冠脉病变程度的诊断效果。结果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SM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于DCG诊断方法(P<0.05),与冠脉造影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对于冠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的检出率比较,二者联合诊断的检出率均高于血清miR-24、DCG检查方法(P<0.05)。结论血清miR-24联合DCG诊断方法对SMI患者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miR-24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冠心病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高国亮 严国平 +1 位作者 史亮亮 郭雪芬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Holter)与常规心电图(RECG)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240例SMI患者,经RECG检查后Holter连续监测24 h。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MI检出率、SMI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中的心率、S...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Holter)与常规心电图(RECG)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伴发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240例SMI患者,经RECG检查后Holter连续监测24 h。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SMI检出率、SMI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中的心率、ST段下移距离、心肌缺血持续时间以及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Holter和RECG对SMI的检出率分别为70.83%(170/240)和40.00%(96/240),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6,P<0.05)。Holter检查的心率和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RECG检查,ST段下移距离明显低于RECG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84,t=7.532,t=16.738;P<0.05)。Holter对早发期室性心律失常、早发期房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REC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947,χ^(2)=6.795;P<0.05)。结论:Holter能有效提高SMI伴发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能获得更加全面的心电参数,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 心律失常 12导联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 常规心电图(RECG)
下载PDF
心肌特异性高表达Sirt1抑制心肌缺血小鼠心功能恢复
8
作者 刘甜甜 王擎擎 +3 位作者 段锦龙 林建国 曹俊岭 姚魁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36-1041,共6页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度高表达对心肌缺血小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心肌特异性Sirt1高表达转基因小鼠(Sirt1-Tg)和同窝对照小鼠(C57BL/6J),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Con)、对照模型组...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过度高表达对心肌缺血小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心肌特异性Sirt1高表达转基因小鼠(Sirt1-Tg)和同窝对照小鼠(C57BL/6J),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组(Con)、对照模型组(Con+ISO)、Sirt1高表达假手术组(Sirt1-Tg)、Sirt1高表达模型组(Sirt1-Tg+ISO),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hydrochloride,ISO)100 mg·kg^(-1)·d^(-1),连续注射5 d,建立小鼠心肌缺血模型,假手术组颈背部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结束后,予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组织病理染色检测心肌形态结构、胶原纤维面积、心肌细胞凋亡和血管新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脏组织Sirt1、AMPK、PGC-1α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结果与Con组和Con+ISO组比较,Sirt1-Tg组和Sirt1-Tg+ISO组小鼠的心功能参数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s,EF)、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和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均明显降低,肌纤维排列紊乱,肌间隙增大,肌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化面积增加,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Sirt1 mRNA水平增加,AMPK和PGC-1αmRNA水平降低,Sirt1、p-AMPKα、PGC-1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Sirt1过度高表达促进心肌缺血小鼠血管新生,同时抑制心功能恢复,可能与Sirt1/AMPKα/PGC-1α信号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Tg小鼠 心肌缺血 心肌细胞凋亡 血管新生 心功能障碍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对动态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昕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4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CH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对动态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20例冠心病S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CH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对动态心电图、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20例冠心病S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心电图指标(ST段压低总持续时间、ST段压低次数、心肌缺血总负荷)、各种早搏次数[房性早搏(APBs)、室性早搏(VPBs)、交界性早搏(JPBs)次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WBLSV)、全血高切粘度(WBHSV)、血浆粘度(PV)]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T段压低总持续时间短于本组治疗前,ST段压低次数、心肌缺血总负荷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ST段压低总持续时间(16.02±4.68)min短于对照组的(24.83±5.49)min,ST段压低次数(3.18±0.61)次/24 h、心肌缺血总负荷(23.46±5.21)mm·min低于对照组的(4.12±1.03)次/24 h、(43.13±5.81)mm·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Bs、VPBs、JPBs次数均少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PBs次数(104.23±36.72)次/24 h、VPBs次数(68.11±20.45)次/24 h、JPBs次数(68.19±20.43)次/24 h少于对照组的(296.75±48.78)、(262.03±65.79)、(153.26±39.72)次/24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LSV、WBHSV、PV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WBLSV(9.01±0.86)mPa·s、WBHSV(4.02±0.44)mPa·s、PV(1.10±0.28)mPa·s低于对照组的(9.51±0.93)、(4.68±0.47)、(1.46±0.33)mPa·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阿司匹林相比,冠心病SMI患者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的效果更理想,可有效改善心电图状态,预防各种早搏的发生,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通心络胶囊 心电图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血清Beclin1、SIRT6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作强 李洲剑 +2 位作者 衣帕尔古力·阿布拉 巩丽华 张慧敏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苄氯素1(BECN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IRI分为IRI组和非IRI组,另选... 目的探讨血清苄氯素1(BECN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关系。方法选取150例STEMI患者为STEMI组,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IRI分为IRI组和非IRI组,另选取同期68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ECN1、SIRT6水平。分析STEMI患者术后IRI的影响因素,绘制血清BECN1、SIRT6水平诊断STEMI患者术后发生IS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TEMI组血清BECN1、SIRT6水平降低(P均<0.05)。150例STEMI患者PCI术后IRI发生率为38.00%(57/1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OR=1.094,95%CI:1.019~1.174)与白蛋白(OR=0.826,95%CI:0.723~0.943)、BECN1(OR=0.880,95%CI:0.830~0.933)和SIRT6(OR=0.338,95%CI:0.204~0.558)升高为STEMI患者术后IR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BECN1、SIRT6水平联合[曲线下面积(AUC)=0.872,95%CI:0.808~0.921]预测STEMI患者术后IRI的AUC大于BECN1(AUC=0.782,95%CI:0.707~0.845)、SIRT6(AUC=0.783,95%CI:0.708~0.846)单独预测(P均<0.05)。结论STEMI患者血清BECN1、SIRT6水平降低与术后IRI密切相关,血清BECN1、SIRT6水平联合预测STEMI患者术后IRI的价值较高,可作为STEMI患者术后IRI的辅助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苄氯素1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SIRT1/FoxO1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田苑 袁颖 +1 位作者 姜晖 张晓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2期4838-4844,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溶栓或机械取栓重建缺血区血流,但血流复灌后可能会引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严重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故如何减轻CIRI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键... 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主要治疗方式是通过溶栓或机械取栓重建缺血区血流,但血流复灌后可能会引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严重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故如何减轻CIRI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关键问题。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去乙酰化作用调节其下游分子叉头框蛋白O1(FoxO1)的活性。SIRT1/FoxO1通路与CIRI的神经保护作用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涉及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调节自噬等方面,可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叉头框蛋白O1
下载PDF
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损伤及SIRT1/FOXO1/PGC-1α信号通路的影响
12
作者 宋波 张斐 李军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3年第10期10-1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Propofol)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IR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Propofol组(50 mg/kg Propofol)、联合组[Propofol组基础上用沉默信息调... 目的探讨丙泊酚(Propofol)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IR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Propofol组(50 mg/kg Propofol)、联合组[Propofol组基础上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10μg/只],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观察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病理变化、尼氏体变化、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SIRT1、叉头转录因子1(FOXO1)、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因子1α(PGC-1α)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核固缩,细胞间隙疏松,尼氏体数目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目显著升高(均P<0.05),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OXO1与PGC-1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与Model组比较,Propofol组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脑组织缺血半暗带细胞形态较为正常,尼氏体数目增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目显著降低(均P<0.05),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OXO1与PGC-1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与Propofol组比较,联合组正常形态细胞明显减少,细胞排列疏松,细胞核固缩深染,尼氏体数目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率、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均P<0.05),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FOXO1、PGC-1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Propofol可通过激活SIRT1下调FOXO1、PGC-1α乙酰化水平,保护IR大鼠脑损伤及抑制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元损伤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叉头转录因子1 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γ协同激活因子1α
下载PDF
频谱心电图在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3
作者 刘亚贤 张春喻 +1 位作者 范长青 张靖 《医药前沿》 2023年第9期31-33,40,共4页
目的:探讨频谱心电图在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治疗的120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开展频谱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 目的:探讨频谱心电图在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治疗的120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开展频谱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频谱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在中青年糖尿病患者SMI诊断中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分析频谱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20例糖尿病患者中,冠脉造影共检出97例SMI,23例无SMI;频谱心电图检出94例SMI,26例无SMI;动态心电图检出83例SMI,37例无SMI。频谱心电图诊断SMI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均高于动态心电图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频谱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比较,Kappa=0.564,一致性中等;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比较,Kappa=0.083,一致性差。结论:与动态心电图相比,频谱心电图具有更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且一致性较好,应用于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 早期诊断 频谱心电图
下载PDF
三种无创检查方法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40
14
作者 吴林 张钧华 +4 位作者 邵耕 汪丽蕙 朱国英 吴树燕 孙学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2年第2期137-140,共4页
本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对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证明:这三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在心绞痛组分别为85.9%、88.7%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7... 本文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对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运动心电图、运动^(201)铊心肌显像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证明:这三种方法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在心绞痛组分别为85.9%、88.7%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77.2%、91.1%和53.4%,特异性分别为77%、90%和73%。检查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在心绞痛组分别为52.9%、56.3%和58.4%,心肌梗塞组分别为58.7%、75.3%和53.4%。表明这三种方法对诊断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肌梗塞 无症状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伴发心律失常检测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5
15
作者 黄立萍 王楠 +4 位作者 董颖雪 洪丽 张树龙 林治湖 杨延宗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829-832,共4页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相伴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价SMI发作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SMI时ST-T改变幅度、持续... 目的评价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及相伴发的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DCG监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评价SMI发作特点及与年龄的关系;SMI时ST-T改变幅度、持续时间与相关心律失常的关系;受累导联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66例患者中48例出现SMI,共计218阵SMI发作;上午6:00至12:00SMI的发作频率最高有110阵(50.5%);SMI发作快频率依赖者32例(66.7%),慢频率依赖者5例(10.4%);SMI发作伴发心律失常33例,检出率79.6%;随年龄增长SMI发生率增高,年龄65-75岁患者中发生118阵,(4.3±2.9)次,人,年龄75-85岁患者中SMI发作97阵,(5.2±2.9)次/人。结论SMI是老年冠心病常见的表现形式,动态心电图能及早检出SMI的存在及其伴发的心律失常,利于评估猝死风险,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冷利华 黄文胜 +2 位作者 裴宜斌 张亮 晏晶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3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符合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除冠心病规范用药外,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2次/d,20 mg/次,治疗3周;对照组53例予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符合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3例,除冠心病规范用药外,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口服,2次/d,20 mg/次,治疗3周;对照组53例予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后2组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24 h内无症状的ST段压低次数及其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3.4%;治疗组治疗后ST段压低次数及压低持续总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ST段压低次数及压低持续总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单硝酸异山梨酯能减轻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缺血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可作为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辅助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硝酸异山梨酯 冠心病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意义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茵 吴智勇 +4 位作者 符秀娂 陈娟 张旭日 吕静美 李娥卿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3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情况和Holter资料。结果:(1)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106例(31.55%),Holter检出心肌缺血220...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检出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门诊及住院33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情况和Holter资料。结果:(1)常规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106例(31.55%),Holter检出心肌缺血220例(65.48%);SMI发生率为69.09%,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为30.91%;(2)SMI发作有明显生物节律,以清晨6-12时发作频率最高;(3)SMI发作时心率减慢的比例明显低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P<0.005);(4)SMI的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3.4%。结论:Holter可早期发现老年人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心肌缺血 老年冠心病 SMI 检出 动态心电图 患者 老年人 发生率 监测 清晨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特点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吕聪敏 张振香 汤建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2-815,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Ⅰ组)62例,单纯高血压病老年患者(Ⅱ组)76例,正常老年对照者(Ⅲ组)60例,对比3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高血压病并发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Ⅰ组)62例,单纯高血压病老年患者(Ⅱ组)76例,正常老年对照者(Ⅲ组)60例,对比3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分析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发生部位,比较3组的窦性心率震荡指标震荡起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3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房性早搏发生部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9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TO、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211、6.038,P均<0.05),Ⅰ组TO、TS绝对值均大于Ⅱ组和Ⅲ组。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无症状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老年人
下载PDF
大黄酚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抗氧化应激和AQP4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赵薇 王树 李方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77-1478,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ICVD)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之一[1-2].人们近年来对脑缺血/再灌注进行研究发现诸多因素参与其中,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ICVD)越来越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之一[1-2].人们近年来对脑缺血/再灌注进行研究发现诸多因素参与其中,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细胞凋亡等.脑水肿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后致命的并发症之一,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水肿程度与AQP4的表达呈正相关.SIRT3参与多种细胞的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酚 脑缺血/再灌注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水通道蛋白4 SOD MDA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价值 被引量:18
20
作者 林永霞 姚锦容 黎文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9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心肌缺血75例(83.33%),48 h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1075阵次.其...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9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心肌缺血75例(83.33%),48 h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1075阵次.其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7例(36.00%),ST段下移155阵次(14.42%),平均ST段下移(0.17±0.03)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8例(64.00%),ST段下移920阵次(85.58%),平均ST段下移(0.16±0.02)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主要在6:00-18:00,其中6:00-12:00最多,白天发作是夜间发作的2.48倍.4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次/min,发作时心率>65次/min者36例(75.00%),≤65次/min者12例(25.00%),伴有心律失常者41例(85.42%).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