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0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朱玲 赵否曦 +4 位作者 汪姜涛 杜瑀 吴延莉 张骥 刘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1-687,共7页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T2DM发病风险的... 背景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因素,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中T2DM发病风险可能不同。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及超重/肥胖人群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与T2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糖尿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0年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贵州省12个县(市、区)18岁及以上9280名常住居民为队列人群进行基线调查。于2016—2020年进行随访,共随访到8163人,剔除基线时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信息缺失者、失访和死亡的对象,最终纳入6743名调查对象。根据基线腰围(WC)和血清三酰甘油(TG)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正常腰围和正常血清三酰甘油(NWN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正常腰围和高血清三酰甘油(NWH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增大和正常血清三酰甘油(EWN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腰围增大和高血清三酰甘油(EWHT)组:男性腰围≥90 cm或女性腰围≥85 cm、血清三酰甘油≥1.7 mmol/L。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分组与新发T2DM之间的关系。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58年,6743名调查对象中新发T2DM 706例,发病率为10.47%。在调整了相关的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EWHT组T2DM发病风险是NWNT组的1.486倍(HR=1.486,95%CI=1.185~1.865,P=0.001)。亚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农村、年龄<45岁、超重/肥胖人群中,EWHT组T2DM发病风险分别是NWNT组的1.792倍(HR=1.792,95%CI=1.297~2.476,P<0.001)、1.483倍(HR=1.483,95%CI=1.115~1.971,P=0.007)、1.540倍(HR=1.540,95%CI=1.083~2.190,P=0.016)、1.614倍(HR=1.614,95%CI=1.123~2.321,P=0.010)。结论对大样本人群进行中位随访6.58年后,高三酰甘油血症-腰围表型是贵州省T2DM的发病风险,在男性、农村、年龄<45岁、超重/肥胖人群中更为显著。因此,对这类人群应该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从而控制体质量,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是预防T2DM发病的必要手段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三酰基甘油类 腰围 发病风险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下载PDF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对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马娟 马盛宗 +2 位作者 燕茹 马学平 贾绍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5-712,共8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已有相应的再灌注治疗策略,但AMI相关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仍然是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原因之一。尤其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因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变程度严重,尽早发现和判断该部分患者远期预后相对困难,因此寻找相对简便、易获得的实验室指标,有利于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MACCEs的预测提供依据。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比值(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2019年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1683例T2DM合并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与检查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以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非致死性脑卒中、新发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再次血运重建作为MACCEs。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CEs分为MACCEs组(508例)和非MACCEs组(1175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AMI患者MACCEs事件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远期发生MACCEs的预测效能,使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标(NRI)和综合判别指数(IDI)评价CAR对T2DM合并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改善效果。结果1683例患者中508例(30.18%)患者发生MACCE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OR(95%CI)=1.994(1.142~3.483)]、冠状动脉植入支架长度[OR(95%CI)=1.031(1.002~1.062)]、CRP[OR(95%CI)=0.950(0.915~0.986)]、Alb[OR(95%CI)=0.933(0.880~0.989)]及CAR[OR(95%CI)=5.582(1.705~18.277)]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CEs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CAR中位表达水平(0.86),将患者分为CAR<0.86组和CAR≥0.86组,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AR≥0.86组MACCEs发生率高于CAR<0.86组(52.68%与22.92%;χ^(2)=65.65,P<0.001)。ROC曲线显示CAR预测T2DM合并AMI患者发生MACCE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702~0.754),最佳截断值为0.576,灵敏度为0.617,特异度为0.747。在基线模型基础上,与CRP、Alb相比,CAR能明显改善对患者发生MACCEs的预测效果(NRI=0.377,IDI=0.166,C指数=0.690;P<0.05)。结论CAR是T2DM合并AMI患者PCI术后远期MACCEs发生风险的有效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糖尿病 2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C反应蛋白 白蛋白 预测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
3
作者 汪雁博 苏利芳 +5 位作者 刘畅畅 周庆 田佳 支伟 傅阳 谷新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2-378,共7页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 背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治疗的基础。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是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方案,与氯吡格雷相比,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并改善预后。但是尚缺乏在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中应用减量替格瑞洛的研究。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法,对比分析不同剂量替格瑞洛治疗STEM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五科行PPCI并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替格瑞洛的维持剂量将患者分为减量组(60例:替格瑞洛60 mg/次,2次/d)和标准组(180例: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采用PSM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入院时Killip分级和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最终减量组和标准组各纳入54例患者。分别于出院1、3、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相关参数和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SM后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介入治疗参数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DW低于标准组(P<0.05)。出院1个月时,两组患者PLT、MPV、PDW、PA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时,减量组患者PDW高于标准组(P<0.05)。出院6个月时,减量组患者MPV高于标准组(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AR比较,标准组患者出院前后PLT、P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量组、标准组患者出院时MPV高于基线,减量组患者出院时PDW低于基线,标准组患者出院时PAR低于基线(P<0.05)。减量组患者出院1、3、6个月MPV低于出院时,PDW高于出院时(P<0.05);标准组患者1、3、6个月PAR低于基线,高于出院时(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接受PPCI的STEMI患者中替格瑞洛60 mg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格瑞洛 血小板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Ag^(+)、Zn^(2+)、Cr^(3+)改性Y型分子筛吸附脱除喹啉的模拟计算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潇镝 唐克 +3 位作者 高畅 富添 王聚财 洪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8,共8页
首先考察了吸附时间对三种改性Y型分子筛AgY、ZnY、CrY吸附脱除模拟燃料中喹啉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种分子筛对喹啉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大小顺序均为:AgY>CrY>ZnY.运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和密度泛函理论(D... 首先考察了吸附时间对三种改性Y型分子筛AgY、ZnY、CrY吸附脱除模拟燃料中喹啉的影响,结果发现三种分子筛对喹啉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大小顺序均为:AgY>CrY>ZnY.运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改性Y型分子筛吸附喹啉机理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模拟计算AgY、ZnY、CrY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与其低温N2吸附-脱附表征结果基本一致,并且发现改性Y型分子筛的吸附脱氮能力与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关系不大;以Fukui函数为基础,采用Mulliken和Hirshfeld两种布局数分析方法模拟计算了三种改性Y型分子筛的相对亲电性并分析Lewis酸强弱,其Lewis酸大小顺序为:AgY>CrY>ZnY;对三种改性分子筛进行了前线轨道分析,其化学吸附活性大小为AgYCrY>ZnY,模拟计算所得各种结果与实验结果顺序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分子筛 改性 吸附 喹啉 模拟
下载PDF
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5
作者 张松江 李龙洋 周春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915-3924,共10页
背景: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大脑皮质和海马高度表达,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潜在靶点。目的:总结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 背景: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在大脑皮质和海马高度表达,并在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潜在靶点。目的:总结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激动剂,正变构调节剂,拮抗剂”;英文检索词为“alpha 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Alzheimer’s disease,beta amyloid protein,agonist,positive allosteric modulator,antagonist”,文献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7月,依据入选标准对检索结果进行录用或排除,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83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通过与β-淀粉样蛋白的相互作用减轻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如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突触可塑性和胆碱能突触的快速传递、减轻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中枢炎症反应、抵抗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具有保护作用等。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靶标具有很大的潜能,但是又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比如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脱敏性、适度活性稳定性及基因多态性等问题。筛选高特异、安全性和以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为核心的多靶点结合作用的药物,将成为未来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研究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完全激动剂 部分激动剂 沉默激动剂 正变构调节剂 拮抗剂 工程化组织构建
下载PDF
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应力及椎间孔形态学特征:三维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王旭 王海美 +5 位作者 陈松浩 冯天笑 卜寒梅 朱立国 陈端端 魏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47,共7页
背景: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对各节段颈椎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椎间孔面积的影响尚未系统阐明。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 背景:颈椎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其对各节段颈椎椎体、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椎间孔面积的影响尚未系统阐明。目的:基于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展相关研究,为旋提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应机制提供数字化证据。方法:选择1例颈背部无异常疾患的志愿者,将其颈椎旋转至生理极限体位状态下的CT影像资料作为有限元模型材料。分别通过Mimics19.0、Geomagic Studio 2013、Hypermash 14.0及ANSYS Workbench 2020 R2软件完成对有限元模型的初步构建,基于文献完成颈椎各组织结构的弹性模量、弹性系数赋值,基于团队前期工作基础在模型上加载旋提手法的力学工况,分析颈椎旋提手法对C3-T1节段各椎体、椎间盘的力学参数及其对颈椎旋颈对侧椎间孔面积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旋提手法实施时,骨性结构的应力明显高于椎间盘等软组织;(2)手法操作时各颈椎椎体顶部椎板处应力高,底部椎板处应力低,关节突关节处及横突处应力较低;而各椎间盘顶部髓核处应力较低,底部与椎板连接处应力较高,但椎间盘应力最高点在顶部外侧纤维环处;(3)另外,加载提扳力后较之加载前,C6/C7节段椎间孔投影面积明显增大;(4)提示旋提手法操作具有改变颈椎本身应力结构的力学特征,并能扩大患者旋颈对侧的C6/7椎间孔面积,实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颈椎病 有限元分析 颈椎旋提手法 生物力学 数字化
下载PDF
身体活动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孙珍珍 崔茜 +4 位作者 楼青青 陈晓栋 方丹 姚平 袁晓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04,共8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PA)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探讨这一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CIMT的关系...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PA)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探讨这一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CIMT的关系可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目的分析不同PA水平与T2DM患者CIMT增厚的关系,为患者推荐个性化活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309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PAQ)短问卷评估患者的PA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及以下PA组、中度PA组和高强度PA组。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A与CIMT增厚的关系,并按照不同肥胖程度和血压、血脂及糖化达标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将PA水平作为连续变量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评价PA与CIMT增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与轻度及以下PA患者(n=981)相比,中度(n=1389)和高强度(n=729)PA患者的年龄较小,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PA与发生CIMT增厚的风险呈负关联(OR=0.775,95%CI=0.629~0.956,P<0.05),这种关联独立于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一步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PA与CIMT增厚的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_(非线性)=0.01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体质量正常(n=996)和超重(n=1395)的患者中未发现PA与CIMT的关系(P>0.05);而在肥胖患者(n=708)中仅中度PA与CIMT增厚相关(OR=0.614,95%CI=0.382~0.987,P<0.05);血压、血脂及糖化3项指标均不达标(n=324)和仅1项指标达标(n=1416)的患者,中度PA与发生CIMT增厚呈负相关(P<0.05)。结论PA水平与CIMT增厚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中度PA与CIMT增厚呈负相关,尤其是在肥胖、血压、血脂及糖化控制较差的人群中,而高强度PA对CIMT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身体活动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横断面研究 江苏省
下载PDF
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在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8
作者 王小如 李跃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0-475,共6页
背景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和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23年4—9月在福州市6城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背景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和自我管理行为间的中介效应。方法2023年4—9月在福州市6城区每个区随机抽取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终在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基本公卫生服务管理情况、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采用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量表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采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四个部分。使用SPSS 26.0进行描述性分析及相关性分析,AMOS 28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检验。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83份。完成规定所有服务内容的规范健康管理率为46.2%(223/483),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为(27.77±10.67)分,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量表得分为(64.33±13.90)分。规范健康管理、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r=0.452,0.483,P<0.01),规范管理与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呈正相关(r=0.638,P<0.01)。中介检验结果显示,全科医疗核心特征功能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中介效应为0.403(95%CI=0.267~0.541)。结论全科医疗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健康管理 全科医疗 自我管理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变化
9
作者 余杭林 田浩冬 +5 位作者 文世媛 黄丽 刘昊为 李汉森 王培松 彭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6-293,共8页
背景:运动对肠道菌群和糖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但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糖代谢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招募11例2型糖尿病患者,脱落2例,最终有9例进... 背景:运动对肠道菌群和糖代谢具有调节作用,但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和糖代谢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招募11例2型糖尿病患者,脱落2例,最终有9例进入试验。对患者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干预前后收集受试者的空腹血液和粪便样本,对血液样本进行糖代谢指标检测,对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检测,比较干预前后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和肠道菌群指标的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患者经6周的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后,血液指标中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虽无显著变化,但比干预前有所下降;②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患者肠道菌群群落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丰富度(Chao指数)和覆盖度(Coverage指数)无显著变化;③Venn图显示,患者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显著降低的是厚壁菌门中的扭链瘤胃球菌与活泼瘤胃球菌,这两种菌属均与糖代谢相关性指标异常以及其他疾病的发展呈正相关;④结果显示,高强度间歇性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相关指标具有改善作用,患者肠道中的有益菌群丰度增加,有害菌群丰度减少,增强了患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性运动 2糖尿病 肠道菌群 糖代谢 干预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的变化
10
作者 胡淑娟 程平 +4 位作者 张啸 丁一庭 刘璇 蒲锐 汪献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背景: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在调节脂质代谢以及葡萄糖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尚待揭示。目的:探究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羧酸酯酶1及炎症... 背景: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在调节脂质代谢以及葡萄糖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关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尚待揭示。目的:探究不同强度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羧酸酯酶1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取3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和造模组(n=20),造模组大鼠利用高脂膳食和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n=6)、中等强度运动组(n=6)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n=6),后2组适应性跑台运动5 d后分别进行对应强度的跑台运动,每天1次,每次5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运动6周后,检测大鼠血糖与血脂相关指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骼肌组织形态学变化,qRT-PCR检测骨骼肌羧酸酯酶1与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骨骼肌中羧酸酯酶1与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升高(P<0.05),胰岛素活性降低(P<0.05),骨骼肌中的羧酸酯酶1、NEK7、白细胞介素18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②与糖尿病对照组相比,中等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大鼠空腹血糖、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P<0.05),胰岛素活性升高(P<0.05);中等强度运动组大鼠骨骼肌中的NEK7 mRNA表达降低(P<0.01),羧酸酯酶1、NEK7、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降低(P<0.05);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大鼠骨骼肌中的羧酸酯酶1、NEK7、NLRP3、白细胞介素18 mRNA表达降低(P<0.05),羧酸酯酶1、白细胞介素18蛋白表达降低(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相较于糖尿病对照组,中等强度运动组大鼠肌纤维间隙变小,内部空洞减少,细胞结构趋于完整;高强度间歇运动组大鼠肌细胞排列松散,组织形态不规则,肌纤维内部空洞较多。④结果表明,中等强度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均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与骨骼肌羧酸酯酶1水平,中等强度运动可明显降低骨骼肌NEK7表达,高强度间歇运动可降低骨骼肌白细胞介素18表达,并且羧酸酯酶1与NEK7、白细胞介素18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2糖尿病 羧酸酯酶1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四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11
作者 鲁建鹏 陈龙 +1 位作者 乐佳迪 章建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4401-4406,共6页
背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可能承受更多的剪切力与弯曲力,因此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关于选择理想的内固定装置还没有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 背景: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可能承受更多的剪切力与弯曲力,因此容易发生内固定失效、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目前关于选择理想的内固定装置还没有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4种内固定方法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一名健康年轻志愿者的股骨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正常股骨的三维模型。根据70°骨折线模拟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使用Geomagic和UG软件优化和构建4种骨折内固定模型:倒三角空心钉、股骨颈固定系统、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前)、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后)。最后利用Ansys软件分析4种不同内固定模型中股骨近端骨折块的应力分布、峰值应力和峰值位移;观察内固定装置和股骨颈骨折上断面的位移分布和峰值位移。结果与结论:(1)4组骨折近端碎片应力峰值集中在骨折线附近,峰值应力股骨颈固定系统组最大,倒三角空心钉组最小;(2)骨折碎片峰值位移均位于股骨头顶部,峰值位移倒三角空心钉组最大,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后)组最小;(3)内固定模型峰值位移均位于模型顶部,峰值位移倒三角空心钉组最大,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后)组最小;(4)断裂面的位移在断裂端的上部,峰值位移倒三角空心钉组最大,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后)组最小;(5)提示与其他3种内固定方式相比,股骨颈固定系统+空心钉(后)组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当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发生于年轻人时,从有限元分析的角度,使用其治疗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可能是更有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固定系统 空心螺钉 PauwelsⅢ骨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抗纤维化与促“H”型血管核壳结构生物支架修复临界骨缺损
12
作者 李永航 李文铭 +5 位作者 严才平 王星宽 向超 张袁 蒋科 陈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20-3431,共12页
背景:在骨组织愈合过程中,促进新生骨的血管化是加速骨组织修复的常用策略,然而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过快的纤维化进程常常被忽略。目的:设计并制备一种具有调节新生骨痂内纤维化及血管化进程的核壳结构仿生支架,表征其物理学特征,验证其体... 背景:在骨组织愈合过程中,促进新生骨的血管化是加速骨组织修复的常用策略,然而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过快的纤维化进程常常被忽略。目的:设计并制备一种具有调节新生骨痂内纤维化及血管化进程的核壳结构仿生支架,表征其物理学特征,验证其体内外抗纤维化与促成骨性能。方法:制备具有调节新生骨痂内纤维化及血管化进程的核壳结构仿生支架,外层壳结构由聚己内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负载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组成,内层核结构由甲基丙烯酸酐明胶水凝胶负载去铁胺组成,表征静电纺丝和水凝胶的物理学特征,利用活死染色与CCK-8实验验证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通过成纤维细胞体外实验分析支架壳结构的抗纤维化作用,通过MC3T3-E1细胞体外实验分析支架壳结构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的促成骨作用,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析支架核结构中去铁胺的促血管形成作用。通过大鼠临界骨缺损实验评估核壳结构仿生支架的骨修复作用。结果与结论:①核壳结构仿生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电纺纤维具有疏水性,在物理层面上有效阻隔外源性纤维组织长入,电纺纤维膜在2周内可有效释放抗纤维化药物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抑制剂,释放的抗纤维化药物可以抑制骨缺损周围成纤维细胞的生长、黏附,有效降低成纤维相关蛋白的表达,同时可促进MC3T3-E1细胞成骨蛋白的表达,加快其矿化速度;支架核结构中的去铁胺可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迁移、成管能力,并促进其强烈表达“H”血管特征性蛋白。②在SD大鼠的股骨制造临界骨缺损模型中,相较于聚己内酯膜,核壳结构仿生支架实现了骨缺损的有效修复。③结果表明,核壳结构仿生支架在预防骨痂过度纤维化的同时促进新生骨痂内“H”血管形成,能有效避免骨不连的发生,加速临界骨缺损修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骨缺损 核壳结构仿生支架 静电纺丝 聚己内酯 水凝胶 抗纤维化 “H”血管
下载PDF
直接Z-型BAs/Ga_(2)SO范德华异质结光催化分解水研究
13
作者 许康 黄欣 杨志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6,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BAs/Ga_(2)SO异质结的光催化分解水性能.结果表明:BAs/Ga_(2)SO异质结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并表现出交错的能带排列方式,带隙值为0.73 eV,界面处存在从BAs指向Ga_(2)SO的内建电场使其形成了直接Z-型异质...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了BAs/Ga_(2)SO异质结的光催化分解水性能.结果表明:BAs/Ga_(2)SO异质结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并表现出交错的能带排列方式,带隙值为0.73 eV,界面处存在从BAs指向Ga_(2)SO的内建电场使其形成了直接Z-型异质结,能够有效分离光生电子-空穴对.另外,异质结的带边位置可以跨越水的氧化还原电位,析氢反应发生在BAs侧而析氧反应发生在Ga_(2)SO侧.最后,基于吉布斯自由能变化计算,发现在有光照时,析氢和析氧反应在BAs/Ga_(2)SO异质结表面可自发进行.以上结果表明BAs/Ga_(2)SO异质结是有潜力的光催化分解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计算 直接Z异质结 光催化分解水 吉布斯自由能
下载PDF
温肾通络止痛方对小鼠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
14
作者 周士杰 李沐哲 +7 位作者 员浬 张天驰 牛园园 朱弈桦 周勤峰 郭杨 马勇 王礼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背景:骨骼依赖血管与骨细胞之间的密切连接来维持完整性,骨骼处在生理低氧环境中,因此在低氧环境下研究血管生成与骨生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在低氧环境下温肾通络止痛方对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及... 背景:骨骼依赖血管与骨细胞之间的密切连接来维持完整性,骨骼处在生理低氧环境中,因此在低氧环境下研究血管生成与骨生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在低氧环境下温肾通络止痛方对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运用酶消化法及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小鼠H型血管特异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以及缺氧培养工作站建立两种细胞低氧共培养体系,使用50,100μg/m L质量浓度温肾通络止痛方冻干粉进行干预;通过划痕迁移实验与管形成实验评估共培养体系内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成血管功能;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与茜素红染色评估共培养体系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使用Western Blotting与q-PCR检测共培养体系内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PDGF/PI3K/AKT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划痕迁移率及新生血管长度均显著升高(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增强(P<0.05);PDGF/PI3K/AKT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蛋白、mRNA表达升高(P<0.05);(2)与低氧组相比,经不同质量浓度温肾通络止痛方干预后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划痕迁移率及新生血管长度进一步提高(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更强(P<0.05),PDGF/PI3K/AKT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蛋白、mRNA表达也进一步升高(P<0.05)。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H型血管生成及骨生成可能与PDGF/PI3K/AKT信号轴有关,而温肾通络止痛方可能通过激活PDGF/PI3K/AKT信号轴促进“H型血管生成-骨生成”作用从而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肾通络止痛方 H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 血管生成 骨生成
下载PDF
非对称型假体设计及全膝关节置换后的力学分析
15
作者 苏德君 董万鹏 +2 位作者 董跃福 张吉超 张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0-516,共7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症的有效手段,但假体衬垫容易因内部应力变化而产生磨损失效,寿命有限且术后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如何对假体进行改进设计来满足患者更多的需求是假体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基于半月板的形态设计一...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症的有效手段,但假体衬垫容易因内部应力变化而产生磨损失效,寿命有限且术后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如何对假体进行改进设计来满足患者更多的需求是假体研究的重要方向。目的:基于半月板的形态设计一种非对称型假体,并与对称设计的后稳定型假体进行比较,分析2种假体的应力分布情况和衬垫的接触面积变化,以探究非对称型假体设计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对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模拟截骨和假体装配,建立基于非对称型假体及对称设计的后稳定型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模型。在0°,10°,20°,30°的屈膝条件下,探究股骨假体、胫骨假体以及衬垫上的Mises应力,并通过对比衬垫内外侧的接触面积,分析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生物力学变化和运动行为的改变。结果与结论:(1)在0°-30°的屈膝过程中,2种假体衬垫上的Mises应力峰值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内侧始终大于外侧。(2)非对称型设计的假体与后稳定型假体相比,应力峰值更低;在屈膝30°时,非对称型假体衬垫内外侧的Mises应力峰值分别为15.81 MPa和11.95 MPa,后稳定型衬垫为16.70 MPa和13.76 MPa,两者内侧差值约为5.33%,而外侧则相差13.15%;对比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上的Mises应力峰值,非对称型假体在屈膝过程中始终低于后稳定型假体。(3)在0°站立位时,后稳定型假体衬垫的内侧接触面积为17.96 mm^(2)、外侧为34.10 mm^(2);而非对称型假体衬垫的内外侧接触面积分别为105.47 mm^(2)和107.80 mm^(2),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且两侧差距更小。(4)结果表明,非对称型假体的生物力学表现更好,且能够对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提升关节活动度有所帮助。这种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膝关节以内侧髁为轴进行外旋的运动机制,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膝关节假体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 非对称假体设计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底膜相关基因在类风湿关节炎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转录组学分析及药物预测
16
作者 刘源 渠源 +2 位作者 万雅坤 郭婧宇 姜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486-5500,共15页
背景:基底膜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中医证型下基底膜相关基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基底膜基因联合转录组学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5种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病机制差异,并进行潜在治疗药物预测。方法:基... 背景:基底膜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不同中医证型下基底膜相关基因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基底膜基因联合转录组学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5种不同中医证型的发病机制差异,并进行潜在治疗药物预测。方法:基于GEO数据库整理类风湿关节炎相关中医证型芯片数据以及基底膜相关基因,利用R-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Mfuzz包进行表达趋势分析。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UPset筛选关键基因,通过R-clusterProfiler包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SEA及富集分析,同时绘制ROC曲线评估基底膜相关核心靶点对5种证型分别的诊断价值。基于CIBERSORT核心算法计算每种证型的免疫浸润情况。最后,利用SymMap和COREMINE数据库预测可靶向基底膜相关核心基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证型的潜在中药及小分子药物。结果与结论:①在5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中(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气血两虚证及血瘀阻络证)分别筛选出67,47,59,57,55个基底膜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关键靶点分别为5,7,5,3,5个。③各证型中富集最多的为细胞基质黏附、免疫细胞迁移及胶原代谢等生物过程以及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局灶性粘连和Rap1信号通路等。④药物预测结果显示,土茯苓、川乌、绵马贯众及黄精是通过影响基底膜基因治疗5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最具潜力的中药。⑤结果证实,基底膜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附着、免疫细胞迁移及炎症反应等多个途径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和发展,在不同证型中有着差异表现,其中ITGA6可作为5种类风湿关节炎证型中共同的诊断标志物。清热解毒类中药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不同证型治疗中可以贯穿始终的潜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相关基因 类风湿关节炎 中药 转录组学分析 GSEA分析 免疫浸润 分子对接 药物预测 机制研究
下载PDF
纤维桩联合不同冠部修复方式修复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牙体的力学分析
17
作者 陈倚珑 张旭 李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66-871,共6页
背景:使用纤维桩修复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可以改变牙齿的应力分布,显著降低患牙折裂风险,但关于纤维桩改善牙体抗折性的力学机制及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的最佳冠部修复方式尚有争论。目的:综述纤维桩修复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后的应力... 背景:使用纤维桩修复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可以改变牙齿的应力分布,显著降低患牙折裂风险,但关于纤维桩改善牙体抗折性的力学机制及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的最佳冠部修复方式尚有争论。目的:综述纤维桩修复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后的应力分布模式,在各种受力状态下的抗折能力与断裂模式,以及纤维桩联合不同冠部修复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2008年9月至2023年9月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s,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restoration,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stress distribution”,中文检索词为“非龋性颈部缺损,根管治疗后牙体修复,根管治疗后牙齿应力分布”,最终纳入5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根管治疗后,应用纤维桩修复可部分改善牙齿颈部应力,同时不会增加牙根纵裂的风险;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提高牙齿的抗折性。使用纤维桩修复的非龋性颈部缺损牙齿若折断,其断裂模式显示出有利的、可恢复的或可修复的断裂模式。纤维桩联合瓷贴面或贴面式嵌体可能会成为修复穿髓型非龋性颈部缺损的一种较理想微创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龋性颈部缺损 穿髓 三维有限元分析 纤维桩 冠部修复 应力分布 抗折性 折断模式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针刀恢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伴帽状腱膜挛缩的应用
18
作者 李艳菲 刘方铭 +2 位作者 尹聪 杨文龙 刘治镇 《中医康复》 2025年第1期66-70,共5页
紧张型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之一,主要表现为双侧轻中度压迫样或紧箍样头痛,发病多与生活中应激事件相关,其病因病理与肌筋膜激痛点有着密切联系。但当前临床研究主要以其伴随的情绪障碍症状为主,较少涉及局部腱膜组织病理改变方... 紧张型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之一,主要表现为双侧轻中度压迫样或紧箍样头痛,发病多与生活中应激事件相关,其病因病理与肌筋膜激痛点有着密切联系。但当前临床研究主要以其伴随的情绪障碍症状为主,较少涉及局部腱膜组织病理改变方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明显筋结点的患者亦伴发有帽状腱膜挛缩症状。在经筋学说中“结筋病灶点”理论指导下,松解百会次、目窗次、率谷次等穴位,并结合局部筋结治疗点治疗,达到了舒筋解结、祛邪通痹的良好疗效。现基于经筋理论探讨其理论机制,为紧张性头痛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针刀 恢刺法 头痛 紧张头痛 帽状腱膜挛缩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的免疫调节作用
19
作者 陈春兰 叶美仪 +2 位作者 潘雨薇 袁佳 周朋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5031-5040,共10页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能够积极改善2型糖尿病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对阻止2型糖尿病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脐带间充质干...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能够积极改善2型糖尿病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对阻止2型糖尿病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方法: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2型糖尿病,免疫,胰岛素抵抗,炎症”等为中文检索词,以“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immunity,insulin resistance,inflammation”等为英文检索词,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和PubMed数据库筛选相关的综述、研究型论文和论著,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整理出88篇论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免疫调节作用降低机体炎症反应、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增加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缓解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等,进而有效延缓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但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成为常规治疗手段之前,还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以确定其最佳治疗方案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2糖尿病 免疫 胰岛素抵抗 炎症 巨噬细胞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复位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APC-Ⅲ型骨盆骨折
20
作者 高振洋 曾秀安 +3 位作者 杨其兵 寇贤帅 王克竞 厉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0-1875,共6页
背景:骨盆骨折类型多样,使用骨盆复位架进行复位时缺乏系统的复位路径,需要根据术者经验结合透视结果进行调整,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重复性。目的:探讨计算机模拟复位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前后压缩(anteroposterior compression,APC)-... 背景:骨盆骨折类型多样,使用骨盆复位架进行复位时缺乏系统的复位路径,需要根据术者经验结合透视结果进行调整,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重复性。目的:探讨计算机模拟复位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前后压缩(anteroposterior compression,APC)-Ⅲ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术前采用计算机模拟复位,术中采用骨盆复位架辅助复位的APC-Ⅲ型骨盆骨折患者19例,其中7例使用前环双钢板、12例采用单钢板联合前环皮下内置外固定架固定,所有患者均使用2枚骶髂螺钉固定后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复位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和随访时间,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采用Majeed骨盆功能评分评估患者功能。结果与结论:①19例患者均完成手术,7例前环使用双钢板、12例采用单钢板联合前环皮下内置外固定架固定,后环均使用2枚骶髂螺钉,分别固定S1、S2椎体;②手术时间74-147 min,平均(101.63±19.55)min;术中复位时间26-41 min,平均(38.11±3.31)min;术中透视次数35-81次,平均(62.68±13.11)次;术中出血60-130 mL,平均(85.37±20.57)mL;③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6.37±2.50)周;④术后1 d按Matta标准评定复位情况:优14例,良5例;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优16例,良3例;⑤2例患者术区切口出现红肿、渗液等脂肪液化现象,经积极换药后逐渐愈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骨折复位丢失、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提示采用计算机模拟复位技术联合骨盆复位架治疗APC-Ⅲ型骨盆骨折,在提高复位效率、改善骨盆功能方面均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前后压缩损伤 闭合复位 骨盆解锁复位装置 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