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SILICA-SCALED CHRYSOPHYTES FROM FUJI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印心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56-266,共0页
In 19 phytoplankto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14 water bodies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China and examin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27 taxa of silica-scaled chrysophytes (8 of them belonging to the Chrysophyceae and 19 ... In 19 phytoplankto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14 water bodies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China and examined by electron microscopy, 27 taxa of silica-scaled chrysophytes (8 of them belonging to the Chrysophyceae and 19 to the Synuriphyceae) were found. All these taxa are new to Fujian province;24 of them were previously found in China, but 3, viz. Chrysosphaerella septispina, Mallomonas rasilis and M. guttata var. simplex are new to China. M. guttata var. simplex has only been reported from the Ontario region, Canada. The silica-scaled chrysophyte flora and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ntion in thisregion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ysophyceae Synurophyceae silica-scaled CHRYSOPHYTES BIOGEOGRAPHY ELECTRON MICROSCOPY
全文增补中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behaviour modeling of large-scale fused silica optics for laser facility
2
作者 于景侠 贺少勃 +4 位作者 向霞 袁晓东 郑万国 吕海兵 祖小涛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6期329-334,共6页
High temperature annealing is often used for the stress control of optical materials.However,weight and viscosity at high temperature may destroy the surface morphology,especially for the large-scale,thin and heavy op... High temperature annealing is often used for the stress control of optical materials.However,weight and viscosity at high temperature may destroy the surface morphology,especially for the large-scale,thin and heavy optics used for large laser facilities.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thermal behaviour and design proper support systems for large-scale optics at high temperature.In this work,three support systems for fused silica optics are designed and simulated with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thermal behaviours of different support systems,som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an be reveal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port with the optical surface vertical is optimal because both pollution and deformation of optics could be well controlled during annealing at high temperature.Annealing process of the optics irradiated by CO2 laser is also simulated.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high temperature anneal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esidual stress.However,the effects of annealing on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optics are complex.Annealing creep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sidual stress and strain distribution.In the region with large residual stress,the creep is too large and probably increases the deformation gradient which may affect the laser beam propag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support systems large-scale fused silica high temperature
下载PDF
耐高温阻硅垢荧光缓释微球的制备与缓释特征
3
作者 李养沛 陈友媛 +3 位作者 乔时轩 李佳兴 彭涛 刘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40,174,共9页
缓释型阻垢剂常用来延长阻垢剂作用距离和时间,但在地热开采等高温循环水中,常规缓释技术释放速度过快导致效果不佳。为增强高温下的缓释效果,本文以耐热材料聚苯乙烯为壁材,以固相/油相/水相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阻垢缓释微球,优选了芯... 缓释型阻垢剂常用来延长阻垢剂作用距离和时间,但在地热开采等高温循环水中,常规缓释技术释放速度过快导致效果不佳。为增强高温下的缓释效果,本文以耐热材料聚苯乙烯为壁材,以固相/油相/水相溶剂挥发法制备新型阻垢缓释微球,优选了芯材和乳化剂,探究了制备工艺,并利用荧光技术测试了缓释效率和阻垢效果。结果表明:硅藻土和十六烷基磺酸钠分别适宜用作固相吸附材料和乳化剂;乳化剂浓度为2%,芯材浓度为50 mg/mL,搅拌速度300 r/min为最佳制备条件。制备的微球静态释放时间长达100 h,动态释放时间超过20 h, 20 h阻垢率50%以上。本成果有望为高温循环水提供新型缓释阻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挥发法 缓释特征 硅垢 阻垢剂 荧光
下载PDF
地热流体开发利用中防垢除垢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谢迎春 李义曼 +4 位作者 王宗满 孙国强 卜宪标 庞忠和 黄天明 《新能源进展》 CSCD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地热流体结垢是阻碍地热资源稳定、经济和高效开发利用的因素之一。系统总结了中高温地热流体开发利用中防垢除垢技术研究进展。中高温地热田中代表性垢物是钙垢和硅垢,其中钙垢成分以CaCO3为主,多形成于因压力下降导致CO_(2)脱气的开... 地热流体结垢是阻碍地热资源稳定、经济和高效开发利用的因素之一。系统总结了中高温地热流体开发利用中防垢除垢技术研究进展。中高温地热田中代表性垢物是钙垢和硅垢,其中钙垢成分以CaCO3为主,多形成于因压力下降导致CO_(2)脱气的开采井或者地面设备,硅垢成分以无定型SiO_(2)为主,多形成于因温度下降导致的溶解度减小的回灌井或者地面设备。实际生产中防垢除垢技术应结合地热流体利用方式进行选择和优化,直接利用方式可考虑采用基于CaCO3和无定型SiO_(2)热力学性质的防垢技术;发电方式中钙垢可考虑阻垢剂注入的防垢技术,而硅垢则考虑利用石英和无定型SiO_(2)溶解度差异、调控温度、pH、无定型Si O_(2)浓度等防垢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流体 碳酸钙垢 硅垢 防垢方法 除垢技术
下载PDF
纳滤/反渗透膜硅垢形成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5
作者 赵东升 宋基瑜 +3 位作者 林治全 刘贵彩 吴怡波 黄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20-5928,共9页
硅结垢会导致纳滤/反渗透(NF/RO)膜渗透通量不可逆下降,严重限制膜系统的产水率,被广泛认为是水处理过程的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NF/RO膜硅垢的2种类型,即无机垢和无机-有机复合垢;然后重点综述了进水水质、膜表面化学性质和拓扑结构对... 硅结垢会导致纳滤/反渗透(NF/RO)膜渗透通量不可逆下降,严重限制膜系统的产水率,被广泛认为是水处理过程的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NF/RO膜硅垢的2种类型,即无机垢和无机-有机复合垢;然后重点综述了进水水质、膜表面化学性质和拓扑结构对膜表面硅结垢的影响,以及进水预处理、阻垢剂添加、膜表面化学改性和形貌调控的硅结垢控制策略;最后总结了目前NF/RO膜表面硅垢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采用表面性质可控的模型基底进行硅结垢行为研究,深入探索膜表面化学性质与硅结垢潜力之间的关系,在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高分子阻垢剂的延迟和抑制机制,研制同步抑制硅结垢和有机污染的新型膜材料,以及建立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膜表面性质与硅结垢相关联的综合数据库等,对开发高效硅垢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 反渗透 硅垢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油井中硅垢的形成机理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萍 程祖锋 +2 位作者 王贤君 刘钦甫 丁述理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66,共4页
油层内及油井底结垢是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过程中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基于试验区地层岩石及流体特点 ,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三元复合体系在相关条件下的动态、静态水 岩反应进行了模拟试验 ,以确定这些因素对成垢作用... 油层内及油井底结垢是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过程中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基于试验区地层岩石及流体特点 ,对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及三元复合体系在相关条件下的动态、静态水 岩反应进行了模拟试验 ,以确定这些因素对成垢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根据溶度积理论建立了结垢预测模型 ,运用该模型对大庆杏北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验区进行了结垢定量预测。研究表明 ,三元复合体系中的碱对储层岩石产生了明显的溶蚀作用 ,使Si4+ 、Al3 + 、Ca2 + 、Mg2 + 等成垢离子进入溶液 ,在特定条件下形成了非晶质SiO2 垢等。对现场采集垢样的检测分析表明 ,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该预测模型可用于选择油田注水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硅垢 形成机理 预测模型 大庆油田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烧蚀机理和通用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国义军 桂业伟 +2 位作者 童福林 代光月 曾磊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研究了C/SiC复合材料氧化烧蚀机理,发现它们与传统的硅基和碳基材料烧蚀有很大差别。C/SiC的烧蚀取决于氧的分压、表面温度和材料晶态结构及成份,可能出现活性氧化和惰性氧化两种破坏机制。研究了氧化膜的形成和破坏条件,以及氧化膜中... 研究了C/SiC复合材料氧化烧蚀机理,发现它们与传统的硅基和碳基材料烧蚀有很大差别。C/SiC的烧蚀取决于氧的分压、表面温度和材料晶态结构及成份,可能出现活性氧化和惰性氧化两种破坏机制。研究了氧化膜的形成和破坏条件,以及氧化膜中氧气的扩散机制,建立了适用于C、Si、SiC和C/SiC(C和SiC可有不同混和比)四种材料烧蚀计算的通用物理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 烧蚀 氧化膜 计算模型
下载PDF
新型阻硅聚合物TJ-SI01的阻硅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喻本宏 张冰如 李风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53,共4页
在工业水处理中,原水中硅浓度过高会导致二氧化硅沉淀成硅垢,危害水处理系统。传统的阻垢剂对硅垢处理效果不理想。本文作者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新型阻硅聚合物TJ-SI01,并将这种聚合物应用于制备胶体硅阻垢剂,发现TJ-SI01阻硅性能优于传... 在工业水处理中,原水中硅浓度过高会导致二氧化硅沉淀成硅垢,危害水处理系统。传统的阻垢剂对硅垢处理效果不理想。本文作者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种新型阻硅聚合物TJ-SI01,并将这种聚合物应用于制备胶体硅阻垢剂,发现TJ-SI01阻硅性能优于传统的阻垢剂,而且TJ-SI01与聚环氧琥珀酸(PESA)复配可以作为硬水的硅阻垢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垢 阻垢剂 TJ-S101 PESA 聚合物
下载PDF
含醚键的四元共聚物防垢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余兰兰 关晓燕 +1 位作者 王宝辉 孙旭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43-1846,共4页
针对油田三元复合驱过程产生的硅垢和钙垢,本文以马来酸酐、次亚磷酸钠、丙烯酰胺、聚乙二醇4000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元共聚物防垢剂。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考察了防垢剂的防垢效果。结果表明,防垢剂加... 针对油田三元复合驱过程产生的硅垢和钙垢,本文以马来酸酐、次亚磷酸钠、丙烯酰胺、聚乙二醇4000为单体,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元共聚物防垢剂。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考察了防垢剂的防垢效果。结果表明,防垢剂加量100 mg/L、60℃时,测定硅垢防垢率为67.2%;70℃时,测定CaCO3垢防垢率为96.3%。指出四元共聚物防垢剂中的4种官能团的协同作用机理主要是晶格畸变与静电斥力作用;而由于聚乙二醇价格高,寻找价格低廉可降解的含醚键化合物是以后实验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硅垢 四元共聚物 防垢剂 防垢机理
下载PDF
新型非离子型聚合物对胶体SiO_2垢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弯昭锋 张冰如 李风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30,94,共5页
工业水处理中,原水中硅含量过高会导致胶体SiO2垢的形成,硅垢一旦形成便难以去除,给工业生产带来许多隐患。研究了一种新型非离子聚合物TJ-SI0Ⅱ对胶体SiO2垢沉积的影响,并与传统有机膦阻垢剂(包括PBTC、EDTMP、HEDP、DTPMP、ATMP、PAP... 工业水处理中,原水中硅含量过高会导致胶体SiO2垢的形成,硅垢一旦形成便难以去除,给工业生产带来许多隐患。研究了一种新型非离子聚合物TJ-SI0Ⅱ对胶体SiO2垢沉积的影响,并与传统有机膦阻垢剂(包括PBTC、EDTMP、HEDP、DTPMP、ATMP、PAPEMP和HDTMP)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TJ-SI0Ⅱ是一种优良的硅垢阻垢剂,而传统有机膦药剂对胶体SiO2垢沉积基本无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垢 有机膦阻垢剂 非离子型聚合物
下载PDF
三元共聚物MA/AA/TPEG的合成及对硅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国辉 杨鸿鹰 +2 位作者 王丽莉 李俊 张哲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966-967,970,共3页
以聚马来酸酐、丙烯酸、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等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阻垢剂三元聚合物MA/AA/TPEG,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了TPEG用量、介质pH、聚合物用量对硅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使用浓度相等时,MA/AA/TPEG-2的抑制效... 以聚马来酸酐、丙烯酸、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TPEG)等为单体,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阻垢剂三元聚合物MA/AA/TPEG,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了TPEG用量、介质pH、聚合物用量对硅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使用浓度相等时,MA/AA/TPEG-2的抑制效果最佳,在pH=6,用量为50 mg/L时,对硅垢的抑制率可达到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共聚物 硅垢 阻垢
下载PDF
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的结垢与防垢 被引量:13
12
作者 彭志宏 陈科云 +3 位作者 李小斌 刘桂华 周秋生 陈滨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氧化铝生产中种分母液为对象,研究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碳酸钠和硫酸钠等杂质盐的析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对比实验法,研究防垢添加剂对减缓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加热面结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苛性碱浓度的升高,铝酸钠溶液... 以氧化铝生产中种分母液为对象,研究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碳酸钠和硫酸钠等杂质盐的析出行为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对比实验法,研究防垢添加剂对减缓铝酸钠溶液蒸发过程中加热面结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苛性碱浓度的升高,铝酸钠溶液中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平衡浓度明显降低;随着温度降低,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平衡浓度下降;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铝酸钠溶液中碳酸钠和硫酸钠平衡浓度与氢氧化钠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定量变化关系式;GR-12、GR-3、GR-4等添加剂防垢效果明显,可降低结垢量60%~70%,有效减缓加热面结垢的形成速度,并抑制溶液中硅的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防垢 结垢 硅量指数 表面张力
下载PDF
PAMAM对硅垢的抑制作用及其阻垢机理的MD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春胜 王丽 +2 位作者 刘向斌 张娜 王俊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84,I0006,I0007,共10页
以乙二胺、丙烯酸甲酯和甲醇为原料,合成不同代数的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作为硅垢阻垢剂,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方法对产品进行表征,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PAMAM与硅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7,代数为G1.0,... 以乙二胺、丙烯酸甲酯和甲醇为原料,合成不同代数的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作为硅垢阻垢剂,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方法对产品进行表征,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PAMAM与硅酸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7,代数为G1.0,质量浓度为40 mg/L,作用时间为24 h时的静态防垢率为79.61%。阻垢效果最好的G1.0-PAMAM在阻垢过程中主要为吸附反应,由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作用组成。该结果为研发更高效的阻垢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垢 阻垢 树状大分子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径向分布函数 结合能 静态阻垢法
下载PDF
硅垢防垢剂ITSA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余兰兰 郭磊 +1 位作者 郑凯 宋健 《化工科技》 CAS 2014年第6期35-40,共6页
由于三元复合驱中碱的引入,导致采出液在采出系统中形成大量硅垢,而硅垢一旦形成便难以去除。自共聚物防垢剂开发以来,针对硅垢的防垢剂研究报道较少,因此硅垢共聚物防垢剂一直是油田处理药剂研究的热点。作者以衣康酸(IA)、三乙醇胺(T... 由于三元复合驱中碱的引入,导致采出液在采出系统中形成大量硅垢,而硅垢一旦形成便难以去除。自共聚物防垢剂开发以来,针对硅垢的防垢剂研究报道较少,因此硅垢共聚物防垢剂一直是油田处理药剂研究的热点。作者以衣康酸(IA)、三乙醇胺(TEA)、烯丙基磺酸钠(SAS)、丙烯酰胺(AM)为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新型四元共聚物硅垢防垢剂,简称ITSA。通过实验确定合成共聚物防垢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温度65℃,聚合时间3h,m(引发剂)∶m(单体)=8%,单体配比n(IA)∶n(TEA)∶n(SAS)∶n(AM)=1.0∶1.8∶0.2∶1.5。在此合成条件下对硅垢的防垢率达到72.11%。说明该四元共聚物防垢剂对硅垢有较好的防垢效果。防垢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晶格畸变和分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共聚物 硅垢 防垢剂
下载PDF
MAPS四元共聚物硅垢防垢剂的合成与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梦婕 张吉红 +3 位作者 刘冬梅 马喜平 何彬 马祥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0,共4页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聚乙二醇(PEG)、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得到了一种四元共聚物(MAPS)硅垢防垢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并以硅垢防垢率为评价指标来确定共聚物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质量分数为30%,n(MA)∶n(...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聚乙二醇(PEG)、甲基丙烯磺酸钠(SMAS)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得到了一种四元共聚物(MAPS)硅垢防垢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并以硅垢防垢率为评价指标来确定共聚物最佳合成条件:单体总质量分数为30%,n(MA)∶n(AA)∶n(SMAS)∶n(PEG)=1∶1∶0.4∶0.03,引发剂投加量为8%,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3 h。在防垢剂加量为100 mg/L时,硅垢防垢率为76%;在防垢剂投加量为60 mg/L时,碳酸钙垢防垢率为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元共聚物 防垢剂 合成 硅垢
下载PDF
化学复合驱强化采油中碱与矿物组分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培滋 黄世煜 +1 位作者 罗洪原 丁云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2-253,共2页
化学复合驱是一种重要的强化采油手段。化学复合驱的驱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碱。碱在降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用量 ,增加采油效率方面起重要作用 ,同时也可能与地层矿物组分相作用 ,生成一些沉淀结垢。本文重点研究氢氧化钠与... 化学复合驱是一种重要的强化采油手段。化学复合驱的驱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碱。碱在降低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用量 ,增加采油效率方面起重要作用 ,同时也可能与地层矿物组分相作用 ,生成一些沉淀结垢。本文重点研究氢氧化钠与高岭土作用的硅、铝溶蚀规律和硅、铝垢的生成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采油 化学复合驱 硅铝垢 氢氧化钠 高岭土
下载PDF
树状聚酰胺-胺化合物对硅垢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尹晓爽 杨文忠 +2 位作者 唐永明 张建枚 王锦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4-97,共4页
从树状聚酰胺-胺(PAMAM)化合物对水溶性SiO2的助溶作用出发,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不同代数的PAM-AM(G1.0~G4.0)对水中硅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硅垢的抑制作用与PAMAM的代数、浓度以及溶液的pH有关.在pH6~8的范围内,PAMAM(G1.0~G4.0)... 从树状聚酰胺-胺(PAMAM)化合物对水溶性SiO2的助溶作用出发,在静态条件下考察不同代数的PAM-AM(G1.0~G4.0)对水中硅垢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对硅垢的抑制作用与PAMAM的代数、浓度以及溶液的pH有关.在pH6~8的范围内,PAMAM(G1.0~G4.0)对硅垢均有抑制作用,pH为6时,抑制作用最明显.使用浓度相同时,PAMAMG2.0的抑制效果最佳.各代数PAMAM在40mg/L时表现出最高抑制率.PAMAM(G3.0与G4.0)与聚甲基丙烯酸(PMAA)共存时,对硅垢的抑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pH为6时,混合药剂比单独PAMAMG3.0或PAMAMG4.0的阻垢效率提高近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状分子 阻垢 硅垢
下载PDF
共聚物硅垢防垢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余兰兰 郭磊 +1 位作者 李妍 郑凯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6-442,448,共8页
三元复合体系中碱成分的引入导致油田注采系统内出现严重结垢现象,为解决注采设备内难以处理的硅垢问题,本实验以乌头酸(AA)、二乙醇胺(DEA)、柠檬酸(CA)、丙烯酰胺(AM)为单体,异丙醇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一种新型针对硅垢... 三元复合体系中碱成分的引入导致油田注采系统内出现严重结垢现象,为解决注采设备内难以处理的硅垢问题,本实验以乌头酸(AA)、二乙醇胺(DEA)、柠檬酸(CA)、丙烯酰胺(AM)为单体,异丙醇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一种新型针对硅垢的共聚物防垢剂(ADCA)。确定在下列条件下合成得到的防垢剂防垢效果较佳:聚合温度75℃,聚合时间2 h,引发剂用量5%,单体摩尔配比AA:DEA:CA:AM为2.0:1.0:1.0:1.2。在p H为8,温度为60℃,防垢剂加量70 mg/L的条件下,对硅垢的防垢率为77.84%。防垢率的测定和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防垢剂ADCA防硅垢效果较显著。初步认为防垢机理主要为吸附和螯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 硅垢 共聚物防垢剂 防垢机理
下载PDF
毫米级轻质高强度多孔二氧化硅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娃 李凤云 +3 位作者 史志胜 黄珏 蔡强 张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55-1660,共6页
以F127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液体石蜡/水(W/O)体系中通过自组装合成了毫米级轻质高强度多孔二氧化硅球.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附-脱附分析仪... 以F127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液体石蜡/水(W/O)体系中通过自组装合成了毫米级轻质高强度多孔二氧化硅球.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氮气吸附-脱附分析仪及纳米压痕仪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物是直径为(1.40±0.20)mm的球形颗粒,球内存在大量多级孔洞,从2 nm到几十纳米的多级孔径并存,样品的Brunauer-Emmett-Teller(BET)比表面积为498.00 m2/g.另外,毫米级多孔二氧化硅球的表观密度为0.44 g/cm3,硬度与弹性模量分别为549.00 MPa和9.19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级二氧化硅球 轻质高强度二氧化硅 液体石蜡/水体系
下载PDF
反渗透膜硅垢形成机理及抗硅垢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军 赵颂 +2 位作者 郝展 王志 王纪孝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8-137,共10页
反渗透(RO)技术具有低能耗、易操作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但膜结垢特别是硅垢导致的膜通量下降、膜寿命缩短问题严重制约着RO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硅垢形成机理,包括溶液中硅酸聚合过程和RO膜表面硅垢形成过... 反渗透(RO)技术具有低能耗、易操作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过程,但膜结垢特别是硅垢导致的膜通量下降、膜寿命缩短问题严重制约着RO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首先阐述了硅垢形成机理,包括溶液中硅酸聚合过程和RO膜表面硅垢形成过程;然后对抗硅垢膜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如表面化学改性、界面聚合和层层自组装等;最后对未来RO系统膜硅垢问题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 硅垢 形成机理 抗硅垢膜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