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wer-law patterns in the Phanerozoic sedimentary records of carbon, oxygen, sulfur,and strontium isotopes
1
作者 Haitao Shang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116-126,共11页
Power-law patterns appear in a variety of natural systems on the modern Earth;nevertheless,whether such behaviors appeared in the deep-time environment has rarely been studied. Isotopic records in sedimentary rocks, w... Power-law patterns appear in a variety of natural systems on the modern Earth;nevertheless,whether such behaviors appeared in the deep-time environment has rarely been studied. Isotopic records in sedimentary rocks, which are widely used to reconstruct the geological/geochemical conditions in paleoenvironments and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biogeochemical cycles, offer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power laws in ancient geological systems. In this study, I focus on the Phanerozoic sedimentary records of carbon, oxygen, sulfur, and strontium isotopes, which have well documented and extraordinarily comprehensive datasets. I perform statistical analyses on these datasets and show that the variations in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of the four isotopes exhibit power-law behaviors. The exponents of these power laws range between 2.2 and 2.9;this narrow interval indicates that the variations in carbon, oxygen, sulfur, and strontium isotopes likely belong to the same universality class, suggesting that these systematic power-law patterns are governed by universal, scale-free mechanisms. I then derive a general form for these power laws from a minimalistic model based on basic physical principles and geosystem-specific assumptions, which provides an interpretation for the power-law patter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rmodynamics.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s regulating such patterns might have been ubiquitous in paleoenvironments, implying that similar power-law behaviors may exist in the sedimentary records of other isot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laws Phanerozoic sedimentary records carbon isotope(δ~(13)C) oxygen isotope(δ~(18)O) sulfur isotope(δ~(34)S) Strontium isotope(~(87)Sr/~(86)Sr)
原文传递
Sulfate sources constrained by sulfur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Xijiang River,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Jing Liu Siliang Li +4 位作者 Jun Zhong Xuetao Zhu Qingjun Guo Yunchao Lang Xiaokun Ha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11-618,共8页
While it is critical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sources and transformation of sulfate based on time-series analysis, there are limited studies on temporal variation of sulfate in rivers and on rock weathering by sul... While it is critical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the sources and transformation of sulfate based on time-series analysis, there are limited studies on temporal variation of sulfate in rivers and on rock weathering by sulfuric acids.We conducted a monthly sampling campaign in the Beipan, Nanpan, and Hongshui Rivers over the course of one hydrological year. This study examined seasonal variations in riverine sulfate impacted by the monsoon climat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Xijiang River basin. In general, the SO_4^(2-) contents in these rivers dropped from relatively high levels to low values during the high-flow season, in response to increasing discharge. The sulfate was generally enriched in heavy isotopes during the low-flow season compared to the high-flow season. The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iverine sulfate was mainly derived from sulfide oxidation, but that evaporite dissolution could be an important source during the low-flow season, based on isotopic evidence. Mine drainage is likely an important source of sulfate to these rivers during the high-flow season due to contributions from fast surface flow, which responds to frequent heavy rain in monsoonal climate regions. A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HCO_3^- was found to be derived from rock weathering by sulfuric acid during the high-flow season when compared to that observed during the low-flow seas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pproximately one quarter of the HCO_3^- in the Hongshui River originated from carbonate weathering by sulfuric acid derived from the oxidation of sulfide. Such information on the specific dual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riverine sulfate throughout a hydrological year can provide unique evid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sulfate concentrations and weathering processes in ri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ur isotope oxygen isotope Riverine sulfate carbonate weathering Xijiang River
下载PDF
Fluid properties and sources of Sixiangchang carbonate-associated mercury deposit, southwest China 被引量:2
3
作者 Yuzhou Zhuo Yong Huang +2 位作者 Jinwei Li Wei Gao Jinxiang Li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670-682,共13页
Mercury mines in Guizhou province are the main base of mercury productio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base in China.The San-Dan mercury belt in Guizhou province contains a series of important mercury deposits.Howe... Mercury mines in Guizhou province are the main base of mercury productio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resource base in China.The San-Dan mercury belt in Guizhou province contains a series of important mercury deposits.However,the source of metallogenic materials and the properties of metallogenic fluid of these mercury deposits have long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In this study,we used cathode luminescence techniques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stages of dolomite and calcite,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to analyze the trace elements,and stable isotope mass spectrometry techniques to analyze C-O isotopes compositions of dolomite and calcite in the Sixiangchang mercury deposit in San-Dan mercury belt.We also measured the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 of cinnabar.Our study showed that dolomit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the lumpy dolomite associated with cinnabar in Dol 1 stage and dolomite vein in Dol 2 stage,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Cal 2 stage calcite vein.With the progress of mineralization,A1,As,Mo,Sb,and Sr elements were gradually enriched in the ore-forming fluid.The rare earth element(REE)partition curve of Dol 1 stage dolomite showed a trend of light REE enrichment.Cal 2 stage calcite and Dol 2 stage dolomite exhibited a flat-type REE partition curve,and Dol 2 stage dolomite showed a strong negative anomaly for Eu.δ^13C of carbonate mineral variation ranges from-6.89 to-2.16‰,whileδ^18O variation ranges from 13.80 to 23.09‰,and theδ34S variation range of cinnabar is 16.51-24.28‰.Carbonate mineral trace elements and C-O isotopes compositions suggested that early ore-forming fluid was reduced,and late ore-forming fluid was oxidized.The oreforming fluid of the Sixiangchang mercury deposit is a mixture of deep crustal fluid and meteoric water in deep thermal circulation,and involved in the oxidation of organic matter.The cinnabarδ^34S results showed that sulfur mainly came from seawater sulfate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icrobial reduction.Sulfur is sedimentary in origin and was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host-rock str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s carbon and oxygen isotopeS sulfur isotope CALCITE and DOLOMITE Youjiang Basin
下载PDF
北山成矿带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S-Pb-C-O同位素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约束
4
作者 唐卫东 魏立勇 +6 位作者 高永宝 刘天航 吴欢欢 葛战林 何佳乐 杨冰 孙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126,共16页
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是北山成矿带内蒙古段最为典型的金矿床之一,其矿床成因存在较多争议,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方面的研究几近空白。文章基于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选取不同成矿阶段的硫化物和方解石,开展原位S-Pb同位素和C-O同位素测试。研... 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是北山成矿带内蒙古段最为典型的金矿床之一,其矿床成因存在较多争议,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方面的研究几近空白。文章基于详细的野外实地调查,选取不同成矿阶段的硫化物和方解石,开展原位S-Pb同位素和C-O同位素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δ34S值为-0.56‰~5.54‰,^(206)Pb/^(204)Pb比值为18.326~18.390,207Pb/^(204)Pb比值为15.563~15.645,^(208)Pb/^(204)Pb比值为38.226~38.390,铅同位素μ值变化范围为9.40~9.55,ω值变化范围为35.77~36.85,方铅矿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32~270 Ma,δ^(13)C值介于-0.04‰~2.93‰之间,表明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岩浆和地层混合来源性质,成矿流体以岩浆来源为主,成矿作用晚期流体中混入了地层变质水。文章从矿床稳定同位素研究方面,结合前人对北山造山带构造演化的认识,提出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S-Pb同位素 C-O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床 北山成矿带
下载PDF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的形成机制与地球早期的大气和海洋 被引量:82
5
作者 李延河 侯可军 +2 位作者 万德芳 张增杰 乐国良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59-1373,共15页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是地球早期特有的化学沉积建造类型,记录了当时大气和海洋的化学成分、氧化还原状态及演化。本文系统测定了华北地台条带状硅铁建造的硫硅氧同位素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石英的硅同位... 前寒武纪条带状硅铁建造(BIFs)是地球早期特有的化学沉积建造类型,记录了当时大气和海洋的化学成分、氧化还原状态及演化。本文系统测定了华北地台条带状硅铁建造的硫硅氧同位素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型条带状硅铁建造中石英的硅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强烈亏损30Si,δ30SiNBS-28大部分位于-2.0‰~-0.3‰之间,平均-0.8‰;硅铁建造中石英的δ18OV-SMOW相对较高,8.1‰~21.5‰,平均13.9‰;二者均与现代海底黑烟囱、泉华及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相似。在同一样品中,磁铁矿条带中石英的δ30SiNBS-28普遍低于相邻硅质条带中石英的值,而δ18OV-SMOW刚好相反,反映了硅铁建造沉积时的初始特征。BIFs中硫化物的δ34SV-CDT变化范围很大,-22.0‰~+11.8‰,但大部分集中分布在0值附近。Δ33S=-0.89‰~+1.2‰,显示出了明显的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特征,说明当时大气氧浓度很低。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的Algoma型硅铁建造的Δ33S多为负值,而远离火山活动中心的Superior型硅铁建造的Δ33S多为正值。提出无论是Algoma型,还是Superior型BIFs都是由海底热液喷气作用形成的。富含溶解硅和铁的热水溶液喷发到在海底以后,由于温度突然下降,硅酸H4SiO4在海水中达到过饱和状态,导致SiO2首先沉淀,形成硅质层;随着热水溶液与海水的不断混合,温度不断降低,Eh值不断升高,Fe2+逐渐被氧化生成Fe3+随后沉淀,形成富铁层。一套硅铁韵律层代表了一次大的海底喷气活动;海底热液喷气的周期性活动形成了规律性的硅铁韵律层。BIFs的广泛分布和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的普遍存在,表明当时大气氧水平很低,可能不足现在氧水平的1‰;火山和海底喷气活动非常强烈,海水温度较高,呈酸性,pH值在3.0~5.5之间;海洋中可溶解硅H4SiO4和Fe2+的浓度很高;而可溶硫酸盐的浓度极低,<1mM。早元古代(1.8Ga)以后海洋硫酸盐浓度升高,由富铁海洋转化为富硫酸盐的海洋,是造成BIFs消失的根本原因。大规模火山喷发和海底喷气活动对海洋的成分和氧化还原状态影响很大,使海洋的氧化时间较大气至少推迟了6亿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硅铁建造 硫硅氧同位素 海底喷气 缺氧大气 富铁海洋
下载PDF
西藏邦铺铅锌矿床S、Pb、C、O同位素组成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立强 罗茂澄 +3 位作者 袁志洁 陈伟 冷秋锋 张学全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5-443,共9页
邦铺铅锌矿床系邦铺钼铜矿区斑岩矿化体外围形成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石品位较富,成矿元素以铅锌为主,基本不含铜。文章以矿床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S、Pb同位素研究方法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矿石金属硫化... 邦铺铅锌矿床系邦铺钼铜矿区斑岩矿化体外围形成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矿石品位较富,成矿元素以铅锌为主,基本不含铜。文章以矿床中主要金属硫化物为研究对象,采用S、Pb同位素研究方法对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矿石金属硫化物δ34S值分布范围较宽,但主要集中于-3.7‰~-0.7‰之间,具塔式分布特征,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稳定,为正常普通铅,矿石铅的高μ值(大于9.58)及构造环境演化图解中样品点的分布特征指示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物质。与驱龙外围知不拉、甲玛矽卡岩矿体对比研究发现,3个矿床硫均为岩浆来源;而金属物质来源空间上则显示出一定的规律,驱龙—甲玛—邦铺矿集区由南向北壳源物质的混染作用不断增加;大理岩及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矿床成矿流体中碳源主要来自于岩浆,碳酸盐岩地层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碳-氧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壳源混染 成矿流体 邦铺
下载PDF
广西大厂锡矿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初探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晓峰 杨锋 +2 位作者 陈振宇 卜国基 王义天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03-914,共12页
广西大厂锡矿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桂西北海西-印支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的断裂凹陷盆地中,是中国重要的、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矿床。它主要由长坡-铜坑和高峰矿床、拉么矿床、大福楼矿床和亢马矿床等组成,其铟资源量约6000t。文章在对... 广西大厂锡矿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桂西北海西-印支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的断裂凹陷盆地中,是中国重要的、以锡为主的有色金属矿床。它主要由长坡-铜坑和高峰矿床、拉么矿床、大福楼矿床和亢马矿床等组成,其铟资源量约6000t。文章在对长坡-铜坑矿床、高峰矿床以及拉么矿床不同类型围岩(包括花岗岩质岩石)、矿石以及不同矿床类型中矿石矿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中的In、Cu、Cd、Sn、Fe、Zn等微量元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矿床、不同矿物组合中硫化物的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测试以及硫同位素分析结果,初步认为大厂锡矿岩浆源区是富铟的,在正常的沉积岩中不存在铟的初始富集;In主要赋存于闪锌矿中,与层状和块状的矿体关系密切。在成矿作用过程中,In的分布和富集对矿物组合和矿石类型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大厂铟矿的形成是富铟的岩浆源区重融产生含铟岩浆,在岩浆侵位冷却过程中,由岩浆结晶所产生的流体携带In、Cu、Fe、Zn、Sn等成矿元素从岩浆中出溶,形成含In的成矿流体。水-岩反应以及在大气降水来源流体的参与下,导致In、Cu、Fe、Zn、Sn等从成矿流体中沉淀、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元素分布 成矿机制 硫碳氧同位素 闪锌矿 大厂
下载PDF
渔塘坝富硒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探讨:硅、氧、碳和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彩霞 刘家军 +2 位作者 刘燊 胡瑞忠 池国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53-1259,共7页
鄂西渔塘坝含碳硅质岩段(P_1~3m)为硒矿床的主要赋硒层位,其硅、氧同位素组成δ^(30)Si变化范围为0.5‰~1.8‰(平均1.25‰);δ^(18)O为22.7‰~27.1‰(平均25.3‰);硅质岩中黄铁矿δ^(34)S的值变化范围为-27.7‰~5.65‰,幅度大于20‰... 鄂西渔塘坝含碳硅质岩段(P_1~3m)为硒矿床的主要赋硒层位,其硅、氧同位素组成δ^(30)Si变化范围为0.5‰~1.8‰(平均1.25‰);δ^(18)O为22.7‰~27.1‰(平均25.3‰);硅质岩中黄铁矿δ^(34)S的值变化范围为-27.7‰~5.65‰,幅度大于20‰;硅质岩层位中方解石样品的δ^(13)C值范围为4.19‰~0.52‰。综合研究表明,渔塘坝硅质岩在成因上主要表现为热水沉积特征,成岩温度为45℃,形成于半封闭的浅海至滨浅海(滞留的盆地)缺氧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硅、氧、碳、硫同位素 成因 沉积环境
下载PDF
油气有机质与MVT铅锌矿床的成矿——以四川赤普铅锌矿为例 被引量:25
9
作者 吴越 张长青 +2 位作者 毛景文 张望生 魏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5-436,共12页
四川赤普MVT铅锌矿床成矿与古老油气藏关系密切。通过对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硫化物硫同位素和热液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系统研究,结合沥青有机质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油气参与金属成矿的详细过程。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油气系统中先存的H2... 四川赤普MVT铅锌矿床成矿与古老油气藏关系密切。通过对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硫化物硫同位素和热液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系统研究,结合沥青有机质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油气参与金属成矿的详细过程。取得主要认识如下:(1)油气系统中先存的H2S是成矿早阶段主要的硫源,TSR作用启动后还原硫酸盐,为成矿提供另一硫源。Mg2+可能是控制成矿过程中TSR作用的一个因素;(2)热液碳酸盐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了TSR作用氧化的有机碳与流体溶解围岩碳酸盐岩中碳的不均匀混合作用;(3)矿床中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有机质(沥青)具有高-过成熟度特征和低芳烃含量,或是其参与了TSR作用的一个标志;(4)川滇黔地区油气成藏-破坏和赤普铅锌成矿可能是盆山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或是同一阶段不同时代的产物,铅锌矿床形成与古老油气藏破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普MVT铅锌矿 硫碳氧同位素 有机质TSR作用 成矿与油气破坏 四川
下载PDF
西秦岭寨上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光智 刘家军 刘新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7,共11页
寨上金矿床共发现金矿脉22条,金矿体19条。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出:该区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来源特征。δ34S的组成特点可能反映了硫源为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碳的来源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和花岗岩岩浆热液提供。矿石稀... 寨上金矿床共发现金矿脉22条,金矿体19条。通过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出:该区成矿流体水具有多来源特征。δ34S的组成特点可能反映了硫源为岩浆硫和地层硫的混合。碳的来源主要由海相沉积碳酸盐岩经溶解作用和花岗岩岩浆热液提供。矿石稀土元素并没有完全继承围岩的特征。成矿流体具有以下特征: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多期次活动的流体。金矿成矿是在300Ma之后燕山晚期形成的。成矿热液中,金主要以硫化物配合物的形式迁移。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充分的物质交换后,运移到裂隙发育部位,并因为流体的混合和围压突然降低,成矿流体产生强烈的沸腾作用,使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同位素碳 氧同位素 硫同位素 稀土元素 流体包裹体
下载PDF
山东蓬家夼金矿硫铅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连昌 沈远超 +3 位作者 刘铁兵 杨金中 邹为雷 李厚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60,共6页
位于山东胶莱盆地东北缘的蓬家夼金矿 ,受基底元古宙荆山群变质杂岩中的低角度层间滑动断层控制 ,金矿化类型属蚀变构造碎裂 角砾岩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蓬家夼金矿硫同位素组成与胶东其它典型金矿相似 ,以富集3 4 S为特征 ,矿... 位于山东胶莱盆地东北缘的蓬家夼金矿 ,受基底元古宙荆山群变质杂岩中的低角度层间滑动断层控制 ,金矿化类型属蚀变构造碎裂 角砾岩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 ,蓬家夼金矿硫同位素组成与胶东其它典型金矿相似 ,以富集3 4 S为特征 ,矿石硫一般稍高于老地层和中生代花岗岩的δ3 4 S值 ,反映大气降水循环淋滤作用使硫同位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铅同位素组成范围变化大 ,表现为异常铅特征。蓬家夼金矿床碳酸盐矿物碳氧同位素组成不同于胶东金青顶、三山岛等金矿 ,介于岩浆碳酸岩与荆山群大理岩范围之间 ,说明蓬家夼金矿的碳质来源于沉积碳酸盐岩和深源热液的混合。矿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成矿物质的多源性 ,这与该矿床形成时所处的构造边缘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金矿床 山东 硫同位素 铅同位素 氧同位素 成矿作用
下载PDF
准噶尔北缘老山口铁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吕书君 张志欣 +5 位作者 杨富全 柴凤梅 张希兵 刘锋 姜丽萍 耿新霞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7-534,共18页
老山口铁铜金矿床位于准噶尔北缘,铁铜金矿化主要呈块状、团块状、脉状、角砾状、细脉浸染状产于闪长(玢)岩和玄武质火山岩的接触带中。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以发育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为特征,退化蚀变阶段绿帘石主要发育液相包裹体,石... 老山口铁铜金矿床位于准噶尔北缘,铁铜金矿化主要呈块状、团块状、脉状、角砾状、细脉浸染状产于闪长(玢)岩和玄武质火山岩的接触带中。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以发育熔融包裹体和流体包裹体为特征,退化蚀变阶段绿帘石主要发育液相包裹体,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的方解石主要发育液相包裹体、含子矿物包裹体和含CO2三相包裹体。早期矽卡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205~550℃及大于550℃,主要集中在220~470℃和大于550℃,盐度w(NaCleq)介于7.02%~17.96%,峰值为7.5%和16%,密度为0.60~1.00 g/cm3。退化蚀变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于212~510℃,峰值为220℃,盐度w(NaCleq)介于6.16%~21.04%,密度为0.60~0.95 g/cm3。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均一温度变化于150~380℃,在160℃和220℃出现峰值,盐度w(NaCleq)介于13.4%~18.47%,密度为0.75~1.10 g/cm3。石榴子石和方解石的δ18OSMOW值为5.2‰~17.8‰,δ18O水值为-2.4‰~3.5‰,δDSMOW值变化于-144.0‰^-84.0‰,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混合的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方解石的δ13CPDB值变化于-6.8‰^-3.5‰,δ18OSMOW值为11.6‰~17.8‰,暗示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自闪长质岩浆,少量来自碳酸盐岩。黄铁矿δ34S值集中在0~3‰,结合稀土元素特征,表明硫主要来自于与矿体空间关系密切的闪长质岩浆。结合野外地质特征,认为铁矿成矿作用与矽卡岩的退化变质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球化学 铁铜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碳、氢、氧、硫同位素 成矿机制 准噶尔北缘
下载PDF
桂西北矿集区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概要 被引量:8
13
作者 梁婷 王登红 +3 位作者 蔡明海 黑欢 黄惠明 郑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43-2463,共21页
桂西北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研究程度高。本文概要介绍了矿集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产分布。以南丹-昆仑关成矿带为重点,总结了矿床类型、矿化和围岩蚀变分带特征,提出矿田、矿床的产出一方面受NW... 桂西北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研究程度高。本文概要介绍了矿集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产分布。以南丹-昆仑关成矿带为重点,总结了矿床类型、矿化和围岩蚀变分带特征,提出矿田、矿床的产出一方面受NW向构造与NE向构造的交汇隆起部位、背斜核部、NW向断裂和褶皱的拐弯部位、背斜轴部的局部隆起地段等有利构造部位的控制,另一方面也受岩体侵入构造的控制。围绕隐伏花岗岩体,围岩蚀变由内向外表现为云英岩化→矽卡岩化、角岩化→钾长石化、电气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岩化→绢云母、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矿化组合表现为高温W-Mo矿化、Zn-Cu-Sn矿化→高中温Sn多金属矿化→中低温Pb-Zn矿化→低温Sb-Hg-As矿化的正向分带特征,中低温的W-Sb矿化叠加于近岩体矽卡岩型Zn-Cu矿化之上,使得晚期成矿表现出逆向分带特征。利用硫、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空间变化,探讨了成矿物质运移方向是由近岩体向远离岩体运移,证实了矿集区内矿床的成因为岩浆热液成因。依据赋矿围岩的性质、矿体产出的部位、矿体的类型和形态等特征建立的区域成矿模式,直观地反映了成矿带的成矿特征,对指导该地区的找矿实践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多金属矿床 矿床类型 矿化分带 硫、碳、氧同位素 南丹-昆仑关成矿带
下载PDF
安徽安庆铁铜矿床物质来源与演化——地质和硫、碳、氧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光树 温汉捷 +4 位作者 胡瑞忠 范良伍 燕永锋 毛致博 王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1-663,共13页
安庆铁铜矿床是安徽沿江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其形成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分析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硫、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具有显... 安庆铁铜矿床是安徽沿江地区具代表性的大型铁铜矿床之一,其形成机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分析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矿石和围岩的硫、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矿床具有显著的水平分带特征。矿石硫化物δ^(34)S值范围为-6.5‰~10.6‰,变化大,闪长岩浆为成矿提供了大部分硫,前三叠纪碎屑地层和三叠纪围岩提供了部分硫;从闪长岩体到围岩,δ^(34)S值呈V字型变化,是不同来源硫混合的结果。碳酸盐矿物δ^(13)C范围为-5.5‰~2.0‰,从外带到内带呈下降趋势,表明碳主要源自岩浆热液,混入了部分地层碳。近矿围岩中δ^(13)C和δ^(18)O值相对地层偏低,是流体改造作用的结果。外接触带致密块状磁铁矿体具有最低的δ^(18)O值和部分贯入成因地质特征,可能为高温流体沿接触带和断层贯入充填的产物。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可能存在流体贯入充填与热液交代两种成矿形式。高温富铁流体贯入接触带形成了外带块状磁铁矿体,其分异热液与闪长岩体的交代作用、地层流体混入等综合作用形成了矽卡岩型铜矿体和含铜蚀变闪长岩,二者在空间上的叠加构成了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不同成矿方式的叠加导致了矿床分带及元素迁移特征有别于典型矽卡岩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铁铜矿床 矽卡岩 硫、碳、氧同位素 成矿过程 成矿物质来源
下载PDF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日尼图钨钼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增海 王建平 +5 位作者 刘家军 王守光 王清义 康书光 张捷先 赵云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3,共11页
乌日尼图钨钼矿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境内,是近几年在该区新发现较大规模的钨钼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以细脉状矿化类型为主。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34SV-CDT值范围为0.6‰~4.1‰,组成较为稳定;显示... 乌日尼图钨钼矿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境内,是近几年在该区新发现较大规模的钨钼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以细脉状矿化类型为主。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34SV-CDT值范围为0.6‰~4.1‰,组成较为稳定;显示钨钼矿体的形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硫可能主要来自岩浆源。矿石样品208Pb/204Pb值范围为38.115~38.353,207Pb/204Pb值范围为15.528~15.591,206Pb/204Pb值范围为18.375~18.528;铅构造模式图解和其参数综合分析表明成矿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与地幔的混合,具有壳幔混合特点。热液方解石δ13CPDB=-8.63‰~-6.41‰,δ18OSMOW=-1.49‰~8.72‰,表明热液矿物方解石是2个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早期成矿流体碳主要来源于岩浆;成矿作用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日尼图钨钼矿床 成矿物质 铅同位素 氧同位素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
下载PDF
滇西金满铜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来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季宏兵 李朝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8-27,共1页
滇西金满铜矿床是产于兰坪-思茅弧后盆地北缘的含银富铜脉状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在成矿期的充填交代阶段与沸腾喷发和沉积阶段,成矿温度分别为t1=140~280℃和t2=94~204℃,... 滇西金满铜矿床是产于兰坪-思茅弧后盆地北缘的含银富铜脉状铜矿床。本文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在成矿期的充填交代阶段与沸腾喷发和沉积阶段,成矿温度分别为t1=140~280℃和t2=94~204℃,成矿压力为6×107~1.2×108Pa,成矿流体的盐度为5wt%~20.8wt%(NaCl)。硫化物的δ34S(CDT)分布范围为-9.6‰~+11.03‰,极差为22.66‰,在δ34S直方围中具明显的塔式分布特征,各硫化物δ34S值符合同位素平衡分馆特征(即δ34SPy>δ34SCp>δ34SBn)。矿石样品中的TS/TOC=0.16~5.54,数值变化大,无线性关系。用大本(Ohmotot)模式,计算得出成矿两阶段,成矿溶液中含硫原子团的氧化还原比R'1-2.16×10-17,R’2=1.55×104。方解石与石英包裹体中δ13CC02(PDB)为-8.12‰--3.18‰,均值为-5.26‰,与慢源CO2组成相一致。石英包裹体中δ13CCH4(PDB)为-32.11‰~-22.24‰,均值为-26.69‰,与现代地热气甲烷的碳同位素相近。成矿溶液的δ18OH2O)(SMOW)为-1057‰~+9.77‰,δDH2O(SMOW)为-51‰~-135‰,投点范围大。在考虑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同位素交换反应效应,成矿溶液的投影点大多落在大气降水与碎屑岩反应线上或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液包体
下载PDF
老王寨金矿床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碧平 刘显凡 +1 位作者 卢秋霞 赵甫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112,117,共5页
通过对老王寨金矿床岩矿石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矿区成矿流体中的水是以岩浆水为主的混合水,碳同位素组成表现为幔源特点,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典型的幔源硫特征。综合研究表明,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成... 通过对老王寨金矿床岩矿石氢、氧、碳、硫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矿区成矿流体中的水是以岩浆水为主的混合水,碳同位素组成表现为幔源特点,硫同位素组成具有典型的幔源硫特征。综合研究表明,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源于深部地幔,在参与交代蚀变过程中,其性质由熔浆向热液过渡,同时引发壳幔物质混染而有利于成矿作用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 - O 同位素 C 同位素 S 同位素 深源成矿流体 老王寨金矿床
下载PDF
硫酸钡的氧硫同位素分析方法及有关数据的地质应用实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瑞 沈延安 +2 位作者 谢奕汉 霍卫国 姚御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可还原硫酸钡,使其氧转入CO2及CO气体中。此CO气体在高温镍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可转化为CO2气体。两种CO2合并后,可用质谱计分析其氧同位素组成。此组成便是硫酸钡的δ(18)O值。水体硫酸根的氧、硫... 碳粉在高温条件下可还原硫酸钡,使其氧转入CO2及CO气体中。此CO气体在高温镍金属的催化作用下,可转化为CO2气体。两种CO2合并后,可用质谱计分析其氧同位素组成。此组成便是硫酸钡的δ(18)O值。水体硫酸根的氧、硫同位素值在水环境研究中大有用处。例如,三山岛金矿矿井水中硫酸根的氧、硫同位素数据表明,此水是地下水及海水的混合产物。这就为矿井排水工程的设计提供出某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钡 氧同位素分析 硫同位素分析 碳还原法
下载PDF
运用地球化学分析研究潜江凹陷潜江组沉积环境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5-340,共6页
运用同位素及粘土矿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硫、碳、氧同位素及粘土矿物,结合层序地层学分析,对其演化规律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硫、碳、氧同位素值及粘土矿物的高低变化与气候... 运用同位素及粘土矿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硫、碳、氧同位素及粘土矿物,结合层序地层学分析,对其演化规律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硫、碳、氧同位素值及粘土矿物的高低变化与气候的变化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潜江凹陷潜江组的沉积环境是一个封闭的较高盐度的陆相咸化湖泊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氧同位素 硫同位素 粘土矿物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干酪根中各种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文龙 《现代科学仪器》 2009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干酪根主要由C、H、O和少量S、N组成,作为石油的先驱物,干酪根中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分析,对于石油形成和分布的研究以及石油的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干酪根中C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开展得较为普遍,而其它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分析却很少... 干酪根主要由C、H、O和少量S、N组成,作为石油的先驱物,干酪根中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分析,对于石油形成和分布的研究以及石油的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干酪根中C的稳定同位素分析开展得较为普遍,而其它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分析却很少。本文通过仪器实验条件的最佳化实验,建立了干酪根中各种元素的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用国际原子能机构标样和国家标准物质对各种标气进行了标定。并对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进行了评价。实验说明分析结果满足石油行业标准和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根 碳同位素 氮同位素 氢同位素 氧同位素 硫同位素 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