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论吐鲁番出土景云元年联珠团窠对龙纹绫的渊源
1
作者 董华锋 《吐鲁番学研究》 2022年第1期50-56,154,159,共9页
吐鲁番阿斯塔那221号墓曾出土过一件唐景云元年(710)联珠团窠对龙纹绫,产地为“双流”。整理近20年来的新资料,我们可以在青海发现一批与之高度相似的丝织物。这些资料再次清晰地勾勒出丝绸之路河南道上的文化交流路线。联珠团窠对龙纹... 吐鲁番阿斯塔那221号墓曾出土过一件唐景云元年(710)联珠团窠对龙纹绫,产地为“双流”。整理近20年来的新资料,我们可以在青海发现一批与之高度相似的丝织物。这些资料再次清晰地勾勒出丝绸之路河南道上的文化交流路线。联珠团窠对龙纹是典型的“陵阳公样”。一般认为,“陵阳公样”是窦师纶任益州大行台兼检校修造时所创。但成都地区南北朝时期的考古资料表明,实际上早在6世纪中叶,该区域的石刻造像上就已经出现了较成熟的联珠团窠对龙纹。从这一情况来看,益州是联珠团窠纹中国化的前沿阵地“,陵阳公样”应当是窦师纶在该地区南北朝时期即已基本成型的图样基础上进行总结、改良而来的。而这一时期益州石刻造像上联珠团窠纹的出现则应与入蜀的粟特人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珠团窠对龙纹 丝绸之路河南道 吐鲁番 益州 陵阳公样
下载PDF
益州佛教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河南道的关系:以僧侣、义理、造像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曹中俊 李永平 《地域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28-41,M0003,M0004,共16页
东晋南朝时期,因特殊的历史背景,丝绸之路河西道一度阻塞、中断,由吐谷浑人绾毂的丝绸之路河南道逐渐兴盛、畅通。而当时以益州为核心的蜀地恰是各国僧侣往来西域与东晋南朝的必经之地,因此益州在河南道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各种佛教... 东晋南朝时期,因特殊的历史背景,丝绸之路河西道一度阻塞、中断,由吐谷浑人绾毂的丝绸之路河南道逐渐兴盛、畅通。而当时以益州为核心的蜀地恰是各国僧侣往来西域与东晋南朝的必经之地,因此益州在河南道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各种佛教义理及思想文化在这里流传,同时来自西域、河西及建康的佛教造像艺术也汇集于此,深刻影响了蜀地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的形成。近年成都出土众多融合了不同地域艺术风格的南朝佛教石刻造像,这些都表明东晋南朝时期的益州在河南道佛教传播与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丝绸之路河南道 益州佛教 南朝石刻造像 佛教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