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互鉴与丝路精神复兴的创造性拓进
1
作者 牛宏宝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7期15-22,I0001,共9页
丝绸之路是最具世界意义的跨文化语境空间存在,内嵌着一种跨文化语境的历史运作,在其中,不同文化所形成的知识和意义阐释得以传播、交流,新的知识、意义和心理、精神空间得以探索、凝聚和创生。而丝路精神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 丝绸之路是最具世界意义的跨文化语境空间存在,内嵌着一种跨文化语境的历史运作,在其中,不同文化所形成的知识和意义阐释得以传播、交流,新的知识、意义和心理、精神空间得以探索、凝聚和创生。而丝路精神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蕴含于丝路历史运作中的跨文化智慧的复兴和创造性转化。“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在现代更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中,对本土传统和异文化他者的资源进行基于主体性的选择和创造性转化,以创造性的力量生成新的文化主体性,以深弘的格局展现了新时代在赓续和创造性发展丝路精神方面所取得的切实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星出东方 一带一路 丝路精神 跨文化语境 主体性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论中国丝绸之路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魏志江 李策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169,共8页
文本在探讨丝绸之路学术史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概念以及丝绸之路范式研究的演化做了进一步论述,并对学术界有关"丝绸之路学科体系"的争议进行了评析。文本尝试阐释中国丝绸之路学科体系的研究内容、核心范式、理论模型与学科... 文本在探讨丝绸之路学术史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概念以及丝绸之路范式研究的演化做了进一步论述,并对学术界有关"丝绸之路学科体系"的争议进行了评析。文本尝试阐释中国丝绸之路学科体系的研究内容、核心范式、理论模型与学科结构,并针对丝绸之路学科的特点,提出了区域研究、动态研究和创新研究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为在丝绸之路研究中形成中国话语的学术体系和学科范式提供了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学 丝绸之路 学科体系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丝绸之路学”初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丛苍 张朝 赵戈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46,104,共9页
本文认为,目前“丝绸之路学”已经能够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被提出,并应该得到强化建设。本文从“丝绸之路学”定义、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历程与展望诸方面进行阐释,指出“丝绸之路学”是以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 本文认为,目前“丝绸之路学”已经能够作为一门成熟的学科被提出,并应该得到强化建设。本文从“丝绸之路学”定义、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研究历程与展望诸方面进行阐释,指出“丝绸之路学”是以丝绸之路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一切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研究内容皆是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其重在探讨丝绸之路的机制、作用、价值及东西方文明交流之成果;在时间上包含了先秦的早期丝绸之路、历史时期的丝绸之路及当今的“一带一路”,在空间上包含沙漠、海上、西南、草原、高原等丝绸之路。同时,该学科的目标是复原古代丝绸之路之面貌,探索东西方文明交流之规律,服务人类文明未来之发展,既关注古代,同样也立足现代,更是一门理解未来的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学 学科体系 发展规律 文明交往 一带一路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土地荒漠化国际治理与合作——现状、问题以及路径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9期35-39,共5页
土地荒漠化不仅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巨大危害,而且还会影响地区的经济活动与交通运输。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本身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上近年来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这些地区的土地沙化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因为土地沙化... 土地荒漠化不仅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有巨大危害,而且还会影响地区的经济活动与交通运输。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本身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加上近年来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这些地区的土地沙化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因为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的影响范围不以国境线为界,所以土地荒漠化的国际治理是必要的。尽管,近年来我国与周边国家已经建立了一些相关的合作机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当前的治理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分析近年来沿线地区国际治沙合作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通过重新理清超国家组织(国际机制)、国家、市场与社会在国际治沙中的关系,使得各参与主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提升中国在地区环境治理中的工具性和话语性领导力,加快改善"一带一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携手丝路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绿色走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治沙合作 治理主体 治理路径 绿色丝路
下载PDF
丹丹乌里克遗址佛像绘画的题材特色
5
作者 罗丹妮 《数码设计》 2018年第18期28-29,共2页
丹丹乌里克是古代西域著名的佛教艺术中心——于阗的边镇。在丹丹乌里克遗址发掘出的精美壁画和木板画残片中,除了有常见的宗教题材佛像绘画,还有一些以于阗建国传说和历史题材为内容的作品。这些画作没有以往宗教画的神秘感,也没有历... 丹丹乌里克是古代西域著名的佛教艺术中心——于阗的边镇。在丹丹乌里克遗址发掘出的精美壁画和木板画残片中,除了有常见的宗教题材佛像绘画,还有一些以于阗建国传说和历史题材为内容的作品。这些画作没有以往宗教画的神秘感,也没有历史画的说教意味,作品所表现的有趣故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于阗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现实,体现出此地艺术作品的市俗化和本土化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丹乌里克 于阗 佛像绘画 丝绸之路 题材
下载PDF
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原则的提出
6
作者 王宏伟 孟峰年 +1 位作者 温兵 李颖侠 《中华武术(研究)》 2019年第12期86-88,共3页
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承载着发展和建构当下文明的文化记忆。因此,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存在的各种盲目改造、保护主客体的混淆、本真性的流逝等情况,提... 丝绸之路甘肃段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也承载着发展和建构当下文明的文化记忆。因此,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存在的各种盲目改造、保护主客体的混淆、本真性的流逝等情况,提出以“人”为保护主体,以内容作为保护的客体,通过“人”来实现内容的“活态”保护。并提出保护的本真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等原则,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续存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主体 保护原则
原文传递
从独白到对话:对“一带一路”新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设想 被引量:10
7
作者 苏婧 刘迪一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2-159,共18页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外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现实语境。本文通过梳理和对比该语境下中外跨文化传播相关研究,发现两方学者各自独白、未能形成有效对话:这既体现在研究的内容、时空跨度、研究者背景与学术阵地的表征错位上,也根... “一带一路”倡议为国内外跨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现实语境。本文通过梳理和对比该语境下中外跨文化传播相关研究,发现两方学者各自独白、未能形成有效对话:这既体现在研究的内容、时空跨度、研究者背景与学术阵地的表征错位上,也根植于双方在文明观、全球观等意识形态的本质差异中,更揭示了国内跨文化传播研究学术主体性缺失的问题。本文提出,未来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应告别碎片化、应用型、以“我”为主的独白模式,拓展历史的深度和视野的疆域,融合跨学科智慧,在呼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价值观的基础上关注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中国特色跨文化传播学术共同体和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学术主体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