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诃梨勒到诃子:中印文化交流视域下的本草“中国化”
1
作者 陈宪良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65,共13页
诃梨勒作为一味产自印度、伊朗等地的果药,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胡僧从海陆两种途径进入中国。经过中医吸收与创新,来自域外的诃梨勒不仅化身为中医治病救人的常用方剂药诃子,而且还融进先民的宗教、饮食、染色等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原... 诃梨勒作为一味产自印度、伊朗等地的果药,经由丝绸之路上的胡商、胡僧从海陆两种途径进入中国。经过中医吸收与创新,来自域外的诃梨勒不仅化身为中医治病救人的常用方剂药诃子,而且还融进先民的宗教、饮食、染色等日常生活,丰富了中原地区人们的生活。就物质文化内涵而言,因为诃梨勒融入了历史、文化、宗教等诸多元素,所以其早已超越药材本身的价值,成为丝绸之路以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物质文化符号,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来事物强大的吸纳与创新能力,是为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诃梨勒 中医医药 丝绸之路 敦煌写卷 佛教医学 弘法僧医
下载PDF
明清转边手卷镶接工艺探究——以《明仿米芾行书明道观壁记卷》为例
2
作者 沈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手卷是最早出现的中国传统装裱形式,在历经从晋至清的千余年发展后,形成了撞边手卷、套边手卷和转边手卷三种经典样式,其中转边手卷又可分为挖嵌式与镶接式两种工艺。流传至今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转边手卷大多为更节省绢料的镶接式装裱工... 手卷是最早出现的中国传统装裱形式,在历经从晋至清的千余年发展后,形成了撞边手卷、套边手卷和转边手卷三种经典样式,其中转边手卷又可分为挖嵌式与镶接式两种工艺。流传至今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转边手卷大多为更节省绢料的镶接式装裱工艺,但此工艺复杂繁琐、技术难度较大,到了当代,有所式微,面临失传的境地。本研究主要以上海博物馆藏《明仿米芾行书明道观壁记卷》转边手卷的修复重裱为例,叙述对原装裱用料、配色、镶接工艺等的研究,以及原尺寸恢复其原本镶接式转边手卷的过程,旨在为古人优秀传统技艺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边手卷 挖嵌 镶接
下载PDF
中国罐疗法溯源——《五十二病方》角法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泽林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87-89,共3页
考证了角法概念的提出,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五十二病方》;论述了《五十二病方.牡痔》中关于"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的内涵,认为:"小角"是角法的工具;"角之"是触抵... 考证了角法概念的提出,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五十二病方》;论述了《五十二病方.牡痔》中关于"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的内涵,认为:"小角"是角法的工具;"角之"是触抵牡痔,表示小角的操作方式与操作部位;"如熟二斗米顷"包含角法的吸拔方法与操作时间:用煮热角法吸拔,吸拔约半个时辰(60 min);"张角"表示取罐时要用一定的力,因角内有负压。指出:《五十二病方》"以小角角之,如熟二斗米顷,而张角",其内涵上包含使用工具、操作部位、吸拔方法、吸拔时间,符合罐疗法的4个要素。《五十二病方》的角法是现代罐疗的最早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法 罐疗 拔罐 帛书
下载PDF
《明人仿李龙眠绢本人物卷》修复工艺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周海宽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1期79-83,共5页
《明人仿李龙眠绢本人物卷》是国内一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由于原件破损较重,画心残裂绢质酥脆并且遭到虫蛀,该画因卷舒失宜,保存不善,致使画面全面受损。修复难点包括清洗、揭褙、拼对与复原、全色等各个方面。通过逐一揭... 《明人仿李龙眠绢本人物卷》是国内一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由于原件破损较重,画心残裂绢质酥脆并且遭到虫蛀,该画因卷舒失宜,保存不善,致使画面全面受损。修复难点包括清洗、揭褙、拼对与复原、全色等各个方面。通过逐一揭出原破洞重新补配,对折条断裂遂一加固,精细全色,原磨损模糊失神的画意已清晰可见,也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原理和传统工艺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本 物画 修复
下载PDF
清王原祁《杜甫诗意图》巨轴的保护修复 被引量:2
5
作者 褚昊 徐文娟 +2 位作者 裔传臻 黄瑛 沈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8,共8页
因年代久远,清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的画芯与原装裱普遍存在水渍、断裂、折痕、残缺等病害现象,急需进行修复保护。结合对原装裱工艺、材料、病害分析研究结果,采用部分保留原装裱的方法进行保护修复,替换原装裱的天地头,保留原隔水... 因年代久远,清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的画芯与原装裱普遍存在水渍、断裂、折痕、残缺等病害现象,急需进行修复保护。结合对原装裱工艺、材料、病害分析研究结果,采用部分保留原装裱的方法进行保护修复,替换原装裱的天地头,保留原隔水边框、签条和轴头,为防止大尺寸绢本画芯“迸裂”现象,使用了棉料扎花纸和楮皮纸合托做成命纸。通过修复恢复了文物原貌,真实全面地保留书画原有的装裱及历史信息,有利于文物长期保存、陈列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本 部分保留原装裱 迸裂 楮皮纸
下载PDF
忍冬纹传入中国后在造型、内涵及应用上的演变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弋 张毅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54-58,共5页
纵观中国植物纹样的发展史,随丝绸之路传入的忍冬纹样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以丝绸之路影响下忍冬纹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历程为脉络,以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时间顺序,梳理了忍冬纹造型、内涵及应用方面在丝绸之路的不同... 纵观中国植物纹样的发展史,随丝绸之路传入的忍冬纹样对其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以丝绸之路影响下忍冬纹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历程为脉络,以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时间顺序,梳理了忍冬纹造型、内涵及应用方面在丝绸之路的不同发展时期向卷草纹、缠枝纹的演化过程。总结出忍冬纹造型特征由最初模仿植物自然形态到明清时期造型丰满、结构多样的变化特点;并从忍冬纹的文化内涵入手,归纳出其寓意从侧重纹样本身的宗教内容,趋向于组合纹样的象征意义;从忍冬纹到缠枝纹,其应用也由单一的宗教装饰逐步走向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忍冬纹 卷草纹 缠枝纹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馆藏唐寅山水图的修复 被引量:2
7
作者 邵真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0,共6页
上海博物馆馆藏唐寅山水图为绢本画芯,因年代久远,画面出现老化、破损、画意残缺、折痕断痕严重,急需重新修复,为此,制定了修复方案。修复过程严格按照古书画修复的五大工序“洗、揭、补、托、全”来进行,并严格遵守“最小干预性”“最... 上海博物馆馆藏唐寅山水图为绢本画芯,因年代久远,画面出现老化、破损、画意残缺、折痕断痕严重,急需重新修复,为此,制定了修复方案。修复过程严格按照古书画修复的五大工序“洗、揭、补、托、全”来进行,并严格遵守“最小干预性”“最大信息保留”和“安全性”的原则,根据修复的前后对比图来看,修复方案是可行的。通过不断实践和理论研究探讨,对每一件文物都会采用最适合的修复方法。相信此件文物的修复案例对于其他绢本类书画文物装裱修复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本 书画修复 全色接笔
下载PDF
晋代“璇玑图”织锦的探索和研制 被引量:6
8
作者 钱小萍 沈之娴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4,共6页
"璇玑图"织锦由前秦时期才女苏蕙创作并织就,是一件绝世之作。根据文献资料对诗文内容及图形文字的记载,探讨了"璇玑图"织锦的由来,并通过推断当年的纺织科技水平及织锦的结构、材质,还原了当时的制作技艺。在调查... "璇玑图"织锦由前秦时期才女苏蕙创作并织就,是一件绝世之作。根据文献资料对诗文内容及图形文字的记载,探讨了"璇玑图"织锦的由来,并通过推断当年的纺织科技水平及织锦的结构、材质,还原了当时的制作技艺。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最后确定了采用五重经锦来进行表现的设计方案。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和改进,终于将失传1 600余年的晋代"璇玑图回文诗织锦"试制成功。复原品不仅仿制得形似、神似,而且创新研制了不同技法、不同结构和不同风格的"璇玑图"丝绸作品,以适应现代人的喜爱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璇玑图 回文诗 五重经锦 织锦 复原品 宋锦挂轴 晋代丝绸
下载PDF
中国古书画装裱形制与丝绸使用规律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顾春华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112-120,共9页
在大量传世书画作品装裱丝绸材料和文献互证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古代书画装裱丝绸材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通过对中国古书画装裱形制与装裱丝绸材料使用规律的研究,发现手卷、立轴等书画形制中包首、天头、地头、隔水等不同的装裱部位使... 在大量传世书画作品装裱丝绸材料和文献互证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古代书画装裱丝绸材料进行了整理与分析。通过对中国古书画装裱形制与装裱丝绸材料使用规律的研究,发现手卷、立轴等书画形制中包首、天头、地头、隔水等不同的装裱部位使用的丝绸织物品种、图案及色彩有着不同的使用规律,另外装裱文献记载中的手卷、立轴等书画形制中各裱件部位使用的丝绸品种、图案、色彩等规律与存世书画作品中装裱丝绸材料使用规律较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 图案 古书画 装裱 形制 手卷 立轴
下载PDF
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丁媛 张如青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67-71,共5页
出土简帛中有数量可观的医学文献,其绝大部分的成书时间都早于传世医学文献,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医学源头文献,其中有不少涉及病因内容的条文.将简帛文献中涉及病因内容的条文归纳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跌打损伤、冻伤烧伤、虫兽... 出土简帛中有数量可观的医学文献,其绝大部分的成书时间都早于传世医学文献,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医学源头文献,其中有不少涉及病因内容的条文.将简帛文献中涉及病因内容的条文归纳为外感六淫、七情内伤、跌打损伤、冻伤烧伤、虫兽所伤、药物中毒、鬼神作祟、体质因素7个方面加以考释分析,可以真实地反映当时人们的病因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简帛 病因
原文传递
1996-2004年中国大陆儒学研究的新进展
11
作者 张亚宁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2-119,128,共19页
1996-2004年,中国大陆的孔子、儒学研究持续繁荣发展,在以下八个方面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1)儒学与世界和平; ( 2 )儒家人文精神; ( 3 )简帛儒家文献; ( 4 )儒学宗教性问题; (5)儒学与生态伦理; (6)儒学与普世伦理; (7)儒学与文化保守... 1996-2004年,中国大陆的孔子、儒学研究持续繁荣发展,在以下八个方面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1)儒学与世界和平; ( 2 )儒家人文精神; ( 3 )简帛儒家文献; ( 4 )儒学宗教性问题; (5)儒学与生态伦理; (6)儒学与普世伦理; (7)儒学与文化保守主义; (8)儒学与自由主义; (9)儒学与民主、人权; (10)儒学与全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世界和平 人文精神 简帛 宗教性 普世伦理 文化保守主义 民主、人权 自由主义 全球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