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ng-term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Bond Strength of Experimental Nano Silver-containing Orthodontic Cements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福军 李祖兵 +1 位作者 LIU Gumei HE Ho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849-855,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long tim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shear bond strength of experimental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 (NSC). Nano silver base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powder was add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long tim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shear bond strength of experimental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 (NSC). Nano silver base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powder was added to the reinforced glass ionomer cement at five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to obtain a series of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 then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three orthodontic cement products and five NSC sampl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direct contact test (DCT) and the agar diffusion test (ADT). The DCT, which was based on turbidness determination of bacterial growth in 96-well microtiter plates, was performed in both fresh and aged for 1 day, 1 week, 2 weeks, 3 weeks, 4 weeks, 6 weeks, and 8 weeks tested materials. The shear bond strengthes of three orthodontic cement products and five NSC samples were examined using a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The AD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NSCs and ORTHO LC fresh specimens. In the DCT experiment, all fresh silver nanoparticles-containing tested samples presented powerful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but they gradually lost the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agents with the extension of aging time. Finally, none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maintained its antibacterial property after aging for 8 weeks. A gradually decreasing trend of bond strength presented with the increasing incorporation of nano silver base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powder into the glass ionomer cement, even though all the tested material specimens reached the ideal bond strength range. We may conclude that NSCs can contribute to decrease the demineralization rate around brackets without compromising bond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bond strength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
下载PDF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Nano Silver-containing Orthodontic Cements in the Rat Caries Disease 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福军 FANG Ming +1 位作者 PENG Yuying ZHANG Jiayin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5年第6期1291-1296,共6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experimental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NSCs) using rat caries disease model. Nano silver base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powder was added 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experimental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NSCs) using rat caries disease model. Nano silver base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powder was added to the reinforced glass ionomer cement at three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to obtain a series of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 then two orthodontic cement products and three NSC samples were implanted into rat caries disease model,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Moreover, the rat caries disease model were established by inoculating cariogenic bacteria S mutans into antibiotics treated rat mouths and feeding with cariogenic diet. The tested materials were bon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buccal half crowns of the upper fi rst premolar, and then fi xed under the rats' front teeth lingual side to acquire enough retention. The SE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wth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was very active in group of Transbond XT. One month later, S mutans scattered on the GC Fuji ORTHO LC surface, and then the number signifi cantly increased and arranged in chains after three months. In groups of NSC2, NSC3 and NSC4, the number of S mutans presented the downward trend and tended to disperse indivi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ilver nanoparticle content. We may conclude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 enhanced GC Fuji ORTHO LC the adhesion restrain and killing effect to S muta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silver-containing orthodontic cements rat caries disease model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下载PDF
Treament of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by blood transfusion (17 case report attached hereto)
3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95-,共1页
关键词 case report attached hereto treament of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by blood transfusion
下载PDF
CHANGE OF COAGULATIVE ANDFIBRINOLYTIC FACTORS OF UREMIA PATIENTS WHO RECEIVEHEMODIALYSIS TREAMENT AND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4
《Chinese Journa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1997年第2期93-95,共3页
关键词 WHO CHANGE OF COAGULATIVE ANDFIBRINOLYTIC FACTORS OF UREMIA PATIENTS WHO RECEIVEHEMODIALYSIS treament AND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TS
下载PDF
国内部分三级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现状调研及分析
5
作者 尉俊铮 魏岚 +1 位作者 张世红 梁志刚 《中国数字医学》 2024年第8期113-120,共8页
为了解目前国内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现状,采用问卷调研与现场访谈法,对国内部分具备互联网诊疗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服务内容建设现状的相关内容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从互联网医院服务范围、管理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分... 为了解目前国内医院互联网诊疗服务的现状,采用问卷调研与现场访谈法,对国内部分具备互联网诊疗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互联网诊疗服务内容建设现状的相关内容进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从互联网医院服务范围、管理制度、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诊疗 服务质量 现状调研
下载PDF
AGA临床实践指南更新:瘦型NAFLD的诊断和管理(专家评议)
6
作者 苏殷实(编译) 陈源文(审校)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4-331,共8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被公认为是引发慢性肝病的一大主要病因,其影响了超过25%的美国以及全世界人口。每4例NAFLD患者中就有1例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可以导致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被公认为是引发慢性肝病的一大主要病因,其影响了超过25%的美国以及全世界人口。每4例NAFLD患者中就有1例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其可以导致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与患病和死亡显著相关。尽管NAFLD主要存在于肥胖和(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但据估计有7%~20%的NAFLD患者为瘦人体质。在临床评估患有遗传性疾病、脂肪代谢障碍、药物源性脂肪肝和炎症性疾病等的瘦型NAFLD患者时,临床医师所能参考的指导性意见十分有限。越来越多的研究数据为瘦型NAFLD患者的流行病学、疾病自然史、预后和死亡的特征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多项研究发现,瘦型NAFLD患者的心血管疾病与肝脏疾病死亡率以及全因死亡率相较于无NAFLD的瘦人群体均有升高。本文作为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实践更新,将提供“最佳实践建议”以通过循证医学途径来帮助临床医师对瘦型NAFLD进行诊断、分期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指南 诊断 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臀肌挛缩症治疗的回顾性分析兼论相关问题 被引量:33
7
作者 刘国辉 宋九宏 +3 位作者 杜靖远 杨述华 郑启新 邵增务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 ,临床分型分度 ,术后功能锻炼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方法 :12 80例患者 ,采用“Z”型彻底松解延长术及有效锻炼措施 ,结合临床研究及回顾性分析 ,将臀肌挛缩症的治疗进行明确规范。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 3月... 目的 :探讨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 ,临床分型分度 ,术后功能锻炼措施等一系列问题。方法 :12 80例患者 ,采用“Z”型彻底松解延长术及有效锻炼措施 ,结合临床研究及回顾性分析 ,将臀肌挛缩症的治疗进行明确规范。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 3月~ 2年 ,有效率 10 0 % ,治愈率 98.5 % ,近期并发症 5 % ,远期并发症 0 .2 %。结论 :明确诊断 ,结合规范手术操作和有效的功能锻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肌挛缩症 治疗 功能锻炼
下载PDF
复合絮凝剂XG-1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 被引量:18
8
作者 邵红 王恩德 +1 位作者 范文玉 夏心泉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8,共4页
对利用硅藻土研制出的复合絮凝剂XG 1处理造纸、焦化工业废水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该絮凝剂对造纸、焦化工业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COD去除率达 70 %~ 80 % ,脱色率大于 90 % ,操作工艺简单 ,成本低 。
关键词 硅藻土 复合絮凝剂 废水处理 XG-1 工业废水 水处理剂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0
9
作者 郭钧 陈仲强 +1 位作者 齐强 郭昭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34-33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影响二次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3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病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椎板加椎间盘切除组与椎板、椎间盘切除加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组。对...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原因、诊断方法及影响二次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3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病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椎板加椎间盘切除组与椎板、椎间盘切除加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组。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椎间盘切除术后可能的复发原因。结果:本组病例均获5个月以上随访,保守治疗组优良率100%,腰椎融合组优良率92.9%,非融合组优良率93.2%。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同节段复发的确切原因仍不清楚,对诊断明确并伴有神经根损伤表现的患者可行二次手术治疗,是否采用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视患者不同情况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复发 原因 治疗
下载PDF
胆囊十二指肠瘘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斌 王群伟 +1 位作者 潘凯华 高玮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14-717,共4页
目的 在一般人群中,胆囊十二指肠瘘发生率低,术前诊断困难.胆囊十二指肠瘘在治疗方面有一定争议,该文就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和治疗作一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平均年龄55岁(25~72岁).所有... 目的 在一般人群中,胆囊十二指肠瘘发生率低,术前诊断困难.胆囊十二指肠瘘在治疗方面有一定争议,该文就胆囊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和治疗作一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平均年龄55岁(25~72岁).所有患者术前分别行B超、胃镜、PTC、ERCP和CT检查,均开腹手术.结果 17例既往有胆道疾病史,10例发现胆结石,3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PTC或胃镜发现异常造影剂分流或胆汁流,术前通过PTC或胃镜分别诊断1例.18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和引流并关闭瘘口.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 B超示胆道积气时,患者术前应行胃镜、PTC、ERCP等检查.术中探查在诊断胆囊十二指肠瘘时起重要作用,可避免漏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正确的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胆囊十二指肠瘘的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囊十二指肠瘘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不同入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 被引量:27
11
作者 关晓明 马迅 +2 位作者 冯皓宇 陈晨 郝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59例伴有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55例获得随访。依据颈椎后凸Cobb角大小并结合影像学特...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后凸畸形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手术治疗的59例伴有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55例获得随访。依据颈椎后凸Cobb角大小并结合影像学特点,分为轻度后凸(Cobb角〉5°但〈20°)、中度后凸(Cobb角20°~40°)和重度后凸(Cobb角〉40°)3组。依据致压因素和颈椎后凸角度采用前路或者后路手术治疗,其中轻度组29例,前路手术11例,后路手术18例;中度组18例,前路手术14例,后路手术4例;重度组8例,均行前路减压重建手术。比较各组内前路和后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后凸矫正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的差异,比较组间前路手术后凸矫正率及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轻度后凸组与中度后凸组间后路手术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轻度组和中度组中前、后路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后路手术大于前路手术(P〈0.05)。重度组1例术后6h发生颈部血肿,中度组1例术后12h发生硬膜外血肿;喉返神经牵拉伤4例,其中轻度组1例,中度组1例,重度组2例;11例出现术后四肢麻木、无力症状加重,轻度组2例,中度组5例,重度组4例;9例术后1周左右出现颈肩部疼痛症状加重,轻度组4例,中度组3例,重度组2例。3组间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中,末次随访时前路手术后凸畸形矫正率高于后路手术(P〈0.05),JOA评分改善率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中,末次随访时后凸畸形矫正率前路手术高于后路手术(P〈0.05),JOA评分改善率前、后路手术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轻度组的前路手术后凸畸形矫正率为223.1%,明显高于中度组(135.1%)与重度组(120.4%)(P〈0.05)。末次随访时,3组间前路手术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后路手术JOA评分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伴有轻、中度后凸畸形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入路依据脊髓受压情况而定,后凸畸形不影响神经功能的改善;而重度后凸畸形,则应当兼顾减压和矫形,前路手术可同时达到减压和矫形的目的,获得较为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凸畸形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的伽玛刀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郑立高 张志远 +3 位作者 徐德生 张丽茵 张宜培 李彦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TN) 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1-5 T MR 影像、GammaPlan 定位和治疗计划,Leksell 伽玛刀(γ刀) 治疗75 例TN,其中65 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 目的 探讨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TN) 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1-5 T MR 影像、GammaPlan 定位和治疗计划,Leksell 伽玛刀(γ刀) 治疗75 例TN,其中65 例非肿瘤性TN,治疗靶点在三叉神经感觉根入桥脑区,单个4 mm 准直器,中心剂量70~90 Gy,50 % 等剂量线限定靶点;10 例颅底肿瘤性三叉神经痛以肿瘤为照射靶区,中心剂量20 ~30 Gy,周边剂量10 ~15 Gy。结果 随访3 ~38 个月,全组疗效优者占57-3% ,良占30-7 % ,有效占5-3% ,总有效率93-3% ,非肿瘤性TN总有效率92-3 % 。4 例于5 ~17 个月疼痛复发。全组病人无任何并发症,无死亡。结论 伽玛刀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 治疗 放射疗法
下载PDF
内镜介入治疗伴梗阻的晚期胃癌、食管癌161例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集昌 张力建 +2 位作者 王燕蒙 张军 李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目的 以内镜介入方法对伴有严重上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胃癌、食管癌患者疗效观察。方法患者 1 61例均行扩张术 ,其中 ,部分行局部化疗或支架置入。结果 局部化疗后 90 %达 PR,2 %达 CR,支架置入后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内镜扩张后的局... 目的 以内镜介入方法对伴有严重上消化道梗阻的晚期胃癌、食管癌患者疗效观察。方法患者 1 61例均行扩张术 ,其中 ,部分行局部化疗或支架置入。结果 局部化疗后 90 %达 PR,2 %达 CR,支架置入后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内镜扩张后的局部化疗可作为伴有梗阻的胃、食管癌的行之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胃癌 梗阻 内镜治疗 介入疗法
下载PDF
微孢子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志芳 沈中元 何家禄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8-44,共7页
从分类、分子进化、分子生物学、化学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微孢子虫研究的进展。认为微孢子虫对宿主显示了机会性病原物的特点 ,就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而言 。
关键词 微孢子虫 分子生物学 分类 化学治疗 家蚕
下载PDF
Fe^(2+)—H_2O_2氧化法处理氨基J酸工业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魏凤玉 彭书传 +1 位作者 邓传芸 袁琴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22,25,共4页
用Fe^(2+)—H_2O_2氧化法处理氨基J酸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当溶液pH=1~3,H_2O_2和Fe^(2+)用量分别为(摩尔比),时,J酸废水的COD_(cr)去除率达66.7%、氨基去除率达68.4%。处理后的废水,已达到生化处理的要求。该法可作为氨基J酸废水的... 用Fe^(2+)—H_2O_2氧化法处理氨基J酸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当溶液pH=1~3,H_2O_2和Fe^(2+)用量分别为(摩尔比),时,J酸废水的COD_(cr)去除率达66.7%、氨基去除率达68.4%。处理后的废水,已达到生化处理的要求。该法可作为氨基J酸废水的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J酸 有机废水 废水处理 氧化法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米象致死效果及小麦发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殿轩 刘炎 +3 位作者 曹阳 李淑荣 李光涛 高美须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以米象为试虫,采用G80F20CN2L-B8(SO)型平板微波炉分别以160、320、480、640和800W微波功率处理不同虫态米象5、10、15、20、25和30s,研究米象致死情况;另外以上述微波功率处理20s,及800W分别处理5、10、15、20和25s,测定混合于小麦中... 以米象为试虫,采用G80F20CN2L-B8(SO)型平板微波炉分别以160、320、480、640和800W微波功率处理不同虫态米象5、10、15、20、25和30s,研究米象致死情况;另外以上述微波功率处理20s,及800W分别处理5、10、15、20和25s,测定混合于小麦中米象成虫的致死情况。同时考察微波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象不同虫态对微波处理的敏感性由小到大依次为成虫、蛹、幼虫和卵,800W处理25s可立即完全致死米象成虫;微波处理后小麦的发芽率显著降低。故微波辐照技术不适合种子粮的杀虫处理,但可应用于储粮杀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处理 米象 死亡率 小麦 发芽率
下载PDF
改性滤料强化过滤处理微污染水 被引量:13
17
作者 雷国元 刘巍 +2 位作者 李永成 邹有红 王光辉 《净水技术》 CAS 2005年第6期18-21,共4页
实验室制备涂氧化钛的改性滤料,对微污染水进行强化过滤处理,结果表明:其去除浊度、有机物、藻细胞等污染物的能力要比普通石英砂滤料强:与涂氧化铁的改性滤料相比,二者去除浊度的能力相近,但涂氧化钛的改性滤料去除有机物、藻细胞的能... 实验室制备涂氧化钛的改性滤料,对微污染水进行强化过滤处理,结果表明:其去除浊度、有机物、藻细胞等污染物的能力要比普通石英砂滤料强:与涂氧化铁的改性滤料相比,二者去除浊度的能力相近,但涂氧化钛的改性滤料去除有机物、藻细胞的能力要强。根据改性滤料的除污机理,滤料去除浊度的能力与其表面电位和其结合有机物的能力有关;而去除有机物、藻细胞的能力主要与其表面晶格金属阳离子价数有关,金属离子价数越高,其结合有机物阴离子基团的摩尔数就多,去除有机物、藻细胞的能力就强。这为新型高效滤料的研制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水处理 过滤 改性滤料
下载PDF
偶氮染料废水的电解处理 被引量:27
18
作者 许海梁 杨卫身 +1 位作者 周集体 杨凤林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2-36,共5页
用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处理偶氮染料废水,在正交试验确定的原水COD200mg/L、槽电压30V、停留时间2h、导电颗粒与绝缘颗粒体积比14的条件下,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以上和78.4%~97.2%。
关键词 固定床电解槽 偶氮染料 电解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膜表面凝胶层形成机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尤朝阳 蒋金平 +2 位作者 韩苏娟 刘汤勋 万玉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25-228,共4页
膜污染控制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发展的关键,而凝胶层形成是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对膜污染中凝胶层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凝胶层的形成与污水中有机物质和膜材料相互作用、浓差极化、生物污染及膜孔堵塞等因素有关;有机物首先在膜表面吸附... 膜污染控制是影响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发展的关键,而凝胶层形成是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对膜污染中凝胶层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凝胶层的形成与污水中有机物质和膜材料相互作用、浓差极化、生物污染及膜孔堵塞等因素有关;有机物首先在膜表面吸附,接着在膜面浓差极化、生物污染及膜孔堵塞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凝胶层迅速增厚,最终导致膜的严重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层 膜污染 污水处理
下载PDF
痰热清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0
作者 韩纪昌 张祎捷 +2 位作者 缪东 李红兵 李四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09年第3期332-333,共2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疗效,从TGF-β1角度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浆中TGF-β1的变化。结果痰热清... 目的观察痰热清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疗效,从TGF-β1角度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浆中TGF-β1的变化。结果痰热清治疗组的显效率(66.7%)明显优于对照组(38.5%),两者均有显著意义(P<0.05);第30天痰热清治疗组的血浆中TGF-β1水平(2.02±0.29)显著低于对照组(3.36±0.34)(P<0.01)。结论痰热清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临床疗效较好,可能与降低体内TGF-β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肺炎 放射性 TGF-Β1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