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浙东唐诗之路形成的内生动力
1
作者 徐永恩 《台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81-85,共5页
浙东唐诗之路生成于唐代,定名于当代,它的形成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司马承祯、李白、寒山子等诗人之诗路建树和创作实践所体现和践行的精神追求、不辞艰辛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遂愿以后的感悟,是浙东唐诗之路创作精彩纷... 浙东唐诗之路生成于唐代,定名于当代,它的形成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司马承祯、李白、寒山子等诗人之诗路建树和创作实践所体现和践行的精神追求、不辞艰辛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遂愿以后的感悟,是浙东唐诗之路创作精彩纷呈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东唐诗之路 精神追求 司马承祯 李白 寒山子
下载PDF
道学中的“坐忘”思想及其意义——以司马承祯的《坐忘论》为主体之展开 被引量:5
2
作者 蒋朝君 田湖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7-72,共6页
"坐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道教修行观,它在道学系统中扮演着较为独特的角色。最早对"坐忘"思想做出论述的是庄子,他通过数语简言对何谓"坐忘"作了简明而深刻的阐述,展示了个人达到"坐忘"后的修... "坐忘"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道教修行观,它在道学系统中扮演着较为独特的角色。最早对"坐忘"思想做出论述的是庄子,他通过数语简言对何谓"坐忘"作了简明而深刻的阐述,展示了个人达到"坐忘"后的修为境地。后来,道教的修道人士对这一思想多有发展、补充和完善,进而形成了一套系统而深刻的修习法则。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是其中的翘楚,他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将这一思想具体化,并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修行体系,从其《坐忘论》出发来探讨道教"坐忘"思想,并从何为"坐忘"、如何修习来达到"坐忘"等方面的阐发,进而明晰"坐忘"理念在道教修行中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忘 道教修行 司马承桢
下载PDF
王屋山道教与司马承祯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孚琛 李善文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4-6,共3页
介绍王屋山道教文化的发展与兴盛,提出王屋山道教史上有待考证的几个问题,并评述司马承祯与王屋山道教的关系。
关键词 王屋山道教 问题考证 司马承祯
下载PDF
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世利 王济和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5-16,共2页
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于2011年7月9-10日在河南省济源市召开。会议对王屋山道教的地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重点对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交流;还对司马承祯的道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研讨会 王屋山道教 司马承祯
下载PDF
浅谈王屋山道教的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董璐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王屋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早在道教创立之前,就有众多道家名人隐士修道于此;道教创立之后,王屋山又成为重要的道教活动中心。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更是将王屋山列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明清时期,中国道教文化中心南移武当山,... 王屋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早在道教创立之前,就有众多道家名人隐士修道于此;道教创立之后,王屋山又成为重要的道教活动中心。唐代高道司马承祯,更是将王屋山列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明清时期,中国道教文化中心南移武当山,王屋山道教日趋式微。王屋山在中国道教历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中国道教的发展演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屋山 道教历史 司马承祯
下载PDF
李白之创作与道士及上清经 被引量:5
6
作者 土屋昌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5-111,共7页
李白深受道教的影响,前人虽然考虑到其歌词与道教或神仙思想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指出过其直接的根据。从他的文学表现以及传记事实来看,可以说李白深受古上清经影响。他的道教背景又有一位叫做焦静真的女道士,而这位道士是司马承祯的后... 李白深受道教的影响,前人虽然考虑到其歌词与道教或神仙思想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指出过其直接的根据。从他的文学表现以及传记事实来看,可以说李白深受古上清经影响。他的道教背景又有一位叫做焦静真的女道士,而这位道士是司马承祯的后继者之一,也是唐玄宗妹妹玉真公主的师傅。这样一来,李白以及三个关键人物可以连系在一起从而解决关于李白入长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 道教 上清经 玉真公主 司马承祯 焦静真
下载PDF
论司马承祯的道教心性之学
7
作者 谢正强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9-82,共4页
作者从道与心、工夫论、道与形3个方面探讨了司马承祯的道教心性之学,指出其坐忘主静说将重玄的心性论具体化为道教的修行实践,主张“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的形神合一论,对后世道教内丹和宋明理学都有... 作者从道与心、工夫论、道与形3个方面探讨了司马承祯的道教心性之学,指出其坐忘主静说将重玄的心性论具体化为道教的修行实践,主张“虚无之道,力有浅深,深则兼被于形,浅则唯及于心”的形神合一论,对后世道教内丹和宋明理学都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承祯 心性 道教 修行
下载PDF
庄子“坐忘”说与司马承祯的“坐忘”之关系探析
8
作者 张倩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6-99,共4页
庄子是先秦道家代表人物,司马承祯是唐代道教代表人物,二者生活年代相隔千年,但庄子有"坐忘"说,司马承祯著有《坐忘论》,在历史上均产生深远影响,二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及内在渊源关系,本文试图一探究竟。
关键词 庄子 司马承祯 坐忘
下载PDF
司马承祯道教哲学思想之探析
9
作者 马琨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1-93,共3页
司马承祯在继承道家以"道"为本体思想的基础上,将本体进一步实体化、人格化,系统讨论了以"道与人的关系、能否得道、如何得道"为主要内容的"道性论",并随之建立起一套以修心为主要修行方法的"心性论... 司马承祯在继承道家以"道"为本体思想的基础上,将本体进一步实体化、人格化,系统讨论了以"道与人的关系、能否得道、如何得道"为主要内容的"道性论",并随之建立起一套以修心为主要修行方法的"心性论",从而构建了司马承祯较为完整又独具特色的道教哲学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承祯 本体论 道性论 心性论
下载PDF
司马承祯及天台派道教对浙东唐诗之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家骊 何玛丽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96-104,共9页
道教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在天台山修道数十年,创立并发扬了南岳天台派。他在天台期间撰写并收集的道教典藏,奠定了《桐柏道藏》的基础,对推动道教的理论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其为首的天台派道教甚得唐朝统治者重视,并在文人群... 道教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在天台山修道数十年,创立并发扬了南岳天台派。他在天台期间撰写并收集的道教典藏,奠定了《桐柏道藏》的基础,对推动道教的理论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其为首的天台派道教甚得唐朝统治者重视,并在文人群体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而天台山亦由此复兴并备受推崇。在司马承祯及其弟子"高道"形象的吸引下,大量唐代诗人神往、游赏并歌咏天台山,促进了天台山与道教游仙诗主题、山水田园主题的再次耦合,并辐射至浙东山水全体,推动了浙东唐诗之路的兴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承祯 浙东唐诗之路 道教 天台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