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2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Materials as the Controlled-Release Drug Carrier
1
作者 王守霞 胡执一 +5 位作者 HU Jie QIU Zhiming 李俊丽 GENG Wei SU Baolian 阳晓宇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20年第3期658-664,共7页
We have developed a controlled-release drug carrier. Smartly controlled-release polymer nanoparticles were firstly synthesized through RAFT polymerization as the controlled-release core. The structural and particle pr... We have developed a controlled-release drug carrier. Smartly controlled-release polymer nanoparticles were firstly synthesized through RAFT polymerization as the controlled-release core. The structural and particle properties of polymer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1H-NM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spectroscopy (EDX). Mesoporous materials were selected as the shell materials to encapsulate the smart core as the stable shell. The mesoporous shell was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well-defined core-shell structure 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 was obtained, and this controllable delivery system will have the great potential in nanomedic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e-shell structure mesoporous silica materials controlled drug release
下载PDF
Photocatalytic synthesis of small-molecule drugs by porous framework materials
2
作者 Yingying Zhao Jiangpei Yuan +1 位作者 Lei Zhu Yu F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2-65,共14页
Small-molecule drugs are widely used in daily life.There are still issues with the current industrial 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small-molecule drugs,such as the use of expensive metal catalysts,convoluted reaction proc... Small-molecule drugs are widely used in daily life.There are still issues with the current industrial 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small-molecule drugs,such as the use of expensive metal catalysts,convoluted reaction processes,and non-recyclable catalysts.The benefits of photocatalytic organic synthesis over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are mild conditions,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and great selectivity.Porous framework materials can precisely modulate catalytic sites'electronic state and ligand structure to improv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In particular,MOFs,COFs and PCCs based photocatalysts have received extensive research interest due to their unique morphology,structural adjustability,high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unique recyclability,excellent chemical stability,easy synthesis and low cost.Therefore,a key area for future research is the development of porous framework materials as photocatalysts for the synthesis of small-molecule drugs or drug precur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ll-molecule drug Porous framework materials PHOTOCATALYSIS
原文传递
Targeting cancer cytoskelet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tural anticancerdrugs
3
作者 Xiao-Hui Ruo-Yi Lyu +2 位作者 Zhi-Gang Sun Hong Dong Xiao-Ye Li 《Cancer Advances》 2023年第21期1-10,共10页
Anticancer drugs are one of the most direct means of cancer therapy.However,the various cancer progressions hamper the development and discovery of anticancer drugs.In fact,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umor cytos... Anticancer drugs are one of the most direct means of cancer therapy.However,the various cancer progressions hamper the development and discovery of anticancer drugs.In fact,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umor cytoskeleton are extremely vital for any phase of cancer,especially in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However,in the current category of anticancer drugs,the cytoskeleton-targeting drugs are limited and their role in tumor progression is unclear.Here,we present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umor stiffness that are tightly regulated by the cancer cytoskeleton,including actin filaments and microtubules during tumor initiation,growth and metastasis,and review the natural drugs that target the cancer cytoskeleton.We define cytoskeleton dynamics as target mechanisms for anticancer drugs and summarize the plant,microbial and marine sources of natural products.Furthermore,this paper also provides a material pathway to study active tumor mechanics,and introduces the unique advantages and future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tumor cytoskeleton-targeting drugs in clinical use.The material approaches to active cancer mechanics are supplied in this review.We ai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ticancer drugs that target tumor mechanics by using those material approaches and finding their pharmacolog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cancer drugs mechanical microenvironment tumor stiffness cytoskeleton dynamics material approaches
下载PDF
金花葵花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性能
4
作者 王欣 刘雨默 +3 位作者 郝静 赵海宁 李萌 王昌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0-1317,共8页
以金花葵花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了金花葵花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评估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金花葵花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及安全性。结果表明,金花葵花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 L)1∶15、体积分... 以金花葵花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了金花葵花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评估了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的金花葵花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及安全性。结果表明,金花葵花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g∶m L)1∶15、体积分数80%的乙醇水溶液为溶剂、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35 min、提取温度75℃,在该条件下,金花葵花黄酮提取率为89.97%。质量浓度为1.00 g/L金花葵花黄酮对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分别为94.81%、95.24%、82.80%;对三者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106.00、70.06和213.80μg/m L。金花葵花黄酮质量浓度≤0.4 g/L时,其对红细胞溶血率均<10%,属于轻度刺激;质量浓度为1.00 g/L的金花葵花黄酮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无溶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葵花 黄酮 超声辅助提取法 工艺优化 抗氧化活性 安全性 医药原料
下载PDF
纳米金材料在肿瘤诊治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杨屹立 马建勋 +2 位作者 李小飞 司牟博 马海忠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在肿瘤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实施“三早”策略——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被认为是实现一级预防效果的最有效途径。尽管如此,当前肿瘤早期诊断的技术和能力仍然遭遇着重大挑战。另一方面,传统的抗肿瘤药物由于其高毒性和缺乏... 在肿瘤的预防与控制方面,实施“三早”策略——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被认为是实现一级预防效果的最有效途径。尽管如此,当前肿瘤早期诊断的技术和能力仍然遭遇着重大挑战。另一方面,传统的抗肿瘤药物由于其高毒性和缺乏针对特定组织的特异性,导致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受到了显著限制。纳米金材料因其独特的优势而脱颖而出,包括表面易于改性、出色的生物相容性、小尺寸带来的特殊效应、光学性质以及量子效应等,使其在肿瘤细胞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纳米金在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该文旨在对纳米金材料在肿瘤诊治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材料 肿瘤诊治 靶向性 抗肿瘤药物 表面功能化
下载PDF
DIP支付方式下医保供给侧政策协同对费用控制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林坤河 上官业声 +5 位作者 饶娅琦 彭静 陈翼 姚轶凡 熊英贝 项莉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4,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DIP支付方式与其他医保供给侧政策间的协同效果。方法:以全国DIP改革试点城市A市为处理组,未改革城市B市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收集2019—2022年共1120个公立医疗机构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对住院医疗总费用及部分费...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DIP支付方式与其他医保供给侧政策间的协同效果。方法:以全国DIP改革试点城市A市为处理组,未改革城市B市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收集2019—2022年共1120个公立医疗机构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对住院医疗总费用及部分费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A市DIP改革对医疗机构住院医疗总费用、住院检查化验总费用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对住院药品总费用和住院材料总费用未产生影响。结论:DIP支付方式发挥显著控费效果,住院医疗总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单纯采取调价政策与集采政策的控费效果尚有不足;DIP与其他供给侧政策协同,促进医疗费用结构更加合理。建议医保部门注重发挥供给侧政策协同作用,共同推动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P支付方式 供给侧改革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药品/耗材集中采购
下载PDF
低临界胶束浓度PEGMA-b-PCL的制备及其药物缓释性能
7
作者 周国永 尹付琳 +5 位作者 尹城武 王钰杰 陈雨鑫 刘超 成琳 杜海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8-1327,共10页
以ε-己内酯(ε-CL)为疏水链段、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亲水链段、4-氰基-4-[(十二烷基硫烷基硫代羰基)硫烷基]戊醇(CDPA)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甲苯为溶剂,在N_(2)氛围、80℃、反应24 h的条件下,通过RAFT聚合... 以ε-己内酯(ε-CL)为疏水链段、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亲水链段、4-氰基-4-[(十二烷基硫烷基硫代羰基)硫烷基]戊醇(CDPA)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甲苯为溶剂,在N_(2)氛围、80℃、反应24 h的条件下,通过RAFT聚合法制备了两嵌段共聚物(PEGMA-b-PCL)。将其自组装为胶束,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用于负载姜黄素(Cur)。采用FTIR、^(1)HNMR、GPC、SEM、DLS对PEGMA-b-PCL进行了表征,测试了胶束载体的载药和释药性能。结果表明,两嵌段共聚物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478~7318,其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在pH=5.0~7.4,范围为0.920~1.600 mg/L)。胶束载体粒径范围为68.34~186.93 nm。当n(CDPA)∶n(ε-CL)=1∶200时,胶束载药率和包封率最高,可达12.05%±0.29%和75.26%±2.41%。在不同pH环境下,药物缓释性能可达15 d,其中pH=5.0时的累积释药率最高,可达3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FT聚合 两嵌段共聚物 低临界胶束浓度 药物缓释 姜黄素 医药原料
下载PDF
肺癌骨转移治疗中纳米材料应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钱鑫 李梅 +1 位作者 马立敏 张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9-232,共4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报道,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20万例,死亡约180万例,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46%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并发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报道,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20万例,死亡约180万例,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46%的肺癌骨转移患者并发疼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骨转移 纳米材料 靶向药物治疗
下载PDF
我国药品包装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9
作者 康可欣 李莎 +2 位作者 韩祥东 张齐明 马爽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22-726,共5页
药品包装材料(简称药包材)作为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相关。该文综述了目前我国药包材的应用现状,比较了传统药包材的种类、特点及应用范围,详细介绍了新型药包材的类型及应用前景,指出了各类药包材在生产回收... 药品包装材料(简称药包材)作为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直接相关。该文综述了目前我国药包材的应用现状,比较了传统药包材的种类、特点及应用范围,详细介绍了新型药包材的类型及应用前景,指出了各类药包材在生产回收、流通监管、环境污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我国药包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包装材料 药品安全性 药品有效性
下载PDF
Nanoparticle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10
作者 Qiwei Yang Di Lu +8 位作者 Jiuping Wu Fuming Liang Huayi Wang Junjie Yang Ganggang Zhang Chen Wang Yanlian Yang Ling Zhu Xinzhi Sun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2025年第6期1665-1680,共16页
Spinal cord injuries lead to significant loss of motor, sensory, and autonomic functions, presenting major challenges in neural regeneration. Achieving effective therapeutic concentrations at injury sites has been a s... Spinal cord injuries lead to significant loss of motor, sensory, and autonomic functions, presenting major challenges in neural regeneration. Achieving effective therapeutic concentrations at injury sites has been a slow process, partly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delivering drugs effectively. Nanoparticles, with their targeted delivery capabilities, biocompatibility, and enhanced bioavailability over conventional drugs, are garnering attention for spinal cord injury treatment. This review explores the current mechanisms and shortcomings of existing treatments, highlighting the benefits and progress of nanoparticle-based approaches. We detail nanoparticle delivery methods for spinal cord injury, including local and intravenous injections, oral delivery, and biomaterial-assisted implantation, alongside strategies such as drug loading and surface modification. The discussion extends to how nanoparticles aid in reducing oxidative stress, dampening inflammation, fostering neural regeneration, and promoting angiogenesis. We summarize the use of various types of nanoparticles for treating spinal cord injuries, including metallic, polymeric, protein-based, inorganic non-metallic, and lipid nanoparticles. We also discuss the challenges faced, such as biosafety, effectiveness in humans, precise dosage control, standardiz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immune responses, and targeted delivery in vivo. Additionally, we explore future directions, such as improving biosafety, standardizing manufactur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processes, and advancing human trials. Nanoparticles have shown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targeted delivery and enhancing treatment efficacy for spinal cord injuries, presenting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clinical use and drug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OXIDANTS axon regeneration biocompatible materials drug carriers NANOPARTICLES nerve regeneration neuroinflammatory diseases NEUROPROTECTION spinal cord injury stem cells
下载PDF
载阿霉素光响应纳米锆基MOFs构建及细胞毒性研究
11
作者 艾璞 占思研 +1 位作者 李晖 孙巧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1-858,共8页
为了克服乳腺癌治疗药物阿霉素存在毒副作用大、作用时间短等限制,本研究采用含偶氮苯侧链结构的联苯羧酸与Zr4+构建了一种新型光响应纳米金属有机框架(U67-AZO-COOH)作为药物载体,成功地将阿霉素负载其中。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 为了克服乳腺癌治疗药物阿霉素存在毒副作用大、作用时间短等限制,本研究采用含偶氮苯侧链结构的联苯羧酸与Zr4+构建了一种新型光响应纳米金属有机框架(U67-AZO-COOH)作为药物载体,成功地将阿霉素负载其中。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全自动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详细表征,得到在紫外光照射下阿霉素的载药率可由18.57%降至7.31%。体外释放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纳米药物复合物具有高载药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在微酸环境下的释放率57.02%高于生理条件39.26%,表现出显著的缓释效果,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存活率从39.88%提高到81.73%。这为新型光响应纳米金属有机框架在药物传递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光响应 纳米载药材料 阿霉素 乳腺癌
下载PDF
β-咔啉杂合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12
作者 陈亮 郭亮 +3 位作者 肖艳博 马芹 陈伟 张洁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1-889,共9页
以L-色氨酸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氧化脱羧、N^(9)-烷基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一系列β-咔啉杂合咪唑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结构。采用MTT(噻唑蓝)法检测了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B... 以L-色氨酸为原料,经Pictet-Spengler环化反应、氧化脱羧、N^(9)-烷基化等反应步骤,合成了一系列β-咔啉杂合咪唑类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结构。采用MTT(噻唑蓝)法检测了目标化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胃癌细胞(BGC-823)、结肠癌细胞(CT-26)、肝癌细胞(Bel-7402)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大部分化合物对这5种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了中等及优良的抑制活性。特别是3-苄基-11-(3-苯基丙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r)对CT-26、Bel-7402和MCF-7细胞株的体外抗肿瘤活性较高,对应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9.5±0.4)、(7.4±0.3)和(8.8±0.6)µmol/L。分子对接结果表明,3-苄基-11-甲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a)、3-苄基-11-丁基-11H-咪唑并[1',5':1,2]吡啶并[3,4-b]吲哚(Ⅴf)和Ⅴr与VEGFR^(2)激酶的多个氨基酸残基具有良好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咔啉杂合咪唑 合成 抗肿瘤 构效关系 分子对接 医药原料
下载PDF
药物缓释高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庆红 刘雪薇 +3 位作者 王雨欣 牛珍珍 吴雨桐 孙燕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93-95,98,共4页
药物释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载体材料,其作用是让药物以一定速度在一定时间内从载体材料中缓慢释放。本文主要综述近5年以来,药物缓释高分子载体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制备工艺和不同靶向及智能型响应载药体系等研究方面的最新进... 药物释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物载体材料,其作用是让药物以一定速度在一定时间内从载体材料中缓慢释放。本文主要综述近5年以来,药物缓释高分子载体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制备工艺和不同靶向及智能型响应载药体系等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通过梳理相关研究进展,为设计合成绿色友好、选择应用范围宽、毒副作用小、可控制、靶向释放和环境稳定性的理想药物释放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期在医药、农业、食品等方面有更好的前景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缓释材料 靶向释放 药物负载 最新进展
下载PDF
MXene基水凝胶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
14
作者 何蕊 李重一 +2 位作者 王瑞瑶 曾丹 范代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486-3493,共8页
背景:MXene基水凝胶是一类纳米复合的多功能性水凝胶材料,在慢性创面(如糖尿病足、压疮、癌症及外伤性溃疡等)修复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MXene基水凝胶的优势及其在创面修复领域的应用和相关作用机制。
关键词 纳米功能材料 MXene 水凝胶 创面修复 生物相容性 创面监测 药物缓释
下载PDF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载药释放性能研究
15
作者 高蓉 石森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682,共6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获得氧化石墨烯(GO),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GO与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结合的GO/Fe_(3)O_(4)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磁化性能和载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O/Fe_(3)O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获得氧化石墨烯(GO),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GO与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结合的GO/Fe_(3)O_(4)复合材料,分析了复合材料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磁化性能和载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GO/Fe_(3)O_(4)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GO掺杂改善了Fe_(3)O_(4)颗粒的均匀度,晶粒尺寸为13~15 nm。GO/Fe_(3)O_(4)复合材料表现出超顺磁性,饱和磁化强度有轻微降低。利用GO/Fe_(3)O_(4)负载阿霉素(DOX)研究了载药释放性能,GO/Fe_(3)O_(4)/DOX包合物的DOX包封率均值为62.24%,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药物释放具有一定的pH依赖性,在pH=7.4时,GO/Fe_(3)O_(4)的累计释放率在75 h达到73.3%,摄入试验测试表明GO/Fe_(3)O_(4)载体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Fe_(3)O_(4) 磁性材料 共沉淀法 阿霉素 药物载体
下载PDF
抑制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滤过区瘢痕化相关研究进展
16
作者 江梦璐(综述) 董艾萌 原慧萍(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0,共4页
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相对于常规滤过性手术具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但AGV作为异物常会引起滤过区瘢痕组织增生,包裹引流盘,从而抑制房水外流,引起眼压重新升高,导致手术失败。尽管AGV植入... 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相对于常规滤过性手术具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但AGV作为异物常会引起滤过区瘢痕组织增生,包裹引流盘,从而抑制房水外流,引起眼压重新升高,导致手术失败。尽管AGV植入术中和术后多次注射抗代谢药物可抑制术后滤过区瘢痕化,但术后多次结膜下注射不仅会引起患者的不适,而且会引起相应并发症,因此需要对AGV进行改进,避免反复注射药物,使药物在局部缓慢释放,同时减轻AGV的异物反应。最近,Ologen胶原蛋白、聚2-羟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凝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天然蛋白页岩等新型材料及技术的应用为抑制AGV植入术后滤过区瘢痕化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选择。本文从AGV引流盘材料的发展、AGV联合新型材料药物缓释系统的构建、AGV引流盘结构的改进等方面对抑制滤过区瘢痕化的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青光眼引流植入物 药物缓释系统 滤过道 瘢痕形成 材料改进 结构改进
下载PDF
抗菌压电材料:对细菌无选择性杀伤和不产生细菌耐药性
17
作者 冯楠 李运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05-2112,共8页
背景:压电材料可通过催化作用产生活性氧,通过多种途径来破坏细菌,而且不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种不依赖抗生素的抗菌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对细菌进行无差别的杀伤,为今后的抗菌策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目的:文章主要总结了有关压... 背景:压电材料可通过催化作用产生活性氧,通过多种途径来破坏细菌,而且不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这种不依赖抗生素的抗菌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对细菌进行无差别的杀伤,为今后的抗菌策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目的:文章主要总结了有关压电材料特性与抗菌机制,并讨论了部分压电材料在抗菌领域的研究现状。方法: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以“压电材料,压电催化,活性氧,抗菌,细菌感染,抗感染,耐药性”为中文检索词,以“piezoelectric materials,piezoelectricity,piezoelectric catalysis,piezocatalysis,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bacterial infection,antibacterial strategies,anti-infection,drug resistance,drug-resistant bacteria”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时间范围重点为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排除中英文重复性研究及内容不相关的文献,经文献质量评价后,最后纳入6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压电材料是一类性质稳定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其大多数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压电材料在压电效应过程中可催化产生大量活性氧,活性氧可通过细胞外氧化和细胞内氧化,破坏细菌的细胞膜、胞内蛋白质、酶以及核酸等物质,影响细菌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导致细菌死亡从而实现抗菌。抗菌性能与催化生成活性氧速率相关,而催化速率与材料体系、形貌及外界条件等多种因素相关。(3)压电催化产生的活性氧对细菌不具备选择性,因此表现出广谱抗菌性,且这种抗菌方式不需要依赖抗菌药物,故不会引起细菌耐药性问题。(4)结合超声波无创、可控性与穿透性强等优点,未来压电材料作为耐药菌感染的辅助或替代治疗等具有重要价值和巨大潜力。(5)目前压电材料催化效率低下的难题限制了其在抗菌领域的应用,如何提高压电催化效率成为了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材料 纳米材料 压电效应 压电催化 活性氧 抗菌治疗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聚合物基抗生素缓释载体治疗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1
18
作者 伊力哈木•麦麦提阿卜杜拉 黄晓夏 +1 位作者 李璐遥 滕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97-3602,共6页
背景: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策略中,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因可长期释放有效浓度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能修复彻底清创后引起的骨缺损在临床中备受关注。目的:总结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基材料制备抗生素缓释载体用于治疗骨髓炎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局... 背景: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策略中,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因可长期释放有效浓度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能修复彻底清创后引起的骨缺损在临床中备受关注。目的:总结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基材料制备抗生素缓释载体用于治疗骨髓炎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局限性及挑战。方法:作者以“Polymer,Composite material,Osteomyelitis,Infectious bone defect,Drug delivery systems,Antibiotic sustained-release system,3D printing;聚合物,复合材料,骨髓炎,感染性骨缺损,药物递送系统,抗生素缓释系统,3D打印”为关键词,检索2015年1月至2023年8月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初检得到文章4351篇,筛选后对87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聚合物基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能、热稳定性及易加工性等多功能特点在抗生素缓释载体制备中得到广泛研究,但单一聚合物材料组成的抗生素缓释载体因生物力学性能不足等原因无法满足感染性骨缺损修复材料的标准。模拟天然骨组织结构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型载体有望达到这个标准。3D打印技术可以精确控制载体的相互连接孔隙大小、几何形状和空间分布等,并能负载有效浓度的抗生素做到控制释放。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塑性等优点最适合用于3D打印。因此在新型可生物降解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基础上,结合3D打印技术建立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复合抗生素缓释载体因仿真模拟细胞外基质微环境有望成为慢性骨髓炎治疗中新颖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复合材料 骨髓炎 感染性骨缺损 药物递送系统 抗生素缓释系统 3D打印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在颅颌面外科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9
作者 常欣楠 刘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作为一种新型骨植入材料,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在颅颌面外科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骨植入材料相比,镁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和成骨特性,其降解产物镁离子具有抗凋亡、抗炎的作用,能够促进骨折和骨缺损部位的愈... 作为一种新型骨植入材料,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在颅颌面外科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骨植入材料相比,镁具有良好的降解特性、生物相容性、力学特性和成骨特性,其降解产物镁离子具有抗凋亡、抗炎的作用,能够促进骨折和骨缺损部位的愈合。多项研究将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应用于颅颌面部骨内固定、引导骨再生技术、骨替代材料、药物负载、种植体表面涂层等领域,其结果显示该类材料能够为骨愈合提供稳定的支持,并发挥出良好的促进成骨作用。此外,镁在口腔其他领域,如牙组织工程、促进软组织愈合等方面也表现出应用潜能,显示出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镁基材料 骨内固定 引导骨再生技术 骨替代材料 药物负载 镁涂层
下载PDF
中药配方颗粒药品追溯系统研究进展
20
作者 林新文 关冰圆 +2 位作者 黄俊 朱毅 周芳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有效保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安全的方法。方法总结中药配方颗粒全供应链追溯系统的内涵、相关法规和应用情况。通过中药配方颗粒药品追溯系统强化信息互通共享,实现药品全品种、全过程追溯,促进药品质量安全的综合治理。结果与结... 目的探讨有效保障中药配方颗粒质量安全的方法。方法总结中药配方颗粒全供应链追溯系统的内涵、相关法规和应用情况。通过中药配方颗粒药品追溯系统强化信息互通共享,实现药品全品种、全过程追溯,促进药品质量安全的综合治理。结果与结论中药配方颗粒药品追溯系统为相关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借鉴,可推进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方颗粒 药品追溯系统 中药材流通追溯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