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nano carbon on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in a semi-arid loess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
1
作者 Beibei Zhou Xiaopeng Chen +2 位作者 Quanjiu Wang Wei Wei Tiancheng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2018年第1期138-145,共8页
Since 2005,the application of nano carbon(NC)in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with most of the research focusing on plant growth and heavy metal absorption.However,littl... Since 2005,the application of nano carbon(NC)in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with most of the research focusing on plant growth and heavy metal absorption.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NC on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In this study,rainfall simulat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on a soil plot(1 m×1 m,located in a semi-arid loess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in which a mixture(5-cm below the soil surface)of NC(0,0.1%,0.5%,0.7% and 1.0% on a mass base)and sandy soil(same as the one in the plot)was embedded as three bands(5 cm wide,1 m long and 5 cm thick)at the three positions(top,middle and bottom of the plot),respectively.Before the rainfall simulation test,a mixed solution of potassium bromide(1.0 mol/L KBr),potassium nitrate(1.0 mol/L KNO_(3)),monopotassium phosphate(1.0 mol/L KH_(2)PQ_(4))was sprayed on the soil surfac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andy soil on the Loess Plateau with 0.7%NC addition(36.47 kg/hm^(2) on a mass basis)could improve soil water runoff,sediment yield,and nutrient loss in the semi-arid loess region of northwestern China,in addition to preventing soil water from deep percolation.Therefore,NC may have a great potential in soil erosion control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 carbon soil erosion rainfall simulation tests RUNOFF SEDIMENT nutrient loss semi-arid loess region
原文传递
降雨强度和坡度对黑土坡耕地团聚体流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涵 赵怡凯 +1 位作者 陈祥伟 付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为量化雨强和坡度对团聚体流失特征的影响,以黑土坡耕地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研究方法,对比了不同雨强(78,127 mm/h)及坡度(2°,4°,6°)下团聚体流失特征,并计算了雨强和坡度对团聚体流失量的... 为量化雨强和坡度对团聚体流失特征的影响,以黑土坡耕地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研究方法,对比了不同雨强(78,127 mm/h)及坡度(2°,4°,6°)下团聚体流失特征,并计算了雨强和坡度对团聚体流失量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相同雨强条件下,团聚体流失总量随坡度的增加显著增加0.70~1.42倍;相同坡度条件下团聚体流失总量随雨强的增加在坡度4°和6°时分别显著增加1.94,2.41倍。雨强是团聚体流失总量的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为52.44%;(2)随坡度增加,流失团聚体MWD显著减少,D值仅在雨强78 mm/h时显著增加;随雨强增加流失团聚体MWD,D无显著差异;(3)随坡度增加,粒径5~1,1~0.25,0.25~0.053 mm团聚体流失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粒径<0.053 mm团聚体流失量显著增加。随雨强的增加,小粒径团聚体流失量呈增加趋势,大粒径团聚体流失量仅在高坡度条件下明显增加;(4)雨强是粒径1~0.25,0.25~0.053,<0.053 mm团聚体流失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贡献率为27.42%~47.09%;坡度是粒径5~1 mm团聚体流失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贡献率为45.59%。研究结果可为明晰水力侵蚀过程中黑土坡耕地质量演变规律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侵蚀 团聚体流失 模拟降雨 雨强 坡度 黑土
下载PDF
短时强降雨对岩溶坡面土壤地表流失/地下漏失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闫钇全 刘琦 +1 位作者 邓大鹏 廖启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研究岩溶地区雨强变化对水土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的影响,对中国西南典型岩溶石漠化地区30年来的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通过控制不同降雨时间和强度,研究其对土壤地表流失/地下漏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与土... 为研究岩溶地区雨强变化对水土地表流失和地下漏失的影响,对中国西南典型岩溶石漠化地区30年来的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室内模拟试验,通过控制不同降雨时间和强度,研究其对土壤地表流失/地下漏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与土壤地表流失量/地下漏失量均呈正比关系,但降雨强度的大小交替顺序对土壤地表流失/地下漏失量的影响存在差异,雨强大的降雨发生在降雨过程的后期更易发生土壤地下漏失。(2)短时多次降雨之间的时间间隔对土壤地表流失量和地下漏失量影响显著,集中性大雨比间断性大雨更易引发岩溶坡面土壤地表流失及地下漏失。短时多次降雨之间无雨的时间越长越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漏失。(3)降雨前期,降雨强度与土壤地表流失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降雨中后期,土壤地表流失速率不受降雨强度的变化影响。降雨过程中,土壤地下漏失速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升高。研究成果可为岩溶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精准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石漠化 雨强交替 模拟试验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不同雨强条件下黄土性土壤养分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88
4
作者 康玲玲 朱小勇 +2 位作者 王云璋 吴卿 魏义长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36-543,共8页
本文利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装置,通过坡面小区试验,初步分析了不同雨强条件下黄土性土壤养分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主要是以不溶态的形式随泥沙迁移,随径流迁移的可溶态养分很少;不同形态的养分在泥沙中有富集现象;养分流... 本文利用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装置,通过坡面小区试验,初步分析了不同雨强条件下黄土性土壤养分流失的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主要是以不溶态的形式随泥沙迁移,随径流迁移的可溶态养分很少;不同形态的养分在泥沙中有富集现象;养分流失量与雨强成正比;同一雨强条件下,土壤流失量与养分流失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人工降雨 雨强 黄土性土壤 养分流失
下载PDF
不同雨强条件下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14
5
作者 马琨 王兆骞 +1 位作者 陈欣 尤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9,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对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雨强较大情况下 ,土壤养分以泥沙形式随径流迁移 ;当雨强较小时 ,随径流迁移的可溶态养分流失量占流失泥沙养分量的比例较高 ,土壤养分流失氮、磷、钾分别达...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 ,对红壤坡地养分流失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在雨强较大情况下 ,土壤养分以泥沙形式随径流迁移 ;当雨强较小时 ,随径流迁移的可溶态养分流失量占流失泥沙养分量的比例较高 ,土壤养分流失氮、磷、钾分别达到 5 3.12 % ,2 3.1% ,2 1.5 % ;不同形态的养分在流失泥沙中均有养分富集现象 ,但富集率各不相同 ;土壤养分流失量与雨强及泥沙流失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养分流失特征 人工模拟降雨 雨强条件 红壤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黄绵土坡地磷流失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裕元 邵明安 +2 位作者 郑纪勇 李秋芳 张兴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9-46,共8页
坡地磷(P)的流失是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与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探讨降雨特征对土壤P流失的影响机理对于坡地养分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以黄绵土(质地为粉质壤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雨强对坡地P随径... 坡地磷(P)的流失是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与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探讨降雨特征对土壤P流失的影响机理对于坡地养分管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该文以黄绵土(质地为粉质壤土)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雨强对坡地P随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坡地径流中溶解态磷(DP)含量达到0.18 mg/L以上。相同雨量时,径流中DP含量随雨强的增大而降低,泥沙浸提态磷(SEP)与全磷(STP)的含量与流失量以小雨强(0.91 mm/min)时为最大。坡面产流过程中DP、SEP及STP含量的变化均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其变化与径流含沙量呈正相关,而累积流失量则表现为加速增加的趋势。黄绵土坡地径流中不同形态P的含量随雨强的增大而降低,而总的流失量受雨强与产流过程等多种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黄绵土 坡地 磷流失 模拟降雨
下载PDF
不同雨强条件下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磷素的径流特征 被引量:55
7
作者 杨丽霞 杨桂山 +1 位作者 苑韶峰 吴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763-1769,共7页
以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无锡市近郊区鸿声镇的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R^2=0.99),径流量在... 以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无锡市近郊区鸿声镇的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R^2=0.99),径流量在雨强较小时,缓慢上升,但随着雨强的增大急剧上升,在雨强0.83、1.17和1.67mm·min^-1时,总磷(TP)和颗粒态磷(PP)都表现为初始流失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延长略有下降,最终趋于稳定,而在大雨强2.50mm·min^-1时,TP和PP呈现波浪式起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溶解态磷(DP)变化比较平缓,占TP的比例为20%-32%,而PP占TP的比例为68%。80%,其变化规律与TP相一致,由此可见,PP是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通过对比不同雨强下不同形态磷素的流失率,发现1’P的流失率,大雨强2.50mm·min^-1是小雨强0.83mm·min^-1的20倍,而DP的流失率,却是33倍,这表明随着雨强的增加,加速土壤PP流失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DP的流失,主要原因是降雨前表施磷肥,使得磷肥中大量的无机态磷溶解释放到水环境中,增加了DP的流失,从而会加重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土壤磷素 径流 人工模拟降雨 磷素流失速率
下载PDF
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坡耕地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罗春燕 涂仕华 +2 位作者 庞良玉 黄晶晶 林超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7,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紫色土净作玉米条件下坡耕地土壤氮、磷、钾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雨强条件下,无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发生;随着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都急剧...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紫色土净作玉米条件下坡耕地土壤氮、磷、钾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雨强条件下,无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发生;随着雨强的增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都急剧增加。磷素和钾素流失总量也随着雨强的增加而增加,而雨强对氮素流失的影响不大。在3种雨强条件下,氮素均主要通过地下径流的途径而流失,平均占氮素总流失量的96.5%。在小雨强条件下,磷、钾素不通过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在中、大雨强条件下,磷、钾素流失途径均以侵蚀泥沙流失为主,分别平均占流失总量的95.3%,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雨强 紫色土 养分流失
下载PDF
雨强对三峡库区黄色石灰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49
9
作者 傅涛 倪九派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5,83,共4页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黄色石灰土的养分流失规律。雨强对径流的养分浓度和泥沙的养分浓度无关 ,但可影响其浓度峰值出现时间 ,并与养分流失量呈正相关 ;径流中养分浓度远低于泥沙养分浓度 ,坡面养分流失以泥沙携带为主 ,...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黄色石灰土的养分流失规律。雨强对径流的养分浓度和泥沙的养分浓度无关 ,但可影响其浓度峰值出现时间 ,并与养分流失量呈正相关 ;径流中养分浓度远低于泥沙养分浓度 ,坡面养分流失以泥沙携带为主 ,但由于径流中养分以可溶态速效养分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黄色石灰土 雨强 养分流失 水土流失
下载PDF
不同降雨强度对营养盐垂向迁移过程和淋失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徐力刚 张奇 +2 位作者 徐进 蒋鸿昆 黄丽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7-444,共8页
云南抚仙湖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物主要随地表径流进入湖泊,使湖泊受到污染。但目前的现场观测表明,农田区浅层地下水也已受到污染,地下水已成为污染物输移的路径之一。通过四组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的室内土柱试验模拟土壤... 云南抚仙湖流域农田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物主要随地表径流进入湖泊,使湖泊受到污染。但目前的现场观测表明,农田区浅层地下水也已受到污染,地下水已成为污染物输移的路径之一。通过四组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的室内土柱试验模拟土壤污染物向地下水的淋失迁移量,对降雨入渗过程中总氮、总磷、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垂向迁移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时段处理来对各组实验中营养盐累积淋失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硝态氮的垂向迁移能力和出流浓度均大于铵态氮,总氮和总磷的累积淋失量与累积降雨量呈自然对数关系;降雨强度对总氮的淋失作用明显,对总磷淋失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弱。实验结果有助于揭示抚仙湖流域降雨作用下农田土壤中污染物的垂向迁移过程及其对农田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机制,并为污染物垂向迁移的数学模拟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土柱 营养盐 迁移 淋失量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倪九派 魏朝富 +2 位作者 高明 谢德体 何丙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2,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规律。无论是紫色土还是黄色石灰土,坡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在人工降雨后发生衰减,并表现出随雨强增大,雨后表土各养分含量衰减幅度加大的趋势,但径流和流失泥沙的养分含量与雨强... 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规律。无论是紫色土还是黄色石灰土,坡耕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在人工降雨后发生衰减,并表现出随雨强增大,雨后表土各养分含量衰减幅度加大的趋势,但径流和流失泥沙的养分含量与雨强无关;径流中养分含量虽低于泥沙养分含量,但养分含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全量养分含量上,而速效养分含量的差异则相对较小。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而言,紫色土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主要以流失泥沙为载体,而黄色石灰土坡耕地土壤养分流失则由流失泥沙和径流共同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流失 坡耕地 雨强 三峡库区
下载PDF
PAM对黄土坡地水分养分迁移特性影响的室内模拟试验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辉 王全九 邵明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88,共4页
为了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区集中暴雨条件对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采用室内降雨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在暴雨(2mm/min)条件下施加PAM对黄土坡地土壤养分流失及硝态氮淋溶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较,施加PAM对径... 为了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在黄土区集中暴雨条件对坡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采用室内降雨模拟试验方法,探讨了在暴雨(2mm/min)条件下施加PAM对黄土坡地土壤养分流失及硝态氮淋溶特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较,施加PAM对径流硝态氮流失的影响不明显,但显著改变了径流磷和钾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分别降低了径流磷和钾的流失量为82%和84%;施加PAM减少了坡地土壤流失量93%,也降低了泥沙中硝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流失量分别为78%,95%和95%;施加PAM影响了坡地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减少了土壤水分深层的渗漏,从而降低了土壤硝态氮淋失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降雨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黄土坡地 聚丙烯酰胺(PAM)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彭旭东 戴全厚 李昌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24-634,共11页
喀斯特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不仅是该区土地质量退化、土地生产力衰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该区地下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为揭示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和地下二元空间结构下的土壤养分流失机制,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 喀斯特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不仅是该区土地质量退化、土地生产力衰退主要原因,同时也是该区地下水质污染的重要因素。为揭示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和地下二元空间结构下的土壤养分流失机制,以喀斯特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其地表微地貌及地下孔(裂)隙构造特征,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下喀斯特坡耕地地表及地下水土及其氮、磷、钾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小雨强(50mm/h)和中雨强下(70mm/h),喀斯特坡耕地坡面产流主要以地下产流为主;大雨强下(90mm/h),地表径流高于地下径流;产沙方式则表现为由小雨的地表和地下产沙并重到中大雨强的地表产沙为主的一个转变过程。(2)在降雨侵蚀过程中,径流各养分输出浓度均表现出一定的初期冲刷效应,受土壤吸附作用影响,雨强对全钾(TK)和全氮(TN)的影响较全磷(TP)明显。(3)地表径流、地表泥沙和总泥沙各养分输出负荷均随雨强增大而增加,坡面径流泥沙总的TK输出负荷以泥沙为主,而TN和TP输出负荷则以径流为主;TP和TN在径流的输出负荷上以地下径流输出为主(其中TP地表负荷比在11.6%—46.2%,TN在7.0%—48.5%之间),而TK则以二者并重(地表负荷比在43.5%—57.0%之间);各养分在泥沙的输出负荷上则均以地表泥沙流失为主,其负荷比均在54.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的源头控制提供基本参数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机制 养分流失 水土流失 雨强 喀斯特坡耕地
下载PDF
红壤丘陵岗地区坡地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吕玉娟 彭新华 +1 位作者 高磊 张中彬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7-304,共8页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水质恶化的主要贡献者,研究坡地农田生态系统N、P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土壤生产力和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花生地(158场)和橘园地(152场)降雨–产流事件中N、P流失的监测数据... 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水质恶化的主要贡献者,研究坡地农田生态系统N、P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土壤生产力和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花生地(158场)和橘园地(152场)降雨–产流事件中N、P流失的监测数据,探讨南方红壤坡地农田生态系统N、P流失特征及其与降水特征、径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生地N、P流失量明显大于橘园地,N流失浓度则是花生地小于橘园地。N、P流失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与地表径流量的变化规律一致,养分流失量与地表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流失高峰出现在每年的雨季4—6月。两种土地利用方式,P素流失显著低于N素流失,NO3–-N是可溶性养分流失的主要形态。降雨强度(I60)和径流量是影响养分流失的两个主要因素,均与养分流失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1)。红壤坡地果园比坡耕花生地的水土和养分保持效果好,但在降雨产流高峰期仍需加强肥料施用管理和相关阻控措施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雨强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下载PDF
雨强和坡度对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张梦 李冬杰 周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0,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手段,在2种雨强(50,75mm/h)、4种坡度(5°,10°,15°,20°)条件下,研究了雨强和坡度对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从50mm/h增大到75mm/h,相同坡度的坡面开始产流时间提...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手段,在2种雨强(50,75mm/h)、4种坡度(5°,10°,15°,20°)条件下,研究了雨强和坡度对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雨强度从50mm/h增大到75mm/h,相同坡度的坡面开始产流时间提前了2.75~4.79min。(2)随着雨强的增大,同一坡度的坡面径流量增加了12.53~15.80mm/m2,增加幅度为1.24~1.31倍;同一坡度的坡面产沙量增加了0.47~3.61kg/m2,增加幅度为0.77~2.90倍。坡面侵蚀过程中,存在临界坡度,为15°左右。(3)氮素流失以径流流失为主,泥沙中总氮的流失量较低,仅占径流总氮流失量的1.4%~9.7%。坡度较小时,磷素流失途径以径流流失为主,随着坡度的增加,磷素的流失途径以泥沙流失为主。(4)径流总氮流失浓度与径流强度呈线性正相关,泥沙总氮和总磷流失浓度与产沙率也分别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强度 坡度 土壤侵蚀 养分流失
下载PDF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石灰土养分流失规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秦华 李晔 +1 位作者 李波 赵建博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53,共5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选取具有代表性石灰土坡耕地进行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石灰土中氮磷养分随地表径流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泥沙流失量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短,但是雨强... 通过对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选取具有代表性石灰土坡耕地进行原位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石灰土中氮磷养分随地表径流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泥沙流失量越大,初始产流时间越短,但是雨强对泥沙流失浓度的影响不显著;不同雨强下TP、TN浓度都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小,最后趋于平衡,而且雨强越大,TP、TN浓度流失越严重,其中TP主要以PP形式流失,达到80%以上,TN的流失在大雨时PN占优,中雨时以DN占优;地表径流磷素的流失主要以泥沙携带为主,泥沙养分流失浓度与雨强无关,但是泥沙养分流失量却与雨强和泥沙流失量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石灰土 雨强 养分流失
下载PDF
合肥近郊旱地土肥流失与降雨强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17
作者 周俊 朱江 蔡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2-95,共4页
根据合肥近郊旱地连续 3年的实地观测和采样分析数据 ,对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携带泥沙量和各种养分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 ,揭示了各种养分流失与降雨强度的关系和流失行为 ,初步查明了旱地耕作层表土和养分的流失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 根据合肥近郊旱地连续 3年的实地观测和采样分析数据 ,对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携带泥沙量和各种养分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 ,揭示了各种养分流失与降雨强度的关系和流失行为 ,初步查明了旱地耕作层表土和养分的流失在不同降雨强度下的不同表现。表土和有机质的流失与雨强基本呈正相关 ,以径流冲刷作用为主 ;氮磷钾养分的流失则以径流溶蚀为主 ,但情况比较复杂 ,特别是通过“径流溶蚀”流失的养分与雨强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旱地土肥流失的强度不仅受雨强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土肥流失 降雨强度 水土流失 差分流失
下载PDF
辽宁浑河流域不同土地类型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28
18
作者 周林飞 郝利朋 孙中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7-742,共6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方法,研究了辽宁浑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在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所产生的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氮、磷流失特征差异显著,地表径流氮、磷输出浓度均表现为降雨初期较高而后逐渐趋于...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试验方法,研究了辽宁浑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在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所产生的氮、磷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氮、磷流失特征差异显著,地表径流氮、磷输出浓度均表现为降雨初期较高而后逐渐趋于稳定的特征;壤中流氮、磷输出浓度在整个径流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2)在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耕地与草地氮、磷流失均以地表径流为主,随壤中流流失的氮、磷占输出量的比例较小。(3)耕地与草地中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氮、磷流失差异表明,土壤的水分下渗滤减机制对氮、磷流失具有很大的削减作用,草地中对总磷的削减作用尤为显著,可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模拟降雨 养分流失 土地利用类型 地表径流 壤中流
下载PDF
工程开挖面水土流失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冠华 程冬兵 +2 位作者 张平仓 牛俊 张长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0,共4页
针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工程开挖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开挖坡度(30°,40°,50°)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坡度、雨强均能对开挖面产流、产沙过程造成重大影响,随着坡度增大,不同雨... 针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工程开挖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开挖坡度(30°,40°,50°)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坡度、雨强均能对开挖面产流、产沙过程造成重大影响,随着坡度增大,不同雨强(0.65,1.15,1.65 mm/min)下开挖面产流、产沙参数值增大,产流率介于0.47~0.72 mm/min之间,径流系数介于0.39~0.63之间;产沙率介于8.64~49.80 g/(m2·min)之间,径流含沙量介于17.27~77.64 kg/m3之间;但在相同坡度下,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流、产沙参数值的变化存在差异。产流率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径流系数的中(1.15 mm/min)、高(1.65 mm/min)雨强无明显差异。坡度30°的开挖面产沙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坡度增大时,中、高雨强坡面产沙率接近;50°开挖面产沙率和径流含沙量在3个雨强下呈高—低—高势。试验成果为开挖面水土流失的预测、评价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及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面 水土流失 产流产沙 雨强 模拟降雨 生产建设工程
下载PDF
人工模拟降雨不同施肥方式下紫色土养分流失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军 王亮 何丙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3-88,共6页
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紫色土在表施肥和混施肥两种施肥方式下磷、钾养分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施肥方式径流中养分浓度均随时间呈幂函数下降,但表施肥径流中磷钾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混施肥,且在降雨产流初期表现尤为明显;... 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装置,研究了紫色土在表施肥和混施肥两种施肥方式下磷、钾养分径流流失规律.结果表明,两种施肥方式径流中养分浓度均随时间呈幂函数下降,但表施肥径流中磷钾养分含量明显高于混施肥,且在降雨产流初期表现尤为明显;在养分流失量方面,两种施肥方式径流中可溶性P及速效K累积流失量均随时间呈近似直线增加,表施肥明显大于混施肥,但混施肥养分流失50%~70%在开始降雨产流的前10 min内发生,而表施肥养分流失贯穿整个产流过程.同时试验发现施肥方式对坡面产流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人工模拟降雨 施肥方式 养分流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