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IT的不同体位下肺通气、肺灌注区域分布和通气/灌注匹配研究
1
作者 韩悌昕 刘亦凡 +5 位作者 代萌 王普 叶健安 赵志博 招展奇 付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5期1-7,共7页
目的: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比较不同体位下的肺通气、肺灌注区域分布和通气/灌注(V/Q)匹配情况。方法:选取10只健康实验猪,采集其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下的EIT肺部通气和血流灌注数... 目的:基于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比较不同体位下的肺通气、肺灌注区域分布和通气/灌注(V/Q)匹配情况。方法:选取10只健康实验猪,采集其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下的EIT肺部通气和血流灌注数据。使用MATLAB R2022b,基于EIDORS v3.9进行EIT数据分析和图像重构,以最大像素值20%作为阈值确定具有通气和灌注的有效区域,并进行V/Q匹配区域计算。比较不同体位下V/Q匹配评价指标(匹配分数%、死腔分数%、分流分数%)及通气、灌注区域在不同感兴趣区域(ROI1、ROI2、ROI3、ROI4)内的分布。结果:实验动物在不同体位下的匹配分数%、死腔分数%、分流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体位下,通气、灌注的区域分布发生改变,通气区域在ROI1、ROI2、ROI3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区域在ROI1、ROI2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仰卧位和俯卧位下,通气、灌注区域分布呈现出与重力依赖区分布一致的现象,而在右侧卧位和左侧卧位下,通气、灌注区域分布则呈现出与重力依赖区分布相反的现象。结论:同一实验对象在不同体位下的全局V/Q匹配参数具有较好的检验一致性;测量体位的变化将导致肺重力依赖区的变化,进而影响局部肺通气和肺灌注区域的分布;EIT能够对体位改变导致的肺通气、肺灌注改变进行测定,明确体位变化对肺通气、肺灌注和V/Q匹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体位变化 肺通气 肺灌注 V/Q匹配
下载PDF
支气管封堵器定位在单肺通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帮健 韩清涛 +1 位作者 刘义鑫 杨昶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8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BB)定位在单肺通气(OLV)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OLV手术患者166例,按照定位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气道峰压(P_(peak))差值变化定位]81例和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定位)85例,比较2组定位效果。结果观察组定位... 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BB)定位在单肺通气(OLV)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OLV手术患者166例,按照定位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气道峰压(P_(peak))差值变化定位]81例和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定位)85例,比较2组定位效果。结果观察组定位成功率、插管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定位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确认套囊位置正确行双肺通气(T_(1))、确认套囊位置正确行OLV(T_(2))、套囊插入到支气管深处呈置管过深状态行OLV(T_(3))、套囊退回到支气管开口处呈置管偏浅状态行OLV(T_(4))时,观察组P_(peak)、平台压(P_(plat))低于对照组,肺顺应性(C_(dyn))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时,观察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纤维支气管定位比较,BB定位应用于OLV手术患者能够使定位更快、安全性更高,可有效减少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峰压差值变化 支气管封堵器 定位 单肺通气 应激反应
下载PDF
单肺机械通气患者序贯性体位变更氧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廖清华 刘卫英 +2 位作者 毛洁花 曾祥燕 李长凤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76-778,共3页
目的观察单肺机械通气患者体位变更时氧疗的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理及护理。方法将32例单肺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8例)患者行体位变更机械通气,每1 h按仰卧位、健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变换;对照组(14例)患... 目的观察单肺机械通气患者体位变更时氧疗的效果,并探讨其治疗机理及护理。方法将32例单肺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8例)患者行体位变更机械通气,每1 h按仰卧位、健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顺序变换;对照组(14例)患者行常规持续仰卧位通气,两组均在通气后0.5 h、1.5 h、2.5 h、3.5 h做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同时间段的氧合状态。结果实验组PaO2和PaO2/FiO2高于对照组,两组的PaC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差异无意义。结论序贯性体位变更组与单一仰卧位机械通气比较,氧疗效果更好,成功脱离呼吸机时间缩短,临床护理易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 通气 体位变更 护理
下载PDF
CT引导硬化剂与体表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部分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马保科 张阳 +1 位作者 商会英 李俊鹏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74-480,共7页
目的:研究CT引导硬化剂与体表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部分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202例,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 目的:研究CT引导硬化剂与体表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部分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NSCLC患者202例,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92)。两组患者均给予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楔形切除术,其中观察组应用CT引导硬化剂与体表定位。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以及手术前后肺功能、肿瘤标志物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54.31±34.45)min、(270.50±40.06)mL和(410.50±91.14)mL,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胸腔置管引流时间为(5.60±1.09)d,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定位成功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4%(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最大通气量(MVV)、峰值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分别为(77.79±8.16)L、(58.87±6.03)L/min、(1.81±0.44)L和(2.60±0.81)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和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QLQ-C43量表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差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硬化剂与体表定位联合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部分切除术对NSCLC患者肺功能损伤轻,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硬化剂 体表定位 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解剖性肺部分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下载PDF
无创通气治疗单肺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德义 付月云 彭燕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6期2330-2331,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通气对单肺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单肺并呼吸衰竭患者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及肺功能的差异。结果:经BiPAP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 目的:探讨应用无创通气对单肺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的单肺并呼吸衰竭患者1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及肺功能的差异。结果:经BiPAP通气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SaO2)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BiPAP治疗单肺并发呼吸衰竭,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正压通气 单肺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不同体位和单肺通气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蕾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30期15-16,共2页
目的分析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不同体位及单肺通气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射阳县中医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双侧肺同期手术患者70例,通过气道旁路使用旁气流通气,持续记录比较患者不同体位、不同肺通气PIP、Pplat、Raw。结... 目的分析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不同体位及单肺通气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射阳县中医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双侧肺同期手术患者70例,通过气道旁路使用旁气流通气,持续记录比较患者不同体位、不同肺通气PIP、Pplat、Raw。结果双肺通气VCV1,患者平卧位变侧卧位后,PIP、Pplat、Raw上升(P<0.05);变换通气方法后,VCV2较VCV1的PIP、Pplat、Raw下降(P<0.05)。单肺通气后,PIP、Pplat、Raw较双肺通气上升(P<0.05);变换通气方法后,PCV较VCV2 PIP、Pplat、Raw下降(P<0.05)。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中不同体位及单肺通气均可对患者呼吸力学产生有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肺同期手术 单肺通气 不同体位
下载PDF
明视插管软镜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定位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叶丽群 罗斌 李雪瑜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明视插管软镜(VIS)应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胸科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静吸... 目的探讨明视插管软镜(VIS)应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DLT)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胸科手术需要单肺通气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胸部听诊法定位,观察组采用VIS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总定位准确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双腔支气管定位时间、生命体征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定位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右侧双腔支气管定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位期间,两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平均动脉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VIS进行DLT定位,总定位准确率较高,定位时间短,且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视插管软镜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定位时间
下载PDF
基于EIT技术监测体姿改变对肺通气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超 吴佳铭 +3 位作者 代萌 夏军营 付峰 尤富生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8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监测和比较不同体姿下局部肺通气量和一秒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课题组男性学生志愿者12名[年龄(26.6±2.5)岁]为测试对象,采取坐姿、仰卧位和俯卧位3种体姿进... 目的:利用电阻抗断层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术监测和比较不同体姿下局部肺通气量和一秒率的改变情况。方法:选取课题组男性学生志愿者12名[年龄(26.6±2.5)岁]为测试对象,采取坐姿、仰卧位和俯卧位3种体姿进行用力肺活量测试,同步进行EIT监测;分别对用力肺活量和一秒率的功能EIT图像中肺区域内的像素进行定量分析,求取局部肺通气占比和局部一秒率的均值。结果:腹侧和背侧的局部肺通气占比在坐姿时为37.65%∶62.35%,仰卧位时为37.59%∶62.41%,而俯卧位时为48.56%∶51.44%(更接近1∶1);仰卧位和俯卧位时重力依赖区的局部一秒率均值分别为0.84和0.81,坐姿时相应部位的均值分别为0.90和0.94。结论:EIT监测结果表明,俯卧位时通气向重力依赖区明显转移,但肺通气流速下降,为机械通气患者轮换采用俯卧位以改善氧合提供了直接证据,也为临床上开展EIT监测局部肺通气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断层成像 体姿 肺通气量 肺通气流速 用力肺活量 重力依赖
下载PDF
低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单肺通气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田雨 常毅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4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单肺通气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在双腔气管插管下完成全身麻醉开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于单肺... 目的探讨低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对单肺通气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在双腔气管插管下完成全身麻醉开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于单肺通气呼吸参数,对照组实施常规模式,观察组实施低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情况(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及复苏室留置时间),麻醉停止后30 min、2 h苏醒期Ramsay评分,术后24 h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第1秒用力肺活量/整体肺活量(FEV1/FVC)]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及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复苏室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停止后30 min、2 h,观察组的Ramsa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FEV1%及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单肺通气患者,实施低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能够有效地维持患者的肺功能,促进患者麻醉复苏,减少呼吸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单肺通气 呼吸功能
下载PDF
单肺通气时应用PEEP和CPAP对开胸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瀚冰 李广华 +1 位作者 高伟 王秋实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621-624,共4页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过程中,在通气侧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非通气侧使用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CPAP)两种不同的辅助通气...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过程中,在通气侧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非通气侧使用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CPAP)两种不同的辅助通气方式对开胸手术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Ⅱ或Ⅲ级,拟行全身麻醉下单肺通气的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为全潮气量通气(Vt=10 mL/kg),B组为小潮气量通气+PEEP(Vt=6 mL/kg,PEEP=5 cmH2O),C组为小潮气量通气+CPAP(Vt=6 mL/kg,CPAP=6 cmH2O)。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双肺全潮气量通气30 min后(T0)、单肺通气30 min后(T1)、恢复双肺通气30 min后(T2)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计算肺内分流(Qs/Qt),并在术后第2天通过胸部X线观察患者的肺复张程度。结果与A组比较,B、C组PaO2明显升高(P<0.05),Qs/Qt明显下降(P<0.05),术后肺复张程度较好。结论 OLV期间,通气侧肺应用PEEP 5 cmH2O和非通气侧应用CPAP 6 cmH2O能有效提高PaO2,减少Qs/Qt,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并且能够明显改善术后肺复张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内分流 肺复张
原文传递
小儿全身麻醉中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研究现状和困境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慕樵 季海英 +4 位作者 夏然 吕淑楠 张成密 李玮伟 石学银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968-972,共5页
肺保护性通气(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LPV)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术中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发生。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是小儿LPV策略的主要措施;此外,FiO_(2)、驱动压等对小儿... 肺保护性通气(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LPV)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小儿术中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发生。小潮气量、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是小儿LPV策略的主要措施;此外,FiO_(2)、驱动压等对小儿肺保护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文章分析总结了有关小儿LPV策略的文献资料发现,虽然相关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小儿LPV策略的发展远滞后于成年人,各项措施的最佳实施水平也有待确认。小儿LPV研究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理想体重(ideal body weight,IBW)的计算、机械死腔的影响、氧合和力学的矛盾平衡等,需要大量长期的临床研究进行探究,以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的发生率,改善小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肺复张 吸入氧浓度 驱动压 理想体重 机械死腔
原文传递
术侧不同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期间肺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维浩 张毅 《医学信息》 2018年第18期37-40,共4页
良好的肺隔离技术是胸科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单肺通气可导致低氧血症和肺内分流及急性肺损伤。目前,改善低氧血症和肺内分流及急性肺损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应用、麻醉方式、容量治疗和通气模式等方面。对非通气侧肺的研究较少,非通气侧... 良好的肺隔离技术是胸科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单肺通气可导致低氧血症和肺内分流及急性肺损伤。目前,改善低氧血症和肺内分流及急性肺损伤的方法主要有药物应用、麻醉方式、容量治疗和通气模式等方面。对非通气侧肺的研究较少,非通气侧实施持续正压通气或高频喷射通气是胸部手术的一种气道管理策略。该文将对非通气侧行持续正压通气和高频喷射通气两种不同的辅助通气方式对改善肺部并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持续正压通气 高频喷射通气 氧合 肺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