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rehensive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from prognostic analysis to in vivo assay 被引量:3
1
作者 Yuan-Bin Chen Wei-Hua Jia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435-437,共3页
Backgrou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 is a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numerous genetic mutations. TNM staging is not sufficient for predicting patient outcomes. Add... Background: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 is a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worldwide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numerous genetic mutations. TNM staging is not sufficient for predicting patient outcomes. Addition?ally, ESCC shows poor responsiveness to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Thu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find efficient therapy targets. Previous ESCC high?throughput genomic studies have lacked intensive survival analysis, particularly for copy number variation(CNV) and the genes involved.Main body: In the study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Reveals Critical Genes Underlying Tumorigenesis and Poor Prognosis" recently published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w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CNVs, mutations, and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on patient outcomes. To validate our findings for our 67 sequencing samples, we collected a 321?patient retrospective cohort with detailed 5?year follow?up information and carried out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survival analyses. In addition, 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survival predictors in ESCC were investigated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Conclusions: We found the independent ESCC survival predictors and potential therapy targets. Nevertheless, the effects of numerous low?frequency mutations need to be explored using larger sample sequencing. Overall, con?structing multi?gene prognostic signatures will remain a great challenge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基因组特征 基因组学 体内分析 食管癌 预后 基因突变 预测因子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chromosomal aberration of COX8C and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analysis
2
作者 Qiu-jiong Zhao Shao-cong Bai +6 位作者 Cheng Cheng Ben-zhang Tao Le-kai Wang Shuang Liang Ling Yin Xing-yi Hang Ai-jia S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333-1338,共6页
Copy number vari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patients with neural tube abnormalities.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genome-wide screening using high-resolution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in three children ... Copy number variations have been found in patients with neural tube abnormalities.In this study,we performed genome-wide screening using high-resolution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in three children with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and two healthy parents.Of eight copy number variations,four were non-polymorphic.These non-polymorphic copy number varia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gelman and Prader-Willi syndromes,and microcephaly.Gene function enrichm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COX8 C,a gene associated with metabolic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was located in the copy number variation region of Patient 1.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Our results may help determine the pathogenesis of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and prevent occurrence of thi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neural tube defects tethered spinal cord syndrome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 COX8C gene function enrichment analysis database of genomic variants database of DECIPHER copy number variation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3
作者 Ping Zeng Yang Zhao +6 位作者 Cheng Qian Liwei Zhang Ruyang Zhang Jianwei Gou Jin Liu Liya Liu Feng Chen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85-297,共13页
In the past few year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has made great successes in identifying genetic susceptibility loci underlying many complex diseases and traits. Th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genetic ins... In the past few years,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has made great successes in identifying genetic susceptibility loci underlying many complex diseases and traits. The findings provide important genetic insights into understanding pathogenesis of disease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overview of widely used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for analysis of GWAS, offered a general consideration to deal with GWAS data. The issues regarding data quality control, population structure, association analysis, multiple comparison and visual presentation of GWAS results are discussed; other advanced topics including the issue of missing heritability, meta-analysis, setbased association analysis, copy number variation analysis and GWAS cohort analysis are also briefly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quality control multiple comparison population structure genetic model statistical model missing heritability META-analysis copy number variation
下载PDF
884例性染色体异常胎儿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4
作者 杨微微 姚立英 +4 位作者 任晨春 王文靖 张海霞 李雯 李博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 对884例无创产前筛查(NIPS)提示性染色体异常的羊水样本进行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探讨不同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孕早期NIPS提... 目的 对884例无创产前筛查(NIPS)提示性染色体异常的羊水样本进行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和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检测,探讨不同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22年12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孕早期NIPS提示胎儿为性染色体异常的孕妇884例,于孕中期采集羊水样本,进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和FISH检测,对结果不一致或培养失败的样本进一步行CNV-seq检测。结果 884例孕妇中,有341例(38.6%)检出异常核型,11例(1.2%)羊水细胞培养失败。NIPS性染色体阳性预测值为39.2%(341/873)。341例核型分析异常样本中,最常见的核型异常类型是47,XXY(108例),其次为47,XXX(80例)、47,XYY(68例)、45,X(18例),共检出51例嵌合体。884例孕妇中,有862例FISH检测结果与核型分析或CNV-seq结果一致,FISH的阳性预测值为97.5%;24例与核型分析结果不一致,进一步行CNV-seq检测,有22例CNV-seq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并能相互补充分析;2例不一致样本中,1例核型分析结果为46,~+mar,FISH和CNV-seq结果均为45,X;1例核型分析结果为嵌合Y染色体异染色质区缺失,FISH和CNV-seq结果均为嵌合体,结构未见异常。结论 NIPS提示性染色体异常时,建议首选FISH和核型分析联合检测,可快速、准确地诊断染色体异常。对于疑似染色体特殊结构异常,建议进行FISH、核型分析和CNV-seq联合检测,可明确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筛查 染色体核型分析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拷贝数变异测序 性染色体异常 产前诊断
下载PDF
无创产前检测9号染色体异常病例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李珊珊 张萌 +4 位作者 吕巍 陈玉娇 曹博 王一鹏 闫有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2期3380-3387,共8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9号染色体异常病例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且NIPT提示为9号染色体异常的1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产前遗传咨询,其...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提示9号染色体异常病例的产前诊断和遗传学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且NIPT提示为9号染色体异常的1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产前遗传咨询,其中14例孕妇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回顾性整理入组孕妇的临床资料、产前诊断结果和妊娠结局,随访活产儿情况。结果16例孕妇中14例孕妇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5例确诊为9号染色体异常,阳性预测值为35.71%(5/14),包括3例诊断为嵌合型9-三体综合征引产终止妊娠,1例诊断为致病性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引产终止妊娠,1例为临床意义未明CNV,足月分娩,新生儿未见异常;其余9例诊断正常,足月分娩,随诊新生儿未见异常。另外2例拒绝产前诊断,其中1例失访,1例产后拒绝随访。结论NIPT筛查胎儿9号染色体异常有一定价值,但需要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分析对其检测结果进行产前诊断的验证,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9号染色体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遗传学分析
下载PDF
高龄孕妇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果特征分析
6
作者 刘恒 郭婉茹 +1 位作者 蒋天从 戚桂杰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5期337-341,349,共6页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果的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中心就诊的行羊膜腔穿刺术的638例高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预产年龄分为A组(35~<40岁,n=4... 目的分析高龄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结果的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中心就诊的行羊膜腔穿刺术的638例高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预产年龄分为A组(35~<40岁,n=463)和B组(≥40岁,n=175),统计2组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检测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638例高龄孕妇中,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8.3%(53/638),其中A组和B组的检出率分别为6.9%(32/463)和12.0%(21/175),B组高于A组(χ^(2)=15.241,P<0.05)。CNV-seq检测结果显示,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检出率为10.2%(65/638),其中A组和B组的检出率分别为8.9%(41/463)和13.7%(24/175),B组高于A组(χ^(2)=13.634,P<0.05)。结论在高龄孕妇中,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随着孕妇年龄增长而上升,行产前诊断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NV-seq检测可提高胎儿染色体遗传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拷贝数变异测序
下载PDF
扬州市某医院早期自然流产胚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7
作者 张敏 胡苏玮 +2 位作者 孙安萍 童鸣 李茜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18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病因学诊断价值,并研究流产物染色体异常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432例患者的早期自然...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早期自然流产中的病因学诊断价值,并研究流产物染色体异常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432例患者的早期自然流产胚胎CMA结果,并分析不同胎停孕周与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拷贝数异常之间的关联性。结果CMA成功检测428例,共有270例检出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212例,拷贝数异常53例和单亲二倍体5例。在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三体数目异常占比较大,其中又以16号染色体三体最为常见;拷贝数异常中检测出31例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异常,22例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在不同胎停孕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拷贝数异常检出率在孕10~11+6周时最高。结论CMA可明确早期自然流产的病因学诊断,其不仅可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还可检出拷贝数异常甚至染色体微缺失综合征、染色体微重复综合征;本研究中引起自然流产最主要的原因是染色体数目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流产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数目异常 拷贝数异常
下载PDF
人恶性胸膜间皮瘤DNA从头测序及基因突变分析
8
作者 邱璐 王播勇 +3 位作者 田梦丽 高顺玉 熊海波 熊伟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8-49,共12页
通过DNA从头测序分析人胸膜间皮瘤发生的高关联度突变基因。提取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组织和正常胸膜组织DNA,构建基因文库,用Illumina HiSeqX Ten PE 150平台测序,将测序结果与人类基因组数据库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注释,并对测序结果... 通过DNA从头测序分析人胸膜间皮瘤发生的高关联度突变基因。提取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组织和正常胸膜组织DNA,构建基因文库,用Illumina HiSeqX Ten PE 150平台测序,将测序结果与人类基因组数据库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注释,并对测序结果进行过滤、错误率分布检查、GC含量分布检查分析。MPM组织DNA平均过滤37829946 bp,错误率小于0.12%,GC含量占41.17%,而正常胸膜组织DNA平均过滤39089681 bp,错误率小于0.1%,GC含量占41.7%,两者测序质量均在Q 30(≥80%)以上,MPM为87.43%,正常胸膜为88.36%。以上高质量测序数据通过BWA比对到参考基因组(GRCh 37/hg 19),得到最初比对序列,利用重复标记后的比对序列进行覆盖度、深度等统计,覆盖深度达到10 X以上该突变位点可信。结果显示,实验病例XL14覆盖深度达到10 X的占98.59%,覆盖率达到99.83%;对照病例Z5占98.50%,覆盖率达到99.79%。对该序列进行基因注释分析,发现一系列单核苷酸多态性、基因插入缺失、基因结构变异、基因拷贝数变异,筛选出总变异位点数29277个,可能致病的变异位点数22个,致病性的变异位点数5个,不确定变异有害性的位点数为3353个,其余变异位点均为良性。进一步对突变基因进行富集、关联性分析,预测出突变基因TXNDC2与人胸膜间皮瘤的发生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突变基因PIEN、ABCC1、UGT1A7、UGT1A3、UGT1A4、UGT1A9、ALDH3B1、UGT1A5等与人胸膜间皮瘤有一定关联性,关联度在0~0.2之间。基因TXNDC2、PIEN、ABCC1、UGT1A7、UGT1A3、UGT1A4、UGT1A9、ALDH3B1、UGT1A5的变异可能与人胸膜间皮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实验为人胸膜间皮瘤分子诊断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胸膜间皮瘤 从头测序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插入缺失 基因结构变异 基因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特殊复杂染色体重排1例男性携带者的遗传学分析与PGT-SR助孕结局
9
作者 刘顿 董云巧 +4 位作者 陈创奇 于行素 燕瑾 刘风华 张曦倩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627-633,共7页
目的:探讨1例特殊染色体复杂重排(CCR)男性携带者的临床特征、遗传学特征与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筛查(PGT-SR)的助孕结局。方法:通过改良高分辨G显带技术和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GLCS)分别对该男性患者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和... 目的:探讨1例特殊染色体复杂重排(CCR)男性携带者的临床特征、遗传学特征与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筛查(PGT-SR)的助孕结局。方法:通过改良高分辨G显带技术和低深度高通量全基因组测序技术(WGLCS)分别对该男性患者的细胞染色体核型和分子核型进行分析。此外,利用二代测序技术(NGS)对该男性患者进行单精子染色体拷贝数(CNV)分析和PGT-SR助孕。结果:该男性患者核型为:46,XY,der(5)inv(5)(q14.3q23.2)t(5;14;11)(q23.2;q31.1;q21),der(11)t(5;14;11);der(14)t(5;14;11),其易位断点位于基因间区。单精子测序结果显示该男性精子中20.0%(7/35)为正常单倍体。PGT-SR结果显示正常/平衡的胚胎比率为25.0%(4/16),经过2次冷冻的单囊胚移植后,夫妇成功活产一健康男婴。此外,对已报道的男性CCRs携带者进行了文献回顾,总结了其正常/平衡精子比率和PGT-SR结局。结论:本研究提示男性CCRs携带者的正常单倍体精子比率可能高于理论预测,通过PGT-SR可有效改善其妊娠结局,在遗传咨询方面为他们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染色体重排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单精子染色体拷贝数 遗传咨询
下载PDF
CNV-seq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观察
10
作者 钟丽娟 陈艳 +4 位作者 钟容 陈盼 何霞 王丽君 唐爽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8期69-75,共7页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绵阳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科行羊膜腔穿刺术且拷贝数变异(CNV)提示异常的10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探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绵阳市人民医院产前诊断科行羊膜腔穿刺术且拷贝数变异(CNV)提示异常的10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NV-seq检测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107例孕妇的羊水样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58例(54.21%)胎儿核型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36例(62.07%),染色体结构异常11例(18.97%),嵌合体11例(18.97%)。CNV-seq检测对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58例核型异常者均成功确诊,变异类型包括54例(93.10%)致病性,4例(6.90%)临床意义不明;CNV-seq检出13例嵌合体病例,其中2例(低于10%)染色体核型分析未检出。在49例核型未见异常羊水样本中,CNV-seq检出致病性变异类型20例(40.82%)、临床意义不明23例(46.94%)、可能良性2例(4.08%)、可能致病性1例(2.04%)、良性变异3例(6.12%)。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NV-seq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χ^(2)=115.654,P<0.05);三种检测方法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染色体结构异常和嵌合体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中,CNV-seq可高效、特异地检出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无法检出的致病性基因组CNVs,可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更详细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异常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两株黑曲霉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
11
作者 闫静 李军 朱凤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9期177-187,共11页
为探究导致不同黑曲霉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生物合成差异的原因并对毒素进行去除及防控,该研究选用黑曲霉CICC 41702与黑曲霉3.316为试验材料,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两株黑曲霉菌株基因组水平的差异及OTA生物合成的机制。利... 为探究导致不同黑曲霉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生物合成差异的原因并对毒素进行去除及防控,该研究选用黑曲霉CICC 41702与黑曲霉3.316为试验材料,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两株黑曲霉菌株基因组水平的差异及OTA生物合成的机制。利用Illumina技术对产和不产OTA的两株黑曲霉菌株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并以黑曲霉CBS 513.88的基因组序列为参考,深度挖掘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插入或删除(insertions or deletions,InDel)、结构性变异(structural variants,SV)、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等信息,并对参与OTA生物合成的基因进行特异性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黑曲霉3.316比黑曲霉CICC 41702显示出更高的变异,且An15g07920基因在黑曲霉3.316中存在大量的非同义突变并显示缺失了23600 bp,推测这可能是导致两株黑曲霉的OTA生物合成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赭曲霉毒素A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插入或删除(InDel) 结构性变异(SV) 拷贝数变异(CNV) 基因组多样性
下载PDF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测在颈部透明层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
12
作者 孔凤琳 詹秀云 +3 位作者 洪玉霞 廖平英 孙曼 周丽英 《当代医学》 2024年第6期106-11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在颈部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早孕期产前检查的120例胎儿NT厚度≥2.5mm孕妇的临床资料,... 目的对比分析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NV-seq)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在颈部透明层(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早孕期产前检查的120例胎儿NT厚度≥2.5mm孕妇的临床资料,以随访确诊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NV-seq和CMA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出生缺陷的检测效能。结果随访确诊结果显示,120例胎儿NT厚度≥2.5mm孕妇中,致病性染色体异常22例,非致病性98例。CNV-seq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21例,非致病性99例;CMA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14例,非致病性106例。CNV-seq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CM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NV-seq检测、CMA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0.792,CNV-seq检测的诊断效能较高。结论CNV-seq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较CMA检测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在NT增厚胎儿产前诊断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更高,价格相对低廉,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染色体核型分析 颈部透明层增厚 产前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检测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海霞 冯丽云 +1 位作者 郭苑青 何丽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23例高龄孕妇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3例高龄...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与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723例高龄孕妇的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CNV-Seq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23例高龄孕妇中检出染色体异常共29例,异常检出率为4.0%。723例高龄孕妇中检出核型异常21例,异常检出率为2.9%,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13例,包括21-三体7例,18-三体1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例;染色体嵌合3例,包括性染色体嵌合2例,常染色体嵌合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5例,包括染色体倒位3例,染色体易位2例;检出CNV-Seq异常24例,异常检出率为3.3%,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13例,包括21-三体7例,18-三体1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5例;染色体嵌合3例,包括性染色体嵌合2例,常染色体嵌合1例;致病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8例,包括染色体微重复1例,染色体微缺失7例。其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检测结果一致。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NV-Seq检测可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两种方法各自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相互验证,互补不足,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比较直观地检测出染色体结构变异,而CNV-Seq可检测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高龄 孕妇 产前诊断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胎儿的染色体结果分析
14
作者 赵丹阳 杨微微 +2 位作者 王文靖 鞠明艳 任晨春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CHD)胎儿染色体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经超声科诊断胎儿CHD的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伴发心外异常分... 目的:探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技术和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CHD)胎儿染色体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2年8月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经超声科诊断胎儿CHD的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是否伴发心外异常分为独立性CHD组和伴心外结构/软指标异常CHD组,所有孕妇行羊水穿刺进行核型分析及CNV-seq检测,统计分析两种方法对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共发现染色体异常患者20例,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33.3%,其中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异常例数为13例,CNV-seq检测异常CNVs例数为18例,两种方法结果均异常者11例,核型独立检出平衡易位2例,CNV-seq独立检出微缺失/微重复7例。伴心外结构/软指标异常CHD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略高于独立性CHD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8%(14/37)vs.26.1%(6/23),χ^(2)=1.76,P>0.05]。结论:联合应用核型分析和CNV-seq检测技术,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由染色体异常引发的胎儿C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核型分析 拷贝数变异 二代测序 产前诊断
下载PDF
回顾性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沈梦婕 陈科 +3 位作者 童珂雅 陈宏蕊 杨松玲 张孝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1187,共7页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75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和CMA结果。结果:(1)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4%和11....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75例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和CMA结果。结果:(1)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84%和11.68%,联合应用2种方法异常检出率为13.65%;(2)核型分析正常样本中,超声结构异常、超声软指标(ultrasound soft markers,USM)提示和超声未见异常病例,致病性和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检出率分别为3.03%、1.54%和1.10%。结论:在产前诊断中联合应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可有效提高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尤其是超声结构异常人群。嵌合体病例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和样本。特殊微结构变异位点应当进行长期有效的病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分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产前诊断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突变类型分析
16
作者 王婷婷 郭丹 +4 位作者 陆君阳 徐徕 董海涛 林佃新 肖毅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23-527,共5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突变类型,更好地了解结直肠NETs的发病机制。方法 招募结直肠NETs手术患者,取结直肠NETs和对应的癌旁组织,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和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果 通过WGS测序发现,结直肠NETs突变类型多... 目的 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突变类型,更好地了解结直肠NETs的发病机制。方法 招募结直肠NETs手术患者,取结直肠NETs和对应的癌旁组织,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和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果 通过WGS测序发现,结直肠NETs突变类型多样,包括单核苷酸突变、小片段序列的插入和缺失突变(InDel)、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以及大的结构性变异(SV)如插入(INS)、缺失(DEL)、染色体内易位(ITX)、染色体间易位(CTX)和反转(INV)等。结论 在结直肠NETs发生时,体细胞发生了大量的突变,尤其以染色体CTX变异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单核苷酸突变 插入和缺失 基因拷贝数变异 结构性变异
下载PDF
阿什旦牦牛MEF2A基因拷贝数变异与生长性状关联分析
17
作者 李大伟 任稳稳 +4 位作者 喇永富 马晓明 秦玉峰 扎西塔 梁春年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88,共5页
为探究MEF2A基因拷贝数变异对阿什旦牦牛生长性状的影响,测定了92头阿什旦牦牛6月龄、12月龄、18月龄、30月龄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采用qPCR检测了MEF2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MEF2A基因拷贝数... 为探究MEF2A基因拷贝数变异对阿什旦牦牛生长性状的影响,测定了92头阿什旦牦牛6月龄、12月龄、18月龄、30月龄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采用qPCR检测了MEF2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MEF2A基因拷贝数变异与阿什旦牦牛的18月龄胸围、6月龄体长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18月龄体高呈显著相关(P<0.05);6月龄体长正常型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类型(P<0.01),18月龄体高正常型显著低于增加型(P<0.05)、胸围缺失型和正常型极显著高于增加型(P<0.01);MEF2A基因在阿什旦牦牛肌肉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综上,MEF2A基因拷贝数变异可影响阿什旦牦牛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什旦牦牛 MEF2A基因 拷贝数变异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拷贝数变异测序在检测胎儿鼻骨发育不良结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惠 梅燕 +3 位作者 刘百灵 黄杏玲 岑白梅 莫媚媚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6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应用在胎儿鼻骨发育结果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发现胎儿鼻骨发育异常的孕妇16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 目的探讨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应用在胎儿鼻骨发育结果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进行产前超声筛查发现胎儿鼻骨发育异常的孕妇160例为研究对象,比较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NV-seq技术检测结果差异。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出39例染色体异常,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32例,性染色体异常5例,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CNV-seq检测出16例染色体异常,其中多态性9例,明确致病性7例;年龄≥35岁孕妇羊水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高于年龄<35岁孕妇,且在年龄≥35岁孕妇中,羊水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高于CNV-seq检测(χ^(2)值分别为15.856、20.928,P<0.05);胎龄<24周羊水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高于胎龄≥24周,且在胎龄<24周中,羊水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高于CNV-seq检测(χ^(2)值分别为16.979、16.311,P<0.05);产前诊断指征2项及以上者羊水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高于2项以下者,而CNV-seq异常检出率明显低于2项以下者(χ^(2)值分别为9.246、10.338,P<0.05);在产前诊断指征2项及以上者中,羊水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高于CNV-seq检测(χ^(2)=27.655,P<0.05)。结论在产前超声筛查出胎儿鼻骨发育异常的孕妇中,CNV-seq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弥补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不足,有助于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数变异测序 染色体核型分析 胎儿 鼻骨发育不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高龄孕妇的遗传学产前诊断策略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婷婷 黎昱 +2 位作者 郑娇 燕凤 杨红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57-660,665,共5页
目的对高龄孕妇的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高龄孕妇的产前遗传学诊断策略,为高龄孕妇的临床遗传咨询及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2363例高... 目的对高龄孕妇的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探讨高龄孕妇的产前遗传学诊断策略,为高龄孕妇的临床遗传咨询及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2363例高龄病例的产前遗传学诊断结果,所有病例均同时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及常规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检测。结果在2363例高龄孕妇的羊水染色体核型及CMA中,共检出致病性异常197例(8.34%),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均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125例,CMA额外检出致病性染色体拷贝数变异71例,单亲二倍体1例;可能致病性异常53例(2.24%);意义不明确异常76例(3.22%)。高龄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时,致病性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显著增高,高龄合并软指标异常时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0.71%,合并结构异常时致病性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6.18%。结论高龄孕妇胎儿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当高龄合并其他高危因素时染色体异常的风险显著增高,选择适宜遗传学检测方法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非常必要,同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及CMA检测为高龄妊娠胎儿的遗传咨询和预后评估提供精准的信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产前诊断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拷贝数变异
下载PDF
CNV结合STR分型技术检测孕早期流产组织潜在葡萄胎效果及风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孙艳 文晓燕 +1 位作者 刘风藏 王桂琦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22-226,共5页
目的:评估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分析技术在检测孕早期(≤9周)流产物组织中潜在葡萄胎病例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行孕早期流产组织CNV-seq结合STR多态性检测病例114例,其中部... 目的:评估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结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分析技术在检测孕早期(≤9周)流产物组织中潜在葡萄胎病例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行孕早期流产组织CNV-seq结合STR多态性检测病例114例,其中部分新鲜绒毛组织进行CNV-seq结合STR多态性检测,部分组织行病理学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并分析潜在葡萄胎病例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CNV-seq结合STR多态性检测共检出染色体异常病例28例,阳性率为24.6%,其中单亲二倍体(UPD)8例,占阳性病例28.6%;病理学检出葡萄胎病例12例,阳性率为10.5%,其中完全性葡萄胎(CHM)10例,占阳性病例的83.3%.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一致率为89.5%,Kappa值为0.75,两种方法具较好一致性.潜在葡萄胎病例与非葡萄胎病例在年龄、孕次、流产次、β-hCG水平、超声表现等方面有差异,其中年龄、β-hCG水平和超声表现是潜在葡萄胎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NV-seq结合STR多态性分析技术能有效检测孕早期流产物组织中潜在葡萄胎病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避免再次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早期流产 葡萄胎 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技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