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V_P/ V_S Variation Behavior in the Shanxi Region by the Wadati Single Station and Multi-earthquake Method
1
作者 Weng Zhaoqiang Liang Xiangjun +2 位作者 Wu Haoyu Liu Linfei Li L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5年第4期514-526,共13页
Based on arrival time data of seismic phases of ML≥2. 0 earthquakes measured at Shanxi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or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1 to October 2014,V_P/ V_S in the Shanxi region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Wa... Based on arrival time data of seismic phases of ML≥2. 0 earthquakes measured at Shanxi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for the period from January 2001 to October 2014,V_P/ V_S in the Shanxi region is calculated using the Wadati single station and multi-earthquake method,and an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into the variation behavior of V_P/ V_S in the Shanxi reg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hree earthquakes of MS≥4. 5 in 2010. Our study finds that abnormal V_P/ V_S appeared earlier at distant stations before all of the three earthquakes,which is at the time range from 6 months to 1 year before the earthquakes,and later at near stations,at the time range 10 days to 2 months before earthquakes. Therefore,it  s possible to narrow down the scope of the location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from the distant and near station data. The calculations of Dongshan seismic station indicate that the size of the residual of the origin time has impact on the detail of V_P/ V_S variation,thus,appropriate thresholds should firstly be set for the residuals of origin time at each seismic sta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to ensure scientific and steady V_P/ V_S calc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方法 山西地区 行为 单站 数字地震台网 起源时间 vp vs
下载PDF
芦山7.0级地震前单台波速异常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隗永刚 陈学忠 +2 位作者 郭祥云 蔡一川 王恒信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利用芦山7.0级地震震中周边台站(CD2、MEK、GZA、MDS、HSH、JJS、XJI、DFU、EMS、JYA、YGD)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20日记录到的近震资料,采用单台波速比以及单台P波视速度、S波视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波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10年... 利用芦山7.0级地震震中周边台站(CD2、MEK、GZA、MDS、HSH、JJS、XJI、DFU、EMS、JYA、YGD)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20日记录到的近震资料,采用单台波速比以及单台P波视速度、S波视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波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10年底左右开始,震中附近区域的CD2、MEK、GZA、MDS、HSH、JJS台站同步出现了长达两年明显的P波视速度和S波视速度低值异常现象,且异常现象都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单台波速比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故多个台站同步出现长时间、明显的单台视速度低值异常现象,并且集中在某一断裂带附近时,则有可能是大震孕育的先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台波速比 P波视速度 S波视速度 芦山7 0级地震
下载PDF
吉林地区波速比分布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洪艳 张广伟 +2 位作者 王晓山 张晨侠 康建红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9-839,共11页
利用吉林地区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模拟和数字化资料(共254次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每个事件的平均波速比,重点分析吉林地区波速比的空间变化特征。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对收集到的震相数据和计算结... 利用吉林地区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模拟和数字化资料(共254次地震事件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单震多台和达法计算每个事件的平均波速比,重点分析吉林地区波速比的空间变化特征。为了保证计算结果的可信度,对收集到的震相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严格筛选和限定。结果表明,吉林地区波速比横向不均匀性显著,南北部差异较大。伊通-舒兰断裂带北侧波速比横向不均匀性突出,高低值异常区方向与NE向扶余-肇东断裂带一致;伊通-舒兰断裂带南侧波速比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火山区,其中长白山火山区北侧波速比低而西南侧较高,可能表明长白山下方低速异常体位于火山口的西南侧。通过分析波速比分布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认为在波速比高值区和高、低值过渡区为地震易发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震多台和达法 波速比 高、低值过渡带 吉林地区
下载PDF
广东新丰江库区波速比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小娜 刘锦 《防灾减灾学报》 2017年第4期14-20,共7页
使用2007年6月—2017年2月广东新丰江水库周围14个台站记录的Pg波、Sg波震相数据,采用单震多台和达法研究新丰江库区波速比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时段新丰江M_L4.0级以上地震中有3次地震前表现出下降—低值—恢复—发震现象。库区水位... 使用2007年6月—2017年2月广东新丰江水库周围14个台站记录的Pg波、Sg波震相数据,采用单震多台和达法研究新丰江库区波速比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时段新丰江M_L4.0级以上地震中有3次地震前表现出下降—低值—恢复—发震现象。库区水位、地震频度、波速比均表现出分段特性,地震频度相对于水位、波速比相对于地震频度均有一定的滞后性。蓄水前期波速比主要受水的渗流作用和构造应力的影响,而蓄水后期库构造应力以及水位引起的围压变化可能成为波速比变化的主要因素。新丰江M_L5.2级地震及M_L5.1级地震前水库均处于卸载阶段,M_L4.2级地震前水库处于加载阶段,说明库水位引起的围压对波速比影响有限,地震发生主要是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丰江 单震多台和达法 波速比 分段性 渗流作用 构造应力
下载PDF
滇西地区中强地震前单台波速比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喜玲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43,共7页
本文应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以滇西腾冲台、洱源台为例,研究了滇西地区1982—1990年近十次中强震在地震前的波速变化,对提取该地区孕震的前兆信息作了初步的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中强震前的单台波速比异常的共同特征,以及单台波... 本文应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以滇西腾冲台、洱源台为例,研究了滇西地区1982—1990年近十次中强震在地震前的波速变化,对提取该地区孕震的前兆信息作了初步的探讨。文中给出并讨论了这些中强震前的单台波速比异常的共同特征,以及单台波速比变化的时间进程和波速比异常的平面图象,得出:(1)单台波速比的异常幅度一般在0.04—0.11之间;(2)异常时间与震级大小有关;(3)中强地震多发生在波速比异常区的边缘。 同时,对1988年11月6日耿马—澜沧7.6级、7.2级地震前腾冲台波速比异常也作了分析,结果为:震前波速比下降幅度超过历年最低值,异常时间亦持续了半年多,这些结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大地震的预报途径提供了定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 波速比 变化特征 滇西地区
下载PDF
单台多震和达法研究山西地区的波速比变化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翁钊强 梁向军 +2 位作者 吴昊昱 刘林飞 李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9-100,共12页
基于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2014年10月ML≥2.0地震震相到时数据,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计算山西地区波速比,并结合2010年3次MS≥4.5地震探讨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次地震前远台波速比异常出现时间较早,为震前6个月至... 基于山西数字地震台网2001年1月~2014年10月ML≥2.0地震震相到时数据,利用单台多震和达法计算山西地区波速比,并结合2010年3次MS≥4.5地震探讨地震前后波速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次地震前远台波速比异常出现时间较早,为震前6个月至1年;而近台波速比异常出现时间相对较晚,为震前10天至2个月不等,因此可通过远台、近台所围限的范围来缩小地震预测地点。东山台计算结果表明,发震时刻残差大小会影响波速比变化细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首先确定每个台站发震时刻的残差阈值,以确保波速比计算结果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台多震和达法 波速比 山西地区
下载PDF
九江—瑞昌主-余震的波速比变化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曾文敬 项月文 邹水林 《华南地震》 2007年第4期73-78,共6页
根据流动台网对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定位结果,采用单台波速比方法,计算各流动台的波速比变化,得出以下结果:①各台波速比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化,但变化形态不一致,这可能与震源区应力调整有关;九江台和武蛟台的波速比在2006年4月下中旬至6... 根据流动台网对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定位结果,采用单台波速比方法,计算各流动台的波速比变化,得出以下结果:①各台波速比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化,但变化形态不一致,这可能与震源区应力调整有关;九江台和武蛟台的波速比在2006年4月下中旬至6月中旬这段时间较明显处于低值区间,相应的主余震的M-T图显示余震活动在该段时间内强度和频度有较明显的增强。②沿以武蛟和狮子洞两台连线的NW走向的波速比最小,结合主-余震北西向较优势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的其中一组NW向节面,推断北西向断裂可能是九江一瑞昌5.7级主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台波速比 九江-瑞昌地震序列 发震构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