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MR测量与前路次全切除减压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祝建光 汪波 +4 位作者 常时新 赵卫东 林研 吴德升 陈峥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脑脊液柱、椎管MR T2像横断面面积相互比值与颈前路次全切减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于MR T2像上测量66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脊髓、脑脊液柱、椎管的横断面面积,作相互比值,以所有患者上述比值的均值为标...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脑脊液柱、椎管MR T2像横断面面积相互比值与颈前路次全切减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于MR T2像上测量66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脊髓、脑脊液柱、椎管的横断面面积,作相互比值,以所有患者上述比值的均值为标准,将患者分为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并以日本骨科协会(JOA)标准比较两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比值组术的疗效差别。结果脊髓/椎管面积比值≥40%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JOA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比值低于40%组(P<0.001);脊髓/脑脊液柱面积比值≥46%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JOA改善优良率明显高于比值低于46%组(P<0.05);脑脊液柱/椎管面积比值≥82%组与低于82%组之间颈前路椎体次全切JOA改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脊髓相对于椎管或脊髓相对于脑脊液柱比值的大小,可作为临床行脊髓型颈椎病术前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 脑脊液柱 椎管 疗效
下载PDF
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宋晓磊 王红建 +1 位作者 李灏 姜星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2期30-31,共2页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0.3±1.7)d,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经随访...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0.3±1.7)d,椎间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经随访治疗优良率为96.0%,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提高。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可发挥显著疗效,安全可靠,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植骨 钛板 内固定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唐晓杰 飞翔 丁惠强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9期890-892,共3页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72例,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度测量仪(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 目的探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脊髓型颈椎病72例,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度测量仪(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提供,国家专利号ZL2006 2 0002019)测量患者术前、术后24个月的颈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旋、右旋)。结果本组的72例中63例患者术后得到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24个月,9例失访。随访男35例,女28例,年龄52~69岁,平均年龄61岁。术后患者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颈椎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侧弯和右侧弯颈椎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术后24个月,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活动度较术前下降明显,而左侧弯和右侧弯颈椎活动度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与脊髓型颈椎病的锥体束征对比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谭来勋 徐金梅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661-662,共2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和脊髓型颈椎病(CSM)锥体束征的差异。方法纳入ALS和CSM患者各50例,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行头颈部MR、四肢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首发症状,就诊时颈肩疼痛、舌肌萎缩、肌束... 目的探讨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和脊髓型颈椎病(CSM)锥体束征的差异。方法纳入ALS和CSM患者各50例,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行头颈部MR、四肢和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分别比较2组患者的首发症状,就诊时颈肩疼痛、舌肌萎缩、肌束颤动及病理征等临床征象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ALS组的首发症状以下肢无力和延髓麻痹为主,就诊时舌肌委缩、肌束颤动、跖反射消失出现率较高;而CSM组的首发症状以上肢无力为主,就诊时颈肩疼痛和巴宾斯基征、夏道克征、欧本海姆征等病理征的阳性率较高(P<0.01)。2组病例均有四肢肌无力、萎缩(CSM组下肢肌萎缩较少)、腱反射亢进、髌和踝阵挛、罗索里摩征及霍夫曼征(+)。结论 ALS和(2SM患者均可出现深反射亢进,但ALS患者的病理征阳性率远低于CSM,以巴宾斯基征的阳性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 脊髓型颈椎病 锥体束征
下载PDF
ROI-C与钢板联合cage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ACDF术中应用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5
作者 阮立奇 施建东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9期901-904,共4页
目的比较双嵌式椎间融合器(ROI-C)与钢板联合cage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3-03—2015-03诊治的39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1例采用ROI-C行ACDF术(ROI-C组),18例采用钢板联合c... 目的比较双嵌式椎间融合器(ROI-C)与钢板联合cage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ACDF)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自2013-03—2015-03诊治的39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1例采用ROI-C行ACDF术(ROI-C组),18例采用钢板联合cage行ACDF术(cage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3个月、12个月手术间隙相邻椎间高度,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植骨融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9例均获得随访,ROI-C组随访时间为(13.3±1.9)个月,cage组随访时间为(14.9±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年内植骨融合,均未发现融合器移位、变形。与cage组比较,ROI-C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吞咽不适发生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OI-C组与cage组术后3 d、3个月、12个月手术间隙相邻椎间高度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OI-C系统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应用具有稳定性好、创伤小、术后吞咽不适发生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双嵌式颈椎融合器 吞咽不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