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逆散加味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王乾平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比较四逆散加味及四逆散加味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四逆散加味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四逆散加味基础上增加... 目的:比较四逆散加味及四逆散加味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四逆散加味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四逆散加味基础上增加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每月用药3周,经期停药1周,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局部体征积分、中医证候总积分。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观察组有效率90%。2组患者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局部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加味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后遗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可进一步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后遗症 四逆散 保留灌肠 气滞血瘀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与抑郁症“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单佳铃 胡伟琼 +4 位作者 谢勤 白薇 胡田彧 吕燕妮 江明金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1,共9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与抑郁症“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四逆散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CTD、TTD数据库筛选溃疡性结肠炎和抑郁症的疾病相关靶点;对...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与抑郁症“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四逆散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相关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CTD、TTD数据库筛选溃疡性结肠炎和抑郁症的疾病相关靶点;对上述预测得到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抑郁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共有靶点”网络,分析核心成分;将共有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关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四逆散的活性成分136个,四逆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抑郁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共有靶点)220个,涉及657个生物过程、70个细胞组分、147个分子功能以及133条信号通路。筛选得到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等核心活性化合物,JUN、MAPK3、STAT3、AKT1、MAPK1等关键靶蛋白,以及TNF、IL-17、Th17细胞分化、HIF-1、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5个关键靶点均与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四逆散可能是通过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柚皮素等活性成分,作用于JUN、MAPK3、STAT3、AKT1、MAPK1等关键靶点,通过TNF、IL-17、HIF-1、Toll样受体、Th17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发挥对溃疡性结肠炎与抑郁症“异病同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溃疡性结肠炎 抑郁症 异病同治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四逆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3
作者 张卓 张阳 +5 位作者 谢静怡 尹佳鑫 别松涛 宋新波 余河水 李正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57-463,共7页
四逆散由炙甘草、柴胡、白芍、枳实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抑郁、保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改善动脉硬化、镇静催眠及抗溃疡等药理作用。本文在对四逆散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四逆散由炙甘草、柴胡、白芍、枳实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抑郁、保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改善动脉硬化、镇静催眠及抗溃疡等药理作用。本文在对四逆散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的“五原则”对四逆散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提示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次酸、甘草酸、山柰酚、槲皮素、柚皮苷、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可考虑作为四逆散的Q-marker,以期为四逆散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药理作用 质量标志物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四逆散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老年早期肺癌胸腔镜术后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晓亮 樊立茂 +1 位作者 刘仲阳 袁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1443-1447,1451,共6页
目的探讨四逆散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老年早期肺癌胸腔镜术后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四逆散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老年早期肺癌胸腔镜术后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胸腔镜术后给予尼美舒利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胸腔镜术后给予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疼痛状况评分[数字分级评分法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咳嗽评分[咳嗽积分和咳嗽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EORTC QLQ-C30(version 3)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40/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42%(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状况NRS、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疼痛状况NRS、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状况咳嗽积分、咳嗽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咳嗽状况咳嗽积分、咳嗽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呕吐、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尿常规、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也未发生与药物使用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能够有效缓解早期肺癌患者胸腔镜术后急性疼痛程度和咳嗽程度,缩短疼痛治疗时间,减少西医止痛药物使用剂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早期肺癌 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胸腔镜术 术后急性胸痛 生活质量 止痛药物
下载PDF
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研究
5
作者 吕化伟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7期140-143,共4页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气滞血瘀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四...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气滞血瘀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后3、5、7和10 d腹痛程度评分,腹痛缓解、消失时间;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降钙素原(PC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72.50%高(P<0.05);治疗后3、5、7和10 d,观察组腹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缓解和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肠系膜淋巴结的纵径、横径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CT和ET-1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GR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气滞血瘀证患者,可显著减轻腹痛,缩小肠系膜淋巴结,减轻中医证候,并可改善生化指标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四逆散 金铃子散 推拿 降钙素原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内皮素-1
下载PDF
四逆散对抑郁症大鼠的治疗效果及机制探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方足兵 余雪丹 +1 位作者 胡红涛 董汉宁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究四逆散对抑郁大鼠行为、中枢神经递质及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逆散低剂量组、四逆散中剂量组、四逆散高剂量组,每组20只。给药结束后,进行糖水消耗实验、旷... [目的]探究四逆散对抑郁大鼠行为、中枢神经递质及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四逆散低剂量组、四逆散中剂量组、四逆散高剂量组,每组20只。给药结束后,进行糖水消耗实验、旷场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放免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神经肽Y(NPY)、P物质(SP)、生长抑素(SS)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皮质中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偏爱度和旷场运动评分显著降低(P均<0.001),海马组织中DA、NE、5-HT含量显著下调(P<0.001),血清中NPY、SS显著下调(P<0.001),SP显著上调(P<0.001),皮质中ERK1/2、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及BDNF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01);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散给药组大鼠糖水偏爱度和旷场运动评分显著上调(P<0.001),海马组织中DA、NE、5-HT含量显著上调(P<0.001),血清中NPY、SS显著上调(P<0.001),SP显著下调(P<0.001),皮质中ERK1/2、CREB蛋白磷酸化水平及BDNF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四逆散可上调海马中神经递质含量;调节血清神经肽水平;促进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磷酸化激活,发挥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四逆散 神经递质 ERK1/2-CREB-BDNF信号通路
下载PDF
从情志探讨四逆散对肝癌的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毛渴欣 胡玉星 +1 位作者 梅巳 田雪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48-1553,共6页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中医药具有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肿瘤预后等优势。中医认为,情志与肝脏的生理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肝癌属心身疾病,探讨异常情志可通过直接损伤肝脏、影响气血运行、破坏阴阳平衡3个途径,影...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中医药具有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肿瘤预后等优势。中医认为,情志与肝脏的生理病理改变密切相关。肝癌属心身疾病,探讨异常情志可通过直接损伤肝脏、影响气血运行、破坏阴阳平衡3个途径,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而肝癌的发生发展亦可加重情志失衡。据此,提出了“调节情志”的肝癌治疗方法。并解析四逆散通过调肝理气助疏泄、和血柔肝荣肝阴、和谐阴阳扶正气3个方面,发挥调节情志疗肝癌的作用,为临床运用四逆散调节情志治疗肝癌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 肝癌 四逆散 心身疾病
下载PDF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颗粒对CUMS诱导的抑郁大鼠HPA轴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贾晓蕾 王颖 《四川中医》 2023年第12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四逆散颗粒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HPA轴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每组8只。除空...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合四逆散颗粒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HPA轴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取48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CUMS建立抑郁模型。干预4周后取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试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酮(COR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5-HT)含量;蛋白印迹分析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磷酸化PI3K、Akt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抑郁模型组大鼠CRH、ACTH以及CORT均显著升高,NE、DA以及5-HT均具有显著下降,磷酸化PI3K与Akt蛋白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CRH、ACTH以及CORT含量均有降低,NE、DA以及5-HT均具有升高,磷酸化PI3K与Akt蛋白表达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合四逆散颗粒可能通过影响HPA轴及PI3K/Akt信号通路而对抑郁模型大鼠起到积极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 抑郁 HPA轴 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期间给予麦门冬汤加减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韩忠文 郑皓允 韩文霞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8期901-904,共4页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期间给予麦门冬汤加减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傅山中医肿瘤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4例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联合组与对...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期间给予麦门冬汤加减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傅山中医肿瘤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4例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麦门冬汤加减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现非血液毒性(蛋白尿、手足综合征、乏力)和血液毒性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中大于1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联合组蛋白尿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0,P<0.05)。联合组乏力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5)。联合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6,P<0.05)。结论:对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采用中医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甲磺酸阿帕替尼疗效明确。麦门冬汤加减联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对低剂量甲磺酸阿帕替尼药物引起的血液毒性及非血液毒性具有极其明显的防治作用,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阿帕替尼 麦门冬汤加减+四逆散加减治疗 血液及非血液毒性 靶向治疗 减毒增效
下载PDF
消瘿散结颗粒治疗气郁痰阻型良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雨茜 尹桃清 +2 位作者 许帅 吴俊伟 叶仁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1750-1756,共7页
【目的】观察消瘿散结颗粒(由四逆散及半夏厚朴汤加味组方而成)治疗气郁痰阻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气郁痰阻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目的】观察消瘿散结颗粒(由四逆散及半夏厚朴汤加味组方而成)治疗气郁痰阻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气郁痰阻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消瘿散结颗粒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结节横截面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功能指标[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22/30),对照组为10.00%(3/30),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甲状腺结节横截面最大直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甲状腺结节横截面最大直径均无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对中医证候积分的下降程度及对甲状腺结节横截面最大直径的缩小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SH、FT3、FT4水平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变化(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消瘿散结颗粒对气郁痰阻型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缩小甲状腺结节的横截面最大直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瘿散结颗粒 四逆散 半夏厚朴汤 气郁痰阻型 甲状腺结节
下载PDF
加减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严灿 徐志伟 +4 位作者 史亚飞 李艳 吴伟康 邓中炎 潘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91-693,共3页
目的 :观察加减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模型组 (M )、加减四逆散组 (C1)、人参皂甙组 (C2 )。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大鼠胸腺重量指数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 目的 :观察加减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C)、模型组 (M )、加减四逆散组 (C1)、人参皂甙组 (C2 )。电子天平称重并计算大鼠胸腺重量指数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数目、核转移率。结果 :与C组比较 ,M组胸腺重量指数显著下降 ,糖皮质激素受体 (glucocorticoidreceptor,GCR)的数目略有上升的趋势 ,胸腺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核转移率显著上升 (P <0 0 1)。与M组相比 ,C1组与C2 组的大鼠胸腺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复合物的核转移率均显著降低 ,胸腺重量指数显著提高 (P <0 0 1或P <0 0 5 )。在受体核转移率下降方面 ,C1组优于C2 组 (P <0 0 5 )。此外 ,C1组各项数据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加减四逆散能显著减轻糖皮质激素对胸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慢性心理应激大鼠GCR由胸腺细胞胞浆向胞核转位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慢性心理应激 大鼠 糖皮质激素受体 核转移率 神经免疫学机制
下载PDF
四逆散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家荣 冯雪松 +5 位作者 李宏 王国全 张艳芳 史海龙 李媛媛 晁旭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9-493,共5页
目的:探讨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5组,每组3个复孔。实验组细胞用五氟尿嘧啶(5-FU)或不同浓度的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48 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后人... 目的:探讨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5组,每组3个复孔。实验组细胞用五氟尿嘧啶(5-FU)或不同浓度的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48 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后人肝癌HepG2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Rho123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后,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形态发生改变,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而G2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Bax、Caspase-3、-9和Cyt-c的表达显著升高,而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随着含四逆散药液血清浓度增大,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结论:四逆散可以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肝癌 HEPG2细胞 凋亡
下载PDF
母子分离后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对青少期大鼠行为学和HPA轴的影响及加味四逆散对其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郭丽丽 史亚飞 +2 位作者 桑锋 袁玉梅 吴浩萌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4-488,共5页
目的观察母子分离后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诱导的青少期大鼠抑郁样行为学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变化以及调肝方药加味四逆散(JWSNS)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4只新生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JWSNS组(16.9 ... 目的观察母子分离后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诱导的青少期大鼠抑郁样行为学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变化以及调肝方药加味四逆散(JWSNS)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4只新生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JWSNS组(16.9 g·kg^(-1))。采用母子分离(PND1~21)后予21 d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刺激的方法造模,以JWSNS进行干预,检测各组大鼠旷场实验中行为学改变、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浓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度均降低(P<0.01),旷场试验中大鼠活跃度、总路程均减少(P<0.01),中央区路程明显减少(P<0.05);血清ACTH、CORT浓度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JWSNS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显著增加(P<0.01),旷场活跃度显著增加(P<0.01),血清ACTH浓度明显降低(P<0.05),CORT及CRH浓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子分离后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可诱导青少期大鼠抑郁样行为,加味四逆散可改善青少期大鼠抑郁样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HPA轴功能,具有一定抗青少期抑郁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期 应激 抑郁症 HPA轴 加味四逆散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的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学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39
14
作者 徐志伟 严灿 +2 位作者 李艳 史亚飞 潘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学的影响以及加味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壳、枸杞子、桅子、干地黄、石决明等中药组成)的调治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 [目的]观察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神经内分泌和行为学的影响以及加味四逆散(由柴胡、白芍、枳壳、枸杞子、桅子、干地黄、石决明等中药组成)的调治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组。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浆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以旷场实验和鼠尾悬挂实验研究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结果]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us-pitutary-adrenal gland axis,HPAA)功能亢进,并出现抑郁样行为。加味四逆散可抑制慢性心理应激大鼠HPAA的兴奋性,改善慢性心理应激大鼠的抑郁表现。[结论]慢性心理应激可使大鼠神经内分泌及行为发生异常改变,而加味四逆散对此具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应激 下丘脑-垂体系统 药物作用 动物行为 皮质醇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血液 加味四逆散
下载PDF
青少期应激结合成年后诱导抑郁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与5-羟色胺转运体表达的变化及加味四逆散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史亚飞 杨苾 +4 位作者 袁玉梅 郭丽丽 杨蕾 曹可润 张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青少期应激结合成年后诱导抑郁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T)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加味四逆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组、氟西汀组,共4组,每组33只;组... 【目的】初步探讨青少期应激结合成年后诱导抑郁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与5-羟色胺转运体(5-HTT)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加味四逆散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组、氟西汀组,共4组,每组33只;组内再随机分为青少期、成年期、成年后3个小组,每小组11只。选取44、56、78 d 3个时间点作为青少期、成年期、成年后3个阶段的取材时间点。复制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模型。于第21~44天、第57~78天造模及给药,第44~55天正常喂养,不予造模及给药。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与体质量变化,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5-HTT阳性细胞的分布变化。【结果】模型组青少期、成年期、成年后大鼠一般状况较差,而经加味四逆散及氟西汀治疗后的大鼠均得到明显改善。各阶段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较同阶段的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成年后,与空白组比较,其余3组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且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海马CA1区细胞形态表现方面,模型组青少期较多神经元萎缩、深染,胞核、胞浆界限不清,成年期及成年后呈进行性加重,大量神经元深染,胞核、胞浆界限不清,并有少量胶质细胞增生;而氟西汀组、加味四逆散组与同阶段模型组比较,神经元萎缩、深染减少。5-HTT表达结果显示,成年期、成年后模型组5-HTT的平均光密度值较同阶段的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成年后加味四逆散组,成年期、成年后氟西汀组5-HTT的平均光密度值值较同阶段的模型组有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在青少期受到CUMS的大鼠可产生抑郁样行为,成年后继续施加刺激诱导会进一步加重抑郁状态。抑郁大鼠海马内5-HTT改变可能是加味四逆散干预作用的重要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 应激 青少期 5-HTT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从药代动力学角度探讨四逆散药物配伍间协同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惠杨 马裔美 +3 位作者 卢健 刘丽 李军 谷松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9-5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给予四逆散不同配伍组后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的药动学参数变化,从药动学的角度探讨四逆散药物配伍之间的协同关系。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四逆散不同配伍组的水煎液,以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主要药动学... 目的:通过研究给予四逆散不同配伍组后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的药动学参数变化,从药动学的角度探讨四逆散药物配伍之间的协同关系。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四逆散不同配伍组的水煎液,以HPLC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芍药苷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四逆散组[T1/2:(490.75±55.31)min,Cmax:(0.69±0.39)μg·m L-1]能长效维持较稳定的芍药苷血药浓度,具有其它配伍组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比较各配伍组药动学参数,柴芍组的效用最接近于四逆散组。结论:四逆散全方配伍所产生的协同作用与中医理论及现代药理药效学较为一致,证明了其组方配伍的合理性,为指导今后的临床给药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芍药苷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 配伍规律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抗慢性心理应激损伤的机理研究——对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环核苷酸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严灿 徐志伟 +3 位作者 吴丽丽 高丽 王文竹 敖海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66-469,共4页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JSS)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环核苷酸系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加味四逆散(JSS)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采用束缚法复制慢性心理应激反...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JSS)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环核苷酸系统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加味四逆散(JSS)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采用束缚法复制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模型,JSS组于造模前1 h按3.38 g/kg剂量灌胃给药,连续14 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下丘脑CRH信使核糖核酸(CRH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乌苷(cGMP)含量。[结果]慢性心理应激大鼠下丘脑CRH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JSS可降低下丘脑CRH mRNA的表达(P<0.05);慢性心理应激可使大鼠下丘脑cAMP、cGMP均显著升高(P<0.01),JSS可显著降低下丘脑cAMP含量(P<0.05),但对cGMP无显著影响。[结论]JSS可通过影响下丘脑CRH和环核苷酸系统参与对慢性心理应激反应的调控,CRH和cAMP可能是JSS抗慢性心理应激损伤的作用环节或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慢性病 心理应激 损伤机理 JSS 下丘脑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环核苷酸系统 CRH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对青少期复合应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与皮质中5-HT、5-HIA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袁玉梅 史亚飞 +3 位作者 韩霞 郭丽丽 吴皓萌 冯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青少期复合应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与前额叶皮质中五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五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探讨加味四逆散抗青少期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只成熟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进行配种。...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青少期复合应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与前额叶皮质中五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五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探讨加味四逆散抗青少期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只成熟SPF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进行配种。从每只母鼠子代中随机挑选出4只雄性和4只雌性出生后24 h的子鼠,共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母子分离组、复合应激组(母子分离结合慢性应激)、加味四逆散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于出生后第56天(PND 56)进行行为学观察,并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5-HT及5-HIA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母子分离组及复合应激组PND 56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度、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5-HT和5-HIAA含量均降低(P<0.05或P<0.01),除雄性大鼠旷场实验总路程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大鼠活动度、中央区路程虽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复合应激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度,旷场实验总路程、活动度、中央区路程,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5-HT及5-HIAA含量均低于母子分离组(P<0.05或P<0.01)。与复合应激组大鼠比较,加味四逆散组大鼠糖水偏爱度、海马及前额叶中5-HT和5-HIA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有升高体质量和旷场实验结果的趋势。各组内不同性别比较显示,除加味四逆散组雄性大鼠体质量高于雌性(P<0.05),其余如糖水偏爱度、旷场实验、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5-HT及5-HIAA含量等指标均无明显性别上的差异(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可能通过提高海马及前额叶皮质中5-HT和5-HIAA含量而改善复合应激大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逆散/药理学 抑郁/中药疗法 复合应激 青少期 五羟色胺 五羟吲哚乙酸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加味四逆散治疗肝切除术后汗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宜斌 钟小生 +3 位作者 黄有星 何军明 谭志健 蔡炳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肝切除术后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2例肝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2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加味四逆散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出汗、汗止及不良反应,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肝切除术后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2例肝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2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加味四逆散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出汗、汗止及不良反应,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3%)显著高于对照组(39.7%)(P〈0.01)。治疗组治愈及好转患者中,治疗第2天即有6例见效(5.9%),治疗第4~6天有66例见效(64.7%);对照组于治疗后第1~3天无有效病例,第4~6天仅有14例见效(29.2%),2组差异显著(P〈0.01),且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蔡炳勤教授提出的腹部术后"应激而汗,论治从肝"治疗原则为指导,运用加味四逆散治疗肝切除术后汗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汗症 肝切除术 术后
下载PDF
吕仁和教授运用四逆散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海啸 李靖 +3 位作者 周国民 杨洁 王建勋 吕仁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630-1632,共3页
四逆散出自《伤寒论》,治疗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得宣达的四肢逆冷证。该方选药寓意深奥,吕仁和教授善用四逆散,广泛运用于人体各系统疾病,临床辨证化裁疗效颇彰,本文总结了吕仁和教授应用四逆散治疗内科杂病的经验。
关键词 名医经验 四逆散 内科杂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