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portunistic-tended life history traits of Siniperca kneri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China: potential responses to impoundment
1
作者 ZHAO Shasha CHENG Fei +2 位作者 HOU Gang HU Zhengyu XIE Songgu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694-705,共12页
Reservoir impoundment changes original fluvial habitats into lentic environments. Fish species adapted to lentic habitats may take the advantage of such habitat changes and show typical life history traits might facil... Reservoir impoundment changes original fluvial habitats into lentic environments. Fish species adapted to lentic habitats may take the advantage of such habitat changes and show typical life history traits might facilitate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Siniperca kneri rarely occurred in fishery landing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GR) area before its impoundment in 2003, but it is now a dominant species.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438 females of S . kneri were collected monthly during September 2012 through January 2014 using gill nets in the TGR. The age, growth,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were then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 S . kneri populations. The standard length at age 1 was 149.9 mm in the TGR, which is larger than the three compared populations (i.e., Sandaohe Reservoir, Xinfengjiang Reservoir, and North River), but smaller than one (the Guishi Reservoir). The youngest mature female in the TGR was age 1, which is younger than that of the two compared populations (i.e., Xinfengjiang Reservoir and the North River). The relative fecundity in the TGR was 140 eggs/g, 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nly available compared population (Xinfengjiang Reservoir, 96 eggs/g).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S . kneri in the TGR tended to have faster growth in the first year, a younger age at first maturation, and higher reproductive eff ort. We suggest that such opportunistic-tended life history traits might facilitate rapid in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iperca kneri life history TRAITS OPPORTUNISTIC growth REPRODUCTION COLONIZATION
下载PDF
Morphological and skeletal comparison and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Mandarin fish Siniperca chuatsi and big-eye Mandarin fish Siniperca kneri 被引量:2
2
作者 XiaoYing Cao JinLiang Zhao +4 位作者 ChenHong Li ShuQin Zhu YueYue Hao YaMei Cheng HongYan Wu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2021年第5期455-464,共10页
Most of the closely related fish species are similar in appearance,with slight differences.This study evaluated 35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the number,shape,and spatial location of bones in the skul... Most of the closely related fish species are similar in appearance,with slight differences.This study evaluated 35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nd the number,shape,and spatial location of bones in the skull and vertebrae of the mandarin fish Siniperca chuatsi and big-eye mandarin fish Siniperca kneri.We can understand their ecological adaptability,compare their morphological and skeletal differences,and elucid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phenotypic trait differences and skeletal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The Student’s t-test result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S.chuatsi and S.kneri in terms of head depth,head back length,snout length,interorbital distance,distance of the eyes from the oral fissure,and width between the posterior trunk and base of the caudal fin.Principal component and discrimina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in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chuatsi and S.kneri were in the eye position,head hump and body shape.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number and shape of the skull and vertebrae between S.chuatsi and S.kneri,but they differed in spatial position.The terminus of the maxilla in S.chuatsi is located at the lower border of the postorbital bone,but at the anterior in S.kneri.The size of head hump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atial location of the splanchnocranium in S.chuatsi and S.kneri.The angles between the caudal vertebrae centrum and each of the following:the neural arch and spine;haemal arch and spine of S.chuatsi are larger than those of S.kneri.In conclusion,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S.chuatsi and S.kneri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skeleton.These phenotypic differences reflect the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mandarin fish to different natural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iperca chuatsi siniperca kneri MORPHOLOGY SKELETON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原文传递
沅水3种野生鱼类骨骼标本制作
3
作者 刘俏 骆慧玲 +2 位作者 宋波澜 贺蓉 刘璟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0期184-186,193,共4页
本文以洞庭湖水系沅水中3种野生鱼类鲫鱼、大眼鳜、黄颡鱼为试验材料,探索了3种鱼类骨骼标本制作方法。结果表明:鲫鱼、大眼鳜、黄颡鱼的习性、形态和骨骼有差异;鱼类骨骼标本制作过程对技术、时间及化学药剂使用量均有特殊要求;鱼类骨... 本文以洞庭湖水系沅水中3种野生鱼类鲫鱼、大眼鳜、黄颡鱼为试验材料,探索了3种鱼类骨骼标本制作方法。结果表明:鲫鱼、大眼鳜、黄颡鱼的习性、形态和骨骼有差异;鱼类骨骼标本制作过程对技术、时间及化学药剂使用量均有特殊要求;鱼类骨骼标本制作完成后须注意保护与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鲫鱼 大眼鳜 黄颡鱼 骨骼标本制作
下载PDF
大眼鳜与翘嘴鳜正反交及其正交子代自交的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17
4
作者 卢薛 孙际佳 +4 位作者 王海芳 罗渡 侯晓翠 刘凌志 李桂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75-981,共7页
对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正交F1(DQ)、翘嘴鳜(♀)×大眼鳜(♂)反交F1(QD)、大眼鳜(♀)×翘嘴鳜(♂)正交F1的自交F2(F2)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 详细记录了受精卵... 对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正交F1(DQ)、翘嘴鳜(♀)×大眼鳜(♂)反交F1(QD)、大眼鳜(♀)×翘嘴鳜(♂)正交F1的自交F2(F2)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 详细记录了受精卵、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体形成期、破膜期6个胚胎发育时期的卵径、孵化破膜时间、初孵仔鱼大小以及胚胎发育特征。大眼鳜受精卵卵径为(1.231±0.057) mm, 翘嘴鳜卵径为(1.197±0.052) mm, 显著大于正交F1雌鱼的卵径(1.723±0.0519) mm(P〈0.05)。DQ受精卵在水温25.5-27.7℃经过37 h孵化破膜, QD受精卵在水温27.5-28.7℃经过30 h孵化破膜, F2受精卵在21.6-24.1℃经过40 h 57 min孵化破膜。DQ、QD、F2初孵仔鱼大小分别为(4.1±0.4) mm、(4.0±0.2) mm、(3.5±0.2) mm。鳜属鱼类中翘嘴鳜与大眼鳜胚胎发育各时期特征基本一致, 3种杂交鳜胚胎发育特征与其父母本也基本一致。经过比较发现, 其色素的形成与运动有鳜属的特异性: 在胚孔封闭后, 黑色素开始形成并逐渐扩散覆盖整个卵黄囊, 中期黑色素呈现星芒状, 并在油球处有集中现象, 后期色素则逐渐出现在眼和头部。水温21.6-28.7℃时3种杂交鳜的胚胎发育时间都偏向与翘嘴鳜的胚胎发育时间一致, 在水温23-26.5℃时DQ、F2与大眼鳜的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翘嘴鳜 胚胎发育 正交 反交 自交
下载PDF
鲑点石斑鱼和大眼鳜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黄建华 李加儿 +1 位作者 刘匆 区又君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8,共7页
对鲈形目科、底栖生活、凶猛肉食性的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和大眼鳜 (Sinipercakneri)鳃的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两种鱼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 ,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 对鲈形目科、底栖生活、凶猛肉食性的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和大眼鳜 (Sinipercakneri)鳃的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两种鱼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 ,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 ;然而两者的鳃小片都较高 ,表面更加凹凸不平 ,是对低溶氧环境的适应。鲑点石斑鱼的鳃丝表面一部分较为平坦 ,另一部分则凹凸不平 ,其鳃小片高度也高于大眼鳜 ,因而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较高的摄氧效率。在扫描电镜下能在鲑点石斑鱼和大眼鳜的鳃上分辨出扁平上皮细胞、氯细胞和粘液细胞 3种细胞 :前者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界限清楚 ,而后者的界限模糊且表面遍布不规则的微嵴 ;前者的鳃丝和鳃小片上氯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后者 ,两者细胞形态也存在差异 ;而鳃丝表面的粘液细胞的数量则是后者较多。两种鱼鳃上的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的差异 ,可能与前者生活于海水而后者生活于淡水的不同生活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点石斑鱼 大眼鳜 扫描电镜 表面结构 微细结构 数量分布
下载PDF
珠江流域3个野生大眼鳜群体的形态差异 被引量:24
6
作者 杨慧荣 欧阳徘徊 +4 位作者 李桂峰 孙际佳 夏雨 王紫钰 刘丽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7-457,共11页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广西三江段的右江(ZY)、左江(YJ)及红水河(HSH)野生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群体的110个个体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对33项(11项传统形态与21项框架形态)形态学可量性状比例数据进行... 采用传统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广西三江段的右江(ZY)、左江(YJ)及红水河(HSH)野生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群体的110个个体形态比例性状进行比较研究。利用SPSS17.0软件对33项(11项传统形态与21项框架形态)形态学可量性状比例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依据可量性状的LSD单因素比较分析结果,3个种群大眼鳜的显著差别主要体现在头部及尾部性状特征;其中,红水河群体分别与右江群体、左江群体在头部[HW/BL、ED/BL、U(10-11)]及尾部[CPL/BL、N(5-6)]存在显著差异,而右江群体与左江群体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比较大眼鳜群体形态差异上,框架结构性状C(1-11)、E(2-11)、F(2-10)、G(3-4)、I(3-9)、M(4-10)、K(4-9)、J(4-5)、T(9-10)、O(5-8)、N(5-6)、P(5-7)、R(7-8)、S(8-9),即大眼鳜的头部及躯干部框架性状可以作为解释其差异的主要成分,而传统形态外形大小则作为解释其差异的次要成分。LSD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和聚类分析结果均一致表明:左江群体与右江群体首先聚为一支,再与红水河群体聚为一支。以上结果显示:大眼鳜3个群体存在形态差异,且与其地理分布密切相关。本研究从形态特征上为珠江流域广西江段大眼鳜群体的划分提供科学数据,为大眼鳜优良品种的培育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野生群体 形态差异 珠江
下载PDF
珠江水系大眼鳜的繁殖生物学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广军 谢骏 +1 位作者 庞世勋 余德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了研究大眼鳜(Sinipercakneri)的繁殖生物学,对珠江水系的322尾大眼鳜性成熟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指标测量。根据性腺成熟系数周年变化情况和成熟度周年分布,可以推断大眼鳜的生殖季节为4-8月份,产卵旺季为5-6月份。绝对怀卵量随体长、体... 为了研究大眼鳜(Sinipercakneri)的繁殖生物学,对珠江水系的322尾大眼鳜性成熟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指标测量。根据性腺成熟系数周年变化情况和成熟度周年分布,可以推断大眼鳜的生殖季节为4-8月份,产卵旺季为5-6月份。绝对怀卵量随体长、体重、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11036~106022粒之间,相对怀卵量则不随体长、体重、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而是保持在每克100粒左右。在水温24~25℃时,受精卵经过69h23min孵化出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繁殖生物学 成熟系数 性腺成熟度 怀卵量
下载PDF
广西龟石水库大眼鳜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凌志 李桂峰 +3 位作者 陈石娟 卢薛 罗渡 王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36,共8页
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广西龟石水库用刺网逐月采集大眼鳜(Siniperca kneri)标本688尾,摘取鳞片作为年龄鉴定的主要材料,摘取鳃盖骨和臀鳍第二鳍棘作为年龄鉴定的辅助材料,研究大眼鳜的年龄特征,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了... 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广西龟石水库用刺网逐月采集大眼鳜(Siniperca kneri)标本688尾,摘取鳞片作为年龄鉴定的主要材料,摘取鳃盖骨和臀鳍第二鳍棘作为年龄鉴定的辅助材料,研究大眼鳜的年龄特征,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了大眼鳜的生长特性,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库区大眼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以鳞片作为大眼鳜年龄的鉴定材料较可靠,年轮特征显示为疏密型和断裂切割型,年轮主要形成时期在4 6月,年轮的形成与繁殖有关;年龄组成为0~4龄,0龄和1龄鱼占标本总数的93.32%;体长(L)与鳞径(R)的回归方程为:L=24.47R+4.021 2(r=0.981 9,n=623);体长(L)与体质量(W)的回归方程为:W=0.017 7×L3.087 6(r=0.979 1,n=688);体长、体质量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9.04[l-e-0.2692(t+0.251 9)],Wt=5 196.88[l-e-0.269 1(t+0.263 8)]3.087 6。分析龟石水库大眼鳜资源现状,认为渔获物中低龄个体占绝对优势与库区无节制捕捞有关。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库区大眼鳜资源,建议将库区大眼鳜的最小捕捞年龄定为3龄,捕捞规格定为990 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年龄 生长 龟石水库
下载PDF
鳜鱼和大眼鳜鱼年龄生长和繁殖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军 郑文彪 +2 位作者 伍育源 方展强 肖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10-114,共5页
The growth and fecundity of Siniperca chuatsi and Siniperca kneri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iperca chuatsi grows faster than Siniperca kneri.There are curve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ody we... The growth and fecundity of Siniperca chuatsi and Siniperca kneri a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iperca chuatsi grows faster than Siniperca kneri.There are curve regress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ody weight(m) and standard length(L) with relational expressions as follow: m=0 081 L 2.71 and m= 0 076 55 L 2.59. Siniperca chuatsi’s fecundity is bigger than that of Siniperca kneri. Siniperca chuatsi and Sniperca kneri attain maturity at two-winter-age and three-winter-age respectively.In addition,the growth equation,the growth speed and growth acceleration equation of body length and body weight are also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年龄与生长 繁殖力 比较研究
下载PDF
3种鱼对鱼粉酶解动力学及体外消化率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友慧 叶元土 +3 位作者 林仕梅 周兴华 向枭 李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2,共4页
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 3种肉食性鱼类长吻、大眼鳜、斑点叉尾对鱼粉的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⑴ 3种鱼胃、肠道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均以长吻最大 ,其次为大眼鳜 ,再次为斑点叉尾 ,且长吻和大眼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t=1.136 &... 采用体外消化法研究了 3种肉食性鱼类长吻、大眼鳜、斑点叉尾对鱼粉的消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⑴ 3种鱼胃、肠道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均以长吻最大 ,其次为大眼鳜 ,再次为斑点叉尾 ,且长吻和大眼鳜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t=1.136 <2 .30 6 =t0 .0 5)肝胰脏酶解氨基酸生成速度则斑点叉尾略大于长吻和大眼鳜。⑵对鱼粉干物质总体离体消化率斑点叉尾 >长吻 >大眼鳜 ;而粗蛋白离体消化率长吻 >大眼鳜 >斑点叉尾。⑶相同或相近体重的长吻、大眼鳜、斑点叉尾消化道指数存在明显的差异 ,比肠重斑点叉尾 >长吻 >大眼鳜 ;比肠长以大眼鳜最小 ,长吻、斑点叉尾基本相近 ;比肝重和比胃重大眼鳜 >长吻 >斑点叉尾。从总体消化能力来看 ,长吻和大眼鳜的消化能力与斑点叉尾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粉 酶解 动力学 体外消化率 长吻WEI 大眼鳜 斑点叉尾HUI
下载PDF
锦江河大眼鳜和斑鳜肌肉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被引量:6
11
作者 冉辉 姚俊杰 +3 位作者 杨兴 梁正其 禹真 王艳艳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93,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贵州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scherzeri)肌肉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大眼鳜肌肉含有24种脂肪酸,斑鳜肌肉含有20种脂肪酸。大眼鳜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36.402%,单不...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贵州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scherzeri)肌肉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大眼鳜肌肉含有24种脂肪酸,斑鳜肌肉含有20种脂肪酸。大眼鳜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36.402%,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7.16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26.438%;斑鳜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占35.263%,单不饱和脂肪酸占30.74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3.990%。从脂肪酸的组成特征来看,大眼鳜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占9.780%,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210%,ω-6/ω-3比值为0.634,EPA和DHA含量占8.700%;斑鳜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占10.115%,未检出反式脂肪酸,ω-6/ω-3比值为0.676,EPA和DHA含量占12.329%。结果表明,斑鳜肌肉脂肪酸营养价值较大眼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siniperca kneri) 斑鳜(S.scherzeri) 肌肉 脂肪酸 锦江河
下载PDF
pH对大眼鳜和翘嘴鳜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凤义 陈曼娜 +1 位作者 庆宁 方展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19,共3页
研究了不同pH值对大眼鳜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在最适pH条件下与翘嘴鳜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眼鳜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性强弱顺序为:幽门盲囊>胃>前肠>后肠,其最适pH分别是:10.4、2.8、9.5、10.... 研究了不同pH值对大眼鳜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及在最适pH条件下与翘嘴鳜消化道蛋白酶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眼鳜消化道不同部位蛋白酶的活性强弱顺序为:幽门盲囊>胃>前肠>后肠,其最适pH分别是:10.4、2.8、9.5、10.1。翘嘴鳜的胃和幽门盲囊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大眼鳜(P<0.01),而肠的蛋白酶活力略低,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翘嘴鳜 蛋白酶活力 消化道
下载PDF
光照对大眼鳜鱼幼鱼摄食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修峰 黄道明 杨汉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90,共4页
为探索鱼类资源保护和养殖技术,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中大眼鳜幼鱼摄食特性及摄食强度.结果表明,大眼鳜幼鱼与翘嘴鳜有相近摄食习性——喜黑暗环境摄食,在黑暗环境中摄食强度最大,其摄食量分别是自然光及强光环境的1.1,2.0倍.
关键词 光照 大眼鳜幼鱼 摄食强度
下载PDF
大眼鳜胚胎发育的观察 被引量:22
14
作者 蒲德永 王志坚 +1 位作者 张耀光 李军林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1-655,共5页
分别从嘉陵江采集到6批大眼鳜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干法授精,在Nikon体视镜下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显微照相。结果表明,大眼鳜成熟卵圆球形,微油黄色,无粘性。在水温13.9- 19.8℃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83 h 18... 分别从嘉陵江采集到6批大眼鳜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采用干法授精,在Nikon体视镜下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进行显微照相。结果表明,大眼鳜成熟卵圆球形,微油黄色,无粘性。在水温13.9- 19.8℃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83 h 18 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4.6-5.2 mm,肌节数32-35对。同时,对大眼鳜、鳜鱼、斑鳜的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大眼鳜胚胎器官分化比斑鳜早,孵化时间比斑鳜短,且受精卵卵径小于斑鳜。斑鳜初孵仔鱼全长5.1-6.0 mm,肌节数42对。鳜初孵仔鱼全长3.6-3.9 mm,肌节数28对。嘉陵江大眼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前,而鳜和斑鳜视泡出现在胚孔封闭后。油球的数量没有种的特异性,而与外力挤压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胚胎发育 嘉陵江
下载PDF
用微卫星技术研究珠江流域三个野生大眼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慧荣 欧阳徘徊 +6 位作者 李桂峰 孙际佳 赵会宏 张勇 夏雨 王紫钰 刘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右江、左江及红水河三江段野生大眼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自主开发了4对大眼鳜微卫星 DNA 引物,此外,还从28对鳜属微卫星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5对,19对标记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对32... 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探讨了广西右江、左江及红水河三江段野生大眼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自主开发了4对大眼鳜微卫星 DNA 引物,此外,还从28对鳜属微卫星通用引物中筛选出15对,19对标记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对32尾右江(YJ)、35尾左江(ZJ)及36尾红水河(HSH)三地理群体野生大眼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总群体的固定指数 Fix 范围为0.0014~1.000,表明19个位点在总群体内表现为杂合子缺失,其对环境的应对能力有所下降。遗传参数统计结果表明,总群体观测等位基因数(Na =19.4737)、香农指数(I =2.3998)、平均杂合度(Ave Het =0.7206)、多态信息含量(0.447<PIC <0.947)均显示:在哈温平衡下,大眼鳜3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3群体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红水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左江群体、右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丰富,左江和右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为接近。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大(0.15>群体间近交系数 Fst =0.1539<0.25),15.3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间,84.6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群体内近交系数 Fis 为0.5761,各座位的基因流 Nm 分布范围较广(0.1474~8.9091),平均 Nm 值为1.3745,表明3群体间属于中等遗传分化水平,基因流基本顺畅,群体内的近交系数较高,容易引起遗传结构的变化。基于 Nei&#39;s 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左江群体与右江群体首先聚为一支,再与红水河聚为一支,符合其在地理位置上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珠江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下载PDF
喀斯特山区大眼鳜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健康 安苗 +3 位作者 周其椿 曹恒源 李珊 陈薛伟杰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9-657,共9页
为了解喀斯特山区大眼鳜3个地理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特点,采用PCR技术对169尾个体的线粒体DNA COⅠ基因进行扩增、测序,获得的序列长度为1512bp。分析显示,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9%、28.6%、28.7%、17.8%,其中A+T(53... 为了解喀斯特山区大眼鳜3个地理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特点,采用PCR技术对169尾个体的线粒体DNA COⅠ基因进行扩增、测序,获得的序列长度为1512bp。分析显示,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9%、28.6%、28.7%、17.8%,其中A+T(53.5%)含量高于G+C(46.5%)含量。169个样本共检测到5个多态位点,并定义了5种单倍型。对喀斯特山区大眼鳜群体COⅠ基因与洞庭湖大眼鳜COⅠ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10个变异位点,集中在1268-1456nt。喀斯特山区3个群体间4种碱基在密码子3个位点上的使用频率无差别,与洞庭湖大眼鳜相比,密码子第1位上的4种碱基含量差别不大,密码子第2位上T含量(40.9%)高于后者(39.9%),而A和C含量则低于后者;与洞庭湖翘嘴鳜比较差别很小,但与斑鳜、暗鳜、长身鳜和波纹鳜4种鳜鱼比较,在密码子第1位和第3位存在不同差异,特别是暗鳜和波纹鳜密码子第3位中A含量(30.0%)明显低于喀斯特山区大眼鳜(31.8%),而波纹鳜G(8.9%)明显高于后者(7.3%)。喀斯特山区大眼鳜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395,平均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29,遗传多样性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区 大眼鳜 COⅠ基因 密码子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大眼鳜幼鱼的发育和生长 被引量:7
17
作者 蒲德永 王志坚 +1 位作者 周传江 张耀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8-122,共5页
2000年4月2005年4月从嘉陵江合川江段收集大眼鳜亲鱼,通过人工催情获得受精卵,经孵化对其胚后发育和仔稚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鳜仔稚鱼发育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期3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4.6-5.2 mm,肌节数32... 2000年4月2005年4月从嘉陵江合川江段收集大眼鳜亲鱼,通过人工催情获得受精卵,经孵化对其胚后发育和仔稚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鳜仔稚鱼发育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期3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4.6-5.2 mm,肌节数32-35对;在水温26.5-29.5℃条件下,历时45-50 d完成仔稚鱼外部形态变化和内脏器官建成;仔稚鱼期全长与日龄呈直线增长关系,拟合的回归方程为L=1.235 9T+1.312 1(R2=0.965 3),全长与肛后长的比值介于1.63~2.4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幼鱼发育 生长
下载PDF
锦江河大眼鳜和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及氨基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冉辉 姚俊杰 +3 位作者 梁正其 禹真 米小其 王艳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3072-3075,共4页
对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scherzeri)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2种鱼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鳜肌肉鲜样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8.12%、18.54%、1.70%;大眼鳜肌肉... 对锦江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scherzeri)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了2种鱼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斑鳜肌肉鲜样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78.12%、18.54%、1.70%;大眼鳜肌肉鲜样分别为78.66%、17.77%、1.71%。在两种鳜肌肉中,含量最高的5种氨基酸依次为Glu、Asp、Lys、Leu、Ala,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0%以上,其中大眼鳜占51.63%、斑鳜占51.47%;含量最低的5种氨基酸依次为Tau、His、Met、Pro、Tyr,不足总氨基酸含量的15%,其中大眼鳜为14.62%、斑鳜为14.67%;两种鳜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均为缬氨酸。每克大眼鳜肌肉和斑鳜肌肉干样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27.57 mg和844.20 mg,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37.53 mg和344.08 mg,4种呈味氨基酸总量为308.87 mg和315.14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江河 大眼鳜(siniperca kneri) 斑鳜(S.scherzeri) 肌肉营养 氨基酸
下载PDF
大眼鳜和斑鳜消化道组织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蒲德永 黄小琪 魏刚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1,共6页
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的标本于2010年3-6月采集于嘉陵江合川段,用组织学方法和H.E染技术比较研究了大眼鳜和斑鳜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消化道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织所构成,食道上皮主... 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和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的标本于2010年3-6月采集于嘉陵江合川段,用组织学方法和H.E染技术比较研究了大眼鳜和斑鳜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消化道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组织所构成,食道上皮主要为复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少量杯状细胞组成。大眼鳜的消化道较斑鳜的发达,如食道的黏膜下层及杯状细胞、胃黏膜下层的厚度、幽门盲囊绒毛密集程度。两种鱼消化道变化的基本规律为从食道到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逐渐增厚,从胃到前肠厚度减少。大眼鳜肠前段、中段和后段的杯状细胞密度、肠绒毛上皮的杯状细胞的大小及形态的发达程度都大于斑鳜。同时由于大眼鳜的肠道形态结构较斑鳜发达,以至在物理消化上也较斑鳜强。该研究为大眼鳜和斑鳜的保护和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siniperca kneri) 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 消化道 组织学
下载PDF
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碧文 黄琪 +1 位作者 蒲德永 张耀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536-10538,共3页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 [目的]探讨大眼鳜垂体的组织学结构。[方法]以大眼鳜成鱼为试验材料,通过显微镜观察对其垂体的组织学、组织化学进行研究。[结果]大眼鳜垂体由神经垂体和腺垂体两部分组成,腺垂体分为前外侧部、中外侧部和中间部。神经垂体十分发达,尤其是后腺垂体神经部,占垂体后部大部分区域;腺垂体可分辨出7种分泌细胞类型,即前外侧部的催乳激素细胞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中外侧部的生长激素细胞、促性腺激素细胞和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中间部的促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细胞和PAS阳性细胞;中间部后方腹面边缘微血管十分发达。[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弄清大眼鳜的繁殖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鳜 垂体 组织学 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