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水仙碱诱导重瓣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鸿鹤 葛欣 +1 位作者 徐启江 吴绛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37-242,共6页
以重瓣大岩桐叶片为外植体,经秋水仙碱处理得到大量的多倍体植株。在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碱20mgL-1处理一周,可使重瓣大岩桐的诱变率达到62.5%.对再生植株进行形态学观察表明,多倍体植株比二倍体的茎粗壮,叶片增大,加厚。细胞学... 以重瓣大岩桐叶片为外植体,经秋水仙碱处理得到大量的多倍体植株。在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碱20mgL-1处理一周,可使重瓣大岩桐的诱变率达到62.5%.对再生植株进行形态学观察表明,多倍体植株比二倍体的茎粗壮,叶片增大,加厚。细胞学鉴定四倍体染色体数为2n=4x=52而二倍体的染色体数为2n=26形态学观察和细胞学观察有很好的符合性。对多倍体植株进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表明,多倍体植株的同工酶酶谱与二倍体有很大的差异,在四倍体的酶谱中观察到了两条新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秋水仙碱 多倍体 同工酶
下载PDF
观赏植物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sa)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秦丽 胡雪梅 +5 位作者 廖青 高燕 沙红 多里坤.沙比尔 贺宾 张富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36-339,F0003,共5页
实验探索了热带观赏植物大岩桐离体快繁的有效途径,以大岩桐叶片作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比结果如下:初代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5 mg/L;增殖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05 mg/L;壮苗培养基:MS+6-BA ... 实验探索了热带观赏植物大岩桐离体快繁的有效途径,以大岩桐叶片作为外植体,建立再生体系。各阶段的最佳培养基配比结果如下:初代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5 mg/L;增殖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05 mg/L;壮苗培养基:MS+6-BA 1.0 mg/L+NAA 0.8 mg/L;生根培养基:1/2MS,得到的组培苗经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达100%。该体系的建立为其规模化生产及遗传改良提供了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组织培养 再生体系
下载PDF
大岩桐试管结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静秋 夏玲凤 周根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64-66,共3页
对大岩桐试管结球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蔗糖浓度、活性炭 (AC)以及不同的培养方式对大岩桐试管结球具有明显影响 ,其中 ,5 %蔗糖浓度、1 .5
关键词 大岩桐 试管 球根 蔗糖浓度 活性炭 AC 培养方式 液体振荡培养 组织培养 繁殖
下载PDF
大岩桐快繁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邵果园 梁国鲁 +1 位作者 王力超 李根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7-130,共4页
以大岩桐种子无菌萌发获得无菌苗为试材,进行大岩桐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MS+BA 2.0 mg/L是诱导愈伤组织和丛芽形成的合适培养基;MS+BA 1.0 mg/L+NAA 0.2 mg/L是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增殖系数达4.7;诱导生根培养基1/2MS+IBA 0.4... 以大岩桐种子无菌萌发获得无菌苗为试材,进行大岩桐快繁体系建立的研究.结果表明:MS+BA 2.0 mg/L是诱导愈伤组织和丛芽形成的合适培养基;MS+BA 1.0 mg/L+NAA 0.2 mg/L是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增殖系数达4.7;诱导生根培养基1/2MS+IBA 0.4 mg/L,生根率达100%,且根系健壮;在腐质土∶椰糠∶珍珠岩=1∶1∶2的混合基质上,生根苗有98%的成活率,移栽苗的生长状况最好,是大岩桐试管苗移栽的合适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茎段 叶片 栽培基质 快繁体系
下载PDF
大岩桐的组培快繁及其产业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李建民 文清成 +2 位作者 吕守成 刘泽华 李福安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3-154,共2页
以大岩桐叶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和生根诱导试验,以期建立大岩桐产业化组培快繁的工艺流程和最佳培养方式。结果表明: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6-BA 1.5 mg/L+NAA0.05 mg/L,增殖倍数达6.67倍,在珍珠岩、蛭石、河砂组成混合的介质中完成诱... 以大岩桐叶为外植体,进行丛生芽和生根诱导试验,以期建立大岩桐产业化组培快繁的工艺流程和最佳培养方式。结果表明: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6-BA 1.5 mg/L+NAA0.05 mg/L,增殖倍数达6.67倍,在珍珠岩、蛭石、河砂组成混合的介质中完成诱导生根、壮苗和练苗,生根率达96%,移栽后成活率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组培快繁 二步法 产业化
下载PDF
大岩桐叶片组织培养及其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任如意 赵金良 +1 位作者 宗宪春 张晓军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83-185,共3页
大岩桐盆栽植株叶片进行培养,成功获得了再生植株,对其组织培养过程的组织学观察,表明MS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NAA和BA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不大,但对不定芽的分化有较大影响,得出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BA1.0mg/L+NAA0.2mg/L。山沙+土(1... 大岩桐盆栽植株叶片进行培养,成功获得了再生植株,对其组织培养过程的组织学观察,表明MS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NAA和BA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不大,但对不定芽的分化有较大影响,得出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BA1.0mg/L+NAA0.2mg/L。山沙+土(1∶1)可促进小苗后期生长,加速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组织培养 快繁 愈伤组织 组织学观察
下载PDF
大岩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海燕 傅玉兰 +3 位作者 黄新 夏慧敏 张志平 张春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96-897,共2页
以大岩桐无菌苗为试材,进行增殖培养。经试验筛选出此阶段最适合的培养基,试管苗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2.0 mg/L BA+0.62 mg/LNAA。实验表明,添加番茄汁抑制了试管苗增殖,添加活性炭抑制了试管苗的增殖和生长。
关键词 大岩桐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下载PDF
赤霉素对大岩桐花蕾离体培养直接再生花芽的影响(简报) 被引量:5
8
作者 庞基良 王利琳 +1 位作者 胡江琴 梁海曼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1-246,共6页
植物经过一定时期的营养生长(或感受外界信号)后,就能产生成花刺激物.成花刺激物被运输到茎尖,诱导发生一系列的反应.随后其分生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成花决定态.
关键词 大岩桐 赤霉素 花蕾 离体培养 再生花芽
下载PDF
重瓣大岩桐离体培养的两种途径 被引量:4
9
作者 闫海霞 蒋月喜 +4 位作者 何荆洲 邓杰玲 黄昌艳 王晓国 卜朝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30-34,共5页
以大岩桐的茎段、叶片、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外植体灭菌的方法为先用75%的乙醇表面消毒10 s后再用0.1%Hg Cl2灭菌4~5 min,或者先用75%的乙醇表面消毒5 s后再用0.1%Hg... 以大岩桐的茎段、叶片、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进行离体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外植体灭菌的方法为先用75%的乙醇表面消毒10 s后再用0.1%Hg Cl2灭菌4~5 min,或者先用75%的乙醇表面消毒5 s后再用0.1%Hg Cl2灭菌6 min。3种外植体均可获得组培苗,叶片通过愈伤组织诱导途径可获得组培小苗;茎段和茎尖通过不定芽途径可获得组培小苗。最适宜的愈伤分化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IBA 1.00 mg/L,适宜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0.50 mg/L或者MS+6-BA 0.50 mg/L+IBA 1.00 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IBA1.00^2.00 mg/L,降低蔗糖含量有利于生根。MS+IBA 2.00 mg/L+AC 0.10 g/L有利于生根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离体培养 外植体 愈伤分化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大岩桐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苏文 马庆 刘康武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94-398,共5页
以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ca)的幼嫩茎、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和比例的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岩桐愈伤组织的形成最佳激素组合为2,4二-氯苯氧乙酸2.0 mg/L+6苄-基嘌呤0.1 ... 以大岩桐(Sinningia specioca)的幼嫩茎、叶片为外植体,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探讨不同浓度和比例的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岩桐愈伤组织的形成最佳激素组合为2,4二-氯苯氧乙酸2.0 mg/L+6苄-基嘌呤0.1 mg/L+萘乙酸0.3 mg/L;芽分化的最佳激素组合为6苄-基嘌呤0.5mg/L+萘乙酸0.1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组织培养 植物激素 正交实验
下载PDF
大岩桐的试管生根诱导与移栽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仁卷 邵果园 +1 位作者 梁国鲁 廖飞雄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2期29-31,共3页
为了给大岩桐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无菌苗大岩桐的分化芽为试材,用IBA浓度分别为0 mg/L、0.2 mg/L0、.4 mg/L0、.6 mg/L的1/2 MS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比较。生根苗经过炼苗处理后,栽植于6种不同的混合基质中,比较生根苗的... 为了给大岩桐产业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无菌苗大岩桐的分化芽为试材,用IBA浓度分别为0 mg/L、0.2 mg/L0、.4 mg/L0、.6 mg/L的1/2 MS培养基进行生根诱导比较。生根苗经过炼苗处理后,栽植于6种不同的混合基质中,比较生根苗的成活率。结果显示:当IBA浓度为0.4 mg/L时,大岩桐的生根率达100%,且根系健康粗壮;混合基质按腐质土∶椰糠∶珍珠岩=1∶1∶2进行配比,生根苗有98%的成活率,移栽苗的生长状况最好,是大岩桐试管苗移栽的合适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生根诱导 栽培基质 移栽技术
下载PDF
影响大岩桐试管块茎形成的若干因素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黎鸣 周伟 +2 位作者 陈军峰 开国银 周根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5期71-75,共5页
对大岩桐试管块茎形成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类型、碳源种类、光照条件以及BA浓度对大岩桐试管块茎形成具有明显影响,以叶为外植体比项芽更有利于块茎的形成;食用白糖可代替蔗糖促进块茎的形成,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对大岩桐试管块茎形成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类型、碳源种类、光照条件以及BA浓度对大岩桐试管块茎形成具有明显影响,以叶为外植体比项芽更有利于块茎的形成;食用白糖可代替蔗糖促进块茎的形成,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全光照条件更有利于块茎的形成;而BA则会抑制大岩桐试管块茎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块茎 外植体 碳源 BA
下载PDF
大岩桐叶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本叶 张艳萍 +3 位作者 张喜春 吴绛云 张丽梅 张建光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2-24,共3页
以大岩桐(SinnigiaspeciosaBenth.etHook)叶片为试材,接种于MS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成功地经愈伤组织亚球状体至不定芽途径形成大量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在各种细胞分裂素中,6-苄基嘌呤(... 以大岩桐(SinnigiaspeciosaBenth.etHook)叶片为试材,接种于MS附加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上,成功地经愈伤组织亚球状体至不定芽途径形成大量再生植株并移栽成活。在各种细胞分裂素中,6-苄基嘌呤(BA)的效果优于激动素(KT)。生长素萘乙酸(NAA)与BA及KT配合使用时愈伤组织诱导、球状体分化及不定芽增殖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最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MS+BA2.0mg/L+NAA0.2mg/L在这个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4%,球状体分化率为188%,不定芽在口周内增殖5倍。最适宜的生极培养基为:MS+NAA0.5mg/L,生根率在90%以上,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愈伤组织 球状体 叶片培养 花卉
下载PDF
培养基组成对大岩桐继代培养和腋芽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婷 刘成洪 +6 位作者 郭桂梅 陈志伟 杜志钊 高润红 徐红卫 邹磊 王亦菲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3,共3页
为了优化大岩桐组培快繁条件,以其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MS培养基中无机盐大量成分、蔗糖、琼脂、6-BA对继代培养和腋芽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无机盐大量成分和蔗糖浓度对继代培养的组培苗的鲜重、株高、根长具有显著影... 为了优化大岩桐组培快繁条件,以其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MS培养基中无机盐大量成分、蔗糖、琼脂、6-BA对继代培养和腋芽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MS无机盐大量成分和蔗糖浓度对继代培养的组培苗的鲜重、株高、根长具有显著影响;6-BA对腋芽再生增殖倍数影响极显著,MS培养基使用1/2浓度的无机盐大量成分,添加40 g/L蔗糖、6.0 g/L琼脂配合0.2 mg/L 6-BA可以取得较好的继代培养和腋芽增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试管苗 继代培养 腋芽 增殖
下载PDF
连续组织培养引起大岩桐再生植株的表型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胡鑫 徐全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7-170,共4页
将大岩桐叶片外植体接种于含有BA 2.0 mg.L-1和NAA 0.2 mg.L-1的MS培养基上,建立了大岩桐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在经过连续5代的组织培养以后,20.94%的大岩桐再生植株出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包括轮生叶序、叶缘缺刻、叶柄上着生两个叶... 将大岩桐叶片外植体接种于含有BA 2.0 mg.L-1和NAA 0.2 mg.L-1的MS培养基上,建立了大岩桐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在经过连续5代的组织培养以后,20.94%的大岩桐再生植株出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包括轮生叶序、叶缘缺刻、叶柄上着生两个叶片、叶片上产生异源突起和花的同源异型现象等。这些表型出现的频率分别为3.72%、6.98%、1.40%、7.91%和0.93%。扫描电镜的结果显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叶片表面产生了异源分生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连续组织培养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下载PDF
大岩桐腋芽丛生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雪莲 顾地州 +1 位作者 高艳蕊 戴广忠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22-223,共2页
用大岩桐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添加不同浓度和比例的外源激素对大岩桐腋芽丛生的诱导、增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腋芽丛生诱导培养基以MS+6-BA 1.0 mg/L+NAA 0.2 mg/L效果最佳;腋芽增殖培养基以MS+6-BA 3.0 ... 用大岩桐茎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对添加不同浓度和比例的外源激素对大岩桐腋芽丛生的诱导、增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腋芽丛生诱导培养基以MS+6-BA 1.0 mg/L+NAA 0.2 mg/L效果最佳;腋芽增殖培养基以MS+6-BA 3.0 mg/L+NAA 0.2 mg/L效果最佳;生根培养基以1/2 MS+NAA 0.2 mg/L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丛生芽 植株再生
下载PDF
NAA,IBA对大岩桐块茎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小梅 吴翠荣 +2 位作者 刘石泉 刘丽娜 周根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1-64,共4页
以大岩桐叶、顶芽为外植体,研究了NAA,IBA对块茎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AA/ IBA组合使用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当NAA1.0mg/L+IBA0.5mg/L时叶诱导形成块茎的效果最佳,块茎形成率和块茎直径明显增加;块茎质量明显较顶芽块茎诱导好.
关键词 大岩桐 顶芽 块茎 NAA IBA
下载PDF
大岩桐的繁殖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惠英 兰芹英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SCD 2003年第1期35-36,49,共3页
对大岩桐的有性及无性繁殖做了一些实验 ,有性繁殖以紫红色单瓣品种为实验材料。单瓣大岩桐在自然条件下很少结实 ,但经人工授粉后座果率可达 1 0 0 % ;无性繁殖在上扦插有两点突破 ,一是用同一个叶柄扦插 2~ 3次 ,得到 2~ 3棵苗 ,二... 对大岩桐的有性及无性繁殖做了一些实验 ,有性繁殖以紫红色单瓣品种为实验材料。单瓣大岩桐在自然条件下很少结实 ,但经人工授粉后座果率可达 1 0 0 % ;无性繁殖在上扦插有两点突破 ,一是用同一个叶柄扦插 2~ 3次 ,得到 2~ 3棵苗 ,二是用花柄扦插也有成活的 ,成苗率 2 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扦插 人工授粉 组织培养
下载PDF
重瓣大岩桐叶片离体培养高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9
作者 朴日子 曹后男 +2 位作者 宗成文 陈蕾 庄得风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2,15,共4页
以重瓣大岩桐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以新展开的嫩叶为外植体最好,芽分化率达96.67%;叶片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直接产生不定芽。6-BA和NAA适宜的配比均可促进芽的诱导和增殖,IBA有利于根的生长;MS+6-BA 2.0mg/L+... 以重瓣大岩桐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以新展开的嫩叶为外植体最好,芽分化率达96.67%;叶片通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直接产生不定芽。6-BA和NAA适宜的配比均可促进芽的诱导和增殖,IBA有利于根的生长;MS+6-BA 2.0mg/L+NAA 0.2 mg/L培养基最适合芽的诱导,诱导率达96.55%;增殖培养以带芽愈伤团效果较好,在MS+6-BA 2.0mg/L+NAA 0.2 mg/L+LH 500 mg/L培养基中,增殖系数达18。在1/4MS+IBA 0.5mg/L培养基中生根率高达100%。炼苗移栽成活率达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瓣大岩桐 叶片离体培养 高频植株 再生体系 培养基
下载PDF
大岩桐花萼切块离体培养直接再生花芽的形态观察(简报)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基良 王利琳 +2 位作者 胡江琴 向太和 梁海曼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3-389,共7页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ultures of sepal segments in Sinningia speciosa Hiern were observed with Zeiss Stemi 2000-C Stereomicroscope from 0 to 65 days after culture in vitro. The light yellow globular protub...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ultures of sepal segments in Sinningia speciosa Hiern were observed with Zeiss Stemi 2000-C Stereomicroscope from 0 to 65 days after culture in vitro. The light yellow globular protuberances were observed on the cut edge and the surface of sepal segments after culture for 24 days. Then the globular protuberances grew bigger gradually. A lot of floral buds on the surface of sepal segments formed after culture for 60 day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ultures of sepal segments were studied with light microscopy after culture for 0 to 30 days as well. The cells of tissues of sepal segments arranged regularly and no dividing cell was observed on the first day culture. There appeared some small meristematic centers of dividing cells on cut edge and the lower epidermis on the 7th day after culture. To the 20th day culture in vitro, the floral organ primordia were differentiated on the cut edge. On the 30th day culture, floral buds with petal, stamen primordia were observed. In addition,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cultures of sepal segment were studied during the 14 to 30 days culture with scanning microscopy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岩桐 花萼切块 直接再生花芽 形态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