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global diversification of songbirds (Oscines) and the build-up of the Sino-Himalayan diversity hotspot 被引量:3
1
作者 Jon FJELDS 《Chinese Birds》 CSCD 2013年第2期132-143,共12页
Over the last decad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studies have provided the foundation fo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lobal diversification of songbirds (Oscines), which comprise nearly half of all the birds of the w... Over the last decade, molecular phylogenetic studies have provided the foundation fo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global diversification of songbirds (Oscines), which comprise nearly half of all the birds of the world. By compar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pecies representing basal and terminal root-path groups, this paper provides graphical illustrations of the global pattern of diversification for the major songbird clades. The worldwide expansion of songbirds started as an island radiation in the area where New Guinea is now located, but the mountains of southern China represent a principal center for more recent diversification. The paper suggests priorities and perspectiv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iming to understand what determines the variation in biodiversity on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BIRDS Oscines global diversification BIOGEOGRAPHY sino-himalayan biodiversity hotspot
下载PDF
从滇产东亚属的分布论述‘田中线’的真实性和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锡文 李捷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1-12,共12页
本文通过对云南产的东亚(主要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各个属的分布区边界的划定,得出如下结论:(1)总的来说,‘田中线’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在限定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属的分布边界时具有相当大的可靠性;(2)就与中国-喜马拉雅属... 本文通过对云南产的东亚(主要是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各个属的分布区边界的划定,得出如下结论:(1)总的来说,‘田中线’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在限定中国-喜马拉雅和中国-日本属的分布边界时具有相当大的可靠性;(2)就与中国-喜马拉雅属以‘田中线’为其分布东界比较而言,中国-日本属以‘田中线’为其分布西界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此外,本文还讨论了‘田中线’的成因以及其在云南的植物区系分区和种群划分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线 东亚属 区系成分
下载PDF
古地中海退却与喜马拉雅-横断山的隆起在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及高山植物区系的形成与发展上的意义 被引量:75
3
作者 孙航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3-288,共16页
横断山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开端是在晚白垩纪和早古近纪 (早第三纪 )。古植物资料表明在古近纪初期横断山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叶林为主的暖湿植物区系。古近纪后期和新近纪 (新第三纪 )以后古地中海气候逐步... 横断山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的开端是在晚白垩纪和早古近纪 (早第三纪 )。古植物资料表明在古近纪初期横断山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同古地中海沿岸一致的以照叶林为主的暖湿植物区系。古近纪后期和新近纪 (新第三纪 )以后古地中海气候逐步旱化 ,原来的暖湿植物区系在地中海地区逐步消失 ,而在横断山及喜马拉雅和东亚其他地区得以保存和发展 ,现代横断山及东喜马拉雅的亚热带森林即是其后裔。古近纪中期以后由于古地中海的逐步退却 ,气候变得干旱 ,原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取代。新近纪以后 ,旱生的现代地中海植物区系由于喜马拉雅和横断山的隆起而转向适应高山环境 ,逐步分化形成了现代的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横断山 -喜马拉雅地区硬叶高山栎林的起源 ;铁筷子属 ,绿绒蒿属 ,芒苞草属 ,假百合属及马桑属的地中海、喜马拉雅 -横断山间断分布的形成便是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残遗的体现 ;黄花木属、独一味属等众多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就是古地中海祖先的后裔。这些代表类群的分析研究表明现代的喜马拉雅 -横断山的高山植物区系以及中国 -喜马拉雅成分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起源于新生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发展 古地中海退却 喜马拉雅-横断山 高山植物区系 中国-喜马拉雅成分 起源
下载PDF
兰科植物区系中一些有意义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郎楷永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328-339,共12页
本文从兰科植物中一些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典型分布属(或亚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提出此两个植物亚区在我国四川省境内是以峨眉山和岷江为其分界,及这条线的走向是从南坪(九寨沟)、松潘(黄龙寺)、茂汶、灌... 本文从兰科植物中一些属于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和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典型分布属(或亚属)的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提出此两个植物亚区在我国四川省境内是以峨眉山和岷江为其分界,及这条线的走向是从南坪(九寨沟)、松潘(黄龙寺)、茂汶、灌县(光光山)、宝兴、二郎山(天全以西)、峨眉山、石棉、西昌、德昌、米易至攀枝花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 地理分布格局 植物区系
下载PDF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特有物种江孜乌头的分类学订正
5
作者 熊安东 赵志礼 嘎务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8-470,共3页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不仅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的频度中心、多样性中心,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分化中心,而且是特有类群的分布中心。作为该亚区特有物种之一的江孜乌头(Aconitum ludlowii Exell),是Arthur Wallis Exell于1926年根据采...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不仅是乌头属植物地理分布的频度中心、多样性中心,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分化中心,而且是特有类群的分布中心。作为该亚区特有物种之一的江孜乌头(Aconitum ludlowii Exell),是Arthur Wallis Exell于1926年根据采自我国西藏江孜的标本发表的新种。其繁殖器官特征及地理分布特点均与原始文献记载(狭域种)不尽一致。为此,对其做分类学修订。该研究应用经典植物分类学方法,进行野外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查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的相关标本并进行形态学观察比较。结果表明:该物种不同标本心皮从无毛、近无毛至被毛,呈现一连续过渡情况。因此,考虑将心皮被毛一类不作为新分类群处理,只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做如下修订:心皮5,无毛或上部被毛,西藏拉萨、山南地区、那曲地区及日喀则地区均有分布。该研究结果可为国产乌头属植物的整理以及江孜乌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物种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孜乌头 毛茛科 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 分类学订正 西藏
下载PDF
中国-喜玛拉雅特有属——蓝钟花属的分类修订 被引量:7
6
作者 Krishna K. Shrestha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1997年第5期396-433,共38页
Cyananthus Wallich ex Bentham, the only genus of Campanulaceae with superior ovary, is revised to clarify infrageneric relationships and phylogeny of the genus. Evidence obtained from the comparative gross morphology,... Cyananthus Wallich ex Bentham, the only genus of Campanulaceae with superior ovary, is revised to clarify infrageneric relationships and phylogeny of the genus. Evidence obtained from the comparative gross morphology, anatomy, palynology, and karyomorpho-logy recommends a new infragener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genus, recognizing 23 species, belonging to two subgenera, four sections and four subsections. One subgenus(Subgen. Mi-cranthus), one section(Sect. Suffruticulosi) and two subsections(Subsect. Flavi and Sub-sect. Lichiangenses)are described as new taxa. New combinations at sectional (Sect. Annui) and subsectional(Subsect. Stenolobi) ranks are also proposed. The genus Cyananthus is strictly distributed in the high mountains of China(Xizang, Yunnan and Sichuan), extending to Bhutan, Nepal and India (Kumaon-Garhwal, Assam and Sikkim), with altitudinal ranges from 2500 ~ 5300 m. It is observed that 13 species are endemic to SW China and only three species are endemic to the Himalayas( two species 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钟花属 桔梗科 分类学 分类修订
下载PDF
伞形科“东亚分支”系统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静 郭明佳 刘振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0,共10页
伞形科作为被子植物中非常重要的类群,一直以来都是分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类学家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证据,正在努力构建一个相对合理,且能够反映各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系统。东亚分支(East-Asia Clade)正是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手... 伞形科作为被子植物中非常重要的类群,一直以来都是分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分类学家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证据,正在努力构建一个相对合理,且能够反映各类群系统发育关系的分类系统。东亚分支(East-Asia Clade)正是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在构建伞形科新的分类系统过程中命名的分支之一。该分支在地理空间上以东亚为主体,集中分布于中国喜马拉雅区域。在东亚地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背景下,目前该分支的范围并未准确界定,分支内部复杂的演化关系也尚未解决。东亚分支系统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将给芹亚科大系统框架的构建带来新的认识。该文结合最新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回顾了东亚分支提出的历史背景,东亚分支的建立及其在芹亚科中的系统位置,以及东亚分支各属的界定及其系统关系。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东亚分支现有约16个属,在芹亚科系统树上与Komarovieae构成姐妹群关系;除了Heptaptera、Keraymonia和膜苞芹属外,其余各属均不构成单系,部分属(如滇芎属、茴芹属和瘤果芹属等)的模式种落入芹亚科别的分支。此外,该文还对研究东亚分支的意义以及该分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指明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科 东亚分支 系统分类学 中国-喜马拉雅
下载PDF
清代中期以来喜马拉雅山脉两侧的边境战略行为分析——基于国家边境投射力视角
8
作者 张茜茜 阎建忠 吴仕海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6,共14页
科学认识印度的边境战略对中国制定合理的对印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难以解释在中印综合实力悬殊条件下,印度为何一直在中印边境地区挑衅和蚕食,很难为未来中国调整对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构建国家边境投射力分析框... 科学认识印度的边境战略对中国制定合理的对印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研究难以解释在中印综合实力悬殊条件下,印度为何一直在中印边境地区挑衅和蚕食,很难为未来中国调整对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构建国家边境投射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选取乾隆时期、清代末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和2000年以后的近期为时间节点,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调研,解释不同时期喜马拉雅山脉两侧主要政治实体的边境战略行为,以史为鉴,为中国调整对印边境战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国家边境投射力是政治实体选择边境战略的重要依据,综合国力、牵制力量、地缘距离和经贸往来是影响国家边境投射力的主要因素。(2)中国综合国力强盛,没有受到牵制力量的羁绊时,国家边境投射力投射强度增加,成为喜马拉雅地区边境战略行为中的强势方;反之,则会成为弱势方。(3)基于国家边境投射力分析框架,提出中国对印边境战略调整的方向,即评估中印两国的国家边境投射力变化、重视外部牵制力量、加强中国国家边境投射力的投射强度、推动边境贸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地区 国家边境投射力 边境战略行为 中印边境地区
原文传递
Phylogenetic Origin of Phyllolobium with a Further Implication for Diversification of Astragalus in China 被引量:5
9
作者 Mingli Zhang Yun Kang +1 位作者 Lihua Zhou Dietrich Podlech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9期889-899,共11页
Astragalus is a species-rich genus occurring in the western arid habitats in China and its diversification and infrageneric relationships in this region remain unclear. In the present study, based on molecular data, w... Astragalus is a species-rich genus occurring in the western arid habitats in China and its diversification and infrageneric relationships in this region remain unclear. In the present study, based on molecular data, we aim to (i) test whether Phyllolobium (previously treated as a subgenus Pogonophace in Astragalus) should be warranted; and (ii) date the origin of Phyllolobium and probable diversification of Astragalus sensu stricto (s.s.). We sequenced five species from Phyllolobium first and collected all related sequences from the genus, Astragalus s.s and their close relatives (Oxytropis and Caragana etc.). Our phylogenetic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all species of Phyllolobium comprise a monophyletic sister-group to genera of the subtribe Coluteinae. Molecular dating suggested that Phyllolobium and Astragalus s.s. originated around 8 and 10 million years ago. These two estimates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nse uplift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nferred from geological evidence. In addition, one section of Pogonophace (Sect. Robusti) was estimated to originate 2.5 million years ago and this section with a tendency for dry habitats seems to be evidence of Asian intensified aridity resulting from the intense uplift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RAGALUS DATING distribution pattern DIVERSIFICATION Phyllolobium phylogeny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sino-himalayan flor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