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与传习:西周诰类文献生成机制研究
1
作者 林甸甸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3,共9页
西周的“诰”是受诰方对“王告”这一话语行为的尊称,并在“王告”落实为书面文献时,作为文体名词使用。由于下位者参与了“诰”类文献的整理写作,受诰者在话语权力关系中的被动地位被表达出来,并呈现在仪式话语转录为经典文本的传习过... 西周的“诰”是受诰方对“王告”这一话语行为的尊称,并在“王告”落实为书面文献时,作为文体名词使用。由于下位者参与了“诰”类文献的整理写作,受诰者在话语权力关系中的被动地位被表达出来,并呈现在仪式话语转录为经典文本的传习过程中。传世诰类文献的核心文本为册命、赏赐仪式上所发布的原始诰辞;其附属的结构性成分为交代作诰历史背景的叙事导语,以及以“某人曰”为代表的结构性部件。“某人曰”在书面诰文中重复、平行地出现,有助于澄清和整肃话语主体,但也提示了诰文在传习过程中的可变异性。“王若曰”的插入位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习者对原始诰辞内容层次的理解,同时推动了诰辞转录为文本篇章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诰类文献 文本结构 文献生成 话语权力 文本转录
下载PDF
北齐后期发敕、发诏授官及其影响——以《文馆词林·敕上·除授》为中心
2
作者 张旭华 王仁磊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共13页
《文馆词林》保存的北齐后期皇帝除授官员职务的“敕”分为两类:一为“件授如右”敕,是北齐皇帝对吏部上奏官职拟选名单的批复,它是吏部铨选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为以皇帝名义发布的除授官员职务敕,它与发诏授官同属官职除授的重要形式... 《文馆词林》保存的北齐后期皇帝除授官员职务的“敕”分为两类:一为“件授如右”敕,是北齐皇帝对吏部上奏官职拟选名单的批复,它是吏部铨选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为以皇帝名义发布的除授官员职务敕,它与发诏授官同属官职除授的重要形式,但各有对应的官职除授范围。北齐后期皇帝发诏、发敕授官和“件授如右”敕,不仅与唐代“册授”“制授”“敕授”和“旨授”存在渊源关系,是唐代选授之法的重要来源,而且对唐代制敕授官文书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发敕授官 发诏授官 吏部铨选
下载PDF
南京城墙博物馆所藏蒙汉文合璧诰命释读
3
作者 特木勒 《中国蒙古学(蒙文)》 2024年第4期104-107,210,211,共6页
12020年南京城墙博物馆入藏一件蒙汉文合壁诰命。这是最新发现的蒙汉合壁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学和语文学价值。该命是明成祖为设立哈儿分卫,封女真人首领牌起为指挥金事,明威将军而颁发的诰命。该诰命与《元朝秘史》和《华夷译语》... 12020年南京城墙博物馆入藏一件蒙汉文合壁诰命。这是最新发现的蒙汉合壁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学和语文学价值。该命是明成祖为设立哈儿分卫,封女真人首领牌起为指挥金事,明威将军而颁发的诰命。该诰命与《元朝秘史》和《华夷译语》等文献有大量语文学关联,对于研究明朝统治东北亚地区的文书行政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城墙博物馆 蒙汉文合壁诰命 永乐十二年 蒙古文文献 释读
下载PDF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说献疑
4
作者 尚小明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共22页
辛亥鼎革时期的袁世凯并没有在理念上经历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出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及自身利益考虑,袁氏实际上是想造成虚君共和。他首先坚持以十九信条为宗旨,力图主导国民会议之组织,以防唐绍仪和伍廷芳会谈所... 辛亥鼎革时期的袁世凯并没有在理念上经历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出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及自身利益考虑,袁氏实际上是想造成虚君共和。他首先坚持以十九信条为宗旨,力图主导国民会议之组织,以防唐绍仪和伍廷芳会谈所定国民会议方案造成民主共和结果。接着因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及国民会议商谈走进死胡同,他又意图由清廷授权其组织临时政府,以取消南京临时政府。为此他采取了模棱两可的策略,一方面劝导清廷“速定大计”,改建共和,使南方以为清帝将要退位,另一方面在预拟的相关诏书中竭力避用“退位”一类字眼,并试图将由其“全权组织临时政府”写入诏书。在遭到满蒙亲贵和革命党两方反对后,袁氏转而依靠段祺瑞等北洋将领联衔电奏,要求“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而定大局”,仍未放弃清帝。在得到与南方协商皇室优待条件的授权以后,袁氏奉旨反复拒绝将“逊位”二字写入诏书,主张改用“辞政”。因南方坚决反对虚君共和,袁氏才不得不于最后时刻经清廷授权,同意南方的提议,以“辞位”替代“逊位”。一系列史实证明,所谓袁氏“逼迫清帝退位”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放大了袁氏对推翻帝制和建立共和的贡献,而真正要逼迫清帝退位的,其实是革命党人和那些转向民主共和的立宪派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南北议和 袁世凯 虚君共和 民主共和 段祺瑞 清帝退位诏书
下载PDF
西汉“儒术”与“儒学”的融合——以诏令引经为视角
5
作者 王晴 吴涛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34-38,共5页
“儒术”定型于汉武帝以后,在西汉中后期逐渐与“儒学”相融合。帝王诏令常征引儒家经典,武、宣时期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既定的政策提供依据,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披上儒学外衣,元、成、哀、平时期以儒家经典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儒家... “儒术”定型于汉武帝以后,在西汉中后期逐渐与“儒学”相融合。帝王诏令常征引儒家经典,武、宣时期主要以儒家经典为既定的政策提供依据,为“霸王道杂之”的汉家制度披上儒学外衣,元、成、哀、平时期以儒家经典为出发点制定政策。儒家经典成为诏令的直接理论来源,在国家大政方针上无不体现儒家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术” “儒学” 西汉诏令 儒家经典
下载PDF
故交、宗盟与外臣:蕃书所见会昌以后唐与黠戛斯关系的演变
6
作者 景凯东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会昌年间,灭亡漠北回鹘政权的黠戛斯再次与唐朝取得了联系,希望获得唐朝的册封来强化自身在草原的统治。唐朝对待这位强大新邻的态度最初非常谨慎,表达敬意却不明确承诺;直到确认双方过去交往的历史后,为争取在回鹘问题上的合作,才以所... 会昌年间,灭亡漠北回鹘政权的黠戛斯再次与唐朝取得了联系,希望获得唐朝的册封来强化自身在草原的统治。唐朝对待这位强大新邻的态度最初非常谨慎,表达敬意却不明确承诺;直到确认双方过去交往的历史后,为争取在回鹘问题上的合作,才以所谓“同族”关系为基础,与黠戛斯确立了宗盟关系,最终给予其册封。唐朝末年,随着黠戛斯西归,双方地理距离被拉远,各自诉求发生变化,虽友好依旧,但唐朝对待黠戛斯的礼仪却有所下降。蕃书王言向我们展示了会昌以后唐与黠戛斯关系演变的三个阶段及天下秩序下唐朝与民族政权交往的诸多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黠戛斯 宗盟 蕃书王言
下载PDF
盗寇、镇神与宗族:《嘉应庙敕牒碑》所见宋代江南市镇
7
作者 王旭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59,共12页
《嘉应庙敕牒碑》是探讨宋代江南市镇的珍贵史料,通过分析碑文可知,盗寇、镇神与宗族是影响宋代江南市镇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市镇之所以易遭受盗寇劫掠,除了其市场繁荣、聚集大量富室大户外,还因为市镇官权力有限,市镇军事防卫力量薄... 《嘉应庙敕牒碑》是探讨宋代江南市镇的珍贵史料,通过分析碑文可知,盗寇、镇神与宗族是影响宋代江南市镇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市镇之所以易遭受盗寇劫掠,除了其市场繁荣、聚集大量富室大户外,还因为市镇官权力有限,市镇军事防卫力量薄弱。市镇塑造镇神,不仅可以起到凝聚市镇人心的作用,而且有整合市镇松散地域社会的效果。特别是对于镇民,在各种祭祀和求封活动中,强化了自身市镇居民的身份认同感。宗族大姓对市镇的贡献主要是协助监镇处理镇务,充当镇民与地方官员沟通的桥梁,以及对市镇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他们之所以积极参与市镇事务,除了基于自身身份地位而产生的“责任感”外,更重要的是想从这些“公益性”活动中获取更多的权势,以维护家族在市镇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应庙敕牒碑》 宋代市镇 碑刻 地方治理
下载PDF
秦封泥所见音乐机构“左乐”考论
8
作者 王丁诺 《艺术探索》 2024年第4期118-123,共6页
《岳麓书院秦简》释读工作的展开为研究探讨秦音乐机构“左乐”提供了可靠依据。综合“左乐雍钟”和“左乐寺瑟”两枚秦职官封泥,可推断“左乐”所辖职官专司对乐器进行维护与调节,“左乐”应是带有辅助性质的音乐机构。早期出土但用途... 《岳麓书院秦简》释读工作的展开为研究探讨秦音乐机构“左乐”提供了可靠依据。综合“左乐雍钟”和“左乐寺瑟”两枚秦职官封泥,可推断“左乐”所辖职官专司对乐器进行维护与调节,“左乐”应是带有辅助性质的音乐机构。早期出土但用途不明的陕西华县秦“两诏铜权”为“左乐雍钟”使用的调音用具。汉代以降,统治者出于制礼作乐的需要对“左乐”进行了省并,这使得“左乐”阙于史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乐 左乐雍钟 左乐寺瑟 两诏铜权 音律
下载PDF
汪藻《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所见两宋之际政治格局
9
作者 戴鹏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是汪藻奉命以元祐皇后之名书写,宣告天下由康王赵构继承大统,实为收拢人心、维系赵宋统治的四六文。此书客观反映了两宋之际政治格局:就赵宋内部状况而言,“中原无主,暗流涌动”,传统的赵宋王朝统续存在不稳定因素... 《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是汪藻奉命以元祐皇后之名书写,宣告天下由康王赵构继承大统,实为收拢人心、维系赵宋统治的四六文。此书客观反映了两宋之际政治格局:就赵宋内部状况而言,“中原无主,暗流涌动”,传统的赵宋王朝统续存在不稳定因素;从南北政权之间、伪政权与赵宋政权之间来看,“金强宋弱,金进宋退”,金朝的强盛与宋朝的孱弱形成鲜明对比。在此格局的影响下,赵宋君臣亦展现出“期盼中兴”和“渐进保守”的复杂政治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藻 《皇太后告天下手书》 两宋之际 政治格局 君臣心态
下载PDF
The“Emperor’s Edict”and the Emperor’s powe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10
作者 Zhenglong Qi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0年第6期41-44,共4页
“Emperor’s Edict”refers to the writing of emperor himself.In the context of serving as official document,it refers to the special writ issued by emperor for sake of administering national affairs.In the official do... “Emperor’s Edict”refers to the writing of emperor himself.In the context of serving as official document,it refers to the special writ issued by emperor for sake of administering national affairs.In the official document system of Song Dynasty,“Emperor’s Edict”had always been an attention of the scholars and officials at that time due to its unusual functions in terms of drafting,promulgation and power.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was generally conceived by academic circles as a period when the“Administration by Emperor’s Edict”was gradually phased out.We did observe,however,with“Emperor’s Edict”placed in historical panorama of the early years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an ever-strengthened power and prowess of“Emperor’s Edict”as backlit by several historical incidents such as Emperor Gaozong’s controlling and manipulating by“Emperor’s Edict”of the national armies.It reflects the political truth of strengthened imperial power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Hence,we can have access to another facet of the politic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eror’s edict Southern Song Dynasty Politics of imperial Power
下载PDF
论宋代臣僚书写的太学文
11
作者 牛思仁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1-95,共5页
宋代太学是传授和研习儒家经典、培养经世治国人才的中央官学,为最高学府。围绕太学这一特定教育机构,宋代臣僚创作了规模宏大、体质庞杂的太学文。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臣僚编撰学官任免之制诰文;其二,皇帝视学之后的赋表等幸学... 宋代太学是传授和研习儒家经典、培养经世治国人才的中央官学,为最高学府。围绕太学这一特定教育机构,宋代臣僚创作了规模宏大、体质庞杂的太学文。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臣僚编撰学官任免之制诰文;其二,皇帝视学之后的赋表等幸学文;其三,围绕太学内部诸项事务,臣僚所作奏疏文。太学文对宋代太学的发展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学文 臣僚 制诰 幸学 奏疏
下载PDF
南宋初期诏令与文风的演变
12
作者 彭民权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81,共10页
诏令不应该仅仅是研究文学历史语境的史料来源,它与文学的深层纠葛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语境下,南宋初期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文学摆脱了北宋后期的封禁枷锁,开始恢复生气,诗赋取士重新成为国家的基本政... 诏令不应该仅仅是研究文学历史语境的史料来源,它与文学的深层纠葛更应该受到重视。在两宋之交的历史语境下,南宋初期与文学相关的诏令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文学摆脱了北宋后期的封禁枷锁,开始恢复生气,诗赋取士重新成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南宋初期由于皇帝对苏轼的偏爱,全国上下掀起崇苏热潮,促使江西诗派勃兴并成为文坛主流,对南宋文学影响深远。绍兴年间,朝廷实行严厉的言禁制度,尤其是震惊朝野的多起诗文获罪案例,对全国的诗文作者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这种高压的文艺政策促使献赋颂成为一代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初期 江西诗派 南宋文论 诏令 诗赋 苏轼
下载PDF
《隶续》“魏文帝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考
13
作者 杨鉴生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72-75,共4页
将洪适《隶续》所载魏文帝曹丕黄初间所颁关于老子庙诏书,与严可均《全三国文》据僧勔《难道论》及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所引相比勘,校订恢复诏书原文。并从写作年代、主旨、格式等方面对碑文作了考订,对洪适的观点作出修正。
关键词 《隶续》 《全三国文》 曹丕 《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庙诏》
下载PDF
十六国与北魏初期诏令的承变及其文学史意义
14
作者 郭晨光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169,共8页
十六国和北朝以诏令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并逐渐成为学界共识。这种文学观念、制度化的写作实乃奠基于十六国和北魏初期。此一时期的诏令不仅承继魏晋以来中原地区汉民族的文学传统,还在以拓跋鲜卑为代表的异质文化的影响下激发出... 十六国和北朝以诏令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并逐渐成为学界共识。这种文学观念、制度化的写作实乃奠基于十六国和北魏初期。此一时期的诏令不仅承继魏晋以来中原地区汉民族的文学传统,还在以拓跋鲜卑为代表的异质文化的影响下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在此过程中,诏令代拟者作为国家行政不可或缺的一环,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政治文化和身份意识,并以此构建新型的士人关系网络。诏令作为十六国和北魏前期“文学荒漠”下的潜流,是传统文学断层再造的新生产物,为改变南北朝文学研究的不均衡局面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客观上消弭了华夷界限,推动了民族之间的平等交流,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促进多民族文学的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诏令 十六国 北魏 多民族文学一体化
下载PDF
曹丕“手笔”诏令文之辨析
15
作者 任晓依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5-8,共4页
曹丕在曹操去世后嗣位魏王,后又代汉称帝,特殊的政治身份使他留下了大量的诏令文。《三国志文帝纪》中记载的“手笔”二字表明曹丕曾亲自创制诏令并形成了率性通达的文体特征。曹丕“手笔”诏令既有利于其在执政期间独揽大权,又展现了... 曹丕在曹操去世后嗣位魏王,后又代汉称帝,特殊的政治身份使他留下了大量的诏令文。《三国志文帝纪》中记载的“手笔”二字表明曹丕曾亲自创制诏令并形成了率性通达的文体特征。曹丕“手笔”诏令既有利于其在执政期间独揽大权,又展现了他的文学爱好与创作才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丕 “手笔”诏令 大权独揽 “好文学”
下载PDF
《南京条约》上的印章签押
16
作者 冷东 谭经宇 《地方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35-43,共9页
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欧洲国家爆发的大规模战争,随后中英两国所签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开端最重要的历史文件,长期受到中外历史学家的关注,研究成果数量惊... 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与欧洲国家爆发的大规模战争,随后中英两国所签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开端最重要的历史文件,长期受到中外历史学家的关注,研究成果数量惊人。但是,条约上昭信守、辨等威、防诈伪的标志,由中英两国政府谈判代表钤盖的印章和签押过程却鲜有涉及,不能不说是重大的缺失。纵观《南京条约》上的猩红印章和墨黑签押,不仅是两国政府谈判过程中的焦点之一,也反映了中外用印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条约》 “敕命之宝” 关防 画押 火漆印
下载PDF
明帝富贵还乡仪式的象征与实效——以赋役优免诏书的颁行为中心
17
作者 宋继刚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52-55,共4页
明太祖、成祖、世宗均以皇帝身份富贵还乡,效仿古圣帝王泽被乡里之举,优免当地官民赋役。但是,优免诏书多停留在颁布环节,实效大打折扣。皇帝富贵还乡的象征意义更大,突显了政治影响力。优免诏书服从于政治需求,使其本应发挥的经济效用... 明太祖、成祖、世宗均以皇帝身份富贵还乡,效仿古圣帝王泽被乡里之举,优免当地官民赋役。但是,优免诏书多停留在颁布环节,实效大打折扣。皇帝富贵还乡的象征意义更大,突显了政治影响力。优免诏书服从于政治需求,使其本应发挥的经济效用被严重削弱。皇帝故乡扩城池、修陵墓等大工程与富贵还乡有直接联系,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远非当地百姓所能承受。地方政府为按时完工,无法贯彻执行优免赋役的政策,导致本地民众没能因优免政策而真正达到家给人足,仍要变相承担沉重的赋役。今人对旧时代帝王在纸面上的善政不应该盲目赞扬,要从实际执行角度重新审视其影响,认识到旧制度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富贵还乡 赋役优免 诏书
下载PDF
两汉罪己诏:基于“深察名号”的伦理治理
18
作者 冷兰兰 逯意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4-31,共8页
两汉罪己诏是皇帝自省的特殊文本,也是两汉时期的一种特殊政治现象,发挥着服务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治理作用。两汉罪己诏的罪己看似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归咎自责,但文本的展开却是从名实关系角度进行的不同“深察”;人们通过“观天意”而... 两汉罪己诏是皇帝自省的特殊文本,也是两汉时期的一种特殊政治现象,发挥着服务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治理作用。两汉罪己诏的罪己看似是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归咎自责,但文本的展开却是从名实关系角度进行的不同“深察”;人们通过“观天意”而“循天意”,形成了“名生于真”的规定性,为两汉罪己诏提供了“名顺于天”的逻辑前提,使得罪己形式的治理实践始终以“名号”的真意为准则,通过析名见义、循名求实、揽名责实等方式展开具体的“深察”,进而按照“名伦等物”的价值准则形成治理举措、礼治秩序。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对后来整个封建社会的治理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两汉罪己诏存在一定的虚伪性,但仍然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等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己诏 名号 名伦等物 伦理治理
下载PDF
为保云南而建贵州?——贵州建省原因的再探讨
19
作者 林芊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8,13,共9页
明代万历时期,出现了“开贵州为云南”与“为保一线路而建贵州”的贵州建省原因论,并将与朱元璋“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不能守”联系起来。考辨史事,朱元璋并没有建贵州省的政治设想;洪武十五年所建贵州都司并非是建省的前期工作;明... 明代万历时期,出现了“开贵州为云南”与“为保一线路而建贵州”的贵州建省原因论,并将与朱元璋“霭翠辈不尽服之,虽有云南不能守”联系起来。考辨史事,朱元璋并没有建贵州省的政治设想;洪武十五年所建贵州都司并非是建省的前期工作;明代“一线路”仅是指“普安旧道”贵阳以东路段,明后期官员强调“一线路”之于云南的重要战略意义,只是作为是否裁撤贵州省与征贵州矿税的辩辞,而当今学者将贵州都司的建立与保一线路引申出来的为安定云南而建贵州的观念,是缺乏对历史事实坚实考察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建省原因 《平滇诏书》 “开贵州为云南” 贵州都司 “一线路”
下载PDF
方孝孺“拒草诏”问题考述
20
作者 刘晓东 李子齐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6-30,共5页
方孝孺“死事”问题的书写,在明代官私著述中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着诸多疑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考析,发现受命起草即位诏书的,很可能是楼琏。楼琏几经逡巡后,也选择自经以明志,最终由王景完成了草诏之事。这一“拒草诏”故事,在... 方孝孺“死事”问题的书写,在明代官私著述中存在较大差异,也存在着诸多疑点。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考析,发现受命起草即位诏书的,很可能是楼琏。楼琏几经逡巡后,也选择自经以明志,最终由王景完成了草诏之事。这一“拒草诏”故事,在明代士林对“逊国”史事的层累建构中,渐被附会到方孝孺身上,成为对其“殉烈”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孝孺 靖难 拒草诏 建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