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argeted montoring to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standard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1
作者 张俐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1年第4期266-266,共1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rent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s in inpatients and explore the controlling aim and methods. Methods The infection rates of surgical sites of 287 operated cases fro...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urrent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perioperative antibiotics in inpatients and explore the controlling aim and methods. Methods The infection rates of surgical sites of 287 operated cases from May to Dec 31,2007 were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ed montoring to surgical site infec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standard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rate
下载PDF
Effect of site amplification on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被引量:4
2
作者 Adhikary S Singh 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9年第3期535-554,共20页
The available models for eff ective periods of site and structure are reviewed in context of frequency tuning in the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soil-structure system. The eff ect of seismic intensity and ductility ... The available models for eff ective periods of site and structure are reviewed in context of frequency tuning in the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of soil-structure system. The eff ect of seismic intensity and ductility demand, on the eff ective periods, is investigated, and inelastic site amplifi cation is shown to be strongly correlated to the normalized eff ective period. Two non-dimensional parameters, analogous to the conventional site amplifi cation factors in codes, are defi ned to quantify the inelastic site amplifi c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inelastic site amplifi cation factor (i.e. ratio of constant ductility spectral ordinates at soil site to those at rock outcrop) is able to represent the site eff ects more clearly, as compared to the inelastic site amplifi cation ratio (i.e. ratio of inelastic spectral ordinates at soil site to the corresponding elastic spectral ordinates at rock outcrop). Further, the peak in the amplifi cation factor corresponding to the eff ective site period diminishes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ductility dem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e amplifi CATION normalized RESPONSE SPECTRA eff ective period INELASTIC SEISMIC RESPONSE INELASTIC site amplifi CATION factor
下载PDF
Site effect on strong-motion records of the 2011 Mw9.0 Tohoku earthquake in Japan 被引量:1
3
作者 LI Heng Wang Ping +2 位作者 Feng Qian Li Guanghong Zhang Xinlin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1年第3期37-41,共5页
Strong-motion site effect was checked for four sites at comparable epicentral distances from the March 11, 2011 Mw9.0 Tohoku earthquake in Japa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ite condi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eak ... Strong-motion site effect was checked for four sites at comparable epicentral distances from the March 11, 2011 Mw9.0 Tohoku earthquake in Japa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ite condition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eak acceleration, and on maximal amplitude and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its response spectrum. Shorter-period seismic waves were amplified mainly in shallower soils, while longer-period waves in deeper soft rocks and soils, where the characteristic periods of response spectra were longer than those on ground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e condition characteristic period long period underground structure design response spectrum
下载PDF
Site dependence of far-source ground motions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1
4
作者 Longjun Xu Haiying Yu +1 位作者 Wenhai Cao Lili Xie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5期531-537,共7页
This paper aimed to examine the site dependence and evaluate the methods for site analysis of far-source ground motions. This was achieved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frequency content estim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ba... This paper aimed to examine the site dependence and evaluate the methods for site analysis of far-source ground motions. This was achieved through the examination of frequency content estimated by different methods based on strong ground motions recorded at twelve far-source stat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 dur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The stations were located in sites with soil profiles ranging from code classes Ⅰ to Ⅲ. Approaches used included the Fourier amplitude spectrum (FAS), the earthquake response spectrum (ERS), the spectral ratio between the horizontal and the vertical components (H/V), the spectral ratio between the spectra at the site and at a reference site (SRRS), and coda wave analysis (CWA). Results showed that major periods of these ground motions obtained by FAS, ERS and H/V ratio methods were all evidently larger than site dominant periods; the periods were also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nd mainly reflected the frequency content of long period components. Prominent periods obtained by the SRRS approach neither illuminated the long period aspect nor efficiently determined site features of the motions. The CWA resulted in a period close to site period for stations with good quality recordings.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will be useful for the evaluation of far-source effect in constructing seismic design spectra and in selecting methods for ground motion site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far-source long period ground motion predominant period source effect site condition
下载PDF
兴县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F5建筑遗存研究
5
作者 王树芝 张光辉 王小娟 《文物季刊》 202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碧村遗址地处蔚汾河与黄河交汇处,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聚落。本文对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F5 (1)出土的6块木炭进行了树种鉴定、树轮年代学和碳十四年代加速器质谱测定。树种鉴定表明F5的建筑木材为松属双维管束亚属硬木松(Subgen... 碧村遗址地处蔚汾河与黄河交汇处,是一处具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聚落。本文对碧村遗址小玉梁台地F5 (1)出土的6块木炭进行了树种鉴定、树轮年代学和碳十四年代加速器质谱测定。树种鉴定表明F5的建筑木材为松属双维管束亚属硬木松(Subgen. Diploxylon);利用木炭横切面年轮曲率和photoshop软件判断建筑木材年龄不小于119年,直径不小于27.06厘米;利用树轮年代学方法建立了跨度为68年的硬木松浮动树木年轮年表;对木炭系列样品进行碳十四年代质谱测定,最后一个年轮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027年(95.4%),F5建筑营建或修葺年代约为公元前2027年。该研究为小玉梁台地F5建筑构建或修葺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村遗址 龙山时代 木炭分析 树轮年代学 碳十四测年
下载PDF
河南禹州阎寨遗址新莽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6
作者 魏继印 付永敢(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文春峰 韩涛 崔彦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禹州市 阎寨遗址 新莽时期 墓葬
下载PDF
关中盆地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性研究
7
作者 张俊辉 周雄辉 +9 位作者 辛怡华 王颢 吴博闻 刘鑫 关运玖 张健 王亚欣 张翀 刘滨 康秀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9-1079,共11页
本研究通过对关中盆地西部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的灰坑、文化层、房址、陶窑和陶器等遗迹、遗物做了详细的梳理分析,理解区域古人类活动的特征,系统地开展水沟文化层剖面环境磁学和AMS14C年代学研究,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关中盆地西部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的灰坑、文化层、房址、陶窑和陶器等遗迹、遗物做了详细的梳理分析,理解区域古人类活动的特征,系统地开展水沟文化层剖面环境磁学和AMS14C年代学研究,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古人类活动历史,结果表明:水沟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时间为全新世中期5 530~4 300 a B.P.的气候适宜期,其文化发展处在寒冷干燥向温暖湿润转换的过渡阶段。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提取影响水沟遗迹分布的海拔、坡度、坡向和距水源距离因子,构建指数模型,分析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古人类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性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海拔900~960 m,坡度小于6°,坡向朝南,距水源距离小于200 m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区域,并进一步探讨了古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西部 新石器时期 水沟遗址 环境适宜性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基于黑龙江经验场地模型的地震动放大效应研究
8
作者 齐文浩 陈方晓 +1 位作者 李林芳 张苋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50,共9页
局部场地效应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以场地类别为基础的场地效应划分结果较为粗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黑龙江地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和密度等资料为基础,统计出场地土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结果建立深度从1... 局部场地效应是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以场地类别为基础的场地效应划分结果较为粗略。为解决这一问题,以黑龙江地区土层分布及其剪切波速、土动力特性和密度等资料为基础,统计出场地土参数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利用统计结果建立深度从10~80 m不等的15个经验场地模型。以黑龙江地区典型基岩加速度反应谱为目标谱,人工合成地震动作为输入,为了消除随机相位的影响,每一目标谱合成400条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分别计算这15个经验场地模型的地震反应,得到不同超越概率水准下地表峰值加速度统计值以及加速度反应谱标定谱的动力放大系数统计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场地厚度的增加,场地周期在逐渐增加,场地峰值地面加速度(peak ground acceleration,PGA)放大倍数呈现减小的趋势;随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场地PGA放大倍数减小的趋势呈现出非线性,动力放大系数随场地覆盖层变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动力放大系数逐渐减小且随土层厚度的变化趋势趋于平缓。动力放大系数结果不是定值2.5,场地较薄并且地震动较小的情况下,动力放大系数远超2.5;场地较厚并且地震动较强时,动力放大系数大多趋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放大倍数 动力放大系数 场地基本周期 地表峰值加速度 设计反应谱 反应谱标定
下载PDF
玉溪遗址多期古洪水的气候背景与周期性
9
作者 李中轩 朱诚 +1 位作者 袁胜元 焦士兴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6,共10页
全新世时期形成的连续性古洪积层是追溯古环境信息的可靠记录。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存在多期连续的文化层与洪积层,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该遗址区的古洪水发生机制及其气候背景,并且缺乏基于多期古洪积层的周期性研究。(1)本文基于... 全新世时期形成的连续性古洪积层是追溯古环境信息的可靠记录。重庆市丰都县玉溪遗址存在多期连续的文化层与洪积层,但已有研究并未系统分析该遗址区的古洪水发生机制及其气候背景,并且缺乏基于多期古洪积层的周期性研究。(1)本文基于动物骨屑AMS ^(14)C年代数据,用Bacon程序拟合玉溪遗址剖面的沉积-年代关系,判定玉溪剖面古洪积层形成时段为约6.4 ka BP~7.3 ka BP。(2)古洪水沉积序列的粒度和端元分析结果显示,玉溪古洪积层由细粉砂-粉砂组成,表明古洪积层为溢岸憩流和滞水缓流堆积而成。(3)孢粉组合、磁化率、Rb/Sr和Si/Al比值等环境指标显示,玉溪剖面的古洪水沉积经历了早期湿热、中期温干、晚期暖湿三个阶段,其中古洪积层在温干阶段的沉积速率最大(30 cm·(100a)^(-1)),而且古洪水发生的频率亦高于湿热期。(4)古洪水沉积序列的小波功率谱分布特征表明,玉溪剖面的古洪水存在约30 a的短周期和约350 a的长周期;其长周期与区域性气候冷事件相关、短周期与ENSO事件导致的夏季风异常有关。本文提出的搬运洪积物的三种动力类型、干湿期古洪水的沉积速率差异以及古洪水泛滥的长短周期,对研究新石器早期重庆地区的人地关系和长江上游的洪水发生机制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洪水沉积 环境变迁 端元分析 古洪水周期 气候异常 玉溪遗址
下载PDF
斜入射情形场地基本周期的计算
10
作者 梁富源 谢志南 +4 位作者 卢建旗 单振东 齐文浩 章旭斌 吕国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3-1111,共9页
场地基本周期是场地效应模型的重要变量,是场地分类的重要指标。已有基本周期的计算假定基岩地震波为垂直入射,常用方法包括利用垂直入射情形下场地内SH波竖向一维传播模型建立的模拟与经验方法,其中逐层单自由度法这一经验方法因计算... 场地基本周期是场地效应模型的重要变量,是场地分类的重要指标。已有基本周期的计算假定基岩地震波为垂直入射,常用方法包括利用垂直入射情形下场地内SH波竖向一维传播模型建立的模拟与经验方法,其中逐层单自由度法这一经验方法因计算简易、结果与模拟方法相当而被日本抗震设计规范所采纳。然而垂直入射假定大多与实际不符,为此给出可考虑基岩地震波斜入射的场地基本周期计算方法。首先利用Snell定律将基岩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场地内的SH波二维传播表征为一维竖向视传播建立了斜入射情形场地内SH波传播模型。其次利用这一模型给出了斜入射情形基本周期计算的模拟和修正逐层单自由度法并应用于KiK-net台站场地,结果表明基本周期随入射角的增加而变小,就统计所得平均入射角57°而言,基本周期将缩减11%;修正逐层单自由度法可准确考虑斜入射的影响且计算简易度和原方法相当。最后,讨论了基岩面选取对基本周期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若依据土体首次达到给定剪切波速以确定基岩面,当剪切波速大于700m/s时,不同基岩面所对应的基本周期具有高度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基本周期 地震波入射角 场地分类 场地效应模型 场地基岩
下载PDF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商代墓葬科技考古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楠 左豪瑞 +4 位作者 杨凡 闫欣 杨颖亮 吴小红 孙战伟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52,共13页
通过人及动物骨骼的碳十四年代测定,陕西清涧后刘家塔墓地4座墓葬的日历年代集中在商代晚期,M1年代略早于其他墓葬。墓地出土人骨6例,均为成年个体,男性多于女性。该人群骨骼创伤与病理现象多见,骨膜炎、“跪距面”高发,日常食物以粟、... 通过人及动物骨骼的碳十四年代测定,陕西清涧后刘家塔墓地4座墓葬的日历年代集中在商代晚期,M1年代略早于其他墓葬。墓地出土人骨6例,均为成年个体,男性多于女性。该人群骨骼创伤与病理现象多见,骨膜炎、“跪距面”高发,日常食物以粟、黍等C4类为主并摄入较多动物蛋白。M4所出2例马骨均为青壮年雄性个体,骨骼尺寸大多处于中国商周时期家马范围之内,健康状况整体较好,饮食结构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类干预。M1和M3棺木用材为冷杉属,M1所出车马器和M3所出铜斧内木材为榆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涧县 寨沟遗址 后刘家塔墓地 商代晚期 科技考古
下载PDF
秦汉畤祭遗址出土玉人功用研究
12
作者 高崇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0,共7页
目前发现秦汉畤祭遗址的祭祀坑内,多是男女玉人一对与玉琮组合,应是畤祭礼仪最主要的祭祀形式。文章认为玉琮象征天圆地方,是祭天礼地的祭器。周秦汉时期奉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之信仰,男女玉人与琮组合用于祭祀,正符合天为阳,地为阴... 目前发现秦汉畤祭遗址的祭祀坑内,多是男女玉人一对与玉琮组合,应是畤祭礼仪最主要的祭祀形式。文章认为玉琮象征天圆地方,是祭天礼地的祭器。周秦汉时期奉行“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之信仰,男女玉人与琮组合用于祭祀,正符合天为阳,地为阴,以天为父,以地为母的认知。并由此推断,男女玉人应分别是受祭的天神和地神之神主,用驷马车载之前往雍地进行畤祭之礼。西汉畤祭仍然继续沿用秦故礼仪,此正是由春秋至西汉数百年间,畤祭所用男女玉人造型及功用基本相同的缘由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畤祭 天圆地方 祭天礼地 男女玉人 天地神主
下载PDF
陕西周至郑家滩商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小宁 马志敬(绘图) +1 位作者 胡珂 刘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共12页
郑家滩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郑家滩村西北。2022年4~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灰坑、陶窑、沟等遗迹,出土了陶、石、玉、骨角器等遗物。该遗址遗迹关系较为复杂,出土遗物年代主要集中在二里岗下... 郑家滩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集贤镇郑家滩村西北。2022年4~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灰坑、陶窑、沟等遗迹,出土了陶、石、玉、骨角器等遗物。该遗址遗迹关系较为复杂,出土遗物年代主要集中在二里岗下层一期至二里岗上层二期,是目前发现的关中地区早商时期最西部的一个遗址,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文化分期、聚落形态、生业状况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至县 郑家滩遗址 早商文化
下载PDF
试论山东城子崖遗址岳石先民的生计策略
14
作者 葛利花 朱超 靳桂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城子崖遗址自龙山时期即为鲁北区域中心城址,岳石时期承继了龙山时期粟、黍、稻、小麦、稗组合,并继续利用黍亚科、早熟禾亚科等资源,延续了农业与采集业并存发展的生业经济模式,以及对农作物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加工流程。相较于龙山时期... 城子崖遗址自龙山时期即为鲁北区域中心城址,岳石时期承继了龙山时期粟、黍、稻、小麦、稗组合,并继续利用黍亚科、早熟禾亚科等资源,延续了农业与采集业并存发展的生业经济模式,以及对农作物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加工流程。相较于龙山时期,岳石时期城子崖以粟、黍、稻为代表的农作结构和野生植物利用种类等调控程度不一,反映出先民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变迁中生计策略的能动性调整,这当是城子崖所在鲁北,乃至海岱地区社会文化持续发展之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子崖遗址 岳石时期 生业经济
下载PDF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后刘家塔商代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7
15
作者 董红卫(绘图) 刘建峰(照相) +2 位作者 王保平(照相) 孙战伟 于有光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69,F0002,F0003,共28页
2022年9~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后刘家塔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4座商代贵族墓葬。墓葬虽均被盗扰,仍然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小件器物,其中以车马器最多,还发现了墓室内葬车遗存。大量随葬品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相同,显示出... 2022年9~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后刘家塔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现4座商代贵族墓葬。墓葬虽均被盗扰,仍然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小件器物,其中以车马器最多,还发现了墓室内葬车遗存。大量随葬品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相同,显示出浓厚的殷墟高等级用器色彩,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王朝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该墓地是目前发掘的黄土高原地区规模最大的商代墓葬,是近年来商代考古的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涧县 寨沟遗址 后刘家塔墓地 商代晚期
下载PDF
西藏曲水温江多遗址2021~2022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6
作者 席琳 张博(文/照相) +5 位作者 张娜(文/绘图) 沈云遥(照相) 张蕊侠(绘图) 周思聪(绘图) 达哇才让(绘图) 王平华(绘图)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0,52,共18页
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温江多遗址核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座佛塔、西部的龟趺基址及中部的吾香拉康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温江多遗址先后作为吐蕃宫殿、吐蕃王室寺院及卫藏地区重... 2021~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温江多遗址核心区西南角和东北角的两座佛塔、西部的龟趺基址及中部的吾香拉康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初步证实了文献记载的温江多遗址先后作为吐蕃宫殿、吐蕃王室寺院及卫藏地区重要宗教活动场所的历史沿革。遗址出土了大量吐蕃时期的琉璃质砖瓦建筑材料,是研究吐蕃高等级建筑结构与工艺的珍贵材料,也为深入研究吐蕃与中原王朝及周边地区的交流与联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曲水县 温江多遗址 吐蕃时期 高等级建筑
下载PDF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上庙地点2022年发掘简报
17
作者 刘威 赵东月 +8 位作者 赵燕林 何鑫 李晓健 种建荣 豆海锋 刘军幸(绘图) 陈新儒(绘图) 刘威(照相) 何鑫(照相)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6,共12页
2022年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考古队,继续对陕西旬邑县西头遗址上庙地点发掘区进行发掘。本年度清理商周时期墓葬10余座,墓葬年代集中在商末至西周早期,出土遗物较为丰富。此次发掘为泾河流域商周时期聚落特征及社会演... 2022年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考古队,继续对陕西旬邑县西头遗址上庙地点发掘区进行发掘。本年度清理商周时期墓葬10余座,墓葬年代集中在商末至西周早期,出土遗物较为丰富。此次发掘为泾河流域商周时期聚落特征及社会演进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泾河流域 西头遗址 商周墓地
下载PDF
基于HHT的典型红土区地脉动特性与场地特征关联性研究
18
作者 周仰新 李永强 +2 位作者 许言 刘旭锋 陈波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对典型红土场地开展系统的地脉动测试,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中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从测试信号中分解出场地有效地脉动信号,对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对典型红土场地开展系统的地脉动测试,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中的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从测试信号中分解出场地有效地脉动信号,对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和Hilbert变换,产生功率谱曲线和Hilbert边际谱曲线,以确定场地卓越周期,进而探索与直接傅氏法和H/V谱比法不同的场地特征参数判别方法。目标场地的有效地脉动信号为EMD分解后的第4个本征模态函数(4th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4),对各个测点的IMF4进行FFT和Hilbert变换,获取的地脉动卓越周期水平向在0.20~0.36 s,垂直向在0.23~0.39 s,结果表明,基于HHT的地脉动测试法来确定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岩土类型,与场地钻孔分析结果一致性高,关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脉动 场地特征 HHT 卓越周期 红土区
下载PDF
含软弱土层场地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珍 郝冰 +3 位作者 李远东 周正华 卞祝 韩轶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4-750,共17页
在分析场地条件对地震震害影响及国内外关于软弱土层对场地地震反应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实际含淤泥质土层场地资料,建立了12个含软弱土层的场地模型,在不同输入地震动水平下进行了场地地震反应一维等效线性化分析,讨论了软弱土层厚度和埋... 在分析场地条件对地震震害影响及国内外关于软弱土层对场地地震反应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实际含淤泥质土层场地资料,建立了12个含软弱土层的场地模型,在不同输入地震动水平下进行了场地地震反应一维等效线性化分析,讨论了软弱土层厚度和埋深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软弱土层的埋深或厚度的增加,反应谱特征周期逐渐增大;输入地震动峰值增加,反应谱特征周期亦增大。继而依据软弱土层厚度、埋深及输入地震动强度对场地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的影响特征,提出了含软弱土层场地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调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条件 地震动 特征周期 等效线性化 地震震害
下载PDF
基于地脉动H/V谱比法的红土场地卓越周期
20
作者 周仰新 李永强 +2 位作者 许言 刘旭锋 姬雪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1-846,共6页
为研究地脉动H/V谱比法在确定红土场地卓越周期中的适用性,对不同类别红土场地开展系统的地脉动测试。首先利用地脉动H/V谱比法中水平分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处理地脉动测试数据,得到HVSR曲线;然后分析HVSR曲线,获取场地卓越周期,进而确定... 为研究地脉动H/V谱比法在确定红土场地卓越周期中的适用性,对不同类别红土场地开展系统的地脉动测试。首先利用地脉动H/V谱比法中水平分量的不同组合方式处理地脉动测试数据,得到HVSR曲线;然后分析HVSR曲线,获取场地卓越周期,进而确定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岩土类型;最后结合钻孔勘探信息,验证了地脉动H/V谱比法在确定红土场地卓越周期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且H/V谱比法中采用东西和南北向水平分量的矢量和组合方式可更加简便和准确地获取场地卓越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脉动 H/V谱比法 红土场地 卓越周期 场地类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