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的场所与集体意向——奥洛特卡索旧宅废墟的遗产场地干预及其适应性策略解析
1
作者 黄磊 李翔宁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场所精神是与特定场地有着根本性联系的空间品质,人们可以透过场所来认识、挖掘,再阐释地方具体的意义。然而在历史建成环境更新中,适应性再利用在重塑场所精神潜能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在回顾场所精神概念及其在建筑学、遗产保护等... 场所精神是与特定场地有着根本性联系的空间品质,人们可以透过场所来认识、挖掘,再阐释地方具体的意义。然而在历史建成环境更新中,适应性再利用在重塑场所精神潜能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文章在回顾场所精神概念及其在建筑学、遗产保护等领域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层面讨论场所精神与适应性再利用的关系;接着以西班牙奥洛特古城卡索旧宅的废墟更新为例,通过对其复合立面、材料语言、场所结构的分析,归纳适应性再利用策略分别在文脉性、过程性和见证性3个维度上对场所精神的重塑;最后指出建筑师对适应性再利用的创新性实践,不仅巧妙地回应了现实的、场地的时空特质,并透过融合日常生活的文化基因,重新定义教堂的纪念性存在,为当代历史建成环境中的遗产场地干预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公共空间 遗产场地 干预 适应性再利用 集体意向 场所精神
下载PDF
基于SECI模型的现场工程师工匠精神建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启鸿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工匠精神的生成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获得。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限定在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教育策略的哲学基础是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是理念灌输,而后果是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不理解、不接受、不... 工匠精神的生成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获得。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限定在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教育策略的哲学基础是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是理念灌输,而后果是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不理解、不接受、不践行。伴随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国家急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岗位群技能人才。本文探索以干中学、知行合一为主要特征的建构主义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为主体,把工匠精神的生成过程还原到工匠的成长过程。基于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转换创造的SECI模型,把工匠精神的转化分为社会化、外显化、组合化和内隐化四个维度,提出现场工程师在社会化的真实工作场景中主动构建工匠精神的策略,并给出项目化教学的支撑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工程师 工匠精神 SECI模型 建构主义
下载PDF
Site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Community Design—A Case Study of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 of the Fifth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Division in Bole Cit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in China
3
作者 胡静 林强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1年第12期4-7,共4页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ite characteristic and site spirit,by taking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 of the Fifth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Division in Bole Cit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 example,the paper ha...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ite characteristic and site spirit,by taking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 of the Fifth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Division in Bole City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for example,the paper has analyzed its background and general situation,and the site characteristic,and emphasized that its planning and design should manifest the comfortable and cozy environment of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army culture unique in the Fifth Agricultural Division of Xinjiang Crops,and its enterprising spirit.It has pointed out the design should highlight people orientation;stress the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emphasize the individuality of the residential community;combine new technologies;respect the sunshine,terrain and waterscape of the site;well deal with the spatial location of the site;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heritance of historical culture in the site,so as to create a high-grade residential community integrating army crops feature and water style,with complete supporting facilities,and in possession of unique sharing space,broad landscape avenue and wide building 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DENTIAL community design site ANALYSIS site characteristic site spirit
下载PDF
新时期日用陶瓷设计趣味性陶瓷形态的构成
4
作者 龙琦 苗丽 《陶瓷研究》 2024年第1期67-69,73,共4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用陶瓷设计形态构成方式的研究与认识也逐步走向深入,对于陶瓷形态的研究,人们往往关注于视觉形态语素之间的搭配而缺乏陶瓷形态趣味性的研究,本文从形态的本意出发,剖析了陶瓷形态的定义,以及从现代日用陶瓷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日用陶瓷设计形态构成方式的研究与认识也逐步走向深入,对于陶瓷形态的研究,人们往往关注于视觉形态语素之间的搭配而缺乏陶瓷形态趣味性的研究,本文从形态的本意出发,剖析了陶瓷形态的定义,以及从现代日用陶瓷形态的设计上,探讨了趣味陶瓷形态的构成方式,指出日用陶瓷设计趣味性陶瓷形态的情态设定是趣味陶瓷设计的前提与基础,趣味性陶瓷形态的构成是设计者“情”与“理”结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窑址出土 趣味陶瓷 形态 情态
下载PDF
场所精神视阈下南路革命遗址活化设计研究——以白马乡农会旧址为例
5
作者 陈颖芝 方芳 李宇欣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4期40-42,共3页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革命遗址活化是保护与利用红色资源的重要措施。南路革命是20世纪中叶发生在粤桂地区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其革命遗址大多分布于乡野,面临存续困难、坍塌损毁等...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革命遗址活化是保护与利用红色资源的重要措施。南路革命是20世纪中叶发生在粤桂地区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其革命遗址大多分布于乡野,面临存续困难、坍塌损毁等问题。文章依托“场所精神”相关理论,对南路革命遗址活化设计提出整体性、原真性、关联性保护思路;以茂名市电白区麻岗镇白马乡农会遗址群为载体进行案例实践,修缮乐山公祠、邵以梅故居等,重新构建遗址群的纪念性与生活性,激活场所社会功能与红色精神,为革命遗址的活化研究提供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路革命 白马乡农会 遗址群 场所精神
下载PDF
整体城市更新模式下旧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探索——以青岛四方机车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彤彤 《住宅科技》 2023年第4期11-17,共7页
整体城市更新模式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实质是对城市更新在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整体解决策略,只有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实现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公平性并兼顾效率,实现多方参与共建更新的高质量城市更新目标,进而探索出城市可... 整体城市更新模式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其实质是对城市更新在物质、精神、制度层面的整体解决策略,只有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实现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公平性并兼顾效率,实现多方参与共建更新的高质量城市更新目标,进而探索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路径。文章通过对现阶段城市更新方法、制度的反思,构建整体城市更新模式,阐述“物质—精神—制度”多维视角对城市更新全过程的内在联系,剖析青岛工业建筑更新的内涵;进而将整体城市更新模式引入青岛四方机车厂旧工业建筑更新实践,并在探究其发展脉络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青岛四方机车厂工业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建筑 整体城市更新模式 保护与再利用 场所精神 物质空间 多元利益
下载PDF
浅析以价值为引导的考古遗址公园的场所营造
7
作者 项瑾斐 《世界建筑》 2023年第11期16-22,共7页
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遗址本体的价值阐释与展示依然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考古遗址公园同质化、过度园林化等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尝试以场所精神理论解读考古遗址的场所特性,并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场所营造应关注的几... 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遗址本体的价值阐释与展示依然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考古遗址公园同质化、过度园林化等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尝试以场所精神理论解读考古遗址的场所特性,并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场所营造应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遗址公园 场所精神 价值阐释
下载PDF
延安红色文化对延安青年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基于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
8
作者 许悦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5期17-20,共4页
延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红色革命文化享誉全国。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就延安市本地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进行分析,发现有的延安青年对当地红色文化存在单一了解且对延安市的历史文化记忆缺失。延安青年在其成长经历中都受到延安... 延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红色革命文化享誉全国。通过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就延安市本地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进行分析,发现有的延安青年对当地红色文化存在单一了解且对延安市的历史文化记忆缺失。延安青年在其成长经历中都受到延安红色文化的影响,有以文化渗透为主的校内教育,还有以自发学习为主的校外教育,其影响是深刻且潜移默化的。传承和发展延安红色文化,应给孩童种下红色文化的希望和种子,通过宣传加深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印象,发展延安独有的红色旅游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青年 红色文化 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
下载PDF
大学校园非正式场所精神探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朱东风 郑瑞山 《规划师》 2005年第1期89-93,共5页
大学校园非正式场所精神包括场所本身的视觉美学效果、环境心理、场所的社会功能与文脉精神三个方面。大学校园非正式场所的营建要注意培育其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环境特征。对于新校区的非正式场所应注重其历史文化内涵延续,应强调其功能... 大学校园非正式场所精神包括场所本身的视觉美学效果、环境心理、场所的社会功能与文脉精神三个方面。大学校园非正式场所的营建要注意培育其多样性和地域文化环境特征。对于新校区的非正式场所应注重其历史文化内涵延续,应强调其功能更替的应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大学校园 环境心理 视觉美学 历史文化内涵 地域文化 新校区 培育 营建 更替
下载PDF
呼唤新农村建设中的场所精神——以常州市西夏墅镇浦前村为例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郭琦 杨新海 《规划师》 2008年第3期33-36,共4页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面临村落精神丧失等问题,其规划应当引入场所理论,提取场所元素,坚持"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人与场所的相互交流"、"场所与场所的相互交流"三个原则,以塑造具有"新"场所和场所... 现阶段新农村建设面临村落精神丧失等问题,其规划应当引入场所理论,提取场所元素,坚持"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人与场所的相互交流"、"场所与场所的相互交流"三个原则,以塑造具有"新"场所和场所精神的新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 场所精神 浦前村
下载PDF
基于场所记忆的建筑设计生成——以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大楼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剀 刘琼 陈挺 《南方建筑》 2016年第1期98-102,共5页
文章论述了场所记忆在建筑中的价值、意义和重要性,指出场所记忆对建筑的生成有着潜在和深刻的影响。建筑师需要重视场所记忆的价值,从场所记忆出发,在宏观的时空场景中进行设计操作,延续场所记忆,从而赋予建筑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最... 文章论述了场所记忆在建筑中的价值、意义和重要性,指出场所记忆对建筑的生成有着潜在和深刻的影响。建筑师需要重视场所记忆的价值,从场所记忆出发,在宏观的时空场景中进行设计操作,延续场所记忆,从而赋予建筑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最后通过对一个具体项目创作过程的介绍,阐释如何以场所记忆为基础进行具体的设计演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地 场所记忆 场所精神 建筑设计生成
下载PDF
“场地精神”中孕育的情感建筑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翀 齐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7-382,共6页
通过一项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探讨一种有价值的设计方法 .介绍了中山大学伍舜德学术交流中心的设计思考过程 ,提出建筑设计植根于“场地精神”(重视建筑和自然的场地特征 ) ,从场地特征中取得灵感并反映其内在“精神气质”的原则 .着重... 通过一项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探讨一种有价值的设计方法 .介绍了中山大学伍舜德学术交流中心的设计思考过程 ,提出建筑设计植根于“场地精神”(重视建筑和自然的场地特征 ) ,从场地特征中取得灵感并反映其内在“精神气质”的原则 .着重于这种观点设计并同时高度关注人的使用和心理感觉的建筑是具有情感的建筑 .“场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精神 环境 情感 建筑设计 场地特征 中山大学伍舜德学术交流中心
下载PDF
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中的场所精神构建探析——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 被引量:16
13
作者 程岚 段渊古 +1 位作者 殷晓彤 孟宇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通过阐述工业废弃地改造过程中场所精神丧失的现状,运用场所理论,依据场地自然生态及人文历史环境,提出从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再生、文脉延续三方面加强场所归属感及对场所的认同感,恢复场所活力,构建场所... 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为例,通过阐述工业废弃地改造过程中场所精神丧失的现状,运用场所理论,依据场地自然生态及人文历史环境,提出从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再生、文脉延续三方面加强场所归属感及对场所的认同感,恢复场所活力,构建场所精神,从而探索工业废弃地改造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弃地 场所精神 景观改造 场地文脉
下载PDF
运用历史印记营造建筑的场所精神——江南大学文浩馆新馆方案设计思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茂川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21-125,共5页
建筑设计中的场所精神是以人的活动及参与为基点,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目标,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为准则、“形式追随功能”式的设计理念。前者强调的是人的精神需求,而后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历史印... 建筑设计中的场所精神是以人的活动及参与为基点,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目标,完全不同于过去那种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为准则、“形式追随功能”式的设计理念。前者强调的是人的精神需求,而后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历史印记承载了人的活动与体验,同时也定义了场所的含义。因此,历史印记与以此营造建筑的场所精神存在着逻辑上的关联性。文章通过对江南大学文浩馆老馆历史印记的描述、新馆设计理念的确立以及历史印记在新馆设计中的融合,详细地介绍了如何运用历史印记营造建筑的场所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历史印记 建筑设计 文浩馆
下载PDF
场所的利用与塑造——峨眉山白龙洞景区规划方案解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宇峤 路秉杰 《中国园林》 2008年第10期88-92,共5页
从场所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峨眉山白龙洞景区人文资源再利用的问题。从遗产地场所特征入手,考查和挖掘了景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传说。在充分尊重遗产地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文化原生环境以及为其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的场所建构方法... 从场所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峨眉山白龙洞景区人文资源再利用的问题。从遗产地场所特征入手,考查和挖掘了景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传说。在充分尊重遗产地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恢复文化原生环境以及为其注入新的文化活力的场所建构方法。通过人们对景区场所精神的感知与认同,进一步对景区场所精神的营造进行了阐释,论述了如何运用地形、地貌以及光、水、石等场地特征突现遗产地的人文精神。从而为峨眉山白龙洞景区人文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产地 场所精神 历史传说
下载PDF
城市历史环境整合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言奇 《规划师》 2004年第3期81-82,共2页
城市是个不断新陈代谢的空间,所以历史环境不能就保护论保护。运用城市意象分析法、场所精神分析法、城市文脉分析法将历史环境整合到城市的空间发展中,能真正达到保护历史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 环境 城市历史 整合 分析法 新陈代谢 城市意象 场所精神 空间发展 城市文脉 保护
下载PDF
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员萍 王浩 黄萌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8-471,479,共5页
介绍了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的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阐述了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的精神载体、物质载体以及载体表达,并以福建诏安乌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中心区域为例,分析了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塑造的方法,提出规划中要... 介绍了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的品牌效应、生态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阐述了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的精神载体、物质载体以及载体表达,并以福建诏安乌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中心区域为例,分析了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塑造的方法,提出规划中要充分挖掘生态旅游景区的精神载体、落实物质载体的构建及发挥其地方特色效应,最终实现生态旅游景区地方特色的塑造及其生态环境、经济收入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景区 地方特色 精神载体 物质载体 效应
下载PDF
试论城市广场规划的空白美学意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忠 李兴强 《华中建筑》 2007年第1期137-138,共2页
伴随着我国广场的大量建设,城市广场规划日益重要。该文结合中西方广场建筑的历史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尤其是岭南地区广场的调研了解基础上,对广场规划中的空白美学意识进行分析性解读,以对广场建设中日益淡化的审美情愫做出反驳。
关键词 广场 场所精神 空白美学
下载PDF
浅论现场教学在延安精神传播中的运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建玫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延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延安精神的博大精深,使许多干部培训和实践教学活动都在延安进行。原有的、传统的室内教学方式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而现场教学则弥补这一不足。现场教学正在不断运用于延安精神的传播殿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延安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和延安精神的博大精深,使许多干部培训和实践教学活动都在延安进行。原有的、传统的室内教学方式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而现场教学则弥补这一不足。现场教学正在不断运用于延安精神的传播殿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地点,设计完整的教学环节,才能在延安精神的传播过程中发挥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教学 延安精神 传播
下载PDF
城市历史地段更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晓莉 李志民 宋功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历史地段面临新旧环境相融合的问题。通过典型实例对历史地段原有社会生态系统潜在联系的深入剖析,指出历史地段周边地区的更新改造应遵循整体控制与阶段开发相结合;商业运作与居民参与相结合;文化引导与居民... 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历史地段面临新旧环境相融合的问题。通过典型实例对历史地段原有社会生态系统潜在联系的深入剖析,指出历史地段周边地区的更新改造应遵循整体控制与阶段开发相结合;商业运作与居民参与相结合;文化引导与居民自我管理相结合的改造策略,实行小规模渐进式的有机更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段 古城风貌 城市更新 区段特质 场所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