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制氢反应与原位红外表征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越湘 吕功煊 +1 位作者 李树本 董禄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9-333,共5页
研究了在Pt/TiO2悬浮体系中单组分和双组分污染物为电子给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比较了污染物甲醛、甲酸和草酸为电子给体光催化放氢反应效率,发现其活性为:草酸>甲酸>甲醛.原位ATR(衰减全反射)红外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放氢活... 研究了在Pt/TiO2悬浮体系中单组分和双组分污染物为电子给体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反应.比较了污染物甲醛、甲酸和草酸为电子给体光催化放氢反应效率,发现其活性为:草酸>甲酸>甲醛.原位ATR(衰减全反射)红外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放氢活性与污染物吸附特性有关.还研究了草酸与甲酸双组分污染物体系的光解水放氢和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发现总的放氢和污染物降解速率与污染物组分在TiO2表面的吸附强度和溶液浓度有关.污染物在TiO2表面的竞争吸附决定了反应动力学.原位ATR-IR方法研究双组分混合物体系的吸附,直观地证实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氢气 制备 有机污染物 原位红外光谱 表征 草酸 甲酸 甲醛
下载PDF
CO和CH_30N0在Al_20_3负载钯铜合金催化剂上合成草酸二甲酯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贤振 赵维君 +4 位作者 杨瑞华 冯鸣华 王忠文 马新宾 徐根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77-781,共5页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常压下CO和CH3ONO多相催化合成草酸二甲酯的反应.发现在草酸二甲酯生成的同时还存在副反应,副产物NO继续与CO反应生成CO2和N2O.铜在合金催化剂中起辅助作用,铜分散把,使CO桥式吸附减少,线式吸附增多....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常压下CO和CH3ONO多相催化合成草酸二甲酯的反应.发现在草酸二甲酯生成的同时还存在副反应,副产物NO继续与CO反应生成CO2和N2O.铜在合金催化剂中起辅助作用,铜分散把,使CO桥式吸附减少,线式吸附增多.主反应与CO桥式吸附无关,而副反应却依赖于CO的桥式吸附.CO线式吸附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二甲酯 一氧化碳 多相催化 催化剂
下载PDF
CO在负载型钯金属催化剂上吸附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振花 宋瑛 +2 位作者 王保伟 马新宾 许根慧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5-28,共4页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分别对CO在钯金属催化剂及其载体上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CO在催化剂载体上也存在表面吸附态 ,吸附峰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其中HCOO-吸附态比较稳定。CO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存在两种吸附态 :桥式吸附态和线式... 利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分别对CO在钯金属催化剂及其载体上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CO在催化剂载体上也存在表面吸附态 ,吸附峰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其中HCOO-吸附态比较稳定。CO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存在两种吸附态 :桥式吸附态和线式吸附态 ,桥式吸附态比线式吸附态稳定 ,且CO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载体的部分表面被Pd所覆盖 ,导致了CO在催化剂载体部分的吸附量减少。实验还测定了氢气对CO在催化剂上吸附性能的影响 ,发现氢气会影响CO在催化剂活性中心及载体上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负载型钯金属催化剂 原位红外光谱 一氧化碳 吸附 气相催化偶联 草酸二烷基酯 合成
下载PDF
钾对镁铝水滑石复合氧化物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业新 苏庆运 +2 位作者 王仲鹏 高希彦 张昭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21-926,共6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位红外(in situ IR)光谱和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等技术研究了K对Mg-Al水滑石复合氧化物(MgAlO)的表面改性.结果表明,当K负载量≤8%(w)时,K高度分散在MgAlO表面,并与载体作用形成了新的Le... 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位红外(in situ IR)光谱和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等技术研究了K对Mg-Al水滑石复合氧化物(MgAlO)的表面改性.结果表明,当K负载量≤8%(w)时,K高度分散在MgAlO表面,并与载体作用形成了新的Lewis碱位.其中,K取代MgAlO弱碱位OH上的质子形成弱碱性的Mg(Al)-O-K;与强碱位表面O2-结合形成强碱性的Mg-O-K.当K负载量为5%-8%(w)时,还存在与载体作用较弱并具有更强碱性的准自由KOx.K增强MgAlO碱性的本质是K的电荷转移到了表面氧负离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 水滑石 表面改性 碱性位
下载PDF
CO和SCN^-在高分散Pt及Pd表面异常红外光学行为的电化学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卢国强 孙世刚 +3 位作者 陈声培 蔡丽蓉 李南海 田昭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491-1495,共5页
在玻碳基底上沉积Pt和Pd,在以CO和SCN-为探针分子的电化学现场FTIR反射光谱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异常红外光学行为,其中包括吸附物种的谱带方向倒反以及谱峰强度显著增强等.
关键词 电催化剂 电化学吸附 FTIR
下载PDF
聚碳酸酯的热行为 被引量:29
6
作者 杜振霞 饶国瑛 +1 位作者 南爱玲 宋善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用原位动态 FT- IR、TG、热裂解 - FT- IR、GC- MS考察了 PC样品的热行为 ,分析了其热分解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 ,PC初始分解温度在 35 0℃左右 ,主链断裂温度在 4 70℃左右 ,PC样品裂解的主要产物为苯酚、对甲基酚、对乙基酚、对异丙... 用原位动态 FT- IR、TG、热裂解 - FT- IR、GC- MS考察了 PC样品的热行为 ,分析了其热分解产物的组成。结果表明 ,PC初始分解温度在 35 0℃左右 ,主链断裂温度在 4 70℃左右 ,PC样品裂解的主要产物为苯酚、对甲基酚、对乙基酚、对异丙基酚及双酚 A,溶液法合成 PC时因用的封端剂不同 ,裂解产物稍有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热行为 原位动态红外光谱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热分解机理
下载PDF
正交相AlPO_4-5相转变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魏波 于吉红 +3 位作者 丁红 邵长路 李晓天 裘式纶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49-851,共3页
AlPO 4 5 molecular sieve with an orthorhombic phase was studied by in situ variable temperature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reversible phase transition from the orthorhombic into the hexagonal phase was found at about ... AlPO 4 5 molecular sieve with an orthorhombic phase was studied by in situ variable temperature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reversible phase transition from the orthorhombic into the hexagonal phase was found at about 120 ℃.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变 原位红外光谱 磷酸铝分子筛 晶体结构
下载PDF
β沸石催化剂上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韩明汉 林世雄 +1 位作者 陈曙 张吉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主要采取原位红外的手段对β催化剂上苯与丙烯烷基化反应过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上吸附的丙烯与吸附的苯和异丙苯发生烷基化反应。当丙烯在强吸附位吸附太牢时,烷基化反应难以进行。
关键词 烷基化 沸石 催化剂 丙烯
下载PDF
宽工作温度烟气脱硝催化剂制备及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郭凤 余剑 +2 位作者 牟洋 初茉 许光文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109,共9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TiO2载体,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V2O5-WO3/TiO2催化剂,借助BET、NH3-TPD、H2-TPR、SEM、活性评价、In-situ FT-IR等手段,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酸性、还原性、脱硝活性及反应机理等。介孔TiO2载体比表面积为158.6...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TiO2载体,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V2O5-WO3/TiO2催化剂,借助BET、NH3-TPD、H2-TPR、SEM、活性评价、In-situ FT-IR等手段,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酸性、还原性、脱硝活性及反应机理等。介孔TiO2载体比表面积为158.6 m2/g,制成催化剂后比表面积略有降低,约为136.7 m2/g。针对模拟烟气在φNH3/φNO=0.8的条件下测试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温度窗口为250~400 ℃,脱硝转化率达到80%。NH3-TPD和H2-TPR表征结果表明,催化剂在活性温度范围内具有典型的表面酸性位,载体TiO2与V2O5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得V2O5还原温度降低。利用In-situ FT-IR研究NH3和NO在V2O5-WO3/TiO2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发现,NH3可同时吸附在L酸位和B酸位,NH3在活性位上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SCR脱硝反应的控制步骤。研究NO+O2+NH3反应时发现,吸附NH3的催化剂引入NO和O2后,共价吸附的NH3首先消失。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吸附态NH3和气态或弱吸附态的NO之间,该反应遵从Eley-Rideal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原位红外光谱 NH3吸附 反应机理
下载PDF
CO/H_2在Cu/ZrO_2催化剂表面吸附行为原位红外表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贵升 赵宁 +2 位作者 陈小平 任杰 孙予罕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0-493,共4页
用原位FT IR法比较了Cu ZrO2 和ZrO2 催化剂表面对CO及CO H2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CO在 5 0℃便可以在Cu ZrO2 表面形成b HCOO Zr、Zr COO- 和b HOCOOZr物种 ,吸附温度升高 ,b HOCOOZr逐渐分解生成Zr OH和CO2 ,而b HCOO Zr吸附物种逐... 用原位FT IR法比较了Cu ZrO2 和ZrO2 催化剂表面对CO及CO H2 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 ,CO在 5 0℃便可以在Cu ZrO2 表面形成b HCOO Zr、Zr COO- 和b HOCOOZr物种 ,吸附温度升高 ,b HOCOOZr逐渐分解生成Zr OH和CO2 ,而b HCOO Zr吸附物种逐渐增强。b HCOO Zr物种在Cu ZrO2 催化剂表面生成速率远远大于ZrO2 催化剂。在Cu ZrO2 催化剂表面 ,所形成的合成甲醇中间物种 (HCOO Zr和CH3O Zr)均和ZrO2 有关 ,意味着CO加氢反应主要在ZrO2 表面进行 ,铜组分主要向ZrO2 提供吸附CO及H2 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rO2 CO 吸附行为 二氧化锆 负载型催化剂 一氧化碳 加氢反应 原位红外光谱 表征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的改性及光催化氧化烷烃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马佳彬 李新勇 +2 位作者 曲振平 邹龙江 陈永英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4-48,52,共6页
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是影响催化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原位红外(In-situFT-IR)、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等现代物理技术考察了热处理改性对纳米TiO2的表面结构、晶相结构、粒子大小、比表面积和吸光性能的影响,采用... 催化剂的表面结构是影响催化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原位红外(In-situFT-IR)、X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等现代物理技术考察了热处理改性对纳米TiO2的表面结构、晶相结构、粒子大小、比表面积和吸光性能的影响,采用In-situFT-IR光谱着重研究了纳米TiO2催化剂上环己烷光催化降解机制及催化剂的结构特性与催化反应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400℃条件下热处理纳米TiO2具有最佳光催化活性,适宜的表面结构、晶相结构、吸光能力及晶化度是纳米TiO2光催化剂高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借助In-situFT-IR光谱,观察到环己烷氧化的主要产物是CO2和H2O,同时捕捉到了中间产物CO以及乙酸,提出了环己烷光催化降解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光催化 环己烷 原位红外 机理
下载PDF
Ba-La-O-(F)催化剂的碱性及其OCM反应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翁维正 陈明树 +1 位作者 万惠霖 方智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5-580,共6页
采用 XRD,TPD和高温原位 IR光谱对 La2 O3,Ba O/La2 O3,Ba F2 /La2 O3,La OF和 Ba F2 /La OF等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 CO2 在催化剂上的吸附状况进行了表征 ,并结合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对该系列催化剂的碱性及其与 OCM反应性能的关系进行... 采用 XRD,TPD和高温原位 IR光谱对 La2 O3,Ba O/La2 O3,Ba F2 /La2 O3,La OF和 Ba F2 /La OF等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 CO2 在催化剂上的吸附状况进行了表征 ,并结合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对该系列催化剂的碱性及其与 OCM反应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基催化剂 甲烷氧化偶联 碱性 催化性能
下载PDF
Pd-K/MgAlO催化剂上的NO_x存储、脱附和还原过程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业新 王晓 +3 位作者 王力 王仲鹏 李倩 张昭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00-1307,共8页
利用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和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IR)等技术研究了Pd-K/MgAlO催化剂上的NOx存储、脱附和还原过程.结果表明,NOx在Pd-K/MgAlO上主要以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形式存储.在Pd的催化作用下,部分亚硝酸根... 利用程序升温脱附(TPD)、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和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IR)等技术研究了Pd-K/MgAlO催化剂上的NOx存储、脱附和还原过程.结果表明,NOx在Pd-K/MgAlO上主要以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形式存储.在Pd的催化作用下,部分亚硝酸根被氧化为强酸性的硝酸根,变得更容易存储.由NOx-TPD计算得到Pd-K/MgAlO的NOx存储容量高达890.4μmol.g-1.此外,在NOx脱附及H2还原的实验中均发现了Pd催化的亚硝酸盐歧化分解反应,该反应通过亚硝酸盐溢流至Pd位实现.亚硝酸盐的溢流产生了两个作用:促进NOx低温脱附及促进H2对存储NOx的还原.此发现为NOx存储物种的溢流机理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x存储-还原 NOx脱附 溢流机理 原位红外
下载PDF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COMO/Al_2O_3催化剂的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表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齐和日玛 袁蕙 +2 位作者 李会峰 张韫宏 徐广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9-433,共5页
采用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对系列硫化态CoMo/Al2O3催化剂进行表征,获得了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的信息,并将表征结果与微反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评价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oMoS和MoS2活性中心上吸附的CO数目的比值与HDS选择性具有... 采用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对系列硫化态CoMo/Al2O3催化剂进行表征,获得了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的信息,并将表征结果与微反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评价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CoMoS和MoS2活性中心上吸附的CO数目的比值与HDS选择性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催化剂表面CoMoS相相对含量的增多有利于提高HDS的活性和选择性;CoMoS活性中心的强缺电子特性是CoMoS相有助于提高HDS活性和选择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 CO CoMo/Al2O3 HDS活性 HDS选择性 FCC汽油
下载PDF
5-羟甲基糠醛热解机理的PY-GC-MS及原位红外法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廖艳芬 郭振戈 +2 位作者 曹亚文 马晓茜 林延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21,共7页
采用PY-GC-MS(快速热裂解-色质联用)对5-羟甲基糠醛(5-HMF)进行热裂解实验,发现裂解产物中将近86%为呋喃环类物质,同时存在小分子物质,表明其热解主要为侧链降解,但也存在呋喃环的开环断裂.结合原位红外光谱分析,实时监测5-... 采用PY-GC-MS(快速热裂解-色质联用)对5-羟甲基糠醛(5-HMF)进行热裂解实验,发现裂解产物中将近86%为呋喃环类物质,同时存在小分子物质,表明其热解主要为侧链降解,但也存在呋喃环的开环断裂.结合原位红外光谱分析,实时监测5-HMF热裂解产物随反应过程的转化规律,发现在130~230℃之间主要生成糠醛、5-甲基糠醛,250qC后主要生成2.糠醇及5-乙酰甲氧基.2.糠醛,这两者的生成持续至反应中后期;作为5.HMF热解最主要产物的2,5-呋喃二甲醛的生成则在整个反应过程持续进行.结合快速热解及原位红外实验结果,推测5-HMF的热解机理如下:侧链羟甲基处连续两次脱氢生成2,5-呋喃二甲醛是最主要的反应,羟甲基去羟基后加氢生成5-甲基糠醛,羟甲基侧链及醛基侧链的整体断裂分别生成糠醛及糠醇,在此基础上还会发生二次裂解反应生成2-甲基呋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裂解 5-羟甲基糠醛- PY—GC-MS 原位红外
下载PDF
封闭型异氰酸酯交联剂的制备及其固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钟安永 陈德本 +1 位作者 肖德泉 周宗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35,共4页
合成了 5种封闭型的异氰酸酯交联剂。用动态扭辨分析 ( TBA)测定交联剂与聚丙烯酸酯固化的宏观性能 ,固化分为两阶段。用 in Situ FT- IR研究了固化反应的分子机构 ,得出第一阶段是封闭的小分子脱去后 ,异氰酸根向聚丙烯酸酯上的羟基转... 合成了 5种封闭型的异氰酸酯交联剂。用动态扭辨分析 ( TBA)测定交联剂与聚丙烯酸酯固化的宏观性能 ,固化分为两阶段。用 in Situ FT- IR研究了固化反应的分子机构 ,得出第一阶段是封闭的小分子脱去后 ,异氰酸根向聚丙烯酸酯上的羟基转移的固化反应 ;第二阶段是解封后的氰酸根向氨基甲酸片段上的氢转移的深度固化反应。用计算机模拟得到了交联剂分子的最低能量构象图 ,提出了封闭型 TDI交联剂由于空间位阻效应而发生了三官能团式的交联固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型 异氰酸酯 交联剂 固化行为 涂料
下载PDF
β沸石催化剂上丙烯水合醚化反应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金龙 王国良 +2 位作者 沙颖逊 杨少锋 殷元骐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5-108,共4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对 β沸石催化剂上的丙烯水合醚化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进行了讨论 .丙烯水合及异丙醇脱水反应主要在催化剂的B酸中心上进行 ,而丙烯与异丙醇的醚化反应则主要依赖于催化剂的L酸中心 .对...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对 β沸石催化剂上的丙烯水合醚化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催化剂的表面酸性进行了讨论 .丙烯水合及异丙醇脱水反应主要在催化剂的B酸中心上进行 ,而丙烯与异丙醇的醚化反应则主要依赖于催化剂的L酸中心 .对于丙烯水合醚化反应 ,催化剂必须具有一定量的B酸中心 ,合适的B酸 /L酸比例是催化剂同时具有高活性和高二异丙醚 (以下简称异丙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 Β沸石 氧化硼 丙烯 水合醚化 二异丙醚 催化剂 表面酸性 汽油添加剂 催化活性
下载PDF
聚氯乙烯微晶结构原位红外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其佳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0-223,共4页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 (in- situ FT- IR)法和差示扫描量热 (DSC)法研究了聚氯乙烯 (PVC)结晶区的熔融过程 ,以及淬火处理对 PVC聚集态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原位红外光谱方法可以跟踪 PVC晶区和非晶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随温度的变化... 采用原位红外光谱 (in- situ FT- IR)法和差示扫描量热 (DSC)法研究了聚氯乙烯 (PVC)结晶区的熔融过程 ,以及淬火处理对 PVC聚集态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原位红外光谱方法可以跟踪 PVC晶区和非晶区的红外特征吸收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其中 142 5 cm-1和 638cm-1处的吸收峰表征 PVC结晶区 ,1434cm-1、615 cm-1和 696cm-1处的吸收峰表征 PVC非晶区 ;在 12 0℃~ 2 0 0℃的不同温度下加热 ,PVC的结晶过程和熔融过程发展很快 ,在 5 min内快速完成 ;在 160℃、180℃和 2 0 0℃下加热 ,待 PVC完全熔融后 ,立即经液氮淬火处理 ,可以明显减少 PVC的微晶部分含量 ,甚至可以得到完全无定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微晶结构 原位红外光谱 淬火 红外光谱法 差示扫描量热
下载PDF
纳米结构钴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异常红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青松 李君涛 +2 位作者 周志有 颜佳伟 孙世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00-1504,共5页
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法在玻碳基底上制备纳米结构钴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结构钴薄膜主要由平均粒径为150nm的钴粒子组成,同时还有为数不多的粒径在400~500nm的钴粒子.以CO为探针分子,结合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 用循环伏安电沉积法在玻碳基底上制备纳米结构钴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结构钴薄膜主要由平均粒径为150nm的钴粒子组成,同时还有为数不多的粒径在400~500nm的钴粒子.以CO为探针分子,结合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光谱研究结果,发现所制备的纳米结构钴薄膜具有异常红外效应.吸附态CO发生异常红外吸收,谱峰增强了26.2倍,测得线型吸附态COL的Stark系数为77.5cm^-1·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Co薄膜 异常红外效应 原位FrIRs 电沉积
下载PDF
Co-Mo/γ-Al_2O_3催化剂的原位红外光谱表征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玉涵 凌凤香 +1 位作者 王少军 赵国利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0-714,共5页
采用CO和NO作为探针分子,应用原位红外光谱法(in-situ FT-IR)和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Mo/γ-Al2O3和Co-Mo/γ-Al2O3加氢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Co-Mo/γ-Al2O3催化剂表面存在三个吸附... 采用CO和NO作为探针分子,应用原位红外光谱法(in-situ FT-IR)和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Mo/γ-Al2O3和Co-Mo/γ-Al2O3加氢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HDS)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Co-Mo/γ-Al2O3催化剂表面存在三个吸附位;在Mo/γ-Al2O3催化剂中加入助剂钴对钼吸附位起到显著的改性作用,并且引入新的活性中心,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随着钼含量的增加,活性中心数目逐渐增多;用CO-NO共吸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了Co-Mo/γ-Al2O3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的信息,证明不同的Mo中心分别吸附CO和NO,并将它们区分开来,解决了不同活性中心的光谱互相重叠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 Γ-AL2O3催化剂 原位红外光谱 探针分子 活性中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