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MTSD)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rMC-1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干预缺氧条件下rMC-1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1%O_(2))、缺氧模型组(1%O_(2))、含药血清低(1%O_(2)+5%含药血清)、中(1...目的: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MTSD)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rMC-1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干预缺氧条件下rMC-1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1%O_(2))、缺氧模型组(1%O_(2))、含药血清低(1%O_(2)+5%含药血清)、中(1%O_(2)+10%含药血清)、高剂量组(1%O_(2)+15%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分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Real time PCR检测VEGF、PEDF、STAT3和HIF-1α的基因表达。结果:在1%O_(2)条件下培养48h,rMC-1细胞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P<0.05),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低、中剂量组均可以改善rMC-1细胞缺氧48h的细胞存活率(P<0.05),而高剂量组无改善作用(P>0.05)。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低、中剂量组均可减少缺氧条件下rMC-1细胞上清液VEGF的蛋白表达量(P<0.05),但不能增加PEDF的蛋白含量(P>0.05),对p-STAT3和HIF-1α在蛋白水平均有下调作用(P<0.05),且低剂量组抑制作用优于中剂量(P<0.05)。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中剂量组对缺氧后rMC-1细胞STAT3的蛋白表达有上调作用(P<0.05)。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低、中剂量组对缺氧后rMC-1细胞VEGF基因表达均有下调作用(P<0.05),对PEDF基因表达均有上调作用(P<0.05),且低剂量组优于中剂量(P<0.05);并且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低剂量可下调缺氧后STAT3和HIF-1α的基因表达(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STAT3/HIF-1α通路,下调缺氧诱导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rMC-1的VEGF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PEDF基因表达,减轻该细胞的缺氧损伤。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四物汤类方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关关系。方法:针对类方中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酜内酯、川芎内酯、阿魏酸、没食子酸、芍药苷、焦地黄素A、...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四物汤类方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关关系。方法:针对类方中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酜内酯、川芎内酯、阿魏酸、没食子酸、芍药苷、焦地黄素A、梓醇等共有的活性成分及各方差异的代表性活性成分,依据PharmMapper数据库构建多成分-蛋白网络,获取的靶点信息利用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数据库,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四物汤类方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与结论:网络分析表明,在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四物汤及其类方共有的潜在作用靶点群;四物汤主要活性成分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相关的51条通路,除与四物汤相同的通路外,少腹逐瘀汤偏重于脂质代谢;香附四物汤偏重于氨基酸代谢通路;桃红四物汤偏重于碳水化合物代谢;芩连四物汤偏重于ErbB,VEGF信号转导通路。四物汤及衍化方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又各有偏重,体现了方剂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模式,该研究为深入研究四物汤类方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线索。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MTSD)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rMC-1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干预缺氧条件下rMC-1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1%O_(2))、缺氧模型组(1%O_(2))、含药血清低(1%O_(2)+5%含药血清)、中(1%O_(2)+10%含药血清)、高剂量组(1%O_(2)+15%含药血清),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力,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分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Real time PCR检测VEGF、PEDF、STAT3和HIF-1α的基因表达。结果:在1%O_(2)条件下培养48h,rMC-1细胞活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受到抑制(P<0.05),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低、中剂量组均可以改善rMC-1细胞缺氧48h的细胞存活率(P<0.05),而高剂量组无改善作用(P>0.05)。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低、中剂量组均可减少缺氧条件下rMC-1细胞上清液VEGF的蛋白表达量(P<0.05),但不能增加PEDF的蛋白含量(P>0.05),对p-STAT3和HIF-1α在蛋白水平均有下调作用(P<0.05),且低剂量组抑制作用优于中剂量(P<0.05)。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中剂量组对缺氧后rMC-1细胞STAT3的蛋白表达有上调作用(P<0.05)。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低、中剂量组对缺氧后rMC-1细胞VEGF基因表达均有下调作用(P<0.05),对PEDF基因表达均有上调作用(P<0.05),且低剂量组优于中剂量(P<0.05);并且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低剂量可下调缺氧后STAT3和HIF-1α的基因表达(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含药血清可能通过抑制STAT3/HIF-1α通路,下调缺氧诱导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rMC-1的VEGF蛋白和基因表达,上调PEDF基因表达,减轻该细胞的缺氧损伤。
文摘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用于妇科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的四物汤类方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分析,探索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关关系。方法:针对类方中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酜内酯、川芎内酯、阿魏酸、没食子酸、芍药苷、焦地黄素A、梓醇等共有的活性成分及各方差异的代表性活性成分,依据PharmMapper数据库构建多成分-蛋白网络,获取的靶点信息利用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数据库,采用Cytoscape软件建立四物汤类方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结果与结论:网络分析表明,在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四物汤及其类方共有的潜在作用靶点群;四物汤主要活性成分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相关的51条通路,除与四物汤相同的通路外,少腹逐瘀汤偏重于脂质代谢;香附四物汤偏重于氨基酸代谢通路;桃红四物汤偏重于碳水化合物代谢;芩连四物汤偏重于ErbB,VEGF信号转导通路。四物汤及衍化方既有共同的作用靶点及通路,又各有偏重,体现了方剂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模式,该研究为深入研究四物汤类方分子作用机制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