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Characters in Cit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aking Dian-shi Zhai Pictorial (1884-1898) as the Core Research Object
1
作者 ZHAO Hong-fei ZHANG Pe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1年第12期559-565,共7页
Dian-shi Zhai Pictorial(1884-1898)is the earliest and most influential news pictorial in modern China,creating a new form with pictures and text.Taking Dian-shi Zhai Pictori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mainly ... Dian-shi Zhai Pictorial(1884-1898)is the earliest and most influential news pictorial in modern China,creating a new form with pictures and text.Taking Dian-shi Zhai Pictori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how the pictorial uses words to shape the image of characters in cities,especially the image of women,and analyzes the shaping of urban characters’identity,personality,social status,and behavior in different news reports,so as to understand the image of urban characters and civil activit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At the same time,the accurate use of words and the attitudes and values contained in pictorial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n-shi Zhai Pictorial characters in cities late Qing dynasty the category of collected literary
下载PDF
以“人”为视角:先秦天人范畴的形成
2
作者 王振红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57,123,共16页
先秦时期,天人范畴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形成。原始社会早期人神杂糅,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天人不分,天与人的观念自然无法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人对神灵、自然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天人初步分离,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 先秦时期,天人范畴伴随着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发生发展而形成。原始社会早期人神杂糅,人与万物浑然一体,天人不分,天与人的观念自然无法产生;原始社会末期至夏朝,人对神灵、自然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天人初步分离,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开始建立,这为天人范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殷人率民以事神,以各种方式与手段沟通神灵,无比虔诚地祭祀上帝、自然神、祖先神;殷人对上帝神灵的虔诚既有迷信的成分,又包含着探索外在世界的积极态度,殷人的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殷周之际至西周时期,周人将天、天命与政权的合法性紧密结合起来,认为纯正的道德是获得天命的必要条件;同时,周人认为“德”亦是人的本质规定性,并通过礼乐制度将道德熔铸于人的行为之中。至此,天与人的内涵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天人范畴因此而定型,成为塑造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思想、文化的基本形态与发展方向的核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天命 王权 天人范畴
下载PDF
清代“假借”学说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党怀兴 王亚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假借作为六书之一,在整个六书研究历史中是争议颇多的话题。清代人"假借"学说继承、发展了宋元明学者的"四体二用"说,主要有假借为用字、造字、兼体用三种观点。在主张假借兼体用说的学者中,一派以本字的有无作为... 假借作为六书之一,在整个六书研究历史中是争议颇多的话题。清代人"假借"学说继承、发展了宋元明学者的"四体二用"说,主要有假借为用字、造字、兼体用三种观点。在主张假借兼体用说的学者中,一派以本字的有无作为造字假借和用字假借区分的标准,并用"通假"来指称用字的假借,另外一派则从字形结构上寻找造字假借的因素。其次,清人对假借与引申的关系有三种主要观点,其中段玉裁的"真假借"理论和朱骏声对假借概念的重新界定影响深远。在实践中,清人的假借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引申与假借的关系纠缠不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文字学 六书学 假借 通假 引申
下载PDF
武周新字的构形学考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齐元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81,共4页
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过的新造字武周新字存活时间很短。其短暂的命运有必然的内部原因: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既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具有很强的社会约定性;武周新字违反汉字的社会约定性,逆汉字发展规律而动,命运自然不长久... 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过的新造字武周新字存活时间很短。其短暂的命运有必然的内部原因: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既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具有很强的社会约定性;武周新字违反汉字的社会约定性,逆汉字发展规律而动,命运自然不长久。这也启示我们在今天的汉字生活中应尊重其客观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武周新字 汉字规范
下载PDF
论魏晋人物美学的范畴与体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强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5,共7页
兴起于汉末魏晋的人物品评,蕴涵了一个内容丰富、相对完足的审美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人物美学观念的成熟。而在人物品评中形成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如"形""神""才""性""情""识&q... 兴起于汉末魏晋的人物品评,蕴涵了一个内容丰富、相对完足的审美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人物美学观念的成熟。而在人物品评中形成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如"形""神""才""性""情""识""度""器""量"以及"清"、"通"、"简"、"远"等,则分别构成了魏晋人物美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评价体系。这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 人物美学 范畴 体系 《世说新语》
下载PDF
从西周金文看汉字构形方式的演化 被引量:6
6
作者 江学旺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2期30-33,共4页
不同时代各种结构类型字分布比例的不同,反映了文字构形方式的演化。殷商时期是以表意的构形方式为主。西周金文中,形声结构明显高于表意结构的比例,这表明西周时期汉字构形是以形声构形方式为主。如果就新增字来看,可以说西周时期形声... 不同时代各种结构类型字分布比例的不同,反映了文字构形方式的演化。殷商时期是以表意的构形方式为主。西周金文中,形声结构明显高于表意结构的比例,这表明西周时期汉字构形是以形声构形方式为主。如果就新增字来看,可以说西周时期形声构形方式几乎就是唯一能产的构形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形方式 金文 西周 汉字
下载PDF
基于文献学的六书来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文敏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2-16,共5页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形成的"六书汉代说"认为六书是汉代学者根据秦篆体系总结出来的。此说与史料多有不符。从文献学看,最早记载六书的《周礼》明确指出六书是周代保氏教国子的基本课程,汉代学者亦明确指出六...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形成的"六书汉代说"认为六书是汉代学者根据秦篆体系总结出来的。此说与史料多有不符。从文献学看,最早记载六书的《周礼》明确指出六书是周代保氏教国子的基本课程,汉代学者亦明确指出六书来源于周代。从文字学看,最能充分体现六书原理的绝不是周以后的籀篆隶楷,而是商周甲骨金文。所以,六书至少是周代巫史根据甲骨金文总结出来的造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书周代说 六书汉代说 甲骨金文 籀篆隶楷
下载PDF
论编钟节奏对《周颂》诗体风格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管恩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3,共5页
《诗经》是一部以四言诗为主的诗歌总集,其四言诗高度发达的文学现象与周代的雅乐制度密切相关,而乐悬编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颂》篇幅短小、不分章节、多不押韵等诗体风格的形成就受到了当时编钟制度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 《周颂》 四言诗 节奏 青铜编钟
下载PDF
当爱情变成了历史——晚清的史词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嘉莹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6,共10页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词之美感特质的演进与历史之世变有着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而词学家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在积累和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有史,词亦有史"的...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词之美感特质的演进与历史之世变有着相互作用的密切关系。而词学家对于词之美感特质的体认也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清代常州词派的理论家周济在积累和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诗有史,词亦有史"的说法。伴随晚清之世变,产生了大量史词,委婉曲折地反映出世变的阴影,正是晚清史词优秀作品的共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特质 世变 周济 晚清 史词
下载PDF
西周金文字频特点成因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志基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90,共11页
文章立足于西周金文字频研究的既有成果,分别统计了西周、春秋金文的字频,并完成了对其分布状况的断代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西周字频高低端集中的原因分析:字频高端集中与铭文程式、嘏辞、义项数量及是否记录基本词等因素相关,而其中... 文章立足于西周金文字频研究的既有成果,分别统计了西周、春秋金文的字频,并完成了对其分布状况的断代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西周字频高低端集中的原因分析:字频高端集中与铭文程式、嘏辞、义项数量及是否记录基本词等因素相关,而其中以涉及青铜器铭文文献特点者为主导因素;低端集中首先与专名类用法字相联系,此外,又与文献用字数量的限制和文献内容对文字单位的选择性限制,乃至相关字的特定断代用法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春秋金文 字频
下载PDF
战国文字源于西周俗体之疏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陶曲勇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99-104,共6页
战国文字的许多写法来源于西周文字中较为草率的形体,即西周文字的俗体。西周俗体到战国文字的演变,一般先从笔画层面开始,然后逐渐演变为一种俗体,笔画层面的变化多于构件层面,异写式俗体多于异构式俗体;此外,整字的演变速度慢于作为... 战国文字的许多写法来源于西周文字中较为草率的形体,即西周文字的俗体。西周俗体到战国文字的演变,一般先从笔画层面开始,然后逐渐演变为一种俗体,笔画层面的变化多于构件层面,异写式俗体多于异构式俗体;此外,整字的演变速度慢于作为构件构字时的演变速度。这是汉字系统在构形层面的不断义化和书写层面的逐渐笔势化所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战国文字 俗体 义化 笔势化
下载PDF
论清代“六书”学对宋元明“六书”说的传承与超越
12
作者 古敬恒 李世新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9-103,共5页
清代“六书”学研究在我国传统文字学研究中处于一个巅峰期,究其原因,除了清代尤其是乾嘉时代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氛围,《说文》学家的个人天赋与艰苦探索之外,他们对宋元明“六书”说的传承借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应全面客观地予以... 清代“六书”学研究在我国传统文字学研究中处于一个巅峰期,究其原因,除了清代尤其是乾嘉时代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氛围,《说文》学家的个人天赋与艰苦探索之外,他们对宋元明“六书”说的传承借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应全面客观地予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宋元明 六书学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青铜器中的古莱国与中原王朝
13
作者 孙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4-99,共6页
莱国是地处胶东地区的商周时期古国之一。通过对有关青铜器铭文的考释与梳理,并与传世文献相印证,更便于对西周时期地处偏远东方的莱国历史进行探讨。从这些探讨中也能看出莱国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参与了一系列周王朝所主持... 莱国是地处胶东地区的商周时期古国之一。通过对有关青铜器铭文的考释与梳理,并与传世文献相印证,更便于对西周时期地处偏远东方的莱国历史进行探讨。从这些探讨中也能看出莱国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参与了一系列周王朝所主持的军事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铭文 莱国 周王朝 东夷 淮夷 荆楚
下载PDF
“需”之于儒的性格养成和身份认同
14
作者 余治平 《哲学分析》 2010年第2期91-102,共12页
殷墟甲骨文中,需同于儒。需、儒人群在殷商频繁活动,在王室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也已形成专门化、垄断化的职业。《周易》的需卦虽与儒有一定的关联,但将它与殷商民族或儒的原始发生联系在一起,则尚欠证据。汉字中,偏旁带需的字,多... 殷墟甲骨文中,需同于儒。需、儒人群在殷商频繁活动,在王室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也已形成专门化、垄断化的职业。《周易》的需卦虽与儒有一定的关联,但将它与殷商民族或儒的原始发生联系在一起,则尚欠证据。汉字中,偏旁带需的字,多具有柔、弱的意思。儒的文化性格受启发于周室勃兴。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及周初诸王的事功业绩与崇高德行,为最初的儒不仅提供了理想原型,也构成了儒家学派自身创生的精神动力。原始的祝、宗、卜、史职业已经不能满足儒者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需要,他们游离出祝、宗、卜的职业安排,而相对保留史的存在。他们要使用民间舆论工具,通过思想与文化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上层的政治活动,保护弱者的利益,为弱者说话,自觉地认同于弱者代言人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文化性格
下载PDF
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论唐代风骨诗学理论
15
作者 朱学东 《云梦学刊》 2006年第4期87-93,共7页
风骨根植于刚健的生命意识,在作品中体现为理想人格精神与世俗社会的矛盾冲突,是一种愈挫愈愤的悲情体验。唐代风骨论是六朝风骨论的实践和发展,融合了儒释道仙各家的思想。唐代诗人始终推崇风骨,初唐重刚健、盛唐重气质、中唐重气力、... 风骨根植于刚健的生命意识,在作品中体现为理想人格精神与世俗社会的矛盾冲突,是一种愈挫愈愤的悲情体验。唐代风骨论是六朝风骨论的实践和发展,融合了儒释道仙各家的思想。唐代诗人始终推崇风骨,初唐重刚健、盛唐重气质、中唐重气力、晚唐重格调,构成唐代风骨诗论的发展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风骨 理论
下载PDF
也说“噩”字兼论“禸”式饰笔之来由
16
作者 刘志基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13,共13页
定量偏旁分析表明:西周金文"噩"字是表示鳄鱼的会意字,认为"噩"字所从同"禹"、"萬"等所从之"内式饰笔"相同的新释不可取。"禸式饰笔"与"某种动物的足爪形符号"无关,而源自古文字"又"形的泛化。
关键词 禸式饰笔 西周金文 偏旁分析
下载PDF
“气”范畴在唐代文论中的展开
17
作者 胡建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25-29,共5页
"气"范畴在唐代文论中的展开,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诗学理论批评对"气"的论说;二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气"的论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气"作为诗文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文之气审美特征... "气"范畴在唐代文论中的展开,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诗学理论批评对"气"的论说;二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气"的论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对"气"作为诗文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文之气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从创作角度对"气"的考察。上述论说维面与内容,初步展开了我国古典文"气"范畴,为其在后世文论中的充实、深化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文论 “气”范畴 展开 本质标树 特征探讨 创作考察
下载PDF
两周金文中“■”字的构意新解
18
作者 徐秀兵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08-109,共2页
文章在前辈学者对“眉寿”的词义训释的基础上,运用构形系统分析法,对两周金文中的“■”字的构意进行了新的说解,认为“■”字是与后世传世文献中记录“眉寿”义的“眉”字记词功能相同的一个义音合成的异构字,但它打下了两周青铜文化... 文章在前辈学者对“眉寿”的词义训释的基础上,运用构形系统分析法,对两周金文中的“■”字的构意进行了新的说解,认为“■”字是与后世传世文献中记录“眉寿”义的“眉”字记词功能相同的一个义音合成的异构字,但它打下了两周青铜文化的烙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周金文“ ”字 构形 构意 文化
下载PDF
略论孔子的修己之道 被引量:1
19
作者 常开霞 戎毓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92-96,共5页
本文主要从修己之道的侧面分析孔子的儒家道德思想。就修己之道的内容要求、原则要求及所要达到的境界诸方面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 ,指出孔子思想的进步意义及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 求仁 克己 复礼 修己
下载PDF
周代借贷性质的演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祗朋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8-32,共5页
借贷活动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必然产物,西周时期的借贷多以实物形式,一般无任何附加条件。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成长,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统治阶级各种贪欲的膨胀,导致在西周时期以救济为主... 借贷活动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必然产物,西周时期的借贷多以实物形式,一般无任何附加条件。商业的发展,城市经济的成长,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统治阶级各种贪欲的膨胀,导致在西周时期以救济为主要功能的借贷,途经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到战国时代逐渐演变为以攫取高额利息为主要目的的高利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利贷 周朝 借贷性质 源流 历史演变 法律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