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清代陕西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被引量:
16
1
作者
孟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7-40,共4页
清代陕西地区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 ,由于不顾后果的过度垦殖 ,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并进而导致了干旱和水涝等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 ,耕地面积也随之减少。所以 ,尽管有广大农民的勤奋开发 ,农业生产...
清代陕西地区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 ,由于不顾后果的过度垦殖 ,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并进而导致了干旱和水涝等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 ,耕地面积也随之减少。所以 ,尽管有广大农民的勤奋开发 ,农业生产也曾一度繁荣 ,但由于违反了自然规律 ,终难逃脱衰落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陕西地区
农业开发
山地开垦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区域农业开发的基本模式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宏斌
苟仁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秦汉时期的区域农业是一种典型的梯度转移模式,但具体到不同地区,则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分模式:对西北边郡的开发,主要着眼于政治军事目的,故具有跳跃开发模式的诸多特征;对江南部分地区的开发,则依凭较为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优越的...
秦汉时期的区域农业是一种典型的梯度转移模式,但具体到不同地区,则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分模式:对西北边郡的开发,主要着眼于政治军事目的,故具有跳跃开发模式的诸多特征;对江南部分地区的开发,则依凭较为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优越的资源条件,以郡县治所所在地为中心形成了点轴开发的模式;西域地区的屯田开发,则在"自然孤岛"、"民族孤岛"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据点农业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史
区域开发
开发模式
农业历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开发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跃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9-84,89,共7页
吐鲁番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时期就有农业活动。经过汉代大力经营,该区农业获得迅速发展。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统治该区,使得当地农业继续发展,并取得卓越成绩。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农业的发展持续不断,既有政府组织...
吐鲁番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时期就有农业活动。经过汉代大力经营,该区农业获得迅速发展。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统治该区,使得当地农业继续发展,并取得卓越成绩。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农业的发展持续不断,既有政府组织的屯垦,也有民间的私垦。该区农业的开发为吐鲁番地区文明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晋南北朝
吐鲁番地区
农业开发
复种制度
特色农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唐前期均田制在西域地区的实施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大旬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5,共6页
唐朝时期 ,西域作为重要的边疆地区 ,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特别是从唐太宗至唐玄宗的百余年间 ,唐政府曾从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对西域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均田制的实施 ,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有助于促进边疆的农业 ,发...
唐朝时期 ,西域作为重要的边疆地区 ,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特别是从唐太宗至唐玄宗的百余年间 ,唐政府曾从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对西域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均田制的实施 ,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有助于促进边疆的农业 ,发展民族经济 ,巩固西北边防 ,维护国家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田制
唐朝初期
西域地区
农业开发
户籍管理
土地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六朝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
5
作者
袁祯泽
沈志忠
《古今农业》
2014年第2期21-29,共9页
六朝农业史研究中,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并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对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研究时,必须考虑其政治经济中心对农业的影响因素。京畿地区势力较大的士族大家聚居而住,庄园农业经济和自耕农农业两种模式的发展也是...
六朝农业史研究中,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并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对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研究时,必须考虑其政治经济中心对农业的影响因素。京畿地区势力较大的士族大家聚居而住,庄园农业经济和自耕农农业两种模式的发展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建康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六朝农业开发即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历史与城市发展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建康地区
农业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清时期敖汉地区粟作农业发展刍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小丰
何红中
《古今农业》
2020年第2期59-67,共9页
内蒙古敖汉地区是粟作农业的重要发祥地,有着近万年的粟、黍栽培历史,在经历春秋战国到辽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融合与开发之后,到明清两代,更加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开垦和建设时期,确立了当地传统粟作农业的常规经济形态,形成了...
内蒙古敖汉地区是粟作农业的重要发祥地,有着近万年的粟、黍栽培历史,在经历春秋战国到辽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融合与开发之后,到明清两代,更加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开垦和建设时期,确立了当地传统粟作农业的常规经济形态,形成了一套从耕地、轮作、播种到田间管理、收获及加工的特色粟作制度与技术体系,并实现了耕犁、漏锄、瓠种器等代表性农具的较大改进和基本定型,奠定了后世农业生产与技术的基本格局,为今天敖汉乃至整个赤峰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重要原动力和文化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敖汉
粟作
农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的时空格局及其成因
被引量:
3
7
作者
朱宏斌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64,共10页
秦汉时期的农业开发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段性差异。由于各地自然禀赋、民族、传统生产方式以及其在秦汉政府战略地位之差异,因此,秦汉政权在不同地区农业开发的战略意义、方式、力度以及效益也有所不同,导致了秦汉农业开发形成了显著...
秦汉时期的农业开发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段性差异。由于各地自然禀赋、民族、传统生产方式以及其在秦汉政府战略地位之差异,因此,秦汉政权在不同地区农业开发的战略意义、方式、力度以及效益也有所不同,导致了秦汉农业开发形成了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特征。从时间维度的视角审视,秦汉400余年间的区域农业开发在各方面也有一定的变化:其开发之目的,大致呈现出政治、军事色彩逐渐减轻,而经济、文化意味渐趋浓郁的变化态势;其开发之重点区域,呈现出由西北而东南的转移;开发之主体,则表现为渐次下移的特点。秦汉区域农业开发的时空差异,是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气候环境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农业历史
区域开发
时空差异
不均衡格局
原文传递
清前中期汉中地区招民垦荒政策与移民迁移
8
作者
郑娜娜
许佳君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3,103,共11页
明末清初,战乱和灾荒造成陕南地区地旷人稀、经济凋敝的荒凉景象,同时出现大量流民,为了安抚流民、保证赋税、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大力推行招民垦荒政策,通过蠲免赋税、附籍安插等优惠条件吸引大量湖广移民迁入陕南各地,形成“湖广填陕...
明末清初,战乱和灾荒造成陕南地区地旷人稀、经济凋敝的荒凉景象,同时出现大量流民,为了安抚流民、保证赋税、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大力推行招民垦荒政策,通过蠲免赋税、附籍安插等优惠条件吸引大量湖广移民迁入陕南各地,形成“湖广填陕南”的移民浪潮。汉中府作为移民迁入的重要区域,大量移民的迁入为该地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带来先进的生产和灌溉技术,促进汉中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秦巴山区立体农业的形成。但移民刀耕火种的粗放耕作方式也带来耕地贫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失衡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农业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前中期
汉中地区
招民垦荒
移民迁移
原文传递
题名
清代陕西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被引量:
16
1
作者
孟晋
机构
濮阳教育学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7-40,共4页
文摘
清代陕西地区 ,在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之下 ,由于不顾后果的过度垦殖 ,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水土流失严重 ,并进而导致了干旱和水涝等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 ,耕地面积也随之减少。所以 ,尽管有广大农民的勤奋开发 ,农业生产也曾一度繁荣 ,但由于违反了自然规律 ,终难逃脱衰落的命运。
关键词
清代
陕西地区
农业开发
山地开垦
生态环境保护
Keywords
Qing Dynasty
Shanxi
reg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ultivating hilly 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分类号
K24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区域农业开发的基本模式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朱宏斌
苟仁军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汉中中学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06H009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
文摘
秦汉时期的区域农业是一种典型的梯度转移模式,但具体到不同地区,则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分模式:对西北边郡的开发,主要着眼于政治军事目的,故具有跳跃开发模式的诸多特征;对江南部分地区的开发,则依凭较为发达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优越的资源条件,以郡县治所所在地为中心形成了点轴开发的模式;西域地区的屯田开发,则在"自然孤岛"、"民族孤岛"的双重影响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据点农业开发模式。
关键词
秦汉史
区域开发
开发模式
农业历史
Keywords
history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region
al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region
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开发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跃
机构
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出处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79-84,89,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XJTSB043)
文摘
吐鲁番地区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早在史前时期就有农业活动。经过汉代大力经营,该区农业获得迅速发展。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政权统治该区,使得当地农业继续发展,并取得卓越成绩。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农业的发展持续不断,既有政府组织的屯垦,也有民间的私垦。该区农业的开发为吐鲁番地区文明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关键词
汉晋南北朝
吐鲁番地区
农业开发
复种制度
特色农业
Keywords
the Han and Jin
dynasties
Turpan
reg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multiple cropping system
featured agriculture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唐前期均田制在西域地区的实施
被引量:
3
4
作者
吴大旬
机构
河北邢台师范学院历史系
出处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5,共6页
文摘
唐朝时期 ,西域作为重要的边疆地区 ,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重视。特别是从唐太宗至唐玄宗的百余年间 ,唐政府曾从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对西域地区进行了大力开发。均田制的实施 ,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这有助于促进边疆的农业 ,发展民族经济 ,巩固西北边防 ,维护国家统一。
关键词
均田制
唐朝初期
西域地区
农业开发
户籍管理
土地制度
Keywords
Equally Shared Land System
the Tang Dynasty
the West
reg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urpan
Unearthed Documents
分类号
F329.0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六朝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
5
作者
袁祯泽
沈志忠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古今农业》
2014年第2期21-29,共9页
文摘
六朝农业史研究中,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是一个值得重视并有待深入研究的内容。对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研究时,必须考虑其政治经济中心对农业的影响因素。京畿地区势力较大的士族大家聚居而住,庄园农业经济和自耕农农业两种模式的发展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建康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六朝农业开发即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也是历史与城市发展的体现。
关键词
六朝
建康地区
农业发展
Keywords
six dynasties
,
jiankang region
,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3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清时期敖汉地区粟作农业发展刍论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小丰
何红中
机构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南京审计大学新经济研究院
出处
《古今农业》
2020年第2期59-67,共9页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古代粟作与稻作文明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086)
文摘
内蒙古敖汉地区是粟作农业的重要发祥地,有着近万年的粟、黍栽培历史,在经历春秋战国到辽金元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不断交流、融合与开发之后,到明清两代,更加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开垦和建设时期,确立了当地传统粟作农业的常规经济形态,形成了一套从耕地、轮作、播种到田间管理、收获及加工的特色粟作制度与技术体系,并实现了耕犁、漏锄、瓠种器等代表性农具的较大改进和基本定型,奠定了后世农业生产与技术的基本格局,为今天敖汉乃至整个赤峰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重要原动力和文化源泉。
关键词
明清
敖汉
粟作
农业
Key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ohan
region
Millet farm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的时空格局及其成因
被引量:
3
7
作者
朱宏斌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64,共10页
基金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历史时期陕西地域农业历史文化研究"(06H009S)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科基金项目"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研究"
文摘
秦汉时期的农业开发呈现明显的地域性和时段性差异。由于各地自然禀赋、民族、传统生产方式以及其在秦汉政府战略地位之差异,因此,秦汉政权在不同地区农业开发的战略意义、方式、力度以及效益也有所不同,导致了秦汉农业开发形成了显著的区域不均衡特征。从时间维度的视角审视,秦汉400余年间的区域农业开发在各方面也有一定的变化:其开发之目的,大致呈现出政治、军事色彩逐渐减轻,而经济、文化意味渐趋浓郁的变化态势;其开发之重点区域,呈现出由西北而东南的转移;开发之主体,则表现为渐次下移的特点。秦汉区域农业开发的时空差异,是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气候环境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农业历史
区域开发
时空差异
不均衡格局
Keywords
period of Qin and Han
dynasties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region
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 of space-time
disequilibrium state.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3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清前中期汉中地区招民垦荒政策与移民迁移
8
作者
郑娜娜
许佳君
机构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13,103,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南方明清以来汉族‘移民岛’的人类学调查”(18ZDA160)
文摘
明末清初,战乱和灾荒造成陕南地区地旷人稀、经济凋敝的荒凉景象,同时出现大量流民,为了安抚流民、保证赋税、维护封建统治,清政府大力推行招民垦荒政策,通过蠲免赋税、附籍安插等优惠条件吸引大量湖广移民迁入陕南各地,形成“湖广填陕南”的移民浪潮。汉中府作为移民迁入的重要区域,大量移民的迁入为该地区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带来先进的生产和灌溉技术,促进汉中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秦巴山区立体农业的形成。但移民刀耕火种的粗放耕作方式也带来耕地贫瘠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频繁、生态环境失衡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农业危机。
关键词
清前中期
汉中地区
招民垦荒
移民迁移
Keywords
early and middle Qing Dynasty
recruitment and reclamation
immigration
Hanzhong
regi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清代陕西的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破坏
孟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秦汉区域农业开发的基本模式研究
朱宏斌
苟仁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晋南北朝时期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开发
陈跃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唐前期均田制在西域地区的实施
吴大旬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六朝建康地区的农业发展
袁祯泽
沈志忠
《古今农业》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明清时期敖汉地区粟作农业发展刍论
王小丰
何红中
《古今农业》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秦汉时期区域农业开发的时空格局及其成因
朱宏斌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原文传递
8
清前中期汉中地区招民垦荒政策与移民迁移
郑娜娜
许佳君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