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n复合薄膜的磁控溅射制备及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闫共芹 时孟杰 +2 位作者 王欣琳 蓝春波 武桐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78-86,共9页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铜箔上制备了C/Sn复合薄膜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C/Sn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的增加,其首圈放电比容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Sn质量分数,首... 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铜箔上制备了C/Sn复合薄膜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了C/Sn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的增加,其首圈放电比容量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Sn质量分数,首圈库仑效率增加,但当Sn质量分数过多时其库仑效率降低。Sn质量分数分别为89.20%、91.61%、93.85%、95.81%的四种复合薄膜,在电流密度为500 mA/g时的首圈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95.4、1372.97、1574.86、1642.30 mA·h/g,首圈库仑效率分别为86.84%、87.88%、94.06%、80.66%。循环200圈后,四种复合薄膜的比容量衰减率分别为0.70%、6.13%、11.32%、18.88%。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为89.20%时,其具有最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随着复合薄膜中Sn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磁控溅射 c/Sn复合薄膜 电化学性能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一种新型硅碳复合薄膜材料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英文)
2
作者 赵中琴 吴中友 +2 位作者 杨武保 刘鑫 江卫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9-43,共5页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SixCy层和C层相间的硅碳复合薄膜材料。XRD测试和Raman光谱测试表明,该硅碳复合薄膜材料具有纳米微晶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SixCy/C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较低的充放电平台(0·5V以下),对应的首次放电容量... 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SixCy层和C层相间的硅碳复合薄膜材料。XRD测试和Raman光谱测试表明,该硅碳复合薄膜材料具有纳米微晶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该SixCy/C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较低的充放电平台(0·5V以下),对应的首次放电容量达1200mAh/g以上,经过2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高于85%。SixCy/C复合薄膜材料性能的改善,主要原因可能源于活性材料Si中的缓冲骨架以及碳的共同作用,它们的存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也有效缓冲了在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组分Si所导致的体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cy/c复合薄膜材料 气相沉积 负极材料 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
下载PDF
国外塑料包装发展趋势
3
作者 杜盛梅 《中国新包装》 2004年第2期38-40,共3页
开发共聚物,发展共聚复合包装膜。当前欧美一些国家大量投资开发非极性、极性乙烯共聚物、接技三聚物,将大大提高塑膜的拉伸和共挤性能,并提高透明度、密封强度、抗应力、抗龟裂,以及增强稳定性能、改善分子量分布与挤塑流变性能。... 开发共聚物,发展共聚复合包装膜。当前欧美一些国家大量投资开发非极性、极性乙烯共聚物、接技三聚物,将大大提高塑膜的拉伸和共挤性能,并提高透明度、密封强度、抗应力、抗龟裂,以及增强稳定性能、改善分子量分布与挤塑流变性能。如开发C4-LLDPE,在高速注塑工艺中不损螺杆;HAOC6-LLDPE塑料薄膜的韧性与硬性卓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包装材料 共聚复合包装膜 c4-LLDPE HAOc6-LLDPE 塑料薄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