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pects of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Sixth Panchen Lama and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1
作者 Ruohong Li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2年第2期198-219,共22页
This paper summarizes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contacts between the sixth Panchen Lama of Tibet and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EIC).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archives and travelogues written in E... This paper summarizes previous research on the contacts between the sixth Panchen Lama of Tibet and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EIC). Extensive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archives and travelogues written in English, yet further attention needs to be paid t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contacts to the Panchen Lama's historic visit to the Qing court around the same time. Although little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and Tibetan sources on this event, important questions have yet to be raised and discussed. Drawing upon what has been done on this topic, the author makes further use of Tibetan materials and the catalog of Manchu archives in the First Historical Archive of China, and concludes that the plan and efforts for the EIC to open its trade route to China through Tibet were essentially based on wishful thinking or false hope without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ibet or Qing court, or the delicat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Even though the EIC's late 18th century efforts through the Hindu merchant monk Gosain Purangir were in vain, examining the many contacts between the sixth Panchen Lama and the EIC and Purangir's trip to Beijing provide a novel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ibet and the Qing court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8th century. This inquiry also demonstrates that during the same period, Tibet was not a land of isolation; on the contrary, it was an integral part of"the pre-modern globalization"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th panchen lama East India Company Qianlong Emperor Lcang skya Rol pa'i rdo rje Gosain Purangir globalization
原文传递
六世班禅朝觐活动中的丝绸赏赐考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宇婷 卞向阳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4-160,共7页
六世班禅朝觐是清代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其中伴随的丝绸赏赐是清政府珍爱丝绸却不擅生产丝绸的藏地民族落实怀柔政策的重要物质体现。本文以六世班禅朝觐活动中的丝绸赏赐为研究对象,结合量化分析法,系统统计史料记载的丝绸赏赐数... 六世班禅朝觐是清代民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其中伴随的丝绸赏赐是清政府珍爱丝绸却不擅生产丝绸的藏地民族落实怀柔政策的重要物质体现。本文以六世班禅朝觐活动中的丝绸赏赐为研究对象,结合量化分析法,系统统计史料记载的丝绸赏赐数量、工艺、颜色、纹样等信息,通过信息分析总结赏赐特点,并对清政府蕴于其中的抚远绥疆之举进行讨论,以期从新角度挖掘六世班禅朝觐活动中的历史细节,彰显丝绸在清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互动交流中具有的独特政治意义和重要纽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世班禅 朝觐 丝绸赏赐 怀柔政策 西藏 互动交流
下载PDF
故宫藏微型班禅银像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欢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86,共6页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班禅银像,体量虽小,但制作精良,较为少见。此像有可能是9岁的六世班禅坐像。乾隆帝弘历对此像的关注,不仅涉及单纯的佛事活动,而且与其哀妻悼子的背景有关,属于情感寄托的对象。这一作品不仅体现出藏族雕塑艺术卓越...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班禅银像,体量虽小,但制作精良,较为少见。此像有可能是9岁的六世班禅坐像。乾隆帝弘历对此像的关注,不仅涉及单纯的佛事活动,而且与其哀妻悼子的背景有关,属于情感寄托的对象。这一作品不仅体现出藏族雕塑艺术卓越的写实成就,同时反映了中原与西藏之间密切的精神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宫 银像 六世班禅 乾隆皇帝
下载PDF
历史事件路线的空间复原及可视化——以六世班禅朝觐与灵柩西归为例
4
作者 陈品祥 张红 +1 位作者 马磊 张译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16-421,429,共7页
六世班禅是清代唯一东来朝觐的班禅活佛,其朝觐之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往的研究中存在对历史路线研究较少、无坐标位置、无电子地图、路线粗略、缺少古今地名对照等问题。针对以上... 六世班禅是清代唯一东来朝觐的班禅活佛,其朝觐之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往的研究中存在对历史路线研究较少、无坐标位置、无电子地图、路线粗略、缺少古今地名对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利用文本空间化、Cesium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在充分参考历史地图的前提下,结合OpenStreetMap路网进行路线信息挖掘及路线制作;并利用三维地形图、影像等数据,对路线进行修改和佐证,进一步细化了六世班禅朝觐与灵柩西归的路线;最终制作了坐标精确、具有古今地名对照的六世班禅朝觐与灵柩西归路线电子地图,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制图成果在故宫博物院《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文物展上进行展出,使用的方法在其他历史路线研究中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世班禅 朝觐与灵柩西归 文本空间化 三维地形图 路线校验 路线还原
下载PDF
须弥福寿之庙民族团结价值研究
5
作者 高俊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须弥福寿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兴建最晚的一座喇嘛庙,是乾隆皇帝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居所而建。1780年,班禅大师"不因召至而出于喇嘛自愿来京",清帝遂采取"敬一人而千万悦"的宗教策略,不惜重金,落成... 须弥福寿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兴建最晚的一座喇嘛庙,是乾隆皇帝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居所而建。1780年,班禅大师"不因召至而出于喇嘛自愿来京",清帝遂采取"敬一人而千万悦"的宗教策略,不惜重金,落成此庙。须弥福寿之庙是清政府推崇藏传佛教,结好边疆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藏汉艺术结合的建筑典范,是民族团结的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弥福寿之庙 乾隆皇帝 六世班禅 建筑典范 民族团结
下载PDF
章嘉·若贝多吉入藏主持寻访七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始末考
6
作者 祁进玉 班马次仁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79,215,216,共11页
乾隆二十二年(1757)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圆寂,国师章嘉·若贝多吉奉乾隆皇帝旨意前往西藏主持寻访认定转世灵童。学界以往认为章嘉·若贝多吉在藏期间和六世班禅在后藏就转世灵童事宜达成某种共识,较为顺利地完成了灵童寻访认... 乾隆二十二年(1757)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圆寂,国师章嘉·若贝多吉奉乾隆皇帝旨意前往西藏主持寻访认定转世灵童。学界以往认为章嘉·若贝多吉在藏期间和六世班禅在后藏就转世灵童事宜达成某种共识,较为顺利地完成了灵童寻访认定。文章认为,近年新披露的满汉蒙藏等多语种史料,显示七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认定过程复杂曲折,并不存在所谓的共识。章嘉·若贝多吉在藏期间,为及时准确地选定转世灵童四处奔波、权衡各方利益,为清代西藏地方政局稳定、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作出了巨大贡献。梳理这些史料能够重新考究章嘉·若贝多吉第二次入藏期间主持寻访七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始末,揭示其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作出的历史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西藏 章嘉·若贝多吉 七世达赖喇嘛 转世灵童 六世班禅
原文传递
六世班禅朝觐途经阿拉善相关史实探析——以多文种档案为中心
7
作者 李毕力格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93,214-215,共11页
乾隆朝时期,六世班禅朝觐是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厘清此次朝觐的具体情形,对研究清朝与西藏地方、蒙古地方的关系,清朝的涉藏政策以及藏蒙关系等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满、蒙古、汉文档案为主要史料,对有关六... 乾隆朝时期,六世班禅朝觐是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厘清此次朝觐的具体情形,对研究清朝与西藏地方、蒙古地方的关系,清朝的涉藏政策以及藏蒙关系等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满、蒙古、汉文档案为主要史料,对有关六世班禅朝觐队伍途经阿拉善时的路线选定,以及阿拉善采取的相应措施等问题展开详细探讨,认为六世班禅的朝觐体现了乾隆帝的高度重视,反映了西藏地方上层倾心内向的历史,同时六世班禅在蒙古等地的行程,也促进了当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另外,通过此次朝觐过程中朝廷及各地衙署或官员的公文往来等,可以看到当时中央与地方的互动及具体事务处理方面的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世班禅 乾隆皇帝 阿拉善 朝觐路线
原文传递
清宫紫金琍玛造像考述 被引量:8
8
作者 罗文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63,共15页
  清乾隆时期是宫廷藏传佛教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标志是汉藏艺术的频繁交流。六世班禅于乾隆四十五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他带来的紫金玛造像为乾隆帝所重,并在宫中造办处仿做,其后,又对原配方加以改进,成造了具有宫中特色的紫...   清乾隆时期是宫廷藏传佛教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标志是汉藏艺术的频繁交流。六世班禅于乾隆四十五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他带来的紫金玛造像为乾隆帝所重,并在宫中造办处仿做,其后,又对原配方加以改进,成造了具有宫中特色的紫金玛造像,成为清宫藏传佛教造像的珍品。本文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将这段历史渊源作了详细的介绍,并概述了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具有代表性的藏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 祝寿 乾隆帝 故宫 宫廷 内务府 乾隆时期 藏品 档案 特色
原文传递
六世班禅朝觐路线考 被引量:5
9
作者 柳森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8-160,182,共13页
六世班禅是清代唯一一位东来朝觐的班禅活佛。作者以《六世班禅传》(藏文版)为基础,结合相关档案史料和方志的记载,并以日期为顺序对其朝觐路线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考证,并认为对清中央政府与六世班禅来说,该路线是一条"双赢"的... 六世班禅是清代唯一一位东来朝觐的班禅活佛。作者以《六世班禅传》(藏文版)为基础,结合相关档案史料和方志的记载,并以日期为顺序对其朝觐路线进行了详细梳理和考证,并认为对清中央政府与六世班禅来说,该路线是一条"双赢"的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世班禅 朝觐 路线
原文传递
高僧与贵族:六世班禅喇嘛和多仁家族
10
作者 李若虹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8,108,109,共8页
本文以《多仁班智达传》中有关多仁噶锡家族和六世班禅喇嘛交往的纪录为例,说明藏文史料和传记中除了大量以宗教事务为主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有关个人交往的记录。这类史料数量虽不多,但却生动、翔实,史料价值很高,值得学者关注。作者... 本文以《多仁班智达传》中有关多仁噶锡家族和六世班禅喇嘛交往的纪录为例,说明藏文史料和传记中除了大量以宗教事务为主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有关个人交往的记录。这类史料数量虽不多,但却生动、翔实,史料价值很高,值得学者关注。作者从介绍《多仁班智达传》的不同版本的流传到成书出版的经过再到叙述多仁家族成员,尤其是多仁丹津班珠尔父子和六世班禅喇嘛家族私交的经历,强调高僧和贵族互动的重要性,从一个不同的侧面展示了18世纪西藏地方政府和清廷接触与互动的详情,进而指出如《多仁班智达传》这一类贵族世家传记,对研究西藏历史尤其是汉藏交往至为重要,可弥补汉文官史和藏文高僧圣传之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世班禅 多仁家族 高僧 贵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