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原蛋白肽的营养保健功能
1
作者 邵阳亮 付彩霞 《明胶科学与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本文综述了胶原蛋白肽在皮肤、肌肉和韧带健康方面的营养功能。首先介绍了胶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随后探讨了胶原蛋白肽对皮肤健康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胶原蛋白肽的摄入可以增加皮肤的弹性、提高保湿能力,并减少皱纹的出现... 本文综述了胶原蛋白肽在皮肤、肌肉和韧带健康方面的营养功能。首先介绍了胶原蛋白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随后探讨了胶原蛋白肽对皮肤健康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胶原蛋白肽的摄入可以增加皮肤的弹性、提高保湿能力,并减少皱纹的出现。此外,胶原蛋白肽还能够促进肌肉合成、增强肌肉功能,并对肌肉恢复和损伤康复有益。另外,胶原蛋白肽在维护韧带健康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增加韧带的强度和柔韧性,并降低韧带损伤的风险。总的来说,胶原蛋白肽对皮肤、肌肉和韧带健康具有多方面的营养功能,有助于维护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肽 皮肤健康 肌肉健康 韧带健康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健 王永健 +1 位作者 王海军 敖英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特点。方法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63例ACL重建,检测术前和术后3、6、12周(23例)双侧膝关节及周围皮肤温度,观察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结果健侧...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特点。方法2015年7月~2016年10月我院63例ACL重建,检测术前和术后3、6、12周(23例)双侧膝关节及周围皮肤温度,观察术后膝关节肿胀情况。结果健侧膝关节术前膝前方皮温低于膝内侧、膝外侧、髌骨上缘上方10 cm处大腿以及髌骨下缘下方10 cm处小腿皮温(P<0.05)。患侧术前、术后3和6周膝前与膝内侧温差差异有显著性(χ^2=41.608,P=0.000),术后3周患侧膝前和膝内侧温度接近,温差明显小于术前(P=0.000),术后6周温差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69)。不同时间(术前、术后3和6周)膝前、膝内和外侧和大腿患侧皮温明显高于健侧(P<0.05),小腿患侧和健侧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2周仅39.1%(9/23)的患者双侧膝前温度差>1℃。术后3、6周膝关节肿胀患者较不肿患者膝前温差明显升高(Z=-3.821,P=0.000;t=-5.181,P=0.000)。结论正常膝关节膝前方皮温较低,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3、6周时皮温高于健侧,12周时接近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温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膝关节
下载PDF
皮瓣及眶肌筋膜瓣分层提紧的睑袋成形术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鹏 赵丽 +1 位作者 王雪 刘小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465-467,共3页
目的:探讨改善下睑袋整复手术效果的方法。方法:在传统外切入路的下睑袋成形术中,分离下睑皱纹区皮瓣,在紧缩眶隔、眶肌筋膜韧带眶外缘骨膜提紧固定的基础上,于外眦外侧将下睑皮瓣外上方提紧略有张力缝合固定于眶外缘骨膜,双眼向头侧注... 目的:探讨改善下睑袋整复手术效果的方法。方法:在传统外切入路的下睑袋成形术中,分离下睑皱纹区皮瓣,在紧缩眶隔、眶肌筋膜韧带眶外缘骨膜提紧固定的基础上,于外眦外侧将下睑皮瓣外上方提紧略有张力缝合固定于眶外缘骨膜,双眼向头侧注视术者,下睑最大张力状态下去除多余下睑皮肤。结果:本组37例患者,其中35例患者获随访3~17月,1例隐裂处切口痕迹较明显外,其余34例下睑区皮肤平坦紧致,无睑外翻、下睑退缩、外眦下垂等并发症,对下睑皱纹的去除及中面部提升效果明显,医患满意。结论:皮瓣、眶肌筋膜瓣分层提紧的睑袋成形术可同步恢复下睑各松弛结构的张力,全面加强下睑支持结构,皮肤去除量准确、可靠,有效防治睑外翻及矫正不足,患者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袋成形术 皮瓣 眶肌筋膜韧带 悬吊 下睑皱纹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筛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孟乘飞 张春礼 +2 位作者 范宏斌 徐虎 白建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9期1858-1862,1867,共6页
为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前交叉韧带筛选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体外分离培养兔前交叉韧带(ACL)、内侧副韧带(MCL)、跟腱(AT)、皮肤成纤维细胞(SK),比较四种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活性及Ⅰ、Ⅲ型胶原分泌量。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 为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前交叉韧带筛选一种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体外分离培养兔前交叉韧带(ACL)、内侧副韧带(MCL)、跟腱(AT)、皮肤成纤维细胞(SK),比较四种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活性及Ⅰ、Ⅲ型胶原分泌量。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四种细胞生长良好、细胞形态相似,但以SK细胞生长最快,AT细胞次之,MCL细胞和ACL细胞生长最慢。SK、MCL、ACL细胞均分泌Ⅰ、Ⅲ型胶原,AT细胞只分泌Ⅰ型胶原。SK细胞Ⅰ型胶原染色密度较MCL、ACL、AT细胞高,SK细胞Ⅲ型胶原染色密度较MCL、ACL细胞高。说明SK细胞增殖活性高,分泌Ⅰ、Ⅲ型胶原多,取材简便,是理想的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组织工程 内侧副韧带 跟腱皮肤成纤维细胞种子细胞
下载PDF
DiI荧光标记示踪兔皮肤成纤维细胞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操石磊 张春礼 +2 位作者 徐虎 陈辉 郑佳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体内采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前交叉韧带种子细胞筛选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细胞标记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SF),比较皮肤成纤维细胞使用荧光染料CM-DiI体外标记前后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活性以及检测SF复合纤维生物蛋白胶... 体内采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前交叉韧带种子细胞筛选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细胞标记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SF),比较皮肤成纤维细胞使用荧光染料CM-DiI体外标记前后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活性以及检测SF复合纤维生物蛋白胶植入前交叉韧带上12周后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M-DiI标记SF效果良好,标记阳性率高于95%。而标记前后SF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荧光标记在体内实验12周后仍有表达。从而证实CM-DiI是筛选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筛选研究中细胞标记、示踪的良好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组织工程 皮肤成纤维细胞 荧光染料 细胞标记种子细胞
下载PDF
软组织力学进展
6
作者 曾衍钧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9-13,共5页
概述了软组织力学最近的发展,介绍了在体和离体皮肤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进一步说明了成形外科中皮肤扩张的力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另外对用凹痕法和本构方程导得的肺的增量弹性模量结果作了比较,最后讨论了对键和韧带结构和功能有影响... 概述了软组织力学最近的发展,介绍了在体和离体皮肤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装置,进一步说明了成形外科中皮肤扩张的力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另外对用凹痕法和本构方程导得的肺的增量弹性模量结果作了比较,最后讨论了对键和韧带结构和功能有影响的以下诸因素:冷冻储存、温度、年龄、功能适应和内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力学 韧带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心怡 张铭 +5 位作者 张伟 宁金龙 朱飞 王邦河 席庆春 李小静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0期1094-1101,共8页
目的探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方法 (1)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2具(男7例, 女5例, 年龄54~87岁), 尸体头部经丙酮脱水、脱脂后, 以环氧树脂全透明超薄层进行塑化与切... 目的探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其与面中部皮韧带三维构筑的相关性。方法 (1)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12具(男7例, 女5例, 年龄54~87岁), 尸体头部经丙酮脱水、脱脂后, 以环氧树脂全透明超薄层进行塑化与切片, 使用Leica MZ8立体显微镜和Leica DFC295数码相机观察、分析制备的切片, 观察面中部不同局部(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的皮韧带三维构筑特点的差异。(2)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面中部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 患者均采用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修复缺损。应用Pearson双变量相关性检验分析皮瓣推进距离、皮瓣切取面积、皮瓣长宽比、缺损面积间的相关关系, 应用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面中部不同部位皮瓣面积、皮瓣长宽比等的差异性。计量资料以±s或M(Q_(1), Q_(3))表示。结果 (1)解剖学研究显示, 面部皮韧带走行方向与表情肌走行方向一致, 其在上眼睑和上鼻翼鼻面角处的三维构筑具有差异性, 上眼睑皮韧带顺眼睑方向走行, 而上鼻翼处皮韧带朝鼻翼下方走行。(2)临床研究纳入18例患者, 男8例, 女10例, 年龄(64.6±23.4)岁。术后18例患者皮瓣均存活, 皮瓣面积为10.6(8.0, 18.0) cm2, 推进距离为2.8(2.0, 4.0) cm。统计学分析显示, 皮瓣推进距离与皮瓣切取面积(r=-0.71, P=0.022)和皮瓣长宽比(r=-0.58, P=0.012)均存在相关性, 皮瓣长宽比与缺损面积无相关性(r=-0.23, P=0.365);面颊部、鼻部、眶睑部皮瓣的长宽比分别为2.1(1.9, 2.3)、2.0(1.6, 3.5)、3.5(3.0, 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59, P=0.037)。结论局部穿支蒂推进皮瓣是修复面中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面中部不同部位的皮韧带构筑的差异会影响各部位皮瓣推进的难易程度等特性, 可能是影响皮瓣设计时长宽比等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损伤 面部肿瘤 穿支皮瓣 推进皮瓣 皮韧带 相关性研究
原文传递
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合并髌韧带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韩夫 胡大海 +4 位作者 刘洋 于洪亮 马少军 魏国兴 郑朝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合并髌韧带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4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合并髌韧带缺损患者12例,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cm×6cm~16cm×... 目的观察应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合并髌韧带缺损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4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合并髌韧带缺损患者12例,其中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7cm×6cm~16cm×12cm,髌韧带缺失长度为5~12cm、宽度为2.5—4.0cm。选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术中将切取的髂胫束两端向内折叠为呈腱状的3层结构后,再将其包绕缝合于髌韧带断端以重建髌韧带。皮瓣切取面积为9cm×8cm-18cm×14cm,髂胫束切取长度为7~14cm、宽度为8~12cm。供瓣区取自体大腿或躯干中厚皮移植修复并打包固定。术后即刻应用支具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6周,术后2周起患侧肢体于伸直位行负重训练,术后6周起行患侧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术前及术后12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对膝关节周围疼痛程度、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评价膝关节屈曲度及伸直度。术后6~1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膝关节髌韧带的连续性。术后12个月内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1)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创面愈合良好。(2)膝关节周围疼痛平均分从术前31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77分;膝关节功能平均分从术前14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65分;膝关节平均屈曲度从术前89。增至术后12个月的130°,平均伸直度从术前65°改善为术后12个月的15°。术后6~12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示所有患者重建髌韧带的连续性良好,未行进一步手术干预;移植部位表面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12个月内,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带髂胫束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合并髌韧带缺损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能较好恢复膝关节功能和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膝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髂胫束 皮肤软组织缺损 髌韧带缺损
原文传递
皮肤成纤维细胞复合纤维修复前交叉韧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操石磊 张春礼 +2 位作者 徐虎 陈辉 郑佳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8期1433-1435,共3页
目的:本实验采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修复原位冻融的前交叉韧带,以探索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SF),传代培养之后将细胞复合纤维生物蛋白胶,将细胞-纤维蛋白胶复合物... 目的:本实验采用皮肤成纤维细胞修复原位冻融的前交叉韧带,以探索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SF),传代培养之后将细胞复合纤维生物蛋白胶,将细胞-纤维蛋白胶复合物植入原位冻融的前交叉韧带处。12周取材切片行HE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使用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并使用图象分析软件对Ⅰ、Ⅲ型胶原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采用皮肤成纤维细胞复合纤维生物蛋白胶修复原位冻融的前交叉韧带的Ⅲ型胶原含量较单纯冻融的前交叉韧带明显减少,而较正常前交叉韧带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的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原位冻融 组织工程 皮肤成纤维细胞 种子细胞
原文传递
内眦韧带固定矫治内眦赘皮的探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姚顺利 朱承睿 +3 位作者 金宝玉 梁晓健 王静 罗曼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9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固定,且能减轻瘢痕增生的内眦赘皮矫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0例患者分别采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固定术。A组(56例):... 目的探讨应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固定,且能减轻瘢痕增生的内眦赘皮矫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90例患者分别采用三角形皮瓣切除或“z”成形术联合皮肤、眼轮匝肌行内眦韧带固定术。A组(56例):将三角形皮瓣切除,暴露眼轮匝肌,分离眼轮匝肌和内眦韧带,将内眦韧带两侧的眼轮匝肌彻底分离、松解,剪除皮瓣内多余的眼轮匝肌。将新内眦点处的皮肤和眼轮匝肌瓣与三角形底边中点(相当于内眦韧带的起点)固定于内眦韧带上。B组(34例):切开“z”形皮瓣,并分离皮瓣及内眦韧带,将内眦皮瓣向上转移,使新内眦点的皮肤、眼轮匝肌固定于内眦韧带上;向下转移的皮瓣缝合固定于下脸缘切口下的眼轮匝肌上。结果本组共90例患者,28例获随访1~6个月,新内眦成形良好,瘢痕不显,睑裂变长,眼外观自然。结论两种方法均是将新内眦处的眼轮匝肌和皮肤固定在内眦韧带上,能使新建的内眦点具有正常的解剖结构,内眦赘皮不易复发,组织创伤小,切口瘢痕不明显,是矫正内眦赘皮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皮瓣 “Z”成形术 内眦韧带 内眦赘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