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 chronic human skin ulcer induced by radiation and mechanism of cancer transformation and poor healing
1
作者 赵坡 刘武 +4 位作者 李志军 吕亚莉 钟梅 谷庆阳 王德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4期674-675,T004,共3页
AIM: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telomerase,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RT)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 T and cancer transformation or poor healing in radiation-i... AIM: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telomerase,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RT)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 T and cancer transformation or poor healing in radiation-induced chronic human skin ulcer.METHODS:Rabbit antibody to human TRT and SP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 d were used to detect TRT expression in 24 cases of formalin-fixed,paraffin-em beded chronic human skin ulcer tissues induced by radiation, 5 cases of normal s kin,2 of burnt skin,and 8 of carcinoma.RESULTS: The TRT was detected positive in 14 of 24 (58.3%) chronic radiation ulcers, of which the strongly positive was 10 of 24 (41.7%) and the weakly positive 4 of 24 (16.7%);in 0 of 5 normal and 0 of 2 burnt skins;and in 8 of 8 (100%) carcinomas.The expression of TRT was ob served almost always strongly positive in the cytoplasm and nucleus of squamous epithelial cells of epidermis but negatively in the endoepithelial cells of capi llaries and small blood vessels,or weakly in the cytoplasm of smooth myocytes of media and fibroblasts,of dermis. Chronic inflammtory cells,such as plasma cells and lymphocytes also showed weakly positive for TRT.CONCLUSION:The strong TRT e xpression in the epidermis could be involved in the cancer transformation from c hronic radiation ulcer to squamous carcinoma, whereas the negative or weak TRT e xpression in the capillaries, small blood vessels and fibroblasts of dermis migh 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oor healing of chronic ulcers induced by radiation, ca used by sclerosis of small blood vessels and lack of granulation tissue consisti ng of capillaries and fibrobla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溃疡 端粒酶逆转录酶 癌变 难愈合
下载PDF
辐射诱导难愈性皮肤溃疡多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6
2
作者 谷庆阳 曹卫红 +4 位作者 王德文 高亚兵 杨红 赵坡 杨志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40d,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各基因蛋白的表达,并采用... 目的探讨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及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40d,然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各基因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照后14d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渐扩大、融合、加深。照后11~40d P53 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主要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小血管平滑肌中;照后14~21d为Bax蛋白表达高峰,定位于血管内皮细胞、部分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表皮细胞中;照后11~35d上述细胞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较正常伤口愈合早期增高。结论辐射诱导的多种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细胞凋亡率特别是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率的增高与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溃疡 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基因
下载PDF
EGF和EGFR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单纯伤口愈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谷庆阳 王德文 +6 位作者 赵梅兰 杨志祥 高亚兵 杨红 刘杰 崔玉芳 王晓民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为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 为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d,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照射后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中EGF及其受体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说明辐射诱导的皮肤溃疡组织中EGF及其受体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EGF EGFR 表达水平 单纯伤口愈合
下载PDF
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c-Fos、Rb蛋白表达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谷庆阳 高亚兵 +3 位作者 王德文 杨志祥 赵坡 杨文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为研究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 c-Fos、 Rb表达。采用 140只 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7射线)制备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 1年,然后采用 c-Fos、 Rb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 为研究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 c-Fos、 Rb表达。采用 140只 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7射线)制备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 1年,然后采用 c-Fos、 Rb多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 c-Fos、 Rb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Fos、 Rb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8%(33/7)、 63.9%(46/72,两者阳性部位主要见于增生肥大的鳞状上皮细胞胞核、增生的间质成纤维细胞胞质及胞核、小血管内皮细胞中。初步的结论是;c-Fos、Rb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放射性皮肤溃疡 癌基因 C-FOS RB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bFGFR-3在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谷庆阳 王德文 +6 位作者 杨志祥 高亚兵 杨红 刘杰 崔玉芳 陈肖华 胡文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516-517,共2页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R-3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以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法建立皮肤伤口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R-3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及对溃疡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以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法建立皮肤伤口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bFGF及bFGFR-3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皮肤受照区多种细胞中bFGF及bFGFR-3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组织中两者的转录和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辐射诱导的皮肤溃疡组织中bFGF及bFGFR-3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溃疡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R-3 伤口愈合
下载PDF
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兰海梅 种树彬 +1 位作者 赖梅生 曾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利凡诺及生理盐水三组的小腿肿胀度,观察三组的皮损改善情况。结果在抗炎方面,荆芥连翘汤组和利凡诺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g... 目的观察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利凡诺及生理盐水三组的小腿肿胀度,观察三组的皮损改善情况。结果在抗炎方面,荆芥连翘汤组和利凡诺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溃疡愈合方面,三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荆芥连翘汤湿敷对放射线引起的急性炎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促进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愈合,其促进溃疡愈合的疗效优于利凡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芥连翘汤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湿敷疗法
下载PDF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单纯伤口愈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谷庆阳 王德文 +5 位作者 崔玉芳 杨红 赵梅兰 刘杰 彭瑞云 王晓民 《中国辐射卫生》 2002年第4期196-197,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性Wistar大鼠 ,以60 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 ,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 ,...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雌性Wistar大鼠 ,以60 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 ,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 ,观察病变 5 5d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VEGF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 照后 14d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 ,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 ,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有所增强 ,但与单纯伤口组比较 ,溃疡组织中VEGF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辐射诱导的皮肤溃疡组织中VEGF表达水平较单纯伤口组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伤口愈合 基因表达 ^60Coγ射线
下载PDF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迟缓的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曹卫红 杨志祥 +4 位作者 谷庆阳 杨文峰 孙向黎 王德文 高亚兵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2期1754-175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迟缓的机制。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口纤维组织的改变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伤...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伤口收缩迟缓的机制。方法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模型,观察伤口纤维组织的改变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并检测伤口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结果照射后3~11d胶原纤维出现肿胀、融解、断裂,排列紊乱,照后14~55d溃疡内胶原纤维较单纯伤口内减少,网状纤维渐增多。照射后14~55d放射性皮肤溃疡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较单纯伤口内减弱,羟脯氨酸含量减少。结论急性放射性溃疡组织内胶原合成减少、纤维组织结构异常以及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收缩迟缓的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溃疡 创面事 伤口收缩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应用生长因子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曹卫红 杨志祥 +4 位作者 谷庆阳 王德文 高亚兵 杨文峰 孙向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0期1422-1423,W00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b-FGF、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溃疡组织内b-FG...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b-FGF、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溃疡组织内b-FGF、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创伤组伤后5~10d,肉芽组织内b-FGF、VEGF表达呈强阳性;照射后21~28d,放射性溃疡肉芽组织内b-FGF、VEGF表达呈阳性,但较创伤后5~10d明显减弱。结论辐射诱导的b-FGF、VEGF表达减弱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延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
下载PDF
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p53,MDM2蛋白高表达病理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谷庆阳 高亚兵 +5 位作者 李永兰 杨志祥 周洁 王德文 崔玉芳 赵坡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研究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p53;MDM2表达。采用140只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制备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一年,然后采用p53(Goat),MDM2(兔)多克隆抗体和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 研究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p53;MDM2表达。采用140只Wistar大鼠进行局部照射制备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观察病变一年,然后采用p53(Goat),MDM2(兔)多克隆抗体和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溃疡组织中p53,MDM2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53, MDM2的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7%(7/72)、 19.4%(14/72),两者阳性部位主要见于增生肥大的鳞状上皮细胞核、间质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核。p53,MDM2基因的变化及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放射性皮肤溃疡癌变及不愈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放射性皮肤溃疡 P53 MDM2 蛋白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背肩部皮瓣在颈部放射性溃疡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熊明根 沈少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4年第1期41-42,C004,共3页
目的:探讨颈部放射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颈部放射性溃疡全部采用背肩部皮瓣转移修复。结果:共5例,男3例,女2例。溃疡大小为10cm×6cm~8cm×4cm,设计皮瓣大小为15cm×8cm~12cm×6cm。皮瓣全部成活良好,随访6个... 目的:探讨颈部放射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于颈部放射性溃疡全部采用背肩部皮瓣转移修复。结果:共5例,男3例,女2例。溃疡大小为10cm×6cm~8cm×4cm,设计皮瓣大小为15cm×8cm~12cm×6cm。皮瓣全部成活良好,随访6个月~2年,溃疡未见复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以颈胸椎旁为蒂的背肩部皮瓣血循环丰富,有足够的长度,可以满足颈部缺损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肩部皮瓣 颈部放射性溃疡 修复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修复治疗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明 张克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1期1266-1267,I0007,共3页
目的:探讨胸壁放射性溃疡修复的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创面扩大切除,背阔肌肌皮瓣或局部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供区植皮术。结果:15例胸壁放射性溃疡采用该法治疗,12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瓣边缘与创面愈合欠佳,少量渗出,经多次换药,创面愈合;... 目的:探讨胸壁放射性溃疡修复的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创面扩大切除,背阔肌肌皮瓣或局部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供区植皮术。结果:15例胸壁放射性溃疡采用该法治疗,12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瓣边缘与创面愈合欠佳,少量渗出,经多次换药,创面愈合;1例采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修复,皮瓣部分坏死,二次手术采用局部延迟皮瓣转移修复治愈。结论:该法安全,对大创面的修复效果可靠,为一种修复胸壁放射性溃疡的积极有效的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放射性溃疡 背阔肌肌皮瓣或局部皮瓣 带蒂转移
下载PDF
修复严重放射性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谭军强 吴中强 谢广富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4年第3期305-308,共4页
目的使用皮瓣或肌皮瓣对严重放射性溃疡进行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各种皮瓣或肌皮瓣方法修复治疗的22例放射溃疡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背阔肌皮瓣4例,侧腹壁皮瓣3例,脐旁皮瓣3例,股前... 目的使用皮瓣或肌皮瓣对严重放射性溃疡进行修复的临床经验。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各种皮瓣或肌皮瓣方法修复治疗的22例放射溃疡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背阔肌皮瓣4例,侧腹壁皮瓣3例,脐旁皮瓣3例,股前外侧皮瓣4例,胸大肌皮瓣6例,臀大肌皮瓣2例。结果22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了皮瓣远端局部坏死.经换药治疗后创面闭合。其他20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经1~2年随访,15例患者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临床溃疡无复发。结论临床采用皮瓣或者肌皮瓣治疗严重放射性溃疡.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并能有效预防溃疡复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溃疡 皮瓣 移植
下载PDF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发生发展过程中TGF-β1及其受体TGF-βR1的表达水平:与单纯伤口愈合的定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谷庆阳 王德文 +6 位作者 杨志祥 高亚兵 刘杰 陈肖华 王利红 崔玉芳 王晓民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3年第2期69-72,共4页
为研究TGF-β1及其受体TGF-βR1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我们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 为研究TGF-β1及其受体TGF-βR1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溃疡形成、发展、愈合的影响,我们采用雌性Wistar大鼠,以60Coγ射线局部照射法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并以手术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观察病变55天,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检测单纯伤口及皮肤溃疡组织中TGF-β1及TGF-βR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研究发现,照后14天照射野内开始出现皮肤溃疡,之后逐渐扩大、融合、加深。皮肤受照射区多种细胞,特别是溃疡床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TGF-β1及TGF-βR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均较正常皮肤组织明显增强,与单纯伤口组比较,溃疡床的TGF-β1及TGF-βR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阳性强度减弱不明显。表明放射性皮肤溃疡组织中TGF-β1及TGF-βR1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溃疡发生、发展及难愈合的分子机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溃疡 TGF-Β1 TGF-ΒR1 伤口愈合
下载PDF
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曹卫红 柴家科 +1 位作者 杨志祥 王德文 《感染.炎症.修复》 2005年第4期210-212,257,共4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及其受体(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的机理。方法:应用50Gy^(60)Coγ射线单次照射大鼠制作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致伤模型,并制作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 目的: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及其受体(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的机理。方法:应用50Gy^(60)Coγ射线单次照射大鼠制作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致伤模型,并制作皮肤全层切割伤模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等方法,动态观察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及皮肤全层切割伤创面内PDGF-B及其受体β的表达。结果:与皮肤全层切割伤比较,照射后14~28d,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内PDGF-B及其受体β的表达明显减弱;照射后35~55d,表达进一步减弱。结论: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内PDGF-B及其受体β的表达减弱可能是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难愈合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 放射损伤 皮肤溃疡 伤口愈合
下载PDF
黑绛丹对放射所致大鼠皮肤溃疡的作用
16
作者 富琦 杨杨 +5 位作者 徐咏梅 杨国旺 罗银星 高亚兵 彭瑞云 王笑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60Co源一次性照射剂量与大鼠放射性溃疡程度的关系,观察黑绛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60Gy、40Gy照射组各30只,空白对照组6只。60Co源一次性照射右后腿,记录溃疡出现时间、程度。60 Gy... 目的探讨60Co源一次性照射剂量与大鼠放射性溃疡程度的关系,观察黑绛丹对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60Gy、40Gy照射组各30只,空白对照组6只。60Co源一次性照射右后腿,记录溃疡出现时间、程度。60 Gy、40Gy照射组再分别分为模型组、黑绛丹治疗组和利凡诺治疗组3个亚组,每组各10只;溃疡形成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观察溃疡发生率、病理改变、愈合率及愈合时间,观察期为90天。结果与40Gy照射组比较,60Gy照射组大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且溃疡出现时间早(P<0.05)。同一剂量组中,黑绛丹组皮肤溃疡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利凡诺组(P<0.05);在40Gy组中,与利凡诺组比较,黑绛丹组溃疡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0Gy黑绛丹组溃疡治愈率明显高于60Gy黑绛丹组(P<0.05)。病理观察证实黑绛丹对放射损伤局部上皮细胞有增殖、修复的作用。结论随放射剂量增加,放射性皮肤溃疡的出现时间提早,且溃疡程度加重。黑绛丹可有效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对低放射剂量大鼠溃疡模型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绛丹 放射性皮肤溃疡 大鼠
下载PDF
28例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修复
17
作者 孙静宜 董燃 朱晓华 《中国性科学》 2011年第4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修复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8例Ⅱ级以上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使用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治疗,皮肤破溃的部分涂抹溃疡糊,未破溃及近期修复的皮肤涂抹贝优芬,直至完全修复后2~4周,以保护... 目的:观察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修复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对28例Ⅱ级以上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患者使用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治疗,皮肤破溃的部分涂抹溃疡糊,未破溃及近期修复的皮肤涂抹贝优芬,直至完全修复后2~4周,以保护修复的皮肤免于再次损伤,同时恢复皮肤的弹性和减轻色素沉着。结果:28例患者经治疗3~9天皮肤损伤处完全愈合,1~2周后皮肤恢复弹性,色素沉着减轻或消失。本治疗出于人道考虑,无法设置对照组。结论:贝优芬与溃疡糊联合修复乳腺癌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优芬 溃疡糊 修复 乳腺癌 放射性皮肤损伤
下载PDF
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的构建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成伟 刘亦凡 +3 位作者 黄瑶 王齐 倪鹏文 谢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87-1692,共6页
目的·构建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获得放射性皮肤溃疡临床评价标准,从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参考包括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下肢血管溃疡伤口评估工具的设计逻辑,讨论后设计调查问卷,并运用2... 目的·构建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获得放射性皮肤溃疡临床评价标准,从而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参考包括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下肢血管溃疡伤口评估工具的设计逻辑,讨论后设计调查问卷,并运用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创面修复相关领域16名专家进行咨询。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分析专家协调系数、专家积极系数及专家权威系数,检验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及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的统一性、科学性,从而完成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的构建。结果·经过13名专家2轮评估,初步构建了包含2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的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经德尔菲专家咨询可靠性分析,2轮咨询专家积极性分别为87.50%和100%。专家组个人权威系数为0.8~1.0,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937。2轮咨询专家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1和0.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977和χ2=87.849,均P<0.05)。结论·专家对该研究的积极性高,权威性可靠,专家评估意见协调性好,结果可信。构建的放射性皮肤溃疡评估工具科学、可靠,临床可操作性强,能够用于临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溃疡 伤口评估工具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下载PDF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计轴型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放射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奎 李顺堂 +3 位作者 农庆文 钟朝议 马建 刘达恩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20期2598-2601,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计轴型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计轴型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探查仪在皮... 目的观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计轴型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计轴型皮瓣修复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探查仪在皮瓣设计区探查并体表标记轴心血管及其主要穿支的走向,并对血管管径及血流参数进行评估,再结合创面大小及部位设计背阔肌皮瓣或腹直肌皮瓣以覆盖创面。皮瓣转移后术中再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皮瓣血运情况,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轴心血管术前与皮瓣转移后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探查定位吻合率为100%。其中1例腹直肌皮瓣转移患者术后10 d出现远端局部坏死,经再次清创、局部皮瓣转移后创面愈合;其余15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住院时间为(14.8±3.2)d。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其间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存活,血运良好,外观、质地柔软,存活率为100%,且均无溃疡复发。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设计轴型皮瓣修复乳腺癌术后胸部放射性溃疡疗效良好,皮瓣存活率高,溃疡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溃疡 乳腺癌根治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轴型皮瓣 设计 存活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丁宏举 曹卫红 +2 位作者 谷庆阳 杨志祥 王德文 《感染.炎症.修复》 2007年第3期155-157,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溃疡组织内...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形成早期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以50Gy^(60)Coγ射线单次局部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以手术方法建立单纯皮肤伤口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伤口及溃疡组织内EGF的表达。结果:创伤组伤后5~10d,肉芽组织内EGF表达呈强阳性;照射后21~28d,放射性溃疡肉芽组织内EGF表达呈弱阳性,较创伤后5~10d明显减弱。结论:辐射诱导的肉芽组织内EGF表达减弱与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愈合延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皮肤溃疡 创面愈合 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