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umatic carotid-rosenthal fistula treated with Jostent Graftmaster 被引量:1
1
作者 Hesham Allam R Charles Callison +3 位作者 Daniel Scodary Aws Alawi Daniel W Hogan Amer Alshekhlee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4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Traumatic injuries of the carotid artery may result in sever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most common location of carotid artery injury is the cavernous segment, which may result in fistulous connection to the cavern... Traumatic injuries of the carotid artery may result in sever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most common location of carotid artery injury is the cavernous segment, which may result in fistulous connection to the cavernous sinus and ophthalmic veins, which in turn lead to pressure symptoms in the ipsilateral orbit. Unlike the commonly reported direct traumatic carotid-cavernous fistula, we describe an unusual case of a 38-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a traumatic brain injury led to a fistul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avernous carotid artery and the ipsilateral basal vein of Rosenthal, with eventual drainage to the straight and transverse sinuses. The basal vein of Rosenthal is usually formed from confluence of anterior and middle cerebral veins deep in the Sylvian fissure and drain the insular cortex and the cerebral peduncles to the vein of Galen. Immediate endovascular deployment of a covered stent in the cavernous carotid artery allowed sealing the laceration site. Three months follow up showed a non-focal neurological examination and healed carotid laceration over the covered st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stent CAROTID ARTERY trauma skull base Fracture
下载PDF
前颅底广泛性骨折的手术策略
2
作者 黄永凯 韩德清 +3 位作者 包正军 刘宇超 杨春 袁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33-137,141,共6页
目的探讨前颅底广泛性骨折的最佳手术处理策略。方法本组68例前颅底广泛性骨折患者,采用硬膜外入路手术34例和硬膜下入路手术34例,术后随访患者2周、1个月、3个月;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硬膜下入路治疗前颅底广泛性骨折患者术后在... 目的探讨前颅底广泛性骨折的最佳手术处理策略。方法本组68例前颅底广泛性骨折患者,采用硬膜外入路手术34例和硬膜下入路手术34例,术后随访患者2周、1个月、3个月;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硬膜下入路治疗前颅底广泛性骨折患者术后在视力好转、嗅觉好转,治愈脑脊液漏,减少前额闷胀疼痛,额叶脑挫伤并血肿清除率,减少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眶周脓肿发生率方面优于硬膜外入路治疗患者(均P<0.05)。硬膜下入路与硬膜外入路治疗前颅底广泛性骨折患者术后在额叶萎缩、脑膜脑膨出、粘液囊肿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硬膜下入路治疗前颅底广泛性骨折拥有明显的优势:治愈脑脊液漏,减少颅内感染发生率,清除额叶脑挫伤并血肿,改善视力和嗅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颅底骨折 头部损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发生嗅觉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齐恩博 李一明 +1 位作者 韩凯伟 侯立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发生嗅觉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以颅脑外伤为主要诊断的患者共80例,分为嗅觉损伤组和嗅觉正常组。通过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受伤原因、入院格拉斯哥昏...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发生嗅觉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以颅脑外伤为主要诊断的患者共80例,分为嗅觉损伤组和嗅觉正常组。通过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受伤原因、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力部位,是否存在脑挫裂伤、血肿、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情况,是否存在颅底骨折、鼻骨等面颅骨折,评估颅脑外伤后发生嗅觉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颅脑外伤后嗅觉障碍共17例,约占颅脑外伤患者的2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嗅觉障碍与颅底骨折,额叶的挫伤、血肿或水肿存在明显相关性,而与手术、受力部位、蛛网膜下腔出血、颞枕顶部脑挫裂伤、血肿或水肿无相关性。结论额叶的挫裂伤、血肿和水肿以及颅底骨折是外伤后嗅觉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患者入院GCS评分等因素与嗅觉障碍的发生未显示出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颅底骨折 血肿 嗅觉障碍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底创伤对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患者的临床结局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齐恩博 吕立权 +1 位作者 王君玉 侯立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底创伤与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发生的关系以及对PSH患者的临床结局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长征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以颅脑外伤作为主要诊断的患者资料共127例,分为颅底创伤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颅底创伤与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发生的关系以及对PSH患者的临床结局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长征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内以颅脑外伤作为主要诊断的患者资料共127例,分为颅底创伤组和对照组。通过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期间感染情况,住院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出院ICU后12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颅底创伤对PSH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作为基线水平,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颅底创伤组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住院ICU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颅底创伤组发生感染的风险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随访颅底创伤组12个月后GOS评分较对照组偏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底创伤可能是导致外伤患者发生PSH的原因之一。不论是住院期间还是远期预后,颅底创伤对合并有PSH的外伤患者产生了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颅底创伤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 临床结局 预后
下载PDF
颅底创伤的手术治疗进展
5
作者 江昊政 孙兆良 +1 位作者 姜秀峰 冯东福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8期1580-1584,共5页
颅底创伤不仅造成神经和血管损伤,还可引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组织移位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具有一定困难。颅底创伤的临床表现多以颅底骨折、脑脊液漏为主,诊断多依赖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重建硬脑膜、恢复颅底骨性结构、防... 颅底创伤不仅造成神经和血管损伤,还可引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组织移位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治疗具有一定困难。颅底创伤的临床表现多以颅底骨折、脑脊液漏为主,诊断多依赖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重建硬脑膜、恢复颅底骨性结构、防治脑脊液漏、治疗颅底血管损伤以及修复受损神经等。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医师对颅底创伤及相关并发症的手术治疗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和探索,但在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处理等方面仍需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创伤 手术治疗 硬脑膜重建 骨性重建 血管神经损伤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
6
作者 姚浩 陈腾达 郭协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409-41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手术同期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清除挫裂伤同时行颅底重建48例作为观察组,清除挫裂伤未同期行颅底重建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手术同期行颅底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清除挫裂伤同时行颅底重建48例作为观察组,清除挫裂伤未同期行颅底重建2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早期,两组影像学均未见明显异常,除1例颅前中窝底广泛粉碎性骨折外,术后GC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两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2~9个月,观察组发生脑脊液漏2例,颅内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脑脊液漏9例,颅内感染6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颅前窝底骨折病人行预防性颅底重建重要且必要,可以减少迟发性脑脊液鼻漏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骨骨折 颅底重建 脑脊液漏 颅内感染
下载PDF
前中颅底异物伤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浩成 王卫 +7 位作者 孙博文 徐勇 李永 康军 张天明 周军 史翔宇 张家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4-829,共6页
目的 初步探讨针对前中颅底异物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前中颅底异物伤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行开颅异物取出术,18例行经鼻内镜颅底入路异物取出术,11例采用... 目的 初步探讨针对前中颅底异物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前中颅底异物伤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行开颅异物取出术,18例行经鼻内镜颅底入路异物取出术,11例采用异物直接拔除.3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65例顺利取出异物,3例有部分异物残留.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3年,中位时间为7个月.1例术后出现眼睑伤口感染,3例出现一过性颅内感染,2例发生脑脊液漏,2例发生颅内出血.无一例死亡.术前失明或视力下降的53例患者中,视力改善34例(64.2%);存在眼动障碍的35例患者中,部分恢复19例(54.3%);术前存在面部感觉减退的5例患者术后未见明显缓解;3例偏瘫患者中,2例肢体肌力有改善.结论 根据颅底异物伤的性质和部位,遵循前中颅底异物伤的临床治疗路径,采用相应的治疗策略,在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方面可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神经外科手术 异物 颅底 内镜
原文传递
颅脑外伤后顽固性脑脊液耳漏的手术策略和技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斌 李峰 +2 位作者 张良文 杨扬 朱树干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顽固性脑脊液耳漏手术治疗的技巧和策略。方法采用颞下中颅底-乳突后联合入路,对11例颅脑外伤后中颅窝底缺损所致脑脊液耳漏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施行手术修补。结果 1无需行乳突探查5例。因乳突为粉碎性骨折,在取下...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顽固性脑脊液耳漏手术治疗的技巧和策略。方法采用颞下中颅底-乳突后联合入路,对11例颅脑外伤后中颅窝底缺损所致脑脊液耳漏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施行手术修补。结果 1无需行乳突探查5例。因乳突为粉碎性骨折,在取下骨瓣前先行钛板固定2例。另外4例乳突粉碎骨折严重,术中将事先收集的颅骨碎屑回植到乳突缺损内,取头最长肌加生物胶加固;2术中发现有颅底广泛骨质缺损6例,脑组织疝入缺损中或乳突黏膜暴露广泛;3修补探查过程发现听骨链完整者3例,缺失2例,部分听小骨(锤骨)缺失2例,术中未探查听骨链者4例。术后随访2~11年,无复发。结论 1当合并复杂性骨折时,通过幕上幕下联合,经颞下中颅底-乳突后联合入路,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尤其是不稳定骨折累及乳突的患者;2对颅底骨折复杂而听力完全丧失的脑脊液耳漏患者,除了封闭外耳道外,尚需进行鼓室及咽鼓管填塞封闭,以防止假鼻漏的情况发生;3颈内动脉岩段与鼓室及咽鼓管关系密切,脑脊液耳漏修补手术中应避免手术误伤或骨折片意外伤及颈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脑脊液耳漏 颅底重建 手术策略
原文传递
动脉内高压注射法制备创伤性颅底动脉损伤动物模型
9
作者 梅其勇 国小钰 +8 位作者 郭猛 牛欣凯 姜光荣 白如林 于明琨 孙克华 黄承光 董艳 侯立军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5-1118,共4页
目的利用动脉内高压注射法制备创伤性颅底动脉损伤(TSBAI)动物模型并探讨其价值。方法新西兰兔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动脉内高压注射组(实验组,20只)、颈动脉内无张力注射组(假手术组,20只)和单纯显露颈动脉组(对照组,1... 目的利用动脉内高压注射法制备创伤性颅底动脉损伤(TSBAI)动物模型并探讨其价值。方法新西兰兔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动脉内高压注射组(实验组,20只)、颈动脉内无张力注射组(假手术组,20只)和单纯显露颈动脉组(对照组,10只),观察模型动物存活情况,用CT血管造影(CTA)测量颈动脉直径,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受累颈动脉病理结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死亡3只,其余17只存活良好,模型动物制备成功率为85%。假手术组死亡2只,其余18只存活。对照组10只全部存活。术后1周,实验组右侧颈总动脉直径为(1.62±0.10)mm,假手术组为(2.25±0.08)mm,对照组为(2.43±0.15)mm,实验组颈动脉直径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相比管腔直径缩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观察,实验组右侧颈总动脉内膜撕裂,失去正常连续性,局部可见血小板血栓形成并附着于血管内膜中断处,损伤动脉中层弹力纤维也出现结构紊乱伴纤维不连续,局部有红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沉积。结论动脉内高压注射法制备颅底动脉损伤兔模型制备相对简单,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组织形态学符合实际损伤结果。模型动物存活时间长,适合研究颅底动脉壁全层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后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损伤 颈动脉 颅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